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总结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治疗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围手术期护理,为3D打印技术提供临床护理经验.方法收集应用计算机模拟设计、3D打印人工椎体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颈椎结核多椎体破坏、颈椎严重后凸畸形患者共1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专业精准化护理.结果 10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麻醉清醒后四肢肌力明显恢复,随着术后时间的延续,Frankel功能分级均有提高,效果良好.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颈椎多椎体病变疾病中,个体化人工椎体与系统化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治疗随访颈椎病患者383例:男205,女178;40岁以上319,39岁以下74;神经根型278,脊髓型29,椎动脉型8,交感型8。混合型15及颈型34例。肩胛区压痛:单侧111例,双侧31例(压痛区173处)占38.4%。合并冻结肩2例,网球肘2例,神经系疾病5例,前纵韧带骨化(OALL)9例,后纵韧带骨化(OPLL)1例,项韧带骨化(ONL)5例。在调查中同时发现年青人亦易患颈椎病(颈椎间盘早期退行性变)占0.8%。本文颈椎病发病率较高占4.8%,并有6例做了手术治疗。提出各种X线客观检查应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符,才能诊断颈椎病。为了更符合颈椎病复杂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提出“颈椎间盘综合征”(Intercerical disc Syndrome)一词。颈椎病的治疗,非手术综合治疗包括以按摩为主,服药、神经阻滞疗法、离子导入及穿戴CVPC—1型塑料围领或颈牵引为铺的治疗方法。结果:治愈与好转者占81.4%。手术治疗有前路手术:椎间盘切除,后骨刺刮除及椎间植骨术(合并OALL及吞咽困难者亦可能行前路手术);后路手术:椎板广泛减压,后纵韧带骨化及项韧带骨化的切除手术,本组15例手术患者,治愈及好转者占93.3%。  相似文献   

3.
李朝顶  张磊  管旭日  杨六中 《甘肃科技》2021,37(20):177-179
观察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收集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应用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椎板减压术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用VAS评估疼痛程度,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前(6.93±2.08)、术后1周(2.78±0.48)、术后3个月(0.96±1.16)分.按照改良疗效评定MacNab标准,术后3个月的37例患者中优、良、可、差分别为32例、3例、1例和1例,优良率为94.00%.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以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F(1.168,42.048)=150.659,P<0.001.组间两两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术后1周的VAS评分比术前显著降低了 4.15(95%CI:3.40-4.90,P<0.001);患者在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比术前降低了 5.97(95%CI:4.78~7.17,P<0.001);患者在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比术后一周降低了 1.82(95%CI:1.23~2.42,P<0.001).采用椎间孔镜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53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术后综合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8例肝细胞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比较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和术后累积复发率、术后累积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p53蛋白表达阳性组1、2、3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5.0%、54.4%、24.2%,阴性组相应的分别为84.3%、77.8%、56.1%。与阴性组相比,p53蛋白阳性组有较高的术前AFP浓度(P=0.005)、有较大的肿瘤最大直径(P=0.042)、肿瘤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者多见(P=0.023)。结论 p53蛋白是评价肝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联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观察组患者选用动态脑电图结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监测,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脑电图进行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评估结果和预后评估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真阴性和真阳性的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假阴性和假阳性的人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错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准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脑电图联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能够有效增加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提高评估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乳癌仿根治术后Rotter's淋巴结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4例乳癌仿根治术Rotter's淋巴结单独病理检查,分析其与肿块大小、腋上组淋巴结、ER及HER -2表达的关系.结果:术后Rotter's淋巴结共检出48例,阳性20例,检出率和阳性率分别为26.1%和10.9%;阳性组患者在肿块大小,腋上组淋巴结阳性率,ER及HER -2受体表达方面与未检出组,阴性组之间进行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乳癌患者施行乳癌仿根治术应常规清除Rotter's淋巴结,术后病理提示Rotter's淋巴结阳性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1982年4月至1986年11月,我们共诊治750例颈椎病,有150倒在颈椎侧位X线照片中发现颈椎前纵韧带骨化(OALL)占20%,男79例,女71例,其表现状态分为单骨化、双骨化、多骨化、单鸟嘴、双鸟嘴、骨挢、跨跃及混合八个类型;在150例中,132例无吞咽困难,18例产生不同程度之吞咽困难,(占本组总颈椎病数为2.4%)其中8例有严重吞咽困难。同时合并气管刺激,及压迫、上胸部闷胀、胸部不适、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及间歇性呼吸困难,占12%。我们通过钡剂食管造影、CT、及用GIFP_3型食管内窥镜检查,以资确诊。