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全不是如美、英、法三国政府所期望的那样开始的。西方国家统治集团积极扶植起来的德国军国主义侵略势力,首先扑向了西方国家。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国进攻波兰,希特勒在欧洲发动了侵略战争。美、英、法三国奉行的绥靖德国和拒绝集体安全的政策,至此完全宣告破产。希特勒德国一点儿也不满足于它在慕尼黑买卖勾当中所得到的让步,对英法两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地位加紧进攻,才迫使这两个国家的统治集团于一九三九年九月三日对德国宣战。然而,不论英国也好,法国也好,直到一九四○年  相似文献   

2.
文化播报     
<正>德国打破禁忌首次举办希特勒物品展览一个名为"希特勒与德国人:国家与犯罪"的展览10月15日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这是二战后德国第一次把有关希特勒的大量物品向公众展示。展览大约展出了600多件和希特勒生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的新法西斯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流毒余孽,到建党立派,希特勒阴魂不散;从街头暴力,到合法参政,其危害不容忽视。"黑色国际"在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西方出现了一个"黑色国际"。它是由战后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等60多个国家的新法西斯组织联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4.
二十年前,1945年5月9日,欧洲战爭以德国法西斯的无条件投降而告終。希特勒匪帮在西方的被击溃,加速了它的日本法西斯伙伴在东方的覆灭。三个月后,日寇也无条件投降了。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完全結束。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之类,都在无情的时代潮流冲击下,被丟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相似文献   

5.
民主德国沿着社会主义大道迈进今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就满十周年了。在这将近十年中,它沿着社会主义大道迈进,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以及人民生活各方面,都表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同时,在德国统一问题上,也一贯努力谋求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的统一德国和签订公正的和约。早在希特勒德国被击溃后,德国人民就渴望和平统一。1947年12月6日,在柏林召开的第一次德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参加大会的东西德代表就一致要求成立一个统一的和平的德国和缔结和约。但是,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却破坏波茨坦协定的原则,执行分裂德国的政策。1948年美英法伦敦会议把美英法三国占领  相似文献   

6.
慕尼黑协定     
慕尼黑是德国东南部一座古老的城市。一九三八年九月三十月,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和德意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墨索里尼在这里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将捷克出卖给了法西斯德国。一九三七年,希特勒制定了“绿色计划”,准备吞并捷克。希特勒首先在捷克苏台德区炮制了一个“德国人党”,并唆使这个党要求“自治”,制造叛乱,作为希  相似文献   

7.
希特勒早年侵苏思想有二大基点:反共、夺取生存空间;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暂时延缓了希特勒德国侵苏步伐;1941年最终侵苏,是希特勒向其全球战略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其对德苏力量消长的必然反应。  相似文献   

8.
6月22日是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发动侵苏战争的二十周年。二十年前,希特勒在践踏和蹂躏了大部分欧洲国家之后,凭借它庞大的军事力量向苏联猝然进攻,妄想以所谓“闪电战”一举击败苏联。可是希特勒这种狂妄的迷梦在苏联人民英勇奋战下被彻底粉碎了。侵略者所得到的只是自取灭亡的可耻下场。  相似文献   

9.
苏联对缓和的解释在政治讨论中,几乎没有谈到伊朗问题。当时美国正在冷静观察伊朗形势。美国方面也未提伊朗问题。集中讨论了阿富汗问题和东西方关系。阿富汗问题,归根结底,同西方如何对待苏联这个根本问题有关。但是,美国同欧洲的态度有若干差异。例如,西德处于同华约军队对峙的前沿。从民族方面说,东德有1,600万德国人,成为孤岛的西柏林约有200万人,此外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也有约200万德国人,西德必须考虑处在东方的德国人的命运。还有一件日本人一向不大清楚的事情:德国在希特勒时代向东欧、西欧发动了侵略,战后西德同西方建立  相似文献   

