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电动轮自卸车发动机和发电机系统轴系扭转振动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提出分析此类轴系扭转振动的研究方法。根据电动轮自卸车的动力传递系统由发动机和发电机直接刚性连接而成的特点,对系统轴系进行固有振动特性和强迫振动特性分析时,建立轴系扭转振动分析的集总质量参数模型,利用系统矩阵法和能量法获得轴系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在试验验证阶段,采用非接触式扭转振动测量法进行试验验证,对比分析计算结果和试验验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分析计算和试验验证基本吻合,证明了针对此类轴系扭转振动分析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并获得轴系扭转振动发生共振的主谐次和强谐次,为进一步进行扭转振动减振分析及部件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大跨楼盖结构人行荷载模型及人致振动分析方法,开展了楼盖模型结构人致振动试验研究.基于实测的动荷载因子值,建立了人行荷载傅里叶级数模型.依据结构动力学原理,建立大跨楼盖结构人致振动方程,采用Wilson-θ法及有限元分析计算大跨楼盖人致振动响应.基于7.7 m×4.7 m楼盖模型结构,开展了单人及多人不同行走频率工况下的人致结构振动试验,讨论了模型结构人致振动加速度响应的变化规律,并对比分析了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多人固定步频行走下的结构振动响应明显高于自由行走下的结果.不同工况下的模型结构人致振动试验结果与计算分析结果均较为吻合.建立的人行荷载模型及人致振动分析方法能有效预测人行荷载激励下大跨楼盖的振动响应.  相似文献   

3.
发动机壳体辐射噪声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虚拟预测方法研究某发动机壳体的振动特性及噪声辐射特性.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发动机壳体在振动加速度激励下的动态响应,得到壳体表面的振动速度频谱图,并与试验所得壳体上典型点的振动速度频谱图进行对比,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将计算得到的壳体所有外表面节点的振动速度作为边界元模型的输入载荷,导入到声学仿真分析软件中,计算由壳体表面振动而辐射出的噪声,并用声强试验进行验证,对比了理论计算数据与试验数据,两者的噪声分布云图及噪声源中心点处的声强频谱图,并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法与边界元法联合求解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预测出壳体辐射噪声.  相似文献   

4.
根据实际车削加工过程,建立了受轴向移动三维荷载作用的工件振动力学模型,其中考虑了被加工件的直径和质量随时间变化对振动的影响.在Matlab中,对工件振动模型的运动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不同车削条件下,直径和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工件的振动响应.计算结果表明,车削加工中工件直径和质量变化对工件振动响应影响较大,荷载移动速度也影响工件的振动幅度.车削加工试验和测量表明工件振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相吻合,该振动模型符合实际车削轴加工过程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高效率、高精度的航空发动机模拟机匣的动力学建模和振动特性分析,利用LMS Virtual Lab混合仿真软件,建立了基于试验模型与有限元模型的模拟机匣混合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混合模型的模拟机匣模态计算与分析。为了验证使用混合模型进行模拟机匣振动特性分析的准确性,对模拟机匣进行了模态试验。将混合模型计算结果和模拟机匣的模态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除振型一致外,各阶模态频率接近,误差不超过1.5%。由此说明建立的模拟机匣混合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结构的振动特性。基于LMS Virtual Lab的混合仿真方法可靠、有效,可用于工程上大型复杂结构振动特性的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舰载多管火箭的射击密集度,该文应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和独立模态空间控制方法,研究舰载多管火箭系统的振动特性和振动控制,建立了某舰载多管火箭系统动力学模型,固有振动特性数值计算和振动控制方法,具有无需建立系统总体动力学方程、涉及系统矩阵阶次、计算速度快等特点。实现了对舰载多管火箭刚柔耦合多体系统不同装载情况下固有振动特性的快速计算和振动控制,数值计算结果得到了模态试验的验证。对控制舰载多管火箭发射系统振动、提高舰载多管火箭射击密集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得到一种板式电涡流阻尼器的阻尼特性,文章建立了板式电涡流阻尼器的有限元模型;对不同气隙条件下的阻尼系数和导体板表面的最大磁感应强度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在自主开发的振动测试装置上测试了板式电涡流阻尼器的阻尼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根据有限元模拟和振动测试试验可以准确设计和评价板式电涡流阻尼器的阻尼特性。  相似文献   

8.
往复式压缩机管系气柱固有频率的计算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与往复式压缩机相连接的复杂管系,如果能在管系的设计阶段,事先把管系气柱固有频率计算出来,这对避免气柱共振和管道振动有重大意义。本文为计算复杂管系的气柱固有频率提供了一种计算方法和计算程序,能快速得到所需之解答。为验证计算方法的正确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能很好的相符合。  相似文献   

9.
研究桥的振动特性是解决实际桥梁振动问题的前提条件。根据拼装式钢桁桥的结构特点,基于通用有限元程序构建结构实体模型进行振动分析,并对自振频率和振动模态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样桥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分析表明,拼装式钢桁桥振动频率具有集聚现象;自振频率及各阶模态位移幅值随着桥跨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振动放矿技术正在我国许多矿山推广。然而,振动出矿机激振器合理位置的确定,尚未圆满解决,往往因此影响出矿效果。本文从理论上对激振器的位置进行了初步探讨,求得确定激振器最佳位置的计算公式;同时经过室内试验,对理论计算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室内试验所得最佳激振器位置与理论计算基本上一致。  相似文献   

