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前骑楼建筑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骑楼是近代形成的南方商住建筑类型,通过对骑楼建筑概念的剖析,重新认识骑楼的当代价值.在讨论当前建设中面临的新问题与相应的解决办法之后指出,今后的骑楼建设中必须超越近代骑楼的建筑模式,将其作为半室外步行方式的重要类型,构成城市多样化的、宜人的步行系统.  相似文献   

2.
骑楼建筑的发展起因于政府兴商靓城的制度推广,得益于民间趋利造市的经济驱动,持续发展于满足了近代岭南城市商业需要和适应炎热多雨气候条件的功能选择。骑楼建筑形态的推广印证了建筑的社会适应性和自然适应性是建筑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建筑人类学的思考——论建筑文化与传统建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建筑人类学的概念,分析了建筑文化对我国传统建筑的影响,论述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别,指出在新时期应如何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4.
骑楼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瑰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骑楼是采用居室前加走廊的“外廊式建筑”,多为三四层,临街店铺二楼以上部分凸出来,二楼罩着的空间成为人行道,楼上住人,楼下经商,外加一条长长的半封闭的走廊,远远看去,像“骑”在人行道上一样,故名“骑楼”。  相似文献   

5.
以文化为背景探讨了建筑文化深层的架构和价值取向,从传统建筑文化的存在形式以及中国建筑文化的困惑,论述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延续与发展.随着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兴起。后现代主义的反传统,以及不可逆转的多元化创作潮流,要求建筑师们要以建筑文化为背景。不断提高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建筑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6.
李莹  李秀英 《科技潮》2003,(9):56-56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座落于北京先农坛内,是一座以中国传统建筑为依托的,面向广大观众宣传普及中国古建知识的专题性博物馆。《中国古代建筑展》和《北京先农坛历史文化展》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前者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类型、精湛的建筑技术及辉煌的艺术成就,后者展示了明清北京先农坛500多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古老的传统建筑为中华民族不断繁衍生息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在有限的古代建筑中蕴涵着无限的建筑文化。为更好地向广大观众和青少年展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刻内涵,近年来,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推出了一系列可供…  相似文献   

7.
以文化为背景探讨了建筑文化深层的架构和价值取向,从传统建筑文化的存在形式以及中国建筑文化的困惑,论述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延续与发展.随着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兴起,后现代主义的反传统,以及不可逆转的多元化创作潮流,要求建筑师们要以建筑文化为背景,不断提高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建筑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8.
秦建筑文化,同秦代的政治、经济、文字、度量衡等一样,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中国传统建筑体制和建筑美学中的基本特点,如大屋顶、高台基、木结构、左右对称等在秦代都发展到成熟的程度,从建筑内容、建筑思想分析、技术进步等方面对秦建筑文化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程天明 《工程与建设》2012,26(6):753-755
文章以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的礼制思想作为基础,分析传统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宗庙建筑、城市都邑和帝王陵寝三个例子,从建筑文化的视角来理解建筑与礼制思想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河口古镇作为江西四大古镇之一,传统建筑遗存数量众多、建筑类型多样、建筑立面形态具有典型性,体现了赣东北地区传统建筑的地域特色.从构成样式、装饰艺术和定量分析3个方面对不同类型的传统建筑立面进行分析,并深入挖掘传统建筑立面背后的文化内涵,以期为丰富江西传统建筑文化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赵国栋 《科技信息》2009,(17):261-261,254
以金茂大厦设计人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到设计为例,对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进行论述,对建筑文化的显性和隐形两种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自现代主义建筑传入中国后,建筑师对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结合的探索之路。在此基础上,从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展开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化途径。提出当代中国的建筑师应以积极的心态加强自身修养,体验并深入研究本民族的建筑文化,并从空间与形态入手,潜心钻研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方式,以抽象手法在彰显民族象征性的同时取得国际认同感,在理论和实践上开辟一条传统建筑与当代建筑融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如何从传统民居中汲取养分,创造富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格的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人类任何历史现象都是在特定的文化领域内形成的,故宫作为明清两朝帝王宫殿,其规划建设必然与传统文化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试从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化思想对故宫建筑的规划格局以及建筑单体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原型建筑与标志建筑的关系及其文化传承意义,讨论了传统建筑的保护策略和城市发展与传统城市文化命脉传承的关系问题.认为,在城市化过程中,新的建筑应注意传承城市的地域文化传统,保存城市历史文化的命脉,保持古建筑群的用途和功能,采用"修旧如旧"的方法,保护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16.
建筑文化体现民族文化的最基本的脉络,从而更直观的展现民族文化本质。本文以凉山彝族民居建筑文化为例进行分析,对其地域性建筑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脉络进行浅析,从而做到以点带面的研究大小凉山地区彝族的民居建筑,重点包括了村寨院落和居住建筑以及他们所体现的建筑文化现象,分析了彝族传统民居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成因、彝族村寨的空间布局、彝族民居的色彩搭配特色,最后从空间形态和美学价值上认知当今彝族村寨中的建筑。通过对其分析,提出学习传统民居自然张力与环境融合的生态观念的倡导,应用在设计中就是要因地制宜,注重与周围环境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传统乡村建筑具有居民同宗特点和区域文化特色,具有鲜明的民间个性,凝结着民间的智慧,并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当前乡村建设与改造导致了传统乡村建筑的消逝和传统乡村新建建筑地域特征弱化的局面.因此,当前新乡村建筑的发展必须继承传统文化,必须对传统古建筑有明确的保护标准;必须适宜当地气候与自然环境,新乡村建筑的规划设计必须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8.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形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张勋祥 《工程与建设》2009,23(3):324-326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沉淀深厚,特有的木构架体系及建筑群体的组合变化在其长久的历史发展中造就了精美的建筑空间艺术.文章对中国传统室内空间形态进行分析,发掘其所具有的科学和理性的内涵,用发展创新的态度看待传统文化,以获取对当今设计有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各个民族都有着其独特的文化,而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一种建筑样式的出现,它反映出了一个民族的生活模式、生活水平和生活情趣。在当今世界现代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今天,经济越是发达的国家,越是注重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将民族建筑符号化、抽象化,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等将民族建筑元素运用到现代建筑当中,满足现代人们由于长期文化归属感缺失带来的精神回归需求。  相似文献   

20.
李斌 《工程与建设》2006,20(5):433-434
加快推进高技术建筑的中国化是极为迫切的,同时也需要做出更为艰巨的努力。为此首先要正确理解高技术建筑地域化的本质,它要求建筑师将建筑所处基地的地域元素贯穿于建筑设计之中。其次,应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实践中继承与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国传统建筑技术的挖掘与现代化运用,传统技术的现代化能促进地方特色、传统文脉的有机生长,使高技术建筑在中国能发展为一个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