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郜丽娜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531-1534
恐怖主义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很难客观公正地界定。范畴化是人类的重要认知方式,具有意识形态功能。人称代词和语篇组织形式是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分析工具。文章从范畴化、人称代词和语篇组织形式三个方面对奥巴马反恐演讲进行批评性分析,试图揭示奥巴马如何用语言策略框定恐怖主义行为和反恐行动,如何成功地构建反恐的合法性和正义性。  相似文献   

2.
恐怖主义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很难客观公正地界定.范畴化是人类的重要认知方式,具有意识形态功能.人称代词和语篇组织形式是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分析工具.文章从范畴化、人称代词和语篇组织形式三个方面对奥巴马反恐演讲进行批评性分析,试图揭示奥巴马如何用语言策略框定恐怖主义行为和反恐行动,如何成功地构建反恐的合法性和正义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的理论框架,以奥巴马"美国的变革"胜选感言为例,主要从语气和情态两个方面进行人际意义分析,透视这种演说的特点及其鼓舞人心的原因,以揭示演讲语篇中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林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理论,以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的首份国情咨文为语料,从语气系统中的三种主要语气-陈述语气、提问语气和祈使语气对其进行人际意义分析,进而摘示语言模式的选择与其所要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组含在玫治演讲语篇中的深层含义,揭示其之所以振奋人心、团结大众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形式体现功能,选择就是意义。本文以奥巴马2013年就职演讲为例,从及物、情态和语态三个层面探讨了纯理功能的实现,进一步明确了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密切关系,以更好地解读语篇。  相似文献   

6.
马立杰 《科技信息》2013,(14):160-160
衔接是语篇分析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根据Halliday和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对奥巴马连任就职演讲中的语法衔接手段和词汇衔接手段进行分析,从而说明衔接手段对语篇连贯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演讲是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而话语分析是欣赏的语言的艺术手段,本文选取2008美国大选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演讲,并借助话语分析这一工具剖析了整个语篇,展示了语言的权力体现以及演讲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颜培芬 《科技信息》2011,(15):J0259-J0259,J0297
就职演讲作为演讲语篇的重要文体,有着其突出的文体特征。本文作者以奥巴马就职演讲语篇为语料,运用普通文体学理论,在音系层面,词汇层面,句法层面和语义层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文体特征分析,以期较准确的辨别公众演讲文体。  相似文献   

9.
胡改平  赵鹏 《科技信息》2007,(13):19-20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理论为语篇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批评性语篇分析(CDA)吸收了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和方法,认为语言形式可以反映语言的社会功能,并揭示出语言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本文根据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中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的理论框架,以布什对伊拉克增兵计划的演讲作为语料,从及物性和情态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布什这篇演讲语篇中所蕴藏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0.
杨挺  岳文华 《科技信息》2012,(23):162+216-162,216
批评性话语分析(CDA)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依据,是分析公众语篇常用的方法。通过对公众语篇的分析来揭示意识形态和权势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介绍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依据,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从情态、人称代词和修辞三个方面分析了佩琳竞选美国副总统的演讲,从而揭示政治语篇具有操控性和劝说性的特点,以及隐藏在政治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1.
从肯尼斯·伯克修辞理论看演讲话语行为动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演讲语类为研究对象,借助于新修辞学的领军人物肯尼斯*伯克的戏剧五位一体和"同一"理论,通过对奥巴马在2008年3月18日的总统竞选演讲中5个要素及其关系比的分析,指出其隐含的动机是将选民的注意力从对自己不利的种族问题中转移到正常竞选活动中,寻求白人和黑人双方选民的支持,同时借助于伯克的"同一"理论分析了奥巴马寻求达到与选民的3种"同一"效果,建立与选民的"同体",并为有效解读演讲语类进行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在2009年美国"开学日"对全美中小学生发表的电视演讲为例,从教育的视角分析了奥巴马以小见大、由近及远、由己及人的演讲风格和亲近感、幽默感、激励性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3.
根据Halliday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的理论框架,从语气、情态、人称和评价四个方面对奥巴马的就职演讲进行人际意义分析,可以发现:语言的选择对人际意义的实现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从及物、情态和转换三个层面研究奥巴马2008年父亲节的演讲,探讨其语言特色,挖掘其中蕴藏的意识形态意义,进一步揭露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旨在提高批评性语篇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演讲语类为研究对象,借助于新修辞学的领军人物肯尼斯·伯克的戏剧五位一体和“同一”理论,通过对奥巴马在2008年3月18日的总统竞选演讲中5个要素及其关系比的分析,指出其隐含的动机是将选民的注意力从对自己不利的种族问题中转移到正常竞选活动中,寻求白人和黑人双方选民的支持,同时借助于伯克的“同一”理论分析了奥巴马寻求达到与选民的3种“同一”效果,建立与选民的“同体”,并为有效解读演讲语类进行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张颖慧 《科技信息》2014,(9):116+154
演讲又称演说,指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辅以一定的体态语言,针对某个具体的问题,表达自己鲜明、完整的观点或主张,阐述事理、抒发感情。政治演讲特别是就职演说往往影响广泛、意义重大,因此备受人们关注。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为基本理论框架,以丘吉尔在二战期间就任首相后所作的演说《热血、汗水和眼泪》为语料,对其及物性特征、语气系统、情态系统以及主位模式进行分析,以揭示演说作为一种特殊体裁有别于其他体裁的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积极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为具体语料,用语境理论和评价理论的分析方法,分析政治演讲语篇中的积极因素,以建构的视角促进社会和谐,并有利于中英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克林顿离职演讲》的人际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波 《科技信息》2009,(30):127-127
本文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角度对克林顿的离职演讲语篇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揭示演讲文体的意义及其语言体现。通过克林顿离职演说的分析,它的人际意义侧重在语气、情态、人称等各种手段的体现。演讲语篇人际意义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理解克林顿离职演讲的内容和意义。本论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框架,系统地分析了英语公众演说中人际功能的实现和应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总结人际功能元素的特点,提出一个在人际层面上增强演说力度和提高演说技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公众演讲就总体而言属劝谏性语篇,是文体学中的一种特殊变体,在语言的各个层面都有其独树一帜的文体本质。研究从文体学的角度,在音位、词汇、句法、语篇、修辞等多个层面,对历届英语演讲比赛演讲辞予以分析,揭示其文体特征及潜在的语言魅力,以利于更好地欣赏公众演讲艺术,更有效地掌握公众演讲技巧。  相似文献   

20.
张林 《长沙大学学报》2012,26(3):110-112
以批评性话语分析(CDA)及意识形态的理论为基础,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及物性、转换、情态、人称代词和语篇等方面分析奥巴马总统的演说,解释政治家是如何利用意识形态来操控听众以建立领导人形象,以此来增强读者对政治语篇的鉴赏及对语篇中所包含的意识形态的敏感度,提高其批判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