11.
利用远程参数控制技术,在实验室内复现实际道路行驶状况的振动载荷谱,分别利用4通道道路模拟试验台和6自由度振动试验台,进行燃料电池轿车整车、动力系统关键零部件,包括动力蓄电池、动力控制单元、燃料电池电堆和燃料电池发动机支持系统的振动加载室内试验.试验中,考察振动强度、系统故障、动力系统和关键部件性能衰退,发现动载会引起所研究的燃料电池轿车整车燃料经济性下降17.59%,且会引起动力系统与关键部件的结构破坏与部件故障.  相似文献   

12.
基于作者已提出的大型冷却塔风振计算方法(一致耦合法),结合风洞测压试验获得的表面气动力模式,分析了结构本身因素和外界干扰对强风作用下冷却塔结构风致振动的影响,对不同动力特性及阻尼比的冷却塔模型进行了风振响应背景、共振、耦合项及风振系数的精细化数值计算,对比并初步探索了周边干扰下大型冷却塔的风振机理.发现了特征尺寸、阻尼比和周边干扰对冷却塔风振响应的影响规律,为进一步理解冷却塔结构风致振动现象,避免不利共振的产生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了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市爆破拆除工程中的塌落振动问题,结合落锤冲击数值模拟与塌落冲击试验研究了减震沟、废弃机动车及沙袋缓冲层等减振措施对塌落振动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落锤冲击数值模拟与塌落冲击试验动力响应规律较一致,减震沟、废车及沙袋缓冲等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面质点振动响应峰值;塌落冲击试验中所有振动分量频率均介于10~40 Hz之间,废车及沙袋缓冲对部分振动分量频率影响不明显;在减震沟、废车及沙袋缓冲等3种减振措施中,废车尤其微型面包车缓冲减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交通产生的振动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上海漕宝路道路交通产生的地面振动测试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道路交通所产生的地面振动的传播规律,对城市交通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评价,影响地面振动的主要因素包括车辆的运行速度、载荷以及距道路中心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对ZS1736振动筛进行了现场测试并记录了振动与噪声信号,利用7T08s信号处理机对信号进行了功率谱和相干函数的分析,确定了振动筛的主振源和主噪声源,为振动筛的噪声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海洋平台分振结构减振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渤海海洋环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平台分振结构,以减小流冰引起的平台振动,同时考虑了地震和波浪对此分振结构的影响.分振结构的设想是将平台立柱分成内管和外管,外管通过斜撑杆和桩腿沉箱连接,内管则支承平台甲板.内管和外管在水线附近可以相联或分开.为此,设计并制造了一个钢结构模型,用集中的随机载荷分别输入到分振模型的各有关位置,以模拟流冰、地震和波浪等外载荷,分别在空气和水环境中作了减振效果试验.减振效果则利用测点振动响应的传递函数的概念来分析,减振效果是一个无量纲系数,仅是频率的函数.试验结果证明,此结构形式对减振有相当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混凝土振动拌和过程中的振动参数对混凝土强度和抗冻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振动功率、振动时间、拌和次数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得到了实验室条件下混凝土振动拌和的最优参数组合;在此基础上,对以该最优振动参数振动拌和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冻融试验,分析了振动拌和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振动功率对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影响较为显著,而振动时间对其影响较小;振动拌和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以本试验获得的最佳振动参数振动拌和的混凝土,其28d抗压强度较相同配比的静力搅拌的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24.31%;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经振动拌和的混凝土试件的质量损失率和抗压强度损失率均明显低于采用静力搅拌的混凝土的相应指标,振动拌和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冻性.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铁1号线地面振动响应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灵敏度加速度传感器,对北京东单-建国门区间的运营地铁进行了现场测试,为研究相似区段特殊的减振措施提供依据.测试结果的分析主要是针对振动敏感仪器的,在频域内采用1/3倍频程频谱,重点考虑低频段的地面响应.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出了环境背景振动、公交车等地面车辆和地铁的地面振动响应规律.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汽车传动系扭振动力学方程,建立了传动系扭振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分析,并通过实车试验加以验证,通过仿真运算,观察到传动系中存在较明显的扭振成分;对仿真模型中的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出对扭振影响较大的参数,通过对相应参数的修改,使得扭振降低,该方法为解决车辆传动系扭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冰激柔性直立桩结构振动的模型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激直立结构振动问题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目前的研究成果与实际工程的应用要求还相去甚远.为探索冰激振动进程的控制机理,进行了低冰速、中冰速和高冰速下的动冰力模型试验.试验发现,冰激直立桩结构稳态振动过程中的控制机理是冰与结构的相互作用,而冰以间歇性延一脆压碎模式发生破坏是相互作用进程中的重要特征.基于这一现象,提出了一个直接反映冰与结构相互作用水平的参数——相互作用系数.结果表明,当该系数处于20-45时,结构在冰力作用下会发生剧烈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