10例进行非手术综合治疗,余8例固症状明显,经足够的保守治疗无效而施术。本文讨论了:(一) “OALL”型颈椎病的命名,我们通过生理解剖、生物力学,典型X线改变、明显临床症状等说明发病原因,并提出“OALL”型颈椎病的命名依据。(二) “OALL”型颈椎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应与食管癌、骨赘、第二次骨化中心未愈合及颈椎类风湿病作鉴别。(三) “OALL”型颈椎病的治疗,除非手术外,本组手方法有:①单纯骨化块切除术者1例,②“OALL”块切除加病椎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术者3例,③“OALL”块切除加病椎椎间盘切除加椎后骨刺刮除加椎间植骨术者4例。8例手术皆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乳癌仿根治术后Rotter′s淋巴结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4例乳癌仿根治术Rotter′s淋巴结单独病理检查,分析其与肿块大小、腋上组淋巴结、ER及HER-2表达的关系.结果:术后Rotter′s淋巴结共检出48例,阳性20例,检出率和阳性率分别为26.1%和10.9%;阳性组患者在肿块大小,腋上组淋巴结阳性率,ER及HER-2受体表达方面与未检出组,阴性组之间进行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乳癌患者施行乳癌仿根治术应常规清除Rotter′s淋巴结,术后病理提示Rotter′s淋巴结阳性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7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A组)与腘绳肌腱(B组)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稳定性,分析腓骨长肌腱组足弓的静力学变化.结果术后随访时,A组大腿周长减小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IKDC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胫骨前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足弓情况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1 a足弓的静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与自体腘绳肌腱取得的临床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MRI-T2WI髓内高信号改变对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或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颈椎病患者资料.搜集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与脊髓型颈椎病相关症状的始发时间,依据其术前MRI-T2WI信号改变分3组:A组13例,呈颈髓内高信号,信号清晰,边界清楚;B组15例,颈髓内呈高信号表现,信号模糊、边界不清;C组13例,信号表现正常,无明显改变,同时,测量脊髓受压比例.随访记录术前、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估评分(JOA)、脊髓受压比例(a/M值)及MRI-T2WI高信号(信号明亮、边界清晰)的情况.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术前MRI-T2WI高信号是否为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3组术后JOA改善率均显著提升,组间术后JOA评分与JOA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信号改变A组较其余两组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明显降低.多元回归分析提示,症状持续时间、术前JOA评分、脊髓受压比例(a/M值)及MRI-T2WI高信号均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MRI-T2WI高信号对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预后有影响.其中信号正常组和信号模糊、边界不清的高信号组预后均比信号清晰、边界清楚的高信号组的预后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皮素(endothelin,ET)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中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接受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的4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为术后血栓组(简称血栓组,15例)与术后非血栓组(简称无血栓组,33例).术前外周血中检测血小板(p...  相似文献   

12.
探讨用Pie-crusting技术松解内侧副韧带术后制动与否对内侧韧带愈合的影响。自2016年11月—2018年10月,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Pie-crusting技术(由外向内)松解内侧副韧带患者53例,其中病历号尾数为单数的患者(A组)术后给以膝关节可调支具固定制动;尾数为双数的患者(B组)术后未进行支具固定制动。术后6周做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查两组病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愈合情况;膝关节外翻应力X片测量膝关节内侧间隙;比较患者随访时的主观症状,评估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平均随访时间为(28.75±4.028)个月(24~36个月)。术中通过松解内侧副韧带,两组病例均达到内侧理想操作空间,术后6周时组间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内侧间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随访末次Lysholm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6周时MRI显示内侧副韧带均已愈合。应用关节镜处理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时,针对膝关节内侧间室狭窄的病例可选择Pie-crusting技术(由外向内)松解内侧副韧带,以其达到扩大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时与后路开放椎间盘融合术在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206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椎间孔镜技术)和对照组(行后路开放椎间盘融合术),每组103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切口疼痛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所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的VAS评分与时间点(0.5,1,2 d)呈负相关,而观察组VAS评分下降趋势更明显,两组交互作用比较(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腰腿疼VAS评分与各自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术后6个月的ODI评分及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ODI评分和JOA评分与术后6个月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技术能够取得与骨科开放手术基本一致的临床效果,且可减轻术中对患者的创伤程度,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恢复进度.  相似文献   

14.
