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霍州供电支公司所辖供电区域共有公用变压器419台,容量为40290KVA。个别台区线损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低压线路线径细、供电半径大、接线混乱、表计老化、表箱腐蚀严重,存在着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以城建小区为例,表箱安装在楼道,计量表计为机械表,存在窃电及违章用电现象,施工难度大,改造降损迫在眉睫。2008年,在临汾供电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低压改造,实现了计量综合信息采集,彻底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用电量逐渐的增加,在低压线路运行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对低压线路的维护压力也在逐渐增加,为电力输送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主要对低压线路运行维护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低压线路在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提高低压电路运行与维护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停车诱导小区划分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停车诱导系统效率的发挥.在确定诱导小区划分原则的基础上,以各诱导小区内的泊位供需总差额最小和诱导小区内拥挤路段和非拥挤路段的非均衡性最小为目标,考虑诱导小区内停车信息量的多少、小区的大小等因素,构建了多目标的诱导小区划分优化模型.利用模拟退火的启发式算法和小生境技术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4.
陈晓萌 《科技资讯》2009,(9):109-109
对低压线路接地保护的配置方法及配置要求简要分析,供现场调试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小区排水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小区内、外地形地貌特征,小区内地面、地下所有建筑物特性,以及人文、地质、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对于小区排水系统设计,尤其是淤泥基础排水系统设计,必须统筹考虑,全面规划。本文以某小区为例来阐述小区的排水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6.
将MIMO和波束形成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消除用户间的干扰,在多小区环境下,用户还受到来自小区内的同频干扰(CCI)。针对小区用户受到的CCI,改进了基于信号漏损比的波束形成算法,将其应用于多小区环境。该算法考虑小区内用户所受同频干扰影响的差异,根据用户信号功率、漏损给本小区内用户的干扰功率和临近小区用户的干扰功率重新定义信号漏损比。按照用户信号漏损比最大化的原则,利用基站协同,多小区联合选择波束形成矢量,并对该算法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降低了多小区覆盖的用户的误比特率。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基站协同的波束形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MIMO和波束形成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消除用户间的干扰,在多小区环境下,用户还受到来自小区内的同频干扰(CCI)。针对小区用户受到的CCI,改进了基于信号漏损比的波束形成算法,将其应用于多小区环境。该算法考虑小区内用户所受同频干扰影响的差异,根据用户信号功率、漏损给本小区内用户的干扰功率和临近小区用户的干扰功率重新定义信号漏损比。按照用户信号漏损比最大化的原则,利用基站协同,多小区联合选择波束形成矢量,并对该算法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降低了多小区覆盖的用户的误比特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量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对智能小区供电容量规划产生巨大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影响的智能小区供电容量规划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智能小区原有供电容量规划,结合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创建匹配模型,分别对小区内居民负荷、公用负荷及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进行预测,计算出整个小区合理的供电容量,并通过实际算例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智能小区的用电可靠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每个基站有多个发射天线、每个用户有多个接收天线的多小区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IMO)下行网络系统,为抑制小区外干扰和小区内干扰对小区边缘用户的影响,分别基于块对角化算法和最小均方误差算法提出了两种非迭代干扰抑制方法,并分析了发射天线数和接收天线数受用户数及小区个数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均能很好地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频谱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直接序列码分多址分组多用户检测中,干扰用户包括小区分组外用户及相邻小区用户.首先利用子空间投影方法,在所有干扰用户中识别出相邻小区用户,然后对小区内用户进行多用户检测,并通过子空间跟踪方法实现自适应.既保证了性能,又降低了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算法是实用的.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发展前景和技术难点,在阐述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将通信理论中的直接序列扩频技术(DSSS)用于解决低压电力线通信的干扰问题,采用SC1128加之辅助外围电路,设计出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仿真,验证DSSS技术对干扰信号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主要讨论了影响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在电力线载波通信中干扰问题的两种解决方法:扩频通信技术和OFDM技术,并展望了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发展及特点,主要就高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中压配电网电力线载波数据通信和低压用户配电网电力线载波通信,以及与其相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电力线载波通信是用电力线路作为通信媒介进行数据传输。介绍了在低压配电线上用电力线载波专用芯片ST7536实现数据的传输,采用电力线载波形式,设计出了一个家电网络控制系统,对家电网络进行远程集中控制,可以对多路家用电器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并分析了电力线通信的通道特性及其干扰,结合电力通信的特点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某厂低压无功自动补偿电容器的安装和优化使用,指出该装置提高了该厂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了用电成本、变压器的电流和线损,节约了电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各类电器的负载阻抗特性及其对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特性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时频2维电器阻抗测量方法,并通过该方法对各类电器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阻抗特性进行了测量,结合自下而上的电力线信道建模方法对接入不同类型电器负载的典型电力线信道场景的信道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测量可得,相同的电器负载在不同空间位置分布对电力线信道特性造成的影响不同,不同的电器负载在同一位置对电力线信道特性造成的影响不同,且时变负载会导致接入该负载的电力线信道也呈现出时变特性。理论分析与测试结果表明,时频变的电器负载阻抗是影响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信道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鉴于电力载波通信具有成本低、速率高和方便快捷等优点,文章设计了电力载波通信终端;提出了基于XPLC-L30的低压电力载波modem模块硬件系统框架;构建了一种基于XPLC-L30的电力载波通信协议,该终端模块可以实现在2台PC机之间的数据、图片及文件的电力线传输,适用于智能家居的电力线网络控制系统中。  相似文献   

18.
低压微网中,各并联逆变器之间的连接线路因长度、损耗等不同导致各逆变器并联线路阻抗存在明显差异,在常规下垂控制下,各并联逆变器间有功功率存在无法均分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阻抗的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以逆变器功率传输特性与阻性下垂控制方程为基础,分析并联逆变器在线路呈阻性时有功功率分配不均的原因;其次,在传统定值虚拟阻抗基础上,通过引入并联逆变器的输出功率差构造虚拟阻抗,自适应地补偿线路阻抗差异,在不获取本地线路阻抗参数的情况下实现功率均分;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上建立逆变器并联系统的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实现逆变器间有功和无功功率的均匀分配,且适用于本地负载不同的情形。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的控制策略改善了并联逆变器间功率的均分水平,可为低压微网中并联逆变器功率控制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低压配电物联网是智能配电重要的基础设施,但现存多种低压台区本地通信技术,难以选择适从。介绍一种新兴的基于802.15.4和IPv6的适合低压配电物联网的无线射频网状网技术,从理论上分析其传输性能,且与其他技术对比分析其技术优势,并报道其在低压配电台区的实地试验。试点工程结果表明,此技术读取用户电能表及低压线路采集传输单元(collect transfer unit,CTU)的成功率最高可达99%,最低可超过88%,所测试的几种业务可在超过80%的天数内读数合格,拓扑识别率可达到100%。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此技术适合低压配电物联网。  相似文献   

20.
基于低压电力线的音频传输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低压电力线信道模型,结合美国Intellon公司的电力线MAC/PHY/AFE集成收发器INT5200的主要功能和结构特点,详细阐述以TMS320VC5471为主控单元,以电力载波芯片INT5200为核心的音频传输系统,给出音频信号的采集及其在低压电力线上通信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