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应用爱尔卡因表面麻醉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利多卡因作单纯角结膜表面麻醉,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456例(495眼),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 456眼(92.12%)术中完全不感疼痛或偶感轻微疼痛,手术配合良好.34眼(6.87%)术中疼痛,需加点爱尔卡因1~2次后顺利完成手术;5眼(1.01%)术中疼痛,需加用球后或球周麻醉方可完成手术.结论 爱尔卡因表面麻醉是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有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 80岁以上高龄白内障患者 82例 ,88眼进行手术 .结果表明 :手术后第 1d出现角膜内皮线状混浊 2 2眼 ,占 2 5 % ,其中 18例为Ⅲ级核以上者 ,占角膜内皮线状混浊的 81.82 % ,前房有不同程度混浊 ,均于术后 3~ 5d消失 ;术后3d裸眼视力≥ 0 .5者为 34眼 ,占 38.6 4 % ,1周者为 4 8眼 ,占 5 4 .5 5 % ,1个月者为 6 1眼 ,占 6 9.32 % .高龄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适宜的 ;手术后反应与其他年龄组相似 ;手术后视力与眼底情况密切相关 ;表面麻醉或球周麻醉下进行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探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便捷性。观察181例(186眼)单纯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麻醉效果、术后效果及并发症。全部患者都能够很好地配合表面麻醉下行该手术,无一例患者改用其他麻醉方法。手术时间为7~15min。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大于0.6者占81.18%。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二者相结合使手术更安全、更快捷、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0例白内障进行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麻醉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视力。结果:400例表面麻醉成功率为92%,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快,病人反应较轻。结论:在熟练掌握超声乳化技术的基础上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80例(92眼)白内障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后视力.结果:所有患者在表面麻醉下均能很好地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无1例改用其他麻醉方法.术后1d及1周视力≥0.5者,分别占61.96%和77.17%.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眼科显微技术的发展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广泛应用,许许多多白内障患者恢复了有用视力.然而,在广泛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同时,个别地方也零星出现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其材料的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甚至严重不良事件的报道,引起社会和卫生部门的极大关注.如何规范白内障手术医生的诊疗行为,如何提高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其材料的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监测与术后随访也日趋倍受关注.本文就人工晶状体材料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及不良事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29例(33只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并同时植入低、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术后平均随访(5.1±0.8)月.术后矫正视力≥0.3~0.4,8只眼(24%);≥0.5~0.6;18只眼(55%);≥0.7,7只眼(21%).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高度近视并发白       内障时,选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低、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与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在表面麻醉下以透明角膜切口对 4 60例 (5 82只眼 )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术 ,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 3h及 1d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 0 .5者占 87%、90 .9% ;术后 1周及 1个月视力≥ 1.0者占 2 9%、31%。术前无散光而术后出现散光的 31例 ,但均在+ 1.0D以下。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与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术后视力恢复快且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192眼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乳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结果 术后1月内裸眼视力或矫正视≥0.3的162眼(84.4%).术后3个月≥0.3的181眼(94.3%),散光0.99±0.55D 结论 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获得良好疗效,手术方法易掌握,费用低,特别适合农村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与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在表面麻醉下以透明角膜切口对460例(582只眼)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术,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3h及1d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占87%、90.9%;术后1周及1个月视力≥1.0者占29%、31%。术前无散光而术后出现散光的31例,但均在+1.0D以下。结论: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与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术后视力恢复快且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影响视力因素。方法:对405例452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影响视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一月 ,<0.5者130眼(28.8%),0.5~0.9者184眼(40.7 %),≥1.0者138眼(30.5%)。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为 :术后并发症如角膜水肿及失代偿、后囊混浊、葡萄膜炎、人工晶状体偏位、术后屈光不正及术前、术后合并眼病。结论: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 ,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减少术后屈光不正可提高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2.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对 4 86例 4 86眼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摘出和人工晶体植入术 结果表明 :术后 1周矫正视力≥ 0 .5者占 80 % ,术后角膜散光绝对平均值为 (0 .86± 1.5 2 )D ,而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26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3只白内障患眼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1天、1周、3月术眼视力≥0.8者,分别为27.38%、28.14%、28.14%;视力介于0.4~0.6者,分别为58.55%、63.12%、65.02%;视力≤0.3者,分别为14.07%、8.74%、6.84%.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角膜内皮皱褶、重度炎症反应、高眼压和后发障,术后1天、1周、3月发生率分别为11.79%、36.50%、2.66%、3.42%和0;3.04%、.52%、2.66%、3.04%和0;0、0、0、1.14%和8.37%.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切口和创伤小、复明快、并发症少,是治疗白内障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3只白内障患眼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1天、1周、3月术眼视力≥0.8者,分别为27.38%、28.14%、28.14%;视力介于0.4~0.6者,分别为58.55%、63.12%、65.02%;视力≤0.3者,分别为14.07%、8.74%、6.84%.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角膜内皮皱褶、重度炎症反应、高眼压和后发障,术后1天、1周、3月发生率分别为11.79%、36.50%、2.66%、3.42%和0;3.04%、.52%、2.66%、3.04%和0;0、0、0、1.14%和8.37%.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切口和创伤小、复明快、并发症少,是治疗白内障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车海蓉 《甘肃科技》2016,(22):140-141
研究分析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配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效果。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到高台县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1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给予对照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配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给予研究组超声乳化配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1d、30d的视力水平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术后1d、30d视力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8%明显低于对照组16.95%(P0.05)。采用超声乳化配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3只白内障患眼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天、1周、3月术眼视力≥0.8者,分别为27.38%、28.14%、28.14%;视力介于0.4~0.6者,分别为58.55%、63.12%、65.02%;视力≤0.3者,分别为14.07%、8.74%、6.84%。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角膜内皮皱褶、重度炎症反应、高眼压和后发障,术后1天、1周、3月发生率分别为11.79%、36.50%、2.66%、3.42%和0;3.04%、.52%、2.66%、3.04%和0;0、0、0、1.14%和8.37%。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切口和创伤小、复明快、并发症少,是治疗白内障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囊膜上超声乳化、机械劈核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采用10点半处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对125例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摘出、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一天、一周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60%、89.6%,术后3个月以上裸眼视力为≥1.0占76%术后三个月平均散光为0.78±0.66D.结论透明角膜隧道切口,高负压低能量白内障超声乳化具有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快,切口自闭好,屈光状态稳定,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白内障囊外除术加人工晶体会晤入术与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早期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对40例老年性白内患行白内障囊外除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术),56例患行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人工晶体往往 P(PHACO术)。在双倍角极坐标系中采用矢量分析法,比较两种术式术后早期角膜散光的影响。结果:术后1d、1周、1个月时,PHACO术的角膜散光改变远低于ECCE  相似文献   

19.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技术虽趋于完善,但在我省大部分县级医院由于资金少、技术力量弱,手术量偏少等诸多原因,开展起来比较困难。我们采用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晶体半脱位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因外伤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36例(36只眼).患者首先做常规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撕囊、水分离、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同时切除溢出到前房的玻璃体,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结果:36例(36只眼)患者均顺利摘除浑浊的晶状体,成功地保留了后囊膜,并在囊袋内植入了人工晶体,28例患者人工晶体位置较正,8例略向下移位.术后视力0.1~0.5者24例;0.5~1.0者11例;1例失明(均随访半年).结论: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