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 元朝统治者尊崇藏传佛教,很多学者对此大都从藏传佛教对蒙古族文化的影响这一角度作出了很有见地的研究,本文试图从藏传佛教发展史的角度,通过阐述藏传佛教传入汉蒙之地及其历史特点,欲以阐明这一时期西藏文明东向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相关文献,论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蒙古地区的传播方式与特点。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蒙古地区的传播首先从蒙古统治集团开始,以吸纳蒙古民众和输出藏区高僧等途径为主,并在当时中央政府的积极推动下,通过自上而下等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最终使格鲁派成为蒙古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宗教。  相似文献   

3.
元代蒙古统治者尊崇藏传佛教,封萨迦派高僧为帝师,尊藏传佛教为国教,使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同时,畏兀儿人亦接受了藏传佛教,用回鹘文翻译了许多藏文佛典,将畏兀儿佛教发展到更高的境界。虽然藏传佛教传入畏兀儿人的时间较短,却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对畏兀儿的宗教典籍、语言文字、密宗真言等方面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了清代前期推行藏传佛教治策的形成、发展和影响,着重论述了“康乾盛世”的清朝皇帝对这一治策的运用,清初推行这一治策,主要是通过打蒙藏上层的牌取得成果的,清代册封达赖喇嘛的策略,即体现出清朝政府有效管理西藏的一项重要制度“。兴黄教以安众蒙古也!”清初藏传佛教治策对于怀柔蒙古产生了历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卫拉特法典》是我国近代蒙古民族的草原固有法。《卫拉特法典》以藏传佛教为其立法宗旨,意在将经教政治相结合,形成具有凝聚力的民族意识。藏传佛教的渗透与影响,缘于法律文化的传承、蒙古民族的吸纳性格及宗教意识的培育。对《卫拉特法典》的研究有助于我国当代民族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6.
15世纪初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卫拉特蒙古贵族的扶持下,成为蒙藏民族中占主导地位的教派。文章主要论证格鲁派在准噶尔汗国的传播和发展,进而探讨它对卫拉特蒙古历史和中国西北民族关系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2,29(2):137-140
蒙古地区藏传佛教是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后,与固有的蒙古文化相撞、融合而逐步形成的。蒙古地区传佛教的音乐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文化质点。“经箱乐”即是其器乐文化诸多形式中的一种,它形成于蒙、汉民族宗教音乐相互交流的历史进程。“经箱乐”是喇嘛乐师班在民间丧事上演奏的器乐曲,使用的乐器有笙、管、笛、唢呐、鼓、镲、钹等,有一套固定的演奏曲牌。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藏传佛教主要是格鲁派黄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和达赖,班禅两大活佛世系的形成以及蒙藏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蒙元初期,萨迦派、噶玛噶举派高僧先后来到河西地区,与当地的畏兀儿佛教徒有所接触。此后,元廷设立了通往西藏的驿站,便利了吐蕃高僧前往中原地区,也密切了其与河西畏兀儿的联系。同时,大批畏兀儿人陆续迁入中原地区,逐渐由信奉大乘佛教转而皈依藏传佛教,其中有的受到蒙古贵族的信赖,充当蒙古皇室与吐蕃帝师之间的译者,有的修习喇嘛教,翻译佛典,为藏传佛教的弘传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论当代藏传佛教的发展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和研究当代藏传佛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当代藏传佛教对藏区和国家的战略意义;阐明了研究当代藏传佛教的指导思想;揭示了当代藏传佛教的战略方向(发展路向);提出了引导当代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1.
清代蒙古族地区寺庙曼巴扎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蒙古族地区藏传佛教寺庙中设有各种扎仓,较大的或中等寺庙均有曼巴扎仓.曼巴扎仓是学习和研究藏医、蒙医理论和医术的学部,成为医药教育和治疗中心.曼巴扎仓的经书内容多,如古代印度医学、西藏医学和蒙古医学,但学习的重点是《四部医典》.曼巴扎仓有一套丰富的经典,齐全的设备,严格的戒律,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备而严密的组织形式.通过师授、背诵和辩论的形式,达到通晓《四部医典》等经典.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部分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分析“玛尼堆”和“敖包”的起源。笔者认为有关这两种不同文“化象征”的起源涉及远古的中原文化、印度文化、蒙族文化以及藏族文化。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兴起标志“着血祭敖包”的结束,也标志“着敖包”“和玛尼堆”的另外一种相互包容关系的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敖包”和“玛尼堆”是千古传诵蒙藏民族深深友谊的一种象征与标志。  相似文献   

13.
妙舟法师的《蒙藏佛教史》是我国近代第一部系统记述蒙古和西藏佛教史的专书,该书略古详今,渗透着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资料翔实,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原始史料;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对后来者的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史料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昌都地区丰富的佛教建筑及文化为依托,构建一个藏传佛教建筑地域文化体系,通过对其佛教的建筑发展史、选址要素、空间形态布局、建筑色彩运用等方面比较性研究,并以昌都噶玛寺、孜珠寺为例,归纳出藏传佛教寺院布局受地理因素和多元文化因素等方面影响,为昌都现代藏传寺院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五台山是汉传佛教中颇具地位的佛教圣地,同时在藏传佛教中,五台山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藏传佛教的早期传入和兴起的过程,展现出藏地和藏传佛教修行者与汉地五台山的密切关联。这使得五台山也成为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并以其特有的方式承载着藏传佛教的诸多圣迹内容。  相似文献   

16.
从西方医学史学术视角对藏医学特有的印度佛教特征及其与印度阿育吠陀医学的渊源关系,与古代欧洲医学四体液学说的演绎关系以及对藏医学萌芽、病因、病种分类、诊断、治疗等进行了概述。西方学者在不同时代从不同学术视野对藏医学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其中玛莉安娜&#183;温德尔博士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研究她的论著,不仅对藏医学学科全貌有一个概要了解,而且对蒙医学与藏医学异同性比较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宋金时期,在今青海、甘肃及四川西北部的安多地区,由于安多藏族本土从未遭受西藏灭佛运动的影响、广泛的信仰藏传佛教的群众基础、藏传佛教信仰多神教徒不持戒的信仰方式,以及藏族蕃僧在政治上的崇高地位及其特权、中原王朝利用蕃部佞佛而实施羁縻政策,导致了佛教的繁荣和兴盛。  相似文献   

18.
宋代(10世纪中叶至13世纪中期)是藏传佛教各教派创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美术活动,因恰逢佛教在雪域复兴的黄金时期,从而得到了很大的推动,也因此迎来了西藏艺术史上最为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的瑰丽时期。而这一时期所形成的艺术范式、艺术理念、艺术精神,更对后来的藏传佛教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宋代西藏美术的许多特点对后来的西藏艺术有直接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