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目的:分析切开复位治疗殊状突骨折的疗效,探索更能提高髁状突骨折治疗效果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共44侧裸状突骨折行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术后一年进行临床结果观察分析。结果:以开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X线检查、咀嚼力、关节及周围肌肉弹响和疼痛等6个方而作为评价标准,手术优良率为90.6%。得出: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和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探讨曲面体层摄影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尤其是对颌面部复合、多发骨折的术前诊断和对手术计划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26例颌面部骨折进行曲面体层数字摄影成像,部分病例进行CT扫描,并多平面三维重建。26例中单纯上颌骨2例,上颌骨合并颧骨骨折11例,髁状突骨折3例,下颌角、体部骨折7例,牙槽突骨折3例,患者中21例经手术治疗,5例保守治疗,所有手术病例都证实了曲面体层数字摄影术前的诊断,其中3例髁状突骨折结合CT扫描确诊。曲面体层数字摄影可使颌面部复杂骨折的移位情况准确无误的反映在一张数字成像上面,尤其对颌面外科术前诊断及手术计划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影像(MRI)对儿童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的患儿行MRI检查,并与临床手术结果相对照,分析MRI影像诊断价值.结果:MRI检查结果诊断双子宫畸形5例(25%),双子宫合并双阴道畸形3例(15%),无子宫3例(15%),无子宫合并无阴道畸形6例(30%);残角子宫2例(10%);两性畸形1例(5%)与临床诊断完全符合.结论:MRI可清晰显示儿童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的类型,对于确定病变累及范围及是否合并其它畸形具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实用价值很高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耳后微创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可行性。方法经过耳后切口进入到髁突外侧,利用内镜辅助完成髁突骨折复位内固定,重建正常咬合关系。结果复位固定60例患者,术后无面神经损伤,张口度正常,张口型无偏斜,咬合关系正常。结论内镜辅助耳后微创入路复位与固定髁突中低位骨折安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了创伤,瘢痕隐蔽。  相似文献   

5.
颌面畸形是口腔颌面外科相当常见的一种疾病,有先天性及后天性二类.又可分为骨性畸形如下颌前突等、软组织畸形如先天性唇裂等以及混合畸形如先天性腭裂等.在骨性畸形中,由于颌骨发育异常引起的颌面畸形较为多见.例如真性下颌前突中,因下颌骨自身的过度生长发育,使其体积明显超过与上颌的比例.如由于单侧髁状突良性肥大引起患侧下颌骨增生过长,还有由于颞下颌关节强直导致下颌发育不良的小颌畸形,以及因外伤或下颌骨肿瘤手术使下颌部分缺损,移位等而造成的畸形等等.它们虽然都出现了颌面畸形,但病因不同,病变性质各异,因此在治疗方法上也是各有特点的.本文则将讨论采用下颌横断术以整复这类畸形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齿状突游离小骨的发病机制、影像学诊断要点及其与齿状突骨折的鉴别点和齿状突游离小骨的法医学鉴定注意事项.方法 对11例颈部外伤后疑是齿状突骨折的鉴定案例,通过外伤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性改变等对比分析,归纳齿状突游离小骨的影像学特点及法医学鉴定注意事项.结果 11例疑是齿状突骨折的案例在法医学鉴定中均确定为齿...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游离脱位牙再植7例,经1~4年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笔直就游离脱位牙再植的手术方法,适应症和疗效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内侧LCP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4例胫骨中下段骨折采用胫骨远端内侧LCP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24例患者随访13~39个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18例,良4例,可2例,无畸形愈合、骨不连、钢板外露、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胫骨远端内侧LCP允许以更"生物"的方式处理胫骨中下段骨折,最大限度地保留局部血供,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固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不同手术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动力髋螺针、单臂外固定架固定、Gamma钉固定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89例,早期功能练习.结果:随访83例 (93.2%),随访时间6~30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愈合3~7个月.无髋内翻、肢体短缩畸形.优:81例(9 2%),良6例(6.7%),可:2例(2.2%).结论:根据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稳定程度,患者一般状态和有无合并内科疾病,选择不同固定方法,可降低髋内翻等并发症及病残死率.  相似文献   