10.
希特勒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把德国和全世界引入战争的深渊。德国之所以成为这场战争的策源地 ,其原因主要是纳粹党充分地利用了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和纳粹党在德社会中深厚的组织基础 ,同时法西斯主义从国家主义和社会主义中吸收了有利于自己的理论 ,从而 ,使希特勒本人及纳粹主义在德国具有较强的号召力 ,为发动这场战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薛福成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对近代中西方的差距及其原因有着清醒的认识,提出要大胆吸收西方现有的科技成果,发展近代教育事业,培养近代科技人才。他不仅有承认落后的勇气,而且充满了“师而相胜”的自信。  相似文献   

12.
唐代西南边的八个羌人小国总称西山八国,因其部落酋长从唐初就接受了唐朝的官职封号,实际上接受了唐朝的羁縻或统治;由于其地势在唐朝与吐蕃的关系中甚为重要,在广德元年相继被吐蕃攻占后,唐朝在贞元年间收复失地,西山八国因而率其部众内附,重新接受唐朝的羁縻,唐代史籍中开始出现西山八国的称谓;唐朝自贞元年间始置"西山八国安抚使",说明唐朝对西山八国地势的重视;而吐蕃要进攻唐剑南西川或维持对南诏的控制,故尔屡次同唐朝发生对西山八国的争夺战。  相似文献   

13.
当代社会消费主义及其文化的忧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彬 《长春大学学报》2008,18(11):61-64
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主义开始泛滥。而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消费主义思潮伴随着西方物质产品和消费方式的涌进开始进入中国,不断冲击着人们已有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本文试对中西方消费主义和消费主义文化的分析,阐明当代社会的异化消费是不合理的消费,是一种挥霍性的消费,只有“节约型消费”才是人类持续生存的消费,消费文化也终将回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和享受为中心,成为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4.
自然法传统与西方权利思想的产生及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古希腊的自然主义观念与人文理念是自然法与西方权利思想的共同理论渊源。伴随自然法理论的生成,与权利相关的各种理念也随之产生,当自然法思想发展到古典自然法阶段时,其已经成为了一种关于权利的思想学说,而且开始引导着近代西方权利思想的发展趋向。进入20世纪之后,在复兴的自然法理论的主导下,权利思想仍然得到发展并显示出强大的理论生命力,从而继续居于西方政治法律领域中的主流理论地位。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学生在交际中常会冒犯对方,引起文化冲突,造成双方不愉快,究其原因是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缺失。本文拟从语言与文化、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英语词汇教学的角度,来探讨、了解和掌握中西文化差异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中西方18世纪前妇女观的差异,通过中国与西方较早期妇女观的三个现象性的对比,即宗教现象角度、哲学思想角度和文学描述角度,试图进一步探析中国和西方较早期妇女观的基本特征,并借此管窥东西方文化在妇女问题上的异同及其产生的社会效果和历史效果。中西方由于社会结构、文化背景的不同,在对妇女的认识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而这样的差异对比对当今社会妇女观的形成和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第三部门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与政府的特殊关系。这种关系反映了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由于中国的国情与西方不同,这种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也是不同于西方国家的。  相似文献   

18.
对西方学界有关族群(ethnic group)释义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西方学界有关这一术语的部分定义入手 ,从中抽取其普遍的要素进行应用性的分析 ,将这一术语的含义和应用限定于人类社会“族类”共同体范畴 ,并通过图式化的说明 ,就西方国家释义和应用这一术语的情况进行了辨识 ,以期为该术语在“本土化”(族群 )过程中如何理解其含义和怎样把握其应用的边界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背景  相似文献   

19.
国外人文地理学研究内容与方法日益完善并走向多样化、综合化,其中实证主义思潮、人本主义思潮、结构主义思潮对国外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影响相当深刻.在系统总结三种思潮的主要思想、研究方法、代表人物和对国外人文地理学发展影响的基础上,立足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面临的问题,构建了中国人文地理学"横—纵"双向发展的学科体系,并尝试性地预测了几个热点问题的研究,旨在借鉴国外有关理论和思想,充实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俄、乌天然气争端,有其深刻政治因素,俄以经济手段为幌子,以能源为王牌,试图实现控制乌融入西方、脱离独联体的政治目的,加强对独联体国家的整合,恢复其政治大国地位,反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的遏制。从对俄乌天然气争端的政治因素分析中可以看出,能源问题应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能源不要过分依赖一国,必须探讨能源进口多元化之路;建立能源储备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