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β-Anderson型{Cr(OH)6Mo6O18}^3-多酸阴离子为配体,质子化的4,4’-bpy为模板,利用电荷平衡阳离子,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三种过渡金属Mn(Ⅱ)、Co(^3-)和Ni(^3-)的配合物:[4,4’-bpyH2]2[-Mn{Cr(OH)6Mo6O18}2]1、[4,4'-bpyH][-Co(H2O)2{Cr(OH)6Mo6O18)]·4H2O2和[4,4’-bpyH][-Ni(H2O)2{Cr(OH)6Mo6O18}]·4H2O3.通过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分析、红外表征、热重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技术确定了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在配合物1中,{Cr(OH)eMo6O18}^3-多酸阴离子作为六齿配体,Mn(Ⅱ)采用八面体配位方式,形成一维带状结构.配合物2和3互为异质同构体,{Cr(OH)6Mo6O18}^3-多酸阴离子作为四齿配体,Co(Ⅱ)或Ni(Ⅱ)采用八面体配位方式,形成二维层状结构,[4,4’-bpyH]+填充在层间.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1种新颖的由银直接连接Anderson阴离子形成的二维配合物,通过单晶衍射确定了其结构,同时对配合物进行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6.3485(8);b=10.3654(13);c=10.4519(13);a=65.4670(10),β=86.8492(2),γ=77.151(2),V=609.48(13)3,Z=1.配合物中,相邻的{Cr(OH)6Mo6O18}3-由两个共边Ag(H2O)+部分通过β-Anderson阴离子{MoO6}上的桥氧和端氧原子连接.  相似文献   

3.
在常规条件下,合成了基于Anderson结构多阴离子[Cr(OH)6Mo6O18]3-的一维链状结构化合物[Cu(C10N2H8)2(H2O)]2{[Cu(C10N2H8)][Cr(OH)6Mo6O18]2}.10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569(2)nm,b=3.4591(5)nm,c=1.5088(2)nm,α=90°,β=111.453(2)°,γ=90°,V=7.0771(18)nm3,Z=4,R1=0.0743,ωR2=0.1916.该化合物是一个一维链状化合物,由交替连接的2,2′-联吡啶铜的配合物和多阴离子[Cr(OH)6Mo6O18]3-组成.相邻链间通过吡啶配体的π-π相互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常规条件下, 合成了一个新的具有一维链状结构的化合物Na12[Co(H2O)2(OH)2{Bi2W22O74(OH)2}]·48H2O. 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该化合物中的[Bi2W22O74(OH)2]12-阴离子是以 [β-BiW9]9-为基本构筑单元, 利用4个{WO6}八面体配位连接而成; 这种夹心阴离子进一步利用水合钴离子的连接形成直线链状结构; 钠离子或钠离子簇通过与钴离子和邻近的多阴离子上的端氧或桥氧配位将直线链连接成三维骨架.磁性研究结果表明, 旋轨偶合作用对标题化合物在高温时的磁矩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新颖的基于{Na[Mo6O12)(OH4)3(HPO4)(H2PO4))3]2}3-构筑单元的一维链状杂多化合物[DETA]4NaH2{Na[Mo6O12(OH)3(HPO4)(H2PO4)3]2}·8H2O(DETA=diethylenetriamine), 并用元素分析、IR、UV、TG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 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 P-ī空间群, a=12.421 2(4)nm, b=12.5911(4) nm, c=13.078 2(4) nm, α=85.411 0(10)°, β=73.313 0(10)°, γ=82.276 0(10)°, V=1 939.63(11) nm3, Z=2, R1= 0.024 4. 杂多阴离子{Na[Mo6O12(OH12(OH)3(HPO4)(H2PO4)3]2}3-具有夹心结构, Na离子位于2个半单元[Mo6O12(OH)3(HPO4)(H2PO4)3]2-中心. 夹心型阴离子之间又以Na离子为桥形成了一维链, 并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网状结构. 半单元[Mo6O12(OH)3(HPO4)(H2PO4)3]2-中, 6个MoO6八面体通过共边连接形成一个Mo6环,4个PO4四面体位于环的一侧.  相似文献   

6.
在CH3CH2OH/CH3OH溶剂中合成了标题配合物[Mn(H2O)6](C13H10NO4S)2{C13H10NO4S = 4-[ (2-羟基-亚苄基)-氨基]-苯磺酸阴离子},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和热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121/c1 , 其晶胞参数:a = 0. 633 48(2) nm, b = 3.564 08(8) nm, c = 0.944 25(3) nm, β = 131.790(2) ° , V = 1.589 53(8) nm3, Z = 2.在标题配合物中,Mn2+离子与6个配位水的6个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构型.脱质子的席夫碱并未参与配位,而是作为抗衡阴离子存在于配合物晶体结构中,从而使整个配合物呈电中性.  相似文献   

