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好 《科技信息》2012,(6):359-359
想是动词,就是动脑筋,用头脑去想;象,就是图像、形象或画面。想象力,就是动脑筋,在头脑中形成形象,用形象进行思维和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黑格尔也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怎样才能让学生创造出好的美术作品来呢?我想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那么,又如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试试看:  相似文献   

2.
本文追溯了刘勰“神与物游”说的根源,阐述了“神与物游”作为艺术想象的基本特征及其展开的基本条件,并指出“神与物游”说对艺术想象过程中“言不尽意”和构思迟速两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曲令敏女士利用业余时间写作,5年之中便出版了两部散文集──《有情如画时》和《永远的风景树》。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读了她的作品后,评价说“她的散文写得很好”。“我寻思它的成功,全在于作者的感情纯朴,又在于作者的艺术感觉颇好,往往一件寻常事,观察得十分细腻生动,想象的翅膀又能扇起。”一些行家评论说,就是把她放在全国女散文家的行列中,也是不逊色的。我认为这评价并不过分。曲令敏是怎样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呢?主要不是她有意地选择了文学,而是文学有意地选择了她。在曲令敏的人生中,经历了比一般人要多的坎坷和磨难,而…  相似文献   

4.
空白的艺术     
写作是一种艺术,空白是写作艺术中的一项艺术,怎样恰当运用“空白”的艺术,使文章达到精练,深刻,含蓄的文外含蕴无穷的境界,文章家多有论述,本文说一些看法,求教于大家。 刘熙载在《艺概》中称赞文章有“以不言言者”。“不言而言之”是人们称赞的一种极其巧妙高超的表达方式。它在写作中能够“无中生有”,一切依靠读者联想和想象去补充和发挥。“空白”是不见于文字的,它常常具有这种艺术魅力。侯方域写《马  相似文献   

5.
留白是“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中国艺术历来讲求留白的妙用,司空图在《诗品》中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李渔在《中国画论·神韵说》写道:“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  相似文献   

6.
叶文玲在《我的“长生果”》一文中写到:“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呆上半天,构想着种种神话传说;路上遇到残疾人,我会黯然伤神,编织着他的悲惨身世.”这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写文章要善于调动人的各种感官,启开人的思维,由此及彼,生发联想.联想和想象,就是由一个形象联想到另一个形象,由一个形象创造出另一个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再现生活的能力,它根据人们对现实的记忆,把事物想象得形象逼真.《文心雕龙·神思篇》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里的神思,指的就是想象力.联想和想象是艺术的翅膀,借助它,作者就浮想联翩,“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创造出生动的形象,感人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的散文《春》、《背影》、《绿》、《荷塘月色》、恢尼斯》等5篇文章,文质兼美,具有很丰富的美育因素,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第一,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很美。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朱自清的散文,就是语言的艺术品。它是培养中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学习祖国的语言,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最好教材之一。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动词使用准确、形象、生动、传神。在《绿》中“踞”、“浮”、“拥”三个动词运用得十分准确、讲究。“踞”是“蹲”的意思,用“踞…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心理学》中“想象”这一概念出发,阐明了数学想象和数学想象力的意义,以及数学想象的特征,分析了数学想象在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孩子们是最富有想象的,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  相似文献   

10.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独具匠心地阐述了“神思”极其丰富的内涵。神思首先关乎想象。晋宋间人宗炳《画山水序》曰:“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晚年宗炳因年老无法登临山川,便画成山水图“卧以游之”,他认为这样同样可以领略山川风光,甚至比真景物还要幽渺深远。他说的“神思”显然含有想象的意思,因为他的“卧游”主要是要依靠想象的。与刘勰同时的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也说过:“属文之道,事出神思,感召无象,变化不穷。”刘勰《神思》篇说神思的功能是“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  相似文献   

11.
《周易》是一部形象说理的特殊的哲学著作。其基本符号“一”、“一”《易传》赋予阴阳说,从而使这部著作成为表述自然界普遍联系的哲学范畴。将阴阳之道引申到文学领域,我们会发现《周易》对中国古代文学风格主流的深刻影响。阳刚之气与“风骨”,阴柔之美与“平淡”的艺术追求,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一系列的规定性。因此,我们可以说《周易》包含极其丰富的文学思想,创作风格是其一,同时涉及到形象思维等等方面。《周易》与我国古代文论的内在联系,需要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从“气韵”说与“摹仿”说看中西传统绘画之异同俞晓霞气韵说和摹仿说分别是中西方传统绘画的最高艺术纲领。“气韵”说出自中国六朝时代谢赫所著的《画品》,而摹仿说则是古希腊人阐述文艺与现实世界关系的一种学说,同时作为写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它一直指导着古希腊直至...  相似文献   

