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00年6月~2006年3月,对24例(30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双侧6例,单侧18例。年龄45~67岁。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疗效评价根据Harris评分而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5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且恢复日常工作。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6.2±8.7)分恢复到术后1年的(90.5±7.4)分,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17.6714(P〈0.05),其中评定为优13髋、良14髋、可2髋、差1髋,术后优良率达90.00%。术后髋关节脱位1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49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髋关节病变病例,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在该病种中的术中要点、术后功能恢复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78例行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79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用患者均在真臼处重建髋臼,髋臼覆盖不全(70%)进行结构植骨,股骨短缩(4cm),需截骨延长,并比较分析Harris评分,对手术前后髋关节的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通过Harsis评分与术前相比观察组(85.94±7.60)分,对照组与术前相比(89.32±7.11),术后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改善髋部疾患患者术后功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半髋关节置换术(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回顾分析庆阳市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1月-2018年10月共收治股骨颈骨折152例,纳入72例,其中HA组36例,THA组36例。两组患者均术后1周和1月进行VAS评分、术后1、3和6月进行Harris评分。术后1周,两组总舒适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0.05),但两组的重度和极重度疼痛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5);术后1月两组总舒适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5)。术后1、3和6月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疼痛明显恢复,但后期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明显好于半髋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第三代骨水泥技术在人工全髋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0年6月-2006年1月采用第三代骨水泥技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37例44髋,并分析其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总输血量、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周、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手术时间(84.5±6.3min),总出血量(558.4±46.5ml),平均输血量(332.5±21.5m1),术前Harris评分(37.2±12.5),术后Harris评分(90.5±11.5),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16.541,P〈0.05。术后并发症,脱位1例,精神症状1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4~27.2月,平均12.6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第三代骨水泥技术在人工全髋置换术中应用效果令人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5.
针对腕踝针联合舒芬太尼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及研究。将甘肃省中医院创伤骨二科自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30例(2组均在同一医师团队下以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通过舒芬太尼给予疼痛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腕踝针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疗效及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状况。观察组术后麻醉清醒后6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舒芬太尼与腕踝针联合应用能够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不良事件概率小,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康复积极性,为早期功能锻炼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关节镜下带线锚钉缝合修复髋臼盂唇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因单纯髋臼盂唇损伤接受关节镜下带线锚钉缝合修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分别对患者体征、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及软骨退变程度进行评价。共获得完整临床资料42份,平均年龄29岁,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患者VAS疼痛评分由术前4.5±0.92降至术后1.6±1.2,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56.95±10.6提高至术后95.95±5.4,术后39例Harris评分超过90分,优良率92.8%。术后VAS评分及Harris评分和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软骨状况和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证实髋关节镜下带线锚钉髋臼盂唇缝合修复术效果优良,对于髋臼盂唇损伤具有重要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群常存在肌力降低的情况,常规髋关节置换术后存在脱位风险。以肌力降低、存在术后脱位风险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明确仿生髋关节置换结合改良Hardinge入路对肌力降低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功能康复及预后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影响。指标包括:髋关节Lovett肌力分级、活动度(ROM)、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预后Barthel ADL评分。结果显示,患者出院当天、术后3个月、6个月的患侧髋关节在各方向的ROM均与健侧无差异,术后3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肌力、Barthel ADL评分均与骨折前/健侧无差异,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术后脱位。说明双动仿生髋关节结合改良Hardinge入路具有促进早期康复的作用,在保证髋关节正常ROM的同时,避免肌力降低的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脱位,患者术后3个月即可恢复至骨折前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使用氨甲环酸联合改良鸡尾酒疗法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纳入6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改良组、传统组、对照组,每组23例,改良组术中给予氨甲环酸和改良鸡尾酒关节周围浸润注射;传统组给予罗哌卡因、肾上腺素以及生理盐水混合液的关节周围浸润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的关节周围浸润注射.观察3组术后静息和活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Harris评分、术后48 h出血量和镇痛药物补救使用情况、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 术后24、48、72 h的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改良组显著小于传统组、对照组(P<0.05);术后7、14、28 d的Harris评分改良组优于传统组、对照组(P<0.05);术后48 h出血量及镇痛药物使用量改良组显著少于传统组、对照组(P<0.05);术后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使用氨甲环酸和改良鸡尾酒混合剂在术后早期镇痛和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9.
