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俄罗斯人喝酒除非喝吐喝倒了,否则妙语连珠,而且有种奇怪的、拘谨的礼貌;喝着酒呢,就会开始用如诗的语言,描述自己颠沛流离的人生。不同的地方,喝酒和喝酒,真是不太一样。圣诞节,我和几个中国同学说要喝酒聊天,拉人来凑热闹;一个俄罗斯女同学听了,喜动颜色。当天晚上,我们围着自家的吧台,打开一瓶居朗松的甜白葡萄酒,各斟半杯,正在饮,有兴冲冲敲门声。开门时,见那俄罗斯女同学背个大包压弯了腰,忍者神龟般杀进来。拉开包拉链:伏特加、葡萄酒、梨子酒、苹果酒、各类果汁、啤酒、杜松子酒、朗姆酒,还有一包波兰菜馅大饺子。她抬头看看吧台那孤零零一瓶酒,满脸疑惑:"你们不是要喝酒吗?"葡萄酒其实算是欧洲的南酒:也酿造,未蒸馏,且略甜。当然凡糖分重者皆  相似文献   

2.
说起老周喝酒,在炼铁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是一斤不醉,二斤不倒,越喝越勇。由于老周酒量极高,不在乎连续几顿,不在乎几盅全会,与之共餐者,不喝高者寥寥;酒品极好,向来敬酒来者不拒,喝多少就多少,不偷懒不耍滑,酒文化异常丰富,劝酒词、祝酒词像背唐诗一样朗朗上口,老周语录:"屁股一抬喝酒从来,友谊像平顶山没头,太子河水长流……"老周酒胆更大于酒量,人送绰号"酒仙"。每到炼铁厂月底发工资之时,便是"酒仙"兴奋之日。  相似文献   

3.
何青 《世界博览》2013,(14):70-71
喝酒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饮酒狂欢有时候不但能拯救经济,更像一面镜子一样折射出所处时代的兴与衰。日本佐贺县议会近来一致通过了一项特殊的提案:"推行日本酒干杯制度",意在通过此制度振兴低迷的日本酒市场。这是日本首次在都道府县级别推行该制度,意在通过此制度振兴低迷的日本酒市场。由于日本酒长期销售低迷,日本全国酿酒厂商等相关人员曾在东京银座繁华大街举行了游行,号召大家"用日本酒干杯"。日本人用"干杯"振兴酒业这并不是日本第一次号召通过"干杯"来振兴日本  相似文献   

4.
有些人知道椰子、红茶和橡胶是斯里兰卡的三大产品。可是提起椰花酒来,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椰花酒分为两种:一种是称为“啦”的甜酒,另一种是驰名于一些欧洲国家的“阿拉沽”白酒。它们的原料都是椰花,可是味道却回然不同。“啦”酒甘甜醇美,不会喝酒的人也能喝。“阿拉沽”则是一种六、七十度的烈酒,但具有独特的醇香。酿造椰花酒相当艰苦。酿酒者要挎着绳索和装花汁的大篓,爬上十几米乃至二三十米高的椰树,  相似文献   

5.
怪味豆     
二锅头的威力这天,一个美国人、一个日本人和一个中国人,在争论哪国酒的威力大,他们都夸自己国家的酒好,威力大。争了三天三夜也没结果,最后决定用老鼠来做实验,好见高低。第一只老鼠喝了一杯美国的威士忌,摇摇晃晃走了10步跌倒了。美国人很得意。第二只老鼠喝了一杯日本的米酒,摇  相似文献   

6.
断片儿     
<正>(一)头天晚上,伍艾一喝多了。早上起来核对火工品台账,伍艾一吓出一身冷汗——炸药雷管账物不符。换言之,他把部分炸药雷管弄丢了。身为库管员,伍艾一一向谨慎,从没出去喝过酒。但头天晚上不一样,在座的都是老乡,特别是树叶姐也在,伍艾一就有点心猿意马。一晚上大家都在拿伍艾一的名字开玩笑。伍艾一不就是"我爱你"么?这成了酒场上的话题。"伍艾一,我敬你一杯。"一个老乡吆喝。"不行,我不能喝酒。"伍艾一  相似文献   

7.
酒商爱环保     
何青 《世界博览》2013,(13):56-58
为了保护我们的美酒水土是酿酒的关键所在,有时候细微的区别就能让酒的风味差之千里,因此,酒产地的一草一木都值得酿酒人悉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酿酒起于何时,史书尚无确切记载,据说是夏禹的臣子仪狄发明了酿酒,酒就流传下来。有了酒就有了装酒具,饮酒具,就有了酒文字,就有了饮酒人,贪杯好饮,就有了酒令、酒歌、酒诗、酒词,也就有了酒文学。历史上著名的饮酒歌、饮酒诗、饮酒词层出不穷。从曹孟德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到李太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从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到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  相似文献   

9.
项海飞 《科技信息》2007,(8):157-158
根据酒精在人体内分布和排除的过程建立微分方程模型,利用数学软件Mathem atica对饮酒后体内酒精浓度的测量数据进行拟和,得到了人体内酒精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根据不同的喝酒方式和喝不同数量的酒预测任意时刻驾车者体内的酒精浓度。  相似文献   

