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一、被害预防概念阐述被害预防,主要指潜在被害人及已然被害人从被害现象发生的危险性、倾向性趋势状况出发,为避免被害原因出现,防止和减少初次被害或继续被害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及形成的有效保护机制的过程。1在现代犯罪学研究领域中,人们不再把犯罪被害人完全视为被动无辜的,而是将被害人看成犯罪过程中一个重要因素。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往往具有特定的人际关系,被害人有可能是暴力行为发生的起因,有可能在暴力犯罪中起积极作用。被害预防是预防犯罪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今的文明世界中,不文明的事件并没有消失。尤其在家庭的小小的领域内,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下面我们看看表1。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暴力在侵害案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妻子与丈夫的关系中,杀人案件和伤害案件又是最主要的侵害类型。全国妇联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公众中,有16%的女性承认被配偶打过,14.4%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2本文就将对家庭暴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国家--被告人二元模式下,被告人的权利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障,被害人的个人利益却常常被忽略甚至被侵犯.我国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虽加强了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但还存在许多不足,被害人的权利从根本上说还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法律的规定与现实的需要还存在很大差距,被害人享有的诉讼权利与被告人相比明显失衡.为此,应该树立和强化保护被害人权利和为被害人服务的意识,在立法上强化关于被害人诉讼权利的规定,在制度上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被害人权利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3.
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是指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加害人、社会与国家如何救助被害人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和实施方法的总称。建议构建一个综合性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以确保将刑事被害人的救助落到实处,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该综合性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既有其理论基础,又有其实践基础。具体内容包括:以加害人救助为主导,以社会救助为补充,以国家救助为保障。  相似文献   

4.
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是指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加害人、社会与国家如何救助被害人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和实施方法的总称。建议构建一个综合性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以确保将刑事被害人的救助落到实处,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该综合性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既有其理论基础,又有其实践基础。具体内容包括:以加害人救助为主导,以社会救助为补充,以国家救助为保障。  相似文献   

5.
现代刑事司法中被奉为圭臬的三方构造与被害人的地位与是一个悖论,我国学者关于限制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论述与扩大被害人权利的论述存有矛盾,也与其他国家被害人地位和权利的发展规律不符,定罪与量刑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制度逻辑,在量刑中,不存在限制被害人权利的基础,我国被害人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应当以定罪前的阶段和量刑阶段作为区分的基准,量刑中应当引入诉讼化机制,这也是在现有制度下解决量刑问题的一个相对合理的作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不足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我国现行法律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存在诸多瑕疵,这使被害人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也使得被害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虚化.因此,应赋予刑事被害人与被告人对等的诉讼权利,建立国家补偿制度并完善社会救助机制,最终实现被害人、被告人和国家利益的均衡,彰显司法公正与权威.  相似文献   

7.
马燕 《当代地方科技》2011,(13):29-29,31
犯罪一般都是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冲突互动的结果,没有冲突与互动就没有加害或被害,就没有犯罪。过去的犯罪学理论往往只强调犯罪人的身体、心理及社会因素对于犯罪的促成作用,而忽视了被害人的过错。本文从被害人的角度出发,以互动理论为依据,研究被害人对于犯罪的诱发、刺激作用,探讨我国关于被害人过错的立法现状及缺陷。  相似文献   

8.
国际刑事法院开启了国际犯罪被害人独立参加诉讼活动的先河。《罗马规约》构建了比较全面的被害人参与审前程序体制,并在检察官诉卢班加案中获得初步实践。控辩双方、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审前程序参与资格、方式、作用等方面存在明显争议,预审法庭在被害人参与情势调查阶段与确认指控听讯阶段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我国应当借鉴国际刑事法院预审机制,建立被害人援助机构,保障被害人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9.
对刑事诉讼被害人的准确理解,是研究刑事诉讼被害人的基础.然而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法律地位如何体现、以何种形式体现,理论上缺乏统一的认识,法律定位不清,因而在实践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以被害人、刑事被害人、刑事诉讼被害人为线索将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界定刑事诉讼被害人,并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刑事诉讼被害人的特征,以利于对刑事诉讼被害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刑事被害人在不同诉讼模式下的诉讼地位各不相同。在我国,关于刑事被害人诉讼地位存在三种主要观点,即被害人证人说、被害人当事人说、被害人诉讼主体说,其中被害人诉讼主体说更有利于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被害人诉讼主体说的理论基础在于多元诉讼目的论、诉讼主体论以及人格尊严论。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本着保障人权、实体与程序并重的原则,新刑诉法中。关于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听取被害人意见的规定,应当是必须听取和全面听取。被害人向检察机关反应意见,依赖于被害人知情权的保障。实践中,因为检察机关告知义务履行地不彻底,导致被害人知情权保障状况欠佳。为在新刑诉法施行后,在审查起诉阶段,执行好听取被害人意见的规定,笔者对完善审查起诉阶段被害人知情权保障机制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事法律规范赋予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权,刑事法律规范否定了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权,立法缺乏统一性。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利于被害人的心理恢复,培养被告人的责任感;有利于解决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竞合与冲突。立法中应明确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权利主体、赔偿标准和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13.
被害人权利保护是刑事法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基于人权平衡保护的理念与和谐社会构建的时代使命,应该从重新型构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被害人的权利配置的程序法层面,在量刑上给予被害人意志科学考量的刑事实体法层面,建立并逐步完善我国的被害人社会补偿、精神慰问等制度的刑事政策层面进行理性考量。  相似文献   

14.
性犯罪的发生,从辩证的角度看同样是犯罪者和被害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从受害者的角度,研究了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探究了被害人的种种不良习惯、心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性犯罪被害人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刑事受害人在我国是否应当以及如何得到国家补偿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我国尚未建立相应刑事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导致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不能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应有的保障与维护。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刑事立法的大势所趋。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有着充分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时机日渐成熟。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被害人在废止死刑过程中的地位及被害人因素在死刑废止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从刑罚理论角度论证了被害人在刑罚理论中的缺失,提倡建构被害人补偿制度为废止死刑的进程奠定民意基础,探讨了被害人保护措施以推动死刑废止进程。  相似文献   

17.
现代刑诉制度的构建基本围绕犯罪人权利保障而展开,而另一个与案件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被害人的权利仍被轻视。被害人控诉和求偿的权利都不够完善。本文就被害人庭审控诉权利的现状和不足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为法律规定的当事人,但是立法对其在诉讼中的权利范围和内容规定方面却十分含糊和欠缺,与同是当事人之一的被告人的地位及其拥有的权利相比形成了明显的不平衡。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权利被侵害的现象也十分的严重。因此,我国加强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显得十分的迫切和必要,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保护被害人的权利是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重要体现,也是刑事诉讼机制科学、公正的价值体现。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被害人的当事人诉讼地位,但对被害人的权利保障还存在诸多缺失。本文就刑事被害人诉讼地位及权利保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在对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方面的缺失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机制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交通肇事被害人救助问题的调查研究,发现近年来理论界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刑事被害人救助经验,开始探索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的构建,司法机关和地方立法机关更是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此基础上,提出从交通肇事被害人救助专项机构设置、专项资金来源、重视对交通肇事被害人精神救助三个方面,对交通肇事案件中刑事被害人的救助机制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