10.
科鱼类的韦伯氏器的形态与鲤科鱼类的不同,闩骨扁平或长针状,略呈孤形,舟骨“V”形,由匙状部、上行支、髁状突和舟骨沟构成;间插骨“V”或钧状,分为间插骨体、水平支、髁状突和上行支四部分;三角骨最发达,含前突、关节突和转换突等部分,韦伯氏器的形态表现出明显的属间差异,可以作为科属间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研究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后胫骨平台近端愈合前后的生物力学规律,探讨临床上胫骨平台近端术后骨折及疼痛机理等并发症的力学机制。根据单髁手术技术,规划3种不同胫骨切割面模型:锐角切割模型,过切割模型,圆角优化的切割模型,分别研究单髁置换术后,在即刻稳定期(愈合前)与长期稳定期(愈合后),胫骨近端在轴向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分布。相对于手术正常切割的锐角模型,胫骨切割面过切时,最大主应力增加了2.5倍。切割面拐角处倒圆后,相对于过切模型,最大主应力降低了73.8%,相对于锐角模型,最大主应力降低了35%.在即刻稳定期,过切模型的切割面拐角处最小主微应变较锐角模型增加了65%,圆角模型的最小主微应变较锐角模型降低了23.6%.长期稳定后,圆角模型的微应变值均低于其余两个模型的微应变值。术中过切失误会大大增加胫骨近端的应力与微应变,削弱胫骨平台的支撑能力,将增加骨折的风险。术中圆角切割模型可明显降低胫骨平台近端的应力-应变分布,且能避免术中过切。同时,也为临床中单髁术后胫骨平台近端骨折及术后疼痛并发症的机理探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对单髁置换术及临床应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嘉陵江Chang科鱼类骨学研究(Ⅰ)—韦伯氏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ang科鱼类的韦伯氏器的形态与鲁科鱼类的不同,闩骨扁平或长针状,略呈孤形,舟骨“V”形,由匙状部、上行支、髁状突和舟骨沟构成;间插骨“V”或钩状,分为间插骨体、水平支、髁状空和上行支四部分、三角骨最发达,含前突、关节突和转突等部分。韦伯氏器的形态表现出明显的属间差异,可以作为Chang科属间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侧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侧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55例,术后进行了8个月~36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结果:根据李氏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其中优46例,良5例,可4例.结论:外侧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理想方法,具有操作容易、固定牢靠、可早期活动、不需特别设备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儿童鼻窦炎与成人鼻窦炎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存在较大的区别.本文旨在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鼻窦炎的适应症及手术方法,以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经系统药物治疗、辅助性手术无效的儿童鼻窦炎患者32例(59侧)行鼻内镜手术,术中切除钩突和开放前筛(mini-FESS),解除鼻窦口的阻塞,处理严重的鼻腔解剖结构的异常,并术后处理、随访.结果:随访1年以上,其中15例治愈(46.9%),11例好转(34.3%),6例无效(18.8%),总有效率81.2 %,其中9例(13例/59侧)发生鼻腔粘连(22.0%),再次手术4例,未见其他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手术是常规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鼻窦炎的有效方法之一.手术适应症的把握、手术中鼻腔结构的处理、术后鼻内镜下换药和综合治疗是手术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滕建国 《甘肃科技》2001,17(5):61-61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关节损伤。其新鲜单纯骨折,以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为主要治疗方法。但因种种原因不适上述治疗的,则采用手术治疗。我院骨科共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86例,其中获得随访的74例 1临床资料 本组74例,男51例,女23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76岁。伤后就诊3小时至42天,21天后就诊者占74%。右侧43例,左侧31例。伸直型70例,屈曲型4例。所有骨折均有明显移位。因肱动脉受压合并血循环障碍6例。合并神经损伤者12例14条神经(其中桡神经3条,正中神经7条,尺神经4条)。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肘后切…  相似文献   

16.
对比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拇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将我院2010年8月到2011年8月间收治的94例拇外翻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手术治疗组(实验组)和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7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实验组优44例,良3例,差0例,优良率100%;对照组优35例,良7例,差5例,优良率89.36%。该微创手术较传统开放性手术简单易行,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损伤小、痛苦少、价廉、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矫形角度满意等优点,可作为矫正拇外翻畸形的较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针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使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2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类、手术方法、术后结果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11~2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骨折全部临床愈合。按关节评分:优16例,占73%,良4例,占18%,可2例,占9%,优良率90.9%。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的特点,是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比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观察Swashbuckler入路治疗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对甘肃省敦煌市医院17例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采用Swashbuckler入路,并用股骨远端外侧解剖接骨板固定,采用ISOA评分标准,参照不同时间段疼痛、最大步行距离、下蹲等指标进行评分,记录术后随访评分。4分以下10例,7分以下4例,11分以下2例,13分以下1例,优良率为82%。Swashbuckler入路具有股骨髁及远端关节面暴露充分,具有在直视下对移位的关节面精准复位的优势,手术效果满意,为临床治疗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陈旧性C型踝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38例采用切开复位内踝双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 ,后踝骨皮质加压螺钉内固定 ,外踝接骨钢板内固定 ,并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陈旧性C型踝部骨折在C1、C2 、C3 型的优良率分别为 88 2 %、83 3%、77 8%。结论 :联合切口、直视下、疤痕组织及畸形愈合骨痂彻底清除、复位恢复解剖结构、坚强内固定是手术治疗陈旧性C型踝部骨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性股骨下端骨折内固定材料的选择及临床疗效,为老年性股骨下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132例老年性股骨下端骨折患者均采用内固定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32例应用动力髁螺钉(DCS),60例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40例应用股骨髁支持钢板.随访6~18个月,按照疗效标准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疗效分级统计,并对3种不同固定材料患者愈合的优良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选取的3种不同固定材料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使用内固定材料治疗老年性股骨下端骨折均见好转,使用逆行交锁髓内钉的优良率是100%,使用动力髁螺钉的优良率是96.2%,使用股骨髁支持钢板的优良率是90.0%.t检验分析,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逆行交锁髓内钉的患者愈合的优良率较高,好于动力髁螺钉和股骨髁支持钢板.结论 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性股骨下端骨折均取得良好效果,使用逆行交锁髓内钉的优良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