7.
使用苯六甲酸和水合高氯酸锰合成了一个新型二维结构的配合物 :{ [Mn2 (C6 (COO) 6 (H2 O) 6 ) ][Mn(H2 O) 6 ]· 2 H2 O} .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 :C2 / c,相关晶胞参数为 :a=2 3.2 86 (8) ,b=6 .4 5 2 (2 ) ,c=17.0 6 4 (5 ) ,β=10 1.0 2 9(5 )°.在该配合物中 Mn( )离子存在两种配位结构 ,其一是 Mn( )离子被苯六甲酸根配体所桥联配位而形成二维结构 ,其二是 Mn( )离子被六个水分子配位而形成一种单核配位结构 ,该单核结构依靠氢键作用存在于上述二维结构的层隙之间 ,由此而形成了三维结构 .该晶体的 CCDC登记号为 :1832 5 1  相似文献   

8.
多吡啶配体2,3-二(2-吡啶基)-5,8-二甲氧基喹喔啉(L)与Co(NO3)2·6H2O反应生成配合物[Co(L)(NO3)2]·CH3CN,通过单晶衍射分析确证其结构.配合物的单晶结构中,Co(Ⅱ) 离子中心分别与配体L的2个吡啶环中的N原子和2个硝基的4个氧原子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配位结构,L以双齿配体形式参与配位.配合物通过π-π芳香体系堆积形成一维链状结构,芳香体系的面面叠加作用可能使配合物的结构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1,10-phen之间π-π堆积作用以及草酸根的配位特点形成新的配位超分子配合物。方法由反应物在溶液中直接制备。结果得到的新化合物{[N i(ox)(phen)2].5H2O}n为单斜晶系,晶胞参数a=1.068 4(2)nm,b=2.408 6(4)nm,c=1.038 9(2)nm,β=105.99(3)°,V=2.570(7)nm3,Z=4,F(000)=1 240.0。结论所得配合物晶体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网络以及五角形环状水簇(H2O)5。  相似文献   

10.
标题化合物{[Ag-(C2H8N2)](C7H4NO4)·H2O}n中,银原子分别与两个乙二胺中的一个N原子配位,在a轴方向形成[ Ag N C C N ]n一维链,这些线型的链通过N-H…O和O-H…O等氢键的作用,连接构成与ab平面平行的二维网,形成二维平面结构.通过研究配体和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进一步确定了标题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2种三取代Keggin结构钨硅酸盐的无机-有机杂化化合物[Na3CuL6(H2O)6][(H3SiW9Fe3(OH)3O34)2(μ-OH)3]·21H2O(1)和(Him)6[Na2(H2O)2{SiW9Al3(OH)3(H2O)2O33(μ3-O2/2)}2]·14H2O(2)(L=6-氨基己酸,im=咪唑).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结构.在化合物1中,2个三取代杂多阴离子SiW9Fe3(OH2)3O10-37缩去3个水分子、共用3个氧原子(Fe—O—Fe)形成二聚杂多阴离子.通过配离子、二聚阴离子和结晶水分子之间的氢键将其连接成晶体.在化合物2中,2个三取代杂多阴离子SiW9Al3(OH2)3O10-37共用AlO6八面体的一个边形成二聚杂多阴离子.钠离子接受2个二聚体的配位形成一维链结构.  相似文献   