万雪维 《甘肃科技》2022,(24):86-88+95
研究护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期间应用人文关怀理念下的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选取于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2020年2月—2021年2月),随机均分患者,对照组(42例,应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42例,应用人文关怀理念下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干预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以及干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SAS、SDS评分均有所降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满意度分别为97.62%,83.33%,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在护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期间,应用人文关怀理念下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升护理质量,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调查1995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46例(255髋)。股骨颈骨折109例,股骨头缺血坏死78例,骨关节病45例,强直性脊柱炎5例,股骨上段肿瘤9例。结果246例(255髋)患者其中7例已死亡,失访8例,其余231例(235髋)患者随访2.0~9.0年,平均5.5年:发现术后并发症46例,髋关节脱位6例,伤口感染4例,假体松动下沉6例,下肢静脉怆塞3例,股骨骨折1例,疼痛26例。结论合理选择人工假体,术中严格操作,术后加强护理,可降低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可行性。方法共进行一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8例,36个髋关节。结果本组术后近期无神经、血管损伤及关节脱位、感染等并发症,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4例(28髋),良3例(6髋),一般1例(2髋),总有效率94.4%。结论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崔晓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2):2925-2928
[摘要] 目的 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期的康复介入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术后康复的最佳时间。方法 75例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实验1组(T1组)和实验2组(T2组),每组各25例。C组:仅施行手术,自行康复;T1组:术后第1天即进行系统康复训练;T2组:术后2周开始进行系统康复训练。三组髋关节置换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T1组和T2组按统一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实施。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Harris评分。结果 和C组相比较,T1组和T2组Harris评分在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术后第2周、1个月和3个月,T1组和T2组Harris评分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6个月,统计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系统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康复介入时间控制在术后2周以内可有效地加快康复进程和提高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杨君  孙效虎  冯伟  袁婷婷  刘洋 《甘肃科技》2022,(11):128-130
初步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大骨节病中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应用Oxford活动平台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大骨节病膝关节炎患者20例,分析该置换术在术中所用的时间、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HSS评分以及引流量和并发症,评判该手术治疗效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期间患者均未输血,手术时间平均(62.4±3.72)min、术后引流量(62.7±5.63)m L。与术前膝关节活动度比较,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术后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HSS评分比较,患者术后HSS评分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VAS评分比较,患者术前VAS评分明显大于术后3个月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2(6~24)个月,在随访期间患者无切口感染、假肢脱位,但其中1例患者由于个人原因出现假肢松动、异常疼痛等症状。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大骨节病中膝关节炎患者,手术微创、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康复快、患者活动度及本体感觉较好,对有大骨节病的...  相似文献   

14.
赛煜  吴鹏  牟元明  王文波 《甘肃科技》2022,(16):108-110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选取华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8例,根据置换术方法的不同划分成对照组(n=48例)、研究组(n=50例),分别采取半髋、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较对照组多(P均<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较对照组的20.83%低(P<0.05),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00%明显较对照组的77.08%高(P<0.05);2组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30)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增高(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藏族患者体重指数变化及术后疗效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入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体重指数分类亚洲标准标准分为4组:体重正常组(BMI22.9kg/m~2)、超重组(BMI 23~24.9kg/m~2)、肥胖组(25~29.9kg/m~2)、病理性肥胖组(BMI≥30kg/m~2),对比观察术前、术后KSS评分变化、关节功能变化,并进行BMI值变化与关节活动度(ROM)、手术时间、止血带应用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患者术后KS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大幅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6月体重指数与关节活动度显著负相关,与手术时间、止血带应用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改善藏族肥胖患者疼痛症状,术后功能均明显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病理性肥胖组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应慎重,建议控制体重后评估手术。  相似文献   

16.
探讨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患者,并评价临床疗效。3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平均随访9(3-38)个月,假体无松动、下沉。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5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可行,可明显缩短卧床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探讨骨水泥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采用股骨骨水泥加长柄假体结合克氏针张力带复位固定股骨大、小粗隆骨折块,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伴有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共48例。所有患者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以及术中或术后并发症。术后1,3,6,12个月定期门诊随访,X线片观察假体与骨界面骨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本组48例患者获随访,时间12个月~24个月(平均15.5个月),患者术前等待时间2~13天,平均(4.0±1.5)d,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0.1±8.4min、15.2±3.1d,345±5.6ml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无手术相关神经、血管损伤,静脉血栓形成、深部感染并发症。术后下床时间3~21d,平均(13.0±2.4)d。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86.5±14.0)分,其中优16例(33.3%),良26例(54.2%),中6例(12.5%)骨水泥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并发症少,疗效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72例老年患者,依据接受护理干预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2组Harris评分、住院时间,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满意度进行统计。干预后2组Harris评分明显增大(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相比,对照组住院时间更长(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高(P0.05),满意度更低(P0.05)。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施以快速康复护理后,Harris评分明显增大,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得以确切控制,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82例单侧股骨颈骨折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被随机分成2组.A组41例,准备缝合切口前予以1.0 g氨甲环酸10 m L溶液均匀注入关节腔内,术后2 h后开始开放引流管;B组41例,不使用氨甲环酸,仅予以10 m L盐水注射关节腔内.分别计算各组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术后红细胞压积、输血量与输血患者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临床症状的例数,术前及术后4 h检查血凝常规,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相应分析.结果 A组与B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均低于B组;血凝常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氨甲环酸术区局部应用可明显减少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失血量,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探索一种在首次髋部置换术中使得植入的假体位居股骨髓腔中心的方法,防止术后造成假体内外翻。选取2015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成年患者,术前拍摄双髋标准正位DR片并进行相关数据测量,依据等长及假体居中原理,分两组行不同股骨颈截骨角度截骨。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60例,采用个体化截骨)和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截骨)。术后比较两组假体远端位置及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评定。术前两组在截骨角度、截骨高度、假体位置居中率、术后偏心距测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一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术后无感染、脱位和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小粗隆上1.5cm截骨并不能完全使假体居中,股骨颈不同角度截骨使股骨颈基地部截骨得以量化,确保了假体位置的居中,避免了假体远端应力集中,导致假体周围骨折,相对来说此种方法术前测量比较简单,是一种相对具有准确性、简易操作的方法,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