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混凝土搅拌输送车的拌筒叶片主要是采用对数螺旋面的形式,其设计计算复杂,图纸绘制的工作量大。利用AUTOC VBA开发了混凝土搅拌输送车叶片参数化设计系统,该软件能自动完成叶片的设计计算和自动绘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混凝土搅拌车螺旋叶片的参数化设计方法,实现螺旋叶片二维工程图纸的自动设计出图.方法依据搅拌筒的功能及结构特征,给出了通用于三段式与四段式搅拌筒的叶片螺旋线的方程.以叶片三维螺旋线方程为基础构造螺旋面,提出了从空间螺旋曲面到二维工程图的映射算法.以Visual Basic为平台,基于Active X Automation技术对Auto CAD进行二次开发,开发了螺旋叶片的参数化制图软件,并以10 m3混凝土搅拌车的螺旋叶片为例进行了检验.结果该参数化制图软件能够实现螺旋叶片参数的自动计算,并能快速准确的绘制出叶片的工程图.软件具有简洁实用的用户交互式界面,方便了用户的操作及大量设计参数的输入和修改工作.结论工程图参数化设计计算方法及软件开发流程对设计是可行的,可以有效提高设计与制图的效率,对具有同样相似结构机械零件参数化设计软件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双卧轴搅拌机叶片排列的试验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根据双卧轴混凝土搅拌机内物料运动的特点,分析了搅拌叶片不同排列方式对混凝土搅拌质量的影响,得出了搅拌叶片的合理排列方式,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搅拌叶片的排列应保证物料在整个拌筒空间内循环流动,以及在中央主搅拌区内最大限度的逆流运动;搅拌叶片的最佳排列方式为正反排列。  相似文献   

4.
利用Pro/E建立了混凝土搅拌车罐体的简化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数值分析,模拟搅拌时的流场和流速的空间分布以及罐体外壳及搅拌叶片的应力分布。通过CEL(耦合欧拉-拉格朗日)分析,模拟了搅拌车进料、搅拌、出料三种动态过程。研究表明,在常规运输情况下,叶片的搅拌速度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但罐体外壳和搅拌叶片在进料及出料工作状态下容易屈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工况特点及对液压系统要求作了说明,详细介绍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及液压件的选取,液压系统的日常使用、维护和保养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振动搅拌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规律,通过测试分析不同搅拌条件和搅拌参数下混凝土的含气量和强度,分析比较不同振动方式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机理,并利用电镜照片和汞压法测试孔结构进行微观原理的分析.结果表明,除了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掺加引气剂的方法外,通过合理的搅拌方式,即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叶片在强制搅拌物料的同时,也...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分析了目前混凝土评价指标中存在的问题。应用机械工程、建筑材料与施工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对混凝土搅拌过程及其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通过搅拌试验分析,得到强化混凝土性能的措施与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搅拌机参数,采用振动搅拌技术、双排叶片机构及二次搅拌技术,均能改善混凝土的微观匀质性、界面粘结强度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8.
任福丽 《科技信息》2013,(21):385-385,416
用户自带底盘,根据用户的特殊要求,设计整车高度低于3700mm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上装设计的重点一是,搅拌筒设计;二是,整车设计轴荷计算;三是,液压传动系统设计;四是,机架设计。  相似文献   

9.
为消除强制式搅拌机的低效率区,提高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和效率,根据双排叶片的搅拌装置结构,采用理论分析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主副叶片安装角、主副叶片的关系、搅拌臂排列形式、拌筒长宽比和搅拌线速度等搅拌装置参数对搅拌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各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和相互匹配关系.结果表明:主叶片安装角、主副叶片排列关系、单轴搅拌臂相位和双轴搅拌臂排列是双排叶片搅拌装置的首要性能参数;对目前普遍使用的双卧轴式搅拌机的较优参数匹配推荐为:主叶片轴向角45°、径向角35°,副叶片轴向角35°、径向角45°,主副叶片变径、同向关系,单轴搅拌臂相位90°,双轴搅拌臂平行布置,拌筒长宽比大于1,搅拌线速度1.2m/s.  相似文献   