13.
《护生画集》的问世,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时至今日,它仍然广为流传,在僧俗两界,拥有不少读者。《护生画集》的宗旨,按弘一法师在第一集“跋语”中所说:“盖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丰子恺后来著文对此说得更为具体:“护生者,护心也”、“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这是护生的主要目的。”①联系第一、二集制作时期国内外兵燹纷起、战火遍地的大背景.该书出版的意义就更为积极、深广,那就是“规劝人们爱惜生命。戒除残杀.由此养成仁爱之心、鼓吹和平。”②《护生画册》先后出版了六集.延…  相似文献   

14.
朱光潜的诗歌关学思想主要集中在《诗论》中,而《诗论》的重要理论来源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但是,在推进“境界”说的过程中,朱光潜却把“境界”说情趣化了,这就是“情趣”说。“情趣”说的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就外在原因而言,“境界”说的圆满自足,要求诗论转换思路,以获得超越;西方关学理论的渗透和对阐释力更强的批评标准的寻求,促使“境界”说的形成。就内在原因来说,是朱光潜本人的趣味主义人生观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学创作是语言的艺术,同时又一刻也离不开想象。文学作品里的声与情、音(音节)与气(神气)、语言与意境、语言与性格等范畴,都是语言与想象关系的不同变形。元好问《陶然集诗序》说:“诗家圣处,不离文字,不在文字。”意即:作家语言的妙处,不离文字,也不离语言。说明语言与想象的关系是文学创作的客观规律,是文学语言的中心环节。如何理解并在实践中正确把握和恰当处理两者的关系呢?从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里的有关论述中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  相似文献   

16.
王小波的后期创作逐渐从《黄金时代》、《青铜时代》中的顽童想象走向《白银时代》中的智者想象。随着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理性多于感性,观念大于形式,其想象精神也由起初卡尔维诺式的“轻逸”逐渐嬗变为鲁迅式的“凝重”。尤其是在受虐倾向、孤独情结、悲观意识等三个方面,王小波小说创作中(尤其是后期小说)的想象精神与鲁迅在《野草》中的想象精神,显然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徐振辉 《镇江高专学报》1999,12(2):23-26,43
清代文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指出:“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书法的“气”,就是书者在作品中蕴含的韵味和个性特质。观赏者通过对特定笔画、结体、章法等的直观的理解,产生丰富的艺术想象,从而领悟个人、群体以至整个时代的审美追求、艺术情趣和时代风气。刘熙载的《艺概·书概》对书法有系统而精深的研究。他的书论富于辩证,善于概括,尤其是“书如其人”的观点更成为不刊之论。“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  相似文献   

18.
设计说明:本课教材:鄂教版二年级(下);本课内容:是以“快乐的想象”为话题组织材料的说写训练;本课的教学:沿用《画满画儿的圆月亮》中可爱的小松鼠一角,为学生创设在月亮上写话的快乐情景,带领学生走进“探究与发现”,展示“我的作品”,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敞开心扉来讲述和书写。  相似文献   

19.
“三吏”“三别”是杜诗中现实主义的名篇。这六首诗的基本思想和诗中的妇女形象,众说纷纭,很不一致。举其要者,大致如下:一说“这六首诗也有一个总的基本思想,这就是爱国主义。”①一说“这一组诗所以动人,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它艺术地发挥了爱人民的思想。”②还有一说,认为“‘劝其死王命’,这就是杜甫的基本态度,也就是这《三吏》和《三别》的基本精神。”③以上三种意见可用“爱国”“爱民”和“忠君”六字概括。论及诗中的妇女形象,特别是对《石壕吏》中老妪的分析和评价,历来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孙宪会 《科技资讯》2006,(19):107-107
《庄子》的《逍遥游》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崇高”的美学境界,表现为无穷无尽的时空之美,无拘无束的人生之美,奇伟怪谲的艺术之美等。时空之美表现在他对时空的天才想象,表现他超越时与空,让时空无穷无尽的终极希望。无拘无束的人生之美表现为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心静无为的审美理念和推崇自然无为的审美观。奇伟怪谲的艺术之美表现为奇人怪事的奇特想象和抽象的哲理形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