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红三角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红三角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根据三市旅游资源特点与关系、客源条件、区位条件的分析,应对红三角的旅游资源进行分阶段、多层次的整合,以构建红三角精品旅游,满足各种旅游需求。  相似文献   

2.
红三角地区是广东、江西与湖南三省交界的一个极富旅游资源优势的地区,可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依据旅游资源的优势,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和旅游线路策划。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种新型业态,在地区旅游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对环巢湖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的客源市场、交通条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乡村旅游资源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旨在寻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分析的一般模型.  相似文献   

4.
从体育旅游产品的设计,客源市场开拓,以体育旅游为主题的专门旅行社的建立,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给出了开发无锡市体育旅游市场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对青海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高海拔地区受到地理条件、社会条件等约束,虽然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存在着开发形式粗放、经营方式传统、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尝试性地提出体育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策略,为高海拔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及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六安市作为中部地区中目前保护较好的生态旅游基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基础.本文就如何以山水体育旅游特色作为六安地区体育旅游业开发的重点进行了探讨,并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角度对六安地区体育旅游产品开发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六安地区体育旅游业开发应分别对山上、水上、路上体育旅游项目进行品牌化发展,并以水上体育旅游路线、山区体育旅游路线和红色文化体育旅游路线为资源开发重点.研究结果可为六安地区体育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珠三角地区旅游合作旅行社行动纲要>签署的背景下,分析了江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指出了体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江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苏北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现状、开发体育旅游的优势和价值的分析,提出了苏北地区体育旅游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9.
靖西旅游扶贫开发具有旅游资源、客源市场、区位、政策等优势,旅游发展空间大,旅游扶贫开发牵引力强;根据靖西旅游开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旅游开发模式和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10.
湖南体育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深度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认识湖南省体育旅游资源概况,探索湖南体育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策略.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和对湖南省旅游管理部门的访谈,分析了湖南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况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发现湖南体育旅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悠久的民族资源、战绩辉煌的竞技体育资源和名人辈出的人文资源的优势,但也指出了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各自为政、建设重复、无序竞争、产品单调和特色不显著、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知名品牌等问题.结论 提出了整合体育资源空间形态、体育旅游形象定位、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和体育旅游产品等深度开发湖南体育旅游资源的方法和打造知名体育旅游品牌的相应对策,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红三角经济圈的提出和南沙一红三角经济联盟的构建,为本区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以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为例,探讨该区宜农后备土地资源的特点、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开发潜力等级,并分析开发中次序的安排、模式的选择和资金技术及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西部旅游业发展中的文化渗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旅游者的需求方式发生的重大改变 ,西部旅游业应从旅游资源特点和市场条件出发 ,采取与东部不同的发展战略 ,即挖掘旅游资源的独特品质 ,将文化内涵渗入到旅游产品之中 ,形成别具一格的旅游产品定位 ,培育文化品牌 ,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运用SWOT分析方法,全面而客观地分析吉林省冬季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所带来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吉林省冬季体育旅游的对策:打造吉林省冬季体育旅游品牌,突出特色;发展赛事体育旅游、强化体育旅游市场宣传促销;培养体育旅游复合型人才;加强体育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旅游经济竞争进入了区域竞争时代,以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形成合力,树立品牌为内容的合作竞争成为区域旅游竞争的主要形式.黄河沿线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区域位置优越.在遵循开发与保护、有序开发与协同发展、功能分区与整体推进、突出区域主题形象等原则下,实现黄河沿线旅游资源的整合,构建大黄河旅游走廊,是黄河沿线各省区旅游业发展参与区域竞争的必要选择.为此,黄河沿线各省区要加强合作,在编制全流域统一的旅游发展规划、组建跨区域旅游企业集团、建立制度化的旅游合作协调机制、加强旅游推广合作、共拓客源市场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5.
白洋淀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新县白洋淀风景名胜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至今仍未跳出以观赏旅游为主的传统旅游模式.依照我国2003年5月1日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 /18972-2003)国家标准,对安新县白洋淀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分类,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加快旅游资源层次开发,实现白洋淀风景名胜区由传统水域风光向现代生态旅游转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城市化推动了大众休闲、大众旅游规模化市场形成,从而促进了旅游产业集聚化发展。基于产业集聚理论,对旅游产业集聚路径与动力进行规范分析和经验总结,发现旅游产业集聚除受到产业集聚成本-效益机制约束之外,还明显受到核心旅游品牌溢出效应的影响,形成品牌形象吸引-集聚机制与品牌价值延伸-溢价机制。在此动力机制作用下,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化转型升级经历了基于核心旅游资源的资源组合集聚(景区组团式集聚)到基于度假住宿接待的要素配合集聚(要素配套式集聚),再到基于产业链延伸的产业融合集聚(产业集群式集聚)等三个阶段,推动旅游产业集聚业态从"资源景区组团区"到"度假游憩综合体"再到"旅游产业园区"发展,从而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层次分析法在西藏日土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旅游资源评价是科学开发旅游资源的基础.以西藏日土地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在系统分析基础上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经一致性检验后计算各因子的相对权值并模糊打分.结合权值结果和得分,分析了旅游品质、主次因子和旅游潜力.评价结果表明,日土地区旅游品质较高,在生态容量和环境容量框架内系统有序地开发当地旅游资源现实可行.为进一步开发日土地区旅游资源提供了可行性论证和参考措施.  相似文献   

18.
江苏盐城沿海滩涂发展生态旅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江苏盐城沿海滩涂的自然概况、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该区域发展生态旅游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不仅应保护自然环境,还应保护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提出了该地区应侧重发展科考旅游、田园风光旅游、动物观赏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对生态旅游项目、旅游线路规划、环境保护对策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9.
辽宁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资源整合的目标是实现区域旅游资源市场价值的最大化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对旅游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考察辽宁旅游资源基本状况及空间结构、分析辽宁省旅游资源整合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应该将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作为改变辽宁海陆不均衡发展问题的突破口.认为高铁改变了人们的空间距离感知,拓展了游客出行的区域范围,是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助推器,并以高铁开通前辽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中、南、东、西4个圈演化为高铁开通后的"剪刀状"空间结构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基于空间结构演进理论,在凝练各圈旅游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提出差异式多彩整合开发方向、西部特色渗透开发策略和东部全面全线精品、参与性游乐和差异式错位开发的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20.
粤西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结合国内外发展形势,分析了粤西地区旅游发展的资源基础和开发条件,提出粤西旅游业的发展构想,认为整合旅游资源、组织旅游网络、组建跨区域旅游企业集团是实现粤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