12.
合成出化学式为 { [Cu(tren) ]2 (μ2 -CO3) } (ClO4 ) 4·H2 O(tren为N_氨乙基_二乙烯三胺 )的配合物。该配合物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 -可见光谱等结构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Cu (Ⅱ )具有三角双锥的配位构型 ,并被碳酸根CO2 -3阴离子桥联形成三核Cu (Ⅱ )配合物。变温 (5~ 30 0K)磁化率被测定和拟合 ,计算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中Cu (Ⅱ )离子之间存在着弱的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 Ni( Cl O4) 2 · 6H2 O和 Co( Cl O4) 2 · 6H2 O分别与 4 ,4′-联吡啶、1 ,4 ,7-三氮杂环壬烷 ( tacn)反应 ,得到两种配合物 [Ni( 4,4′-bpy) 3( H2 O) 2 ]( 4,4′-bpy) ( OH) ( CH3OH) ( Cl O4) ( 1 )与 [Co( 4,4′-bpy) 3( H2 O) 2 ]( 4,4′-bpy) ( OH)( CH3OH) 2 ( Cl O4) ( 2 ) ( 4,4′-bpy:4 ,4′-联吡啶 ) ,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 .单晶结构数据表明 ,晶体 ( 1 )属于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 C2 /c,a=1 .7990 ( 9) nm,b=1 .1 4 2 ( 6) nm,c=2 .4 433( 1 2 ) nm,β=91 .936( 1 0 )°,V=5 .0 1 7nm3,Z=4 ,该配合物由 4 ,4′-联吡啶桥联过渡金属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单齿配位的吡啶环上的未配位氮原子与配位水形成了氢键 ,将链连接成二维铁轨型结构 .此结构再通过未配位 4 ,4′-联吡啶、配位水、氢氧根之间形成的氢键而连接成三维网状结构 .未配位的 4 ,4′-联吡啶、甲醇、氢氧根离子、高氯酸根离子被包合在这种网络中 ,展示出一定的包合现象 .此外 ,未配位的 4 ,4′-联吡啶的吡啶环与配位的 4 ,4′-联吡啶的吡啶环之间存在 π-π相互作用 .晶体 ( 2 )与晶体 ( 1 )有相同的结构特性 ,晶体也属于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 C2 /c,a=1 .790 1( 1 7) nm,b=1 .1 5 0 7( 1 1 ) nm,c=2 .4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分子式为La (Phen) 2 (Gly) (NO3 ) 3 ·3H2 O的固体配合物 ,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UV、TG -DTA等的分析测试 ,初步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及性质。结果表明 :所得三元固体配合物中 ,邻菲罗啉的两个氮原子参与配位 ,甘氨酸的羧基离子以桥式双齿配位于稀土离子 ,同时含有一个单齿配位的硝酸根离子和一个配位水 ,故La的配位数为 8,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可写成 :[La(Phen) 2 (Gly) (NO3 ) (H2 O) ](NO3 ) 2 ·2H2 O。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一维配位聚合物{[Cu(tzda)(H2O)3].3.5H2O}n(H2tzda为1,3,4-噻二唑-2,5-二硫代乙酸),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907 3(12)nm,b=0.713 4(4)nm,c=2.363 5(15)nm,β=91.378 0(10)°,Z=8.金属中心Cu(Ⅱ)离子呈现出五配位,处于四角锥的配位环境;配体阴离子tzda2-采用双(单)齿配位模式将Cu(Ⅱ)离子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的电化学研究表明:在-0.3~0.4 V电位范围内,Cu2+/Cu+电对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是准可逆过程且受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6.
采用常规水溶液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过渡金属锌修饰的仲钨酸-B化合物(H3 O)6[Zn(H2 O)6]6{Zn6(C5 H11 NO)6(H2 O)6[H2 W12 O42]3}·4H2 O(简写为ZnW12),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化合物ZnW12中,多阴离子通过锌的桥连形成了二...  相似文献   

17.
标题化合物{[Ag-(C2H8N2)](C7H4NO4)·H2O}n中,银原子分别与两个乙二胺中的一个N原子配位,在a轴方向形成[-Ag-N-C-C-N-]n一维链,这些线型的链通过N-H…O和O-H…O等氢键的作用,连接构成与ab平面平行的二维网,形成二维平面结构.通过研究配体和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进一步确定了标题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了香草醛缩氨基硫脲合镍(Ⅱ)配合物甲醇溶剂化物Ni(C9H10N3O2S)2.4CH3OH)的单晶结构。测定结果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分别为a=2.571 2(6),b=0.730 41(18),c=1.656 3(4)nm,β=104.212(4)°,V=3.015 4(13)nm3,Z=4.在晶体结构中,中心离子Ni(Ⅱ)与2个配体中的N、S原子形成四配位的平面四边形结构,配体在与Ni(Ⅱ)配位时,其结构发生硫酮式与硫醇式互变异构,最终以硫醇阴离子形式与Ni(Ⅱ)配位,因而得到中性配位单元.相邻配位单元通过N3-H3A…S1氢键形成一维链状结构;甲醇分子既作为质子的受体又作为质子的给体,每个配位单元通过多重O-H…O、N-H…O氢键形成溶剂化物,生成沿ab平面的氢键二维结构;计算表明,包结在其中的甲醇客体构成一维孔道结构,占据晶格体积的35.4%.  相似文献   

19.
在三氰基甲基阴离子存在下,CuCl2与氟康唑在H2O/CH3OH介质中自组装得到配位聚合物{[Cu(HFlu)2Cl2](H2O)4}n(1).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343 1(8)nm,b=0.945 6(3)nm,c=1.984(1)nm,β=123.444(4)°,V=3.668(3)nm3,Z=4.每个铜离子分别与4个不同氟康唑配体上的三唑氮原子以及一对氯离子配位,其八面体几何构型表现出典型的姜-泰勒效应.氟康唑分子将相邻的铜离子连接起来,形成波浪层状配位网络结构.主体骨架与客体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进一步稳定了此结构.  相似文献   

20.
利用刚性配体1H-苯并咪唑-5-羧酸(H2bic)与Ni(NO3)2.6H2O,在水热条件下组装得到一个新颖的镍配位聚合物:[Ni(Hbic)2]n。X-射线晶体衍射结构解析表明:每个Ni()离子呈六配位扭曲的八面体构型,配体通过μ2-(η2-O,O-),N3和μ2-(η2-O,O-),N1 2种配位模式连接金属离子形成了波浪状的(4,4′)层结构,二维层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一个三维超分子。热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在410.0°C下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