分析14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临床检查及Stryker膝关节测量器检查结果。108例自觉术后膝关节稳稳如健侧或偶有失稳感;105例抽屉试验阴性或阳性+;114例LachmanTest阴性或阳性+;Stryker膝关节测量结果121例胫骨前移值;Stryker膝关节测量使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测量客观化和量性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差异,为评估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将114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分组为:乙肝抗原(HBe Ag)阳性HBV DNA阳性携带者(A组)、HBe Ag阴性HBV DNA阴性携带者(B组)、HBe Ag阴性HBV DNA阳性携带者(C组).使用fibroscan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肝脏硬度值(LSM)检测,评估3组肝脏硬度值的差异.结果:A组与B组,B组与C组的肝脏硬度值有显著性差异,A组与C组的肝脏硬度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说明HBV DNA阳性的携带者无论HBe Ag是否阳性其肝脏硬度值均比HBV DNA阴性的携带者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伤椎单侧5钉固定治疗后纵韧带完整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8年5月,采用后路短节段经伤椎单侧5钉固定治疗后纵韧带完整的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共30例,所有伴有神经损伤的患者均行椎管潜行减压手术。通过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Frankel分级及术后脊柱侧方成角的变化,从而评价经伤椎单侧固定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1~20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术后即刻伤椎高度及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末次随访时伤椎高度、脊柱侧方成角和Cobb角较术后即刻均有所丢失,但前后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为B级的恢复到C级,其余C级、D级的均恢复到E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伤椎单侧5钉固定治疗后纵韧带完整的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对于伴有神经损伤的患者,可以行潜行减压手术,神经症状恢复满意;对于无神经损伤的患者,只要后纵韧带保持完整,无论椎管内骨折块占位多少,均无需行减压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我科在CBCT介导下涡轮机钻法与常规X线介导下涡轮机钻法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拔除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分析其可能原因及预防方法,并了解患者对手术主观满意度.方法:分析在CBCT介导下和常规X线片或曲面断层片介导涡轮机钻法拔除下颌第三磨牙阻生54例,出现术中或术后并发症的12例.术后患者对手术前、后主观满意度评价.结果:采用CBCT介导下涡轮机钻法拔除的26例病例中,出现术中或术后并发症的有3例,占11.5%;而采用常规X线片或曲面断层片介导下涡轮机钻法拔除的28例病例中,出现术前或术后并发症的有9例,占32%.CBCT介导组患者对手术主观满意度高于常规组.结论:CBCT介导下涡轮机钻法拔除阻生下颌第三磨牙可减少拔牙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观察颈椎后路限制性椎板减压术后颈椎曲度大小与颈髓后移距离的关系及对手术疗效的影响。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有87例颈椎曲度正常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限制性椎板切除术治疗,其中有74例获得完整的临床随访。术后根据harrison方法测量颈椎曲度并将其分为:A组,颈椎曲度变减小(0°≤颈椎角≤16.5°);B组,颈椎曲度正常(颈椎角16.5°)。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轴性症状严重程度及C5神经麻痹发生情况。在平均23.8个月的临床随访中,36例患者(A组)的颈椎曲度变小(48.6%),平均颈椎角为9.7°±5.3°;38例患者(B组)颈椎曲度维持正常(51.4%),颈椎角为18.7°±4.6°,两组颈椎曲度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组椎板切除宽度为(18.5±2.1) mm,B组为(17.9±1.8)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脊髓后移距离为(1.8±0.5) mm,B组为(2.6±0.8) mm,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ROM较术前无明显减小(P0.05),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组轴性症状严重程度明显重于B组(P0.05);A组有3例(8.3%)患者发生C5神经麻痹,B组有4例(1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限制性椎板切除术后仍有近半数的患者出现颈椎曲度丢失,颈椎曲度减小使得脊髓后移距离缩短并增加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而颈椎曲度与神经恢复效果及C5神经麻痹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前哨淋巴结切除的规范性及术中临床可疑淋巴结检出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以蓝色染料作为示踪剂的规范前哨淋巴结活检,其中成功63例.采用印片细胞学的方法做病理诊断,前哨淋巴结切除过程中发现的临床可疑淋巴结单独送检,找出染色前哨淋巴结病理阴性而临床可疑淋巴结病理阳性的病例.结果:65例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检出率为96.9%,63例患者中共检出138枚前哨淋巴结.印片结果显示,13例患者前哨淋巴结阳性,其中染色前哨淋巴结阴性而未染色临床可疑淋巴结阳性的患者3例,占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的23.1%.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规范性及可靠检出临床可疑淋巴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手术不规范而遗漏阳性的临床可疑淋巴结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13例胸腺癌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评估胸腺癌临床诊治特点.方法:本组13例胸腺癌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Masaoka标准分期,采用Log 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分析模型进行生存时间和预后因素的评估.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生存期超过5年7例,占53.8%.结论: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是否外侵和术后复发是影响胸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胸腺癌的治疗应首先考虑完全切除,并根据病理类型辅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