10.
针对混凝土施工及工程设计中重要的工艺参数,如搅拌楼皮带机上料能力、过渡料仓的体积、外加剂基准掺量、粗骨料中针片颗粒含量等进行了分析和确定.通过工程实践发现:搅拌楼后场皮带机按搅拌楼产量的2倍设计;搅拌楼与生产车间混凝土过渡料仓体积按生产车间节拍的2倍设计;按水泥颗粒比表面积计算外加剂的基准掺量比较方便和准确;任何混凝土配合比中粗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都不宜超过30%;粉煤灰混凝土的振动密实时间不宜大于纯水泥混凝土的振实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叶轮机械设计工作的效率,将CAD技术与三元流计算结合起来,开发适合叶轮机械的CAD软件。以AutoCADR13/forWindows95为基础,用C语言开发了6条用于叶轮机械CAD的实用扩展命令,能够显示叶片形状,生成和显示用于三元流计算的网格及将三元流计算结果图形化处理,包括绘制流场矢量图和等值线图。全部扩展命令集成到AutoCAD中运行。生成图形与AutoCAD完全兼容。是叶轮机械三元流动计算有力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混合澄清萃取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新型混合澄清萃取槽.采用专业的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软件ANSYS/FLUENT,对新型萃取槽内流场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油水两相流速分别为0.22和0.11 m/s,混合室搅拌转速为800 r/min,澄清室搅拌转速为20 r/min时,与传统萃取槽相比,在搅拌作用下,新型萃取槽澄清室内桨叶附近的混合带更窄,两相分离效果更佳;混合室内桨叶上下方流场呈涡旋流,与六直叶涡轮桨搅拌特点相符.  相似文献   

13.
同心双螺旋静态混合器是一种新型的静态混合装置,能够实现流体在混合管内的同心反向螺旋流动。为探究同心双螺旋元件内外叶片宽度比对混合效果的影响规律,利用Fluent中多相流混合模型对低雷诺数状态下该混合器内的混合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雷诺数下,同心双螺旋静态混合器与对应尺寸的传统Kenics型混合器相比混合效果明显提升,在叶片宽度比e为0~3/2时混合效果提升6.9%~28%;随着内外叶片宽度比的增大,混合效果呈现先增后减的规律,当e=2/3时混合效果最好;在不同的宽度比下,流体的分离强度沿混合管轴向变化规律相同,即在第一个混合元件内分离强度下降缓慢,第二、三个元件内下降迅速,第四个元件内几乎保持不变而处于维持混合状态,说明本文所研究的混合器使用较少的混合元件即可达到较好的混合效果。  相似文献   

14.
比较前弯和后弯叶轮流道中的流动结构得知,前弯叶轮的叶片数应适当多于后弯叶轮.计算了12个和16个叶片的两个前弯叶轮中的边界层动量厚度,并对该两叶轮进行性能试验,证实了适当增加前弯叶轮的叶片数可以提高叶轮的压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空化现象对机械性能所产生的影响,用FLUENT软件对后弯叶片轴流泵内部流场进行三维数值计算。通过三个后弯叶片方案与直叶片方案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后弯叶片有效地改变了轴流泵内部气体的分布,叶片吸力面的完全空化面积明显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气泡对泵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层流搅拌时,搅拌槽的混合效率普遍较低。为了改善搅拌效果,在桨叶上下方混合隔离区处对称布置了4块隔板,以截断隔离区内流体运动轨迹的周期性,并以甘油为介质,对有无隔板时Rushton桨在层流状态下的流动与混合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槽内流场结构、速度分布及功率消耗情况。结果表明,隔板不仅能改变槽内流体的流型,增强轴向循环能力,提高混合效果,而且消耗的功率低,仅为同条件下无隔板时功率消耗的76%。  相似文献   

17.
简述维劳夫特纤维(Viloft)用于服装面料的基本特性和纺纱时的工艺特点,重点指出该纤维和涤纶纤维;昆纺时应打破传统的并条混纺工艺,采用圆盘混棉、必不可少的多仓混棉工序以及三道以上的并条混合,才能使成纱质量得以提高。列出了并条混棉和回盘混棉两种工艺路线的对比实验结果,分析了维劳夫特纤维纱毛羽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重点介绍了正面为涤棉纱、反面为维劳夫特和涤纶中空纤维混纺纱的经二重组织织物特殊织造工艺以及印染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8.
圆锯片振动模态的准确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Bessel函数的精确数值计算,对普通圆锯片在不考虑离心惯性力效应时的频率方程和振型函数分别进行了精确的求解和计算,得到了锯片振动模态的准确解,为了检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又用有限单元法计算了1例,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吻合。另外,本文还通过计算证明了钢材泊松比的变化对锯片振动模态的影响很小.其计算结果可供锯片设计时直接查取。  相似文献   

19.
考虑了近叶片相互作用,首次推出了周期非定常来流作用下环列叶栅叶片上不稳定脉动力计算公式.利用此方法可确定在叶轮叶片粘性尾迹作用下扩压器叶片上所受的不稳定脉动力.由计算公式可计算出叶轮结构参数、气流参数、扩压器叶片几何参数、扩压器叶片气流攻角等对扩压器叶片上不稳定脉动力的影响,为设计低噪声离心压缩机、通风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