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苏北連雲港附近和山东半島南部植被的比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苏北是平原地区,长期以来都是华东的主要农业基地之一,天然植被早已遭受破坏,因此給植被区划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苏北东北部的連云港附近有殘余的山地——云台山,目前保留着半自然状态的森林,可以作为这一地区植被区划的主要依据。近年来,許多学者认为連云港附近地区在植被区划中的位置是亚热带的一部分,亚热带北界在連云港以北,使之与山东半島南部隔开。但是两地植被的区別究竟有多大?亚热带北界在何处比较合适?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二、連云港附近与山东半島南部的植被类型基本相同,无論針叶林、落叶闊叶林、灌丛、草甸、盐生植被、砂生植被等植被型的羣落組成和結构都大致相近。从羣系这一級单位来比较,只有少数在连云港有而山东半島南部不存在的,但也有些羣系則只見于山东半島南部而連云港附近却缺如。两地的植被主要是以北方种属为建羣种的植物羣落。三、連云港附近的植物区系特点以华北成分占优势,但也反映着南北过渡的性质。它和山东半島南部一样,在某些小地形上偶尔見到个別的常綠闊叶乔灌木和籐本植物。南方的落叶闊叶树在两地都很常見,但在多度上則連云港附近略高于山东半島南部。此外,引种的植物种类很多,是两地的共同特点。四、連云港附近的农业耕作制度有一年两熟和两年三熟两种方式,稻麦两熟情况甚为普遍。山东半島則只在最南部地区有稻麦两熟外,大部分是两年三熟制。五、从植被的特征来看,連云港附近和山东半島南部之間量的不同是存在的,但是並沒有质的差別。如果說北亚热带的典型植被是含有常綠闊叶乔灌木的落叶闊叶林,那末两地都具有这一特点。但是它們的常綠闊叶乔灌木只是偶尔个別的出现在某些小地形上,不能作为羣落的主要成員,因此不能认为这些地区的植被具有亚热带的特征,它們应該是属于暖温带的南部地区。从植被比较一致的情况来看,用亚热带北界将两地分开是不恰当的,可以考虑将它們划在同一植被省中。  相似文献   

2.
1.山东的地形包括魯中南山地、丘陵,胶东丘陵,魯西北平原等部分。氣候具暖温带的特点寥烙凶厣滞?褐土,草甸士,沼澤土,盐漬土等类型。2.山东的植被类型可以分为落叶闊叶林,針叶林,灌丛,灌木草原,草甸,盐生植被,砂生植被,沼澤,水生植被等9個植被型,暫可分为24個羣系組和56個羣系。3.山东的植被区域可以划分为南暖温带落叶闊叶林亚带和北暖温带落叶闊叶林亚带。前者包括山东半島丘陵麻栎林、赤松林省,魯中南山地、丘陵麻栎林、落叶闊叶杂木林、油松林和側柏疏林省,魯西南平原栽培的落叶闊叶林、側柏疏林省;后者包括魯北平原栽培的落叶闊叶林、側柏疏林、盐生草甸和盐生植被省?山徊交殖?2個植被县。4.纬度、經度、海拔高度、土壤类型、人为活动等因素对于山东植被的分布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青岛沿海岛屿生物多样性研究(I)山茶(Camellia japoni…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青岛沿海的山茶群落是我国常绿阔叶林分布的最北缘,该种群的存在于富了山东省的物种多样性,本文研究了山茶种群的基本群落学特征,分析了以山茶为优势种的常绿阔叶矮林的种类组成,生活型谱,空间结构,生态结构,并对其在这一地区分布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阐述了该种群在山东植被乃至全国植被中的地位,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昆嵛山区属暖温带季风型气候,原生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但原生植被受到很大破坏,现已形成天然次生林.通过对昆嵛山泰礴顶森林植被的次生木本植物资源的调查,初步分析了植被的林分组成及结构,以期对山东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相关理论指导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青岛沿海的山茶群落是我国常绿阔叶林分布的最北缘.该种群的存在丰富了山东省的物种多样性.本文研究了山茶种群的基本群落学特征,分析了以山茶为优势种的常绿阔叶矮林的种类组成、生活型谱、空间结构、生态结构,并对其在这一地区分布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阐述了该种群在山东植被乃至全国植被中的地位,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山东崂山植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崂山植被进行了分类研究,认为其有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和草甸5种类型组成。其中,针叶林可分赤松林,黑松林和落叶松林,阔叶林由麻栋林,栓皮林和混交林组成,竹林有毛竹和淡竹两种林组成,灌丛常见的主要是胡枝子,乡线菊,小米空木和白檀四种类型,而草甸种类则相对较多,主要有芦苇草甸,结缕草草等7种类型组成,同时对植被的分布规律,特征和利用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河岸植被对保护种质资源、稳定河岸、调节微气候和美化环境、提供人类活动场所均有重要的潜在和现实价值。研究认为河道断流,自然环境的脆弱,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直接和间接破坏导致干旱区河岸植被退化。进行植被重建、应急输水、自然恢复过程中减少人类干扰是恢复退化植被的主要方法。本文以生态学和水文学为基本理论框架,利用3S技术和评价模型,研究纵向、横向、垂直与时间4维的大尺度河岸植被稳定与河岸生态系统稳定及关系,提出退化植被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   