10.
<正>招待所三楼的一间小会议室,晨晓在地亩员老田的陪同下,与死者家属进行了第一次交涉。老田今年52岁,是个"老油条",表面上看总是笑眯眯的,但谁也很难猜透他心中真正所想。正因为这种性格,项目部安排他做地亩工作,拆房子、征地、狐狸流产、母鸡不下蛋等与老百姓协调的事都归他管。他又最好喝酒,据传一个项目三四年,他喝的酒可以论吨计,一日三餐基本都在酒桌度过,整天醉眼朦胧,平日晨晓顶看不上他。不过今天与死者家属谈判,有他在身边,晨晓  相似文献   

11.
范镇基 《广东科技》2010,19(11):117-117
<正>中国人善制酒、爱喝酒,流传着许多与酒有关的历史传统和故事趣闻。比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李白斗酒诗百篇、武松醉打白额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现代人,也有许多婚庆喜宴、联谊应酬、工作洽  相似文献   

12.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共分540个部首,其中酉部收字75个,多与"酒"有关系,都体现了古代的酒文化。文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说文解字》酉部部首字"酉"与"酒"的关系;二,从《说文》中酉部与"酿酒"有关的若干汉字看古代酒的酿造文化。  相似文献   

13.
贺梦禹 《世界博览》2012,(14):76-79
正酿酒人的故事比酒精彩喝酒是一件美事,但更美的是微醺之时,与新朋友一起畅谈各种话题。不管是在波尔多还是在卢瓦河谷,都有无数大大小小的酒庄,每一个酒庄的每一种酒都各有不同,在介绍自己的酒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如数家珍地讲着自己家种了多少葡萄、如何将葡萄植株架起来,如伺为葡萄除去多余的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早在远古时期,就已有素称发达的农业。由于农耕生产的发展,使得所产粮食而有节余,随之便出现了谷物酿酒。究竟我国酒出现于何时,在一些史书里各有记载.明代张岱在《夜航船》中的记载看来是较为系统的,“酒,始自空桑委余饭郁积生味。黄帝作酒礼,仪逖作酒醪,杜康作秫酒,周公作酎,三重酒。”然而,酒起源说法种种,有说仪逖造酒的,有说黄帝造酒的,说杜康造酒的更为多者。或云仪逖也好,或曰杜康也罢,这都使人感到为之传说,因无凭证,唯独只有“酒,始自空桑委余饭郁积生味”这一点,既有酿酒的化学道理,也合符历史的事实。因此,我们认为酒的起源很早很早,并且酒也不是那一个人发明的。  相似文献   

15.
原料与酿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酿酒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料(高梁、玉米、小麦、糯米和大米)但并非任何品种都符合酿酒要求,酿酒对原料品种和质量是有选择和标准的.白杨酒厂酿酒车间长期实践证明,原料品质不同出酒率不一,风味也不同.含淀粉量高、蛋白质适中、脂肪低,有一定量的单宁、灰分及粗纤维是酿酒原料的重要标准.下面就各种原料与酒的产量及质量的关系作以浅析.  相似文献   

16.
<正>俗话说"无酒不成席",似乎缺了酒就少了喜庆的氛围。然而,在推杯换盏之际,你是否知道喝酒的科学?中国人饮酒的历史源远流长,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中,就有"十月获稻、为此舂酒"的诗句。在古代,酒既是祭祀神灵时的神圣之物,也是人们思想、文化、感情和心境的观照——"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酒,是刘伶大醉以忘忧的杯中圣品;"欢然酌春酒,摘我圆中蔬",酒,是陶渊明闲适生活的田园  相似文献   

17.
<正>大过年的,亲戚朋友聚会频频,难免酒桌上见真情。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酒量和感情不知不觉就被划上联系。虽然也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已经认识到过度饮酒的危害,但是大过年的难免还是会经不起诱惑。酒后是不是真的爽,天生就知道其实,在对酒的喜爱方面,亚洲人整体不如欧美人。大家周围都有一喝酒就脸红的人,这种现象,在英语里的别称是"Asian flush"或"Asian glow",意为"亚洲红脸",因为这种现象在亚洲人里才特别多见。  相似文献   

18.
 现在大家都热炒大数据,其实小数据也很值得注意。昨天我有点胃痛,于是想:生活中的什么变化引起了胃痛呢?想了一会发现虽然我每天喝1 两酒,但是前天喝的酒换了一个牌子。可能就是这个新牌子的酒引起我胃痛。这个小数据成为我分析健康情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在生活中,保持良好心态、保证优质睡眠、严格控制"五高"、戒烟限酒、定期体检,都能帮助你有效预防脑卒中"随着现代人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加上抽烟、喝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脑卒中这个健康"第一杀手"正在日益高发并不断逼近中青年。那么,我们在生活中究竟怎样做才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对此,专家指出,只要掌握了以下六大秘笈,就能将脑卒中"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20.
<正>喝一瓶啤酒后多久能开车?专家建议,喝酒后10~20小时再开车是比较科学的酒后驾驶是要不得的行为,严重威胁到车主及他人的安全。但很多人仍抱着侥幸心理,认为白酒喝不得,那小小的一瓶啤酒度数不高,没有达到酒驾的标准,喝了开车总可以吧。其实不然!那么,喝一瓶啤酒后多久才能开车呢?专家建议,喝酒后10~20小时再开车是比较科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