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追溯了脉与经络概念的源流,基于中医典籍汉英双语语料库分析了脉与经络现有的翻译,认为meridian、channel和vessel均可用于表达经脉——meridian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化译语,channel是目前西方流行较广的译语,但二者又均有不足之处:前者是二维的线,与经脉运行气血的功能相矛盾,后者一词多义,具有词义不明确性;vessel,指人体内三维的管道,是很严谨、恰当的经脉的对应译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引言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个基础和核心,从现代生物学角度揭示经络实质是实现中医理论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其中寻找人体经络的解剖学依据则是科技界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科学家一直锲而不舍追求的基本目标.我们在数字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近年来经络研究中受关注较多的人体筋膜结构进行了分割、标记和三维重建.第一次构建了与古代经络记载走行相似的可视性串珠样立体结构,并认为其中较粗的部位相当于经络上的"穴位",较细的部位相当于经络的"经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人最初的脉的观念来自对体表可见静脉所做的联想.在气的身体观的影响下,古代医家开始认为脉搏是气动的表现,并发明脉诊来了解身体内气的状况,脉的观念由此发生大的变化.一些医家在足部建构了一种脉的阴阳学说,并确定了这些脉在全身的循行路径.在"天六地五"神秘数字观念的影响下,古代医家将来源不同的脉的学说整合成十一脉学说,形成古典经脉学说的雏型.  相似文献   

4.
2003年前后,在第一次进行中医药基本名词规范研究的时候,笔者曾撰文论述过有关经脉等词的英译。当时提出了meridian和channel有所不同,并在名词规范的时候将其一并收入,成为经脉的规范英文名。既照顾了约定俗成的命名原则,又兼顾了对经脉一词本身正确的理解[1]。时隔多年,在进行了大量的针灸临床实践与实验室研究之后,笔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名词的应  相似文献   

5.
"经脉"一词在不同的文献中有不同的译法,最常见的莫过于Chnnel、Meridian、Vessel这三种.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针灸经络及穴名标准中对于经络的译法使用的是Meridian,比如肺经译为Lung Meridian,简称LU,大肠经译为Large Intestine Meridian,简称为LI.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事处1989年颁布的针灸穴名标准(修订版)就采用如下译法:  相似文献   

6.
从汉语术语"城市病"的定义出发,探讨目前国内对该词的种种英译,指出其中的不当之处,并归纳总结出该词的正确译法.  相似文献   

7.
“脏腑”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现有viscera and bowels、solid organs and hollow organs、depots and palaces、yin organs and yang organs、yin viscera and yang viscera、zang organs and fu organs (或 zang fu organs)、zang viscera and fu viscera (或zang fu viscera) 等几对不同的译语。在基于“中医典籍汉英双语语料库”分析、探讨了“脏腑”的现有翻译之后,认为depots and palaces保留了“藏府”的原始比喻内涵,反映着中医学取象比类的思维模式,体现了“藏府”的源流及其史学价值、文化价值和医学价值,是目前“藏府”的最佳对应译语,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医术语"经络"是中医独有的概念,其英译在国内词典和国际标准中都存在直译(meridian and collateral)和意译(channel and collateral)并用的现象。根据"经络"的命名及含义,结合功能翻译理论分析该词的两个译本,得出将该词直译为meridian and collateral能准确地传递原文信息、更易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而且回译性更好。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中"脏腑"的源流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脏腑"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现有viscera and bowels、solid organs and hollow organs、depots and palaces、yin organs and yang organs、yin viscera and yang viscera、zang organs and fu organs (或 zang-fu organs)、zang viscera and fu viscera (或zang-fu viscera) 等几对不同的译语.在基于"中医典籍汉英双语语料库"分析、探讨了"脏腑"的现有翻译之后,认为depots and palaces保留了"藏府"的原始比喻内涵,反映着中医学取象比类的思维模式,体现了"藏府"的源流及其史学价值、文化价值和医学价值,是目前"藏府"的最佳对应译语,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3,(23):10-11
经络学说是中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经脉则“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故针灸“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届世”。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术语》2014,16(1):49-51
针对目前feminism一词存在"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两种中文译名的分歧,在回顾西方feminism的发展进程之后,试图从翻译意义论的角度来考察两个译名的形成原因和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为feminism找到一个贴切的中文翻译。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众多的师范学院、师范大学,然而对“师范”的英译却极其混乱,众说纷纭。文章在对目前“师范”的六种英译版本进行评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师范大学的历史及现状和中国师范大学的特点,重点研究“Normal University”和“Teachers University”的译名之争,提出中国师范大学的英译应该规范、统一,应统一为规范译名——“Normal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3.
公安术语翻译的难点在于寻求“对等”,翻译的灵魂在于译意。在译意的基础上,译者要尽量寻求形式上的对应,从而形成“形意兼备,得意保形,得意忘形”三种类型的对等维度。  相似文献   

14.
译名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译名往往带有明显的翻译腔,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人们对该术语的理解。在一些文本翻译研究 方面的文献中, tertium comparationis 汉译名不仅译名不统一,且其译名并没有体现该术语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根据译名规范要求,结合翻 译研究的学科语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参考译名,希望通过该译名问题的探讨让人们意识到术语进一步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进译名研 究甚至翻译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术语》2014,16(2):25-2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学术思想自由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术著作被译介到中国,术语汉译如何规范化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译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对《译者的任务》中intention的研究,发现该术语的翻译存在一词多译或同名异译的现象。基于此,文章试图从深层次挖掘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希望对intention的翻译做正本清源式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术语》2014,16(1):36-39
中国人民解放军07式军服增加了丰富多样的各类标志服饰,并首次向所有军官配发了礼服。其中,礼服上垂挂的金黄色丝带被权威机构和新闻媒体冠以“绶带”之称谓。实际上,“绶带”这一术语的指称对象是错误的,那条金黄色丝带应该叫作“穗带”。  相似文献   

17.
民族性原则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定名的原则之一,中医药名词英译名的规范工作也应该遵循此原则。本文结合中医药名词特点,主要探讨中医药名词英译名规范民族性原则的意蕴、策略。认为确保翻译质量及准确传达中医药名词科学和文化双重内涵,民族性原则包括汉语拼音的使用不是第一位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