8.
周建春 《科技资讯》2006,(19):137-139
结合青藏铁路第22标段草皮水沟的科研成果和草皮移植回铺技术应用的实践经验,阐述了草皮移植回铺技术的施工要点及其优越性,为在高原高寒地区进行植被防护和植被恢复提供了科研成果依据和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环境变化对山东苔类植物的影响,考察了1998年以前和2008年以后的山东苔类植物区系构成情况.经对比发现近10年以来山东苔类植物的种类明显减少.从温度、降水、海平面、植被、土壤、水和大气等自然环境因子的变化以及人为因素对苔类植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解释山东苔类植物减少的原因,从而唤起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0.
植被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全球生命的支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蕴藏的宝库和避难所。保护植被、合理利用植被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目前植被资源利用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泰山朝阳洞附近的植被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引言泰山是我国东部名山,号称五岳之首,位于山东省的中部。在植物地理的分区上属于我国落叶阔叶林和森林草原区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亚区;在山东植物地理区划上是鲁中南区的一部分,典型的植被是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Biota orieu-talis)为主的针叶树与落叶阔叶树混交林。根据许多有关泰山历史的记载,都说明古代这一地区的植被极为茂盛。但是由于几  相似文献   

12.
山东昆嵛山大型真菌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山东昆嵛山大型真菌进行了调查和分类学研究,首次报道了该山大型真菌77种,隶属47属,25科。  相似文献   

13.
广西热带北界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热带北界的划分实质上是地球表面地理系统中自然区域(地带)的划分,所采用的区划指标必须全面地反映自然区域的综合性、整体性和渐变性特征。本文运用详尽的景观观测资料,分析了广西自然植被、农业景观、土壤等典型景观的空间变化,确定出热带具体北界:东起梧州浔江谷地北缘,沿大瑶山东南部,经莲花山、大明山、武鸣盆地北缘山地,向西接右江和红水河分水岭,到田林一带与金钟山(云贵高原)相连。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1982-2006年间MODIS NDVI数据对祁连山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的相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近23a间,植被整体上呈波动增长的趋势,但增加幅度并不明显,植被NDVI增加区域主要集中在祁连山中西部及高海拔地区,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祁连山东部及河谷地带。植被NDVI与温度和降水并未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但在生长季内,5月NDVI和9月NDVI分别与前期降水和当月温度显著正相关,人类活动对研究区内植被影响较大。本文研究成果将对了解区域内土地利用特征及环境变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也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防治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植被特征与生态保护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克拉玛千沙漠西北地区属于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植物区系包括中亚成分、古地中海成分等,分布着荒漠生态系统、自然绿洲生态系统和自然水域生态系统,在过境河流两岸分布着草垫带—森林带—固定沙包带—流沙带,植被类型有草甸植被、森林植被、灌木植被、沙生植被和盐生植被。水分状况是导致区域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也在影响植物群落演替变迁。本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区域生态系统、植被群落类型及其结构特征和植被动态演替,分析了各种植被类型的生态与生产功能。并对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绿洲、荒漠过渡带值被、优化荒漠边缘带生态系统、促进绿洲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植被数量生态学是利用数学方法定量研究植被、植物群落及植物种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的科学。随着数量生态学的发展,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应运而生,对群落演替方面进行了研究方法应用的总结和探讨,并对未来数量生态学发展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7.
植被动态的格局与过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被动态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论述了植被动态的双重性、途径和方向、平衡性以及干扰。讨论了植被动态的时空格局,及以种群过程为基础的、沿时间尺度的植被动态的格局与过程的理论框架。最后论述了基于种群过程的植被动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科技成果纵横》2006,(2):61-61
在日前举行的全省科学技术大会上,山东省省长韩寓群宣布,到2020年,山东全省科技综合实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名以上,科技引领山东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创新型省份。  相似文献   

19.
太行山长城岭南山东北坡植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太行山长城岭南山东北坡的植被分布及其特征。结果表明,从山麓至山顶,由于气候条件随海拨的逐渐升高而产生了明显的垂直变化,从而导致了植被分布的垂直变化。从山麓至山顶依次分布有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灌丛等四个植被型、并因人为干扰落叶阔叶林正向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20.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判定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源的关键要素,不仅直接代表了自然环境条件下植被群落的生产能力,还体现了陆地生态系统的质量水平。本文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模型(CASA模型),利用2019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和其他气象数据,对月、季节、年尺度上的广西植被NPP的空间变化进行估算,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不同植被类型、气象因子和地形地貌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年广西整体区域的植被NPP平均值为880.56 g C·m-2·a-1,植被NPP空间分布呈内陆中心向四周递增、东北部向西南部递增的特点。月植被NPP在时间序列上总体呈现正弦曲线的变化特征,1-8月的植被NPP呈上升趋势,在8月达到峰值,而且9月仍然维持较高值;之后至12月,植被NPP逐步下降。广西植被NPP的季节变化明显,冬季的植被NPP整体最低,区域差异性不突出;夏季的植被NPP整体最高,区域差异性突出。常绿阔叶和混交林分布面积广且其光能利用率较大,对广西植被NPP贡献较大。从月尺度上来看,月植被NPP与月累计降水量主要呈负相关关系,与月平均气温主要呈正相关关系;月平均气温与月植被NPP的偏相关性比月累计降水显著,月平均气温是广西月植被NPP的主要影响因子。在中海拔地区(700-1 300 m),植被NPP并不受喀斯特地质环境背景的影响,喀斯特地区和非喀斯特地区植被NPP相差不大且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趋于稳定。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分析广西植被NPP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为广西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服务评估等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