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调查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现状。研究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对38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家庭亲密度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适应性显著低于常模(P〈0.01)。大学生心理健康处于正常水平,强迫、人际关系、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数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亲密度在性别、城市或农村、南方或北方上存在差异显著(P〈0.01);适应性在独生与非独生、南方或北方上存在差异显著(P〈0.05)。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亲密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大学生家庭亲密度水平较高,适应性水平较低,家庭亲密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可以通过促进大学生的家庭亲密度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探讨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以期加强学校和家庭对于高中生教育的重视。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选取漳州地区重点高中学生300人进行测查。结果表明家庭环境量表中的因子与SCL-90中的因子呈相关关系。以本次调查结果为依据,对高中生的性别和年级差异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家庭环境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调查郑州市重点、普通高中二年级共236人,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沟通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七项因子分存在显著正相关;角色与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六项因子分存在显著正相关。沟通、角色与总的功能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表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完善家庭中的沟通、角色功能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西部地区高等师范院校外语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一线学生管理工作者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31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高于全国青年常模,未出现差异显著,强迫症、人际敏感和抑郁因子得分偏高;贫困生在恐怖、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抑郁因子上特困与一般贫困生差异显著;在人际敏感、恐怖、精神病性因子上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是否单亲与性别比较未出现显著差异。结论:外语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之下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现状及其与家庭亲密度的关系,使用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量表与家庭亲密度量表,对69 087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疫情下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整体良好;社会适应水平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女生的社会适应状况好于男生;独生子女社会适应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城镇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好于农村儿童青少年;不同学段儿童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小学生社会适应水平最佳,初中生次之,高中生最差;高适应组的儿童青少年更愿意心理求助;家庭亲密度与社会适应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家庭亲密度能正向预测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6.
一、高中生特殊群体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特殊群体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特殊群体子女是指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贫困家庭的子女.他们面临日益增多的社会心理压力.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挫折,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昆明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其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各个因子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2.高中生主要采取幻想、问题解决和寻求社会支持的应对方式.3.高中生心理健康各个因子与问题解决和寻求社会支持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回避、自责和幻想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生抑郁情绪的产生与其所在家庭的亲密度与适应性的关系。方法运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和自评抑郁量表(SDS),随机抽取上饶师范学院163名大学生,东华理工大学74名大学生和中国药科大学70名大学生为被试。结果有抑郁倾向与无抑郁倾向的学生在其家庭亲密度上存在显著差异(χ2=24.87,P<0.01),在家庭适应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χ2=11.17,P>0.01)。有抑郁倾向的学生所在家庭的亲密度与适应性在性别(χ2=2.85,P>0.01;χ2=8.96,P>0.01)、城乡(χ2=3.95,P>0.01;χ2=1.49,P>0.01)和年级(χ2=8.66,P>0.01;χ2=6.55,P>0.01)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自评抑郁量表调查结果显示,存在抑郁倾向的学生在"偶无"、"有时"、"持续"三个因子上的分数显著高于没有抑郁倾向学生的得分。在"经常"因子分上,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调查结果表明,存在抑郁倾向的学生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上和无抑郁倾向的学生在一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环境是导致大学生产生抑郁情绪的重要诱因之一。科学的进行家庭教育对于预防大学生抑郁情绪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肖婷婷 《科技资讯》2012,(20):196-196
家庭教育是家庭在社会中履行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它对于个体心理形成、性格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家庭结构(特指不完整家庭)、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环境、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等。本文着重介绍家庭结构和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罗城仫佬族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的方法是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431名仫佬族农村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结果如下:仫佬族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阳性检出率为0.5%,八个分量表中至少有一项呈阳性的检出率为59.2%;心理健康问题女生高于男生,单亲儿童高于非单亲儿童,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年级问题检出率最低,5年级其次,6年级最高。这些结论表明,仫佬族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家庭、社会应特别关注女生、单亲家庭儿童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利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分层随机整群抽样选择三所高校内单亲大学生98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校的非单亲大学生97例为研究对照;结果表明:①单亲组和非单亲组EPQ的外倾向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单亲组和非单亲组人格的气质类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不同性别单亲大学生EPQ的神经质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单亲组与非单亲组SCL-90各因子分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认为单亲家庭的氛围对子女人格形成的影响非常深远,少儿时期的思想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长大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单亲大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丽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6):74-75,78
目的是探讨家庭生态环境因素对听力残疾儿童心理健康及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听力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比较,发现听力残疾儿童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组织性、独立性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家庭的矛盾性评分则高于对照组。对听力残疾儿童的干预要改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将质性分析和量化数据相结合,结果显示家庭媒介素养整体发展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现状令人担忧。家长的媒介素养能力明显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家长在媒介管理、媒介获取与媒介应用三方面都显著偏弱。家长的受教育水平与其媒介素养显著正相关,社会对家庭媒介素养能力的整体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营建良好家庭媒介氛围,提高家长自身媒介素养,通过亲子共识、共视、共享媒介,培养家庭成员具有健康的媒介批判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自我完善,参与社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广西城镇单亲幼儿家庭教育中教育环境、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调查,呈现了真实、客观的城镇单亲幼儿家庭教育的状况,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单亲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手术前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状况。方法以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0例肿瘤手术患者家属及55例年龄及文化相当的健康人群进行测评。结果患者家属组不同程度焦虑及抑郁状况的人数均高于健康人群组。焦虑标准分患者家属组与健康人群组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抑郁总分与健康人群组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患者家属的心理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状况,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亦应对患者家属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6.
张旗 《新余高专学报》2008,13(4):127-128
单亲家庭的学生教育问题是班级工作中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从单亲家庭学生的现状、家庭教育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普遍存在于单亲家庭学生中的心理问题,探讨了由此导致的一系列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并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总结出一套时单亲家庭学生实施德育的措施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7.
牙鲆家系的建立及早期生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海舟山海域野生牙鲆群体为亲本,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共构建14个牙鲆家系,分别测定了各家系120日龄30个个体的全长、体长和体重,对家系间的生长和家系内的个体体重变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的全长、体长和体重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家系1、3、4、10、11和14为生长较快家系,按体重大小依次排列为3>10>11>1>14>4,按全长长短依次顺序为3>14>1>4>11>10。家系2内个体体重变异最大。家系3个体体重变异小,其体重平均值要高出体重最小家系35%,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这一研究为进一步通过家系选育方法培育适合浙江沿岸生长的优良品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心理弹性研究表明保护性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对贫困学子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人格倾向性、支持性家庭环境和外部支持系统三个保护性因素促使寒门学子积极应对生活逆境而赢得正常发展。公共教育资源向处境不利学子倾斜,为其提供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智力、情绪、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猴耳环是重要的药用树种,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价值。利用EST-SSR标记对猴耳环自然群体1株母树的自由授粉子代进行父本鉴定,从而确定全同胞子代,为基于全同胞家系的后续研究提供材料基础。【方法】以自然群体中母树ELS31自由授粉产生的1 489株子代及该群体内挂果的38株候选父本为材料,利用15个EST-SSR标记检测子代多样性和标记多态性,基于最大似然法鉴定各子代的父本,母本父本均相同的子代即构成全同胞家系,并估算群体内花粉传播距离,检验各父本对应的全同胞家系的多样性,通过卡方检验判断标记是否合乎预期的孟德尔分离比。【结果】15个EST-SSR标记的引物(对)共扩增出89个等位片段。子代群体期望杂合度(He)为0.525,表明群体多样性为中等水平;基于自然群体18株无亲缘关系的单株估算的标记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736,表明标记多态性高。在1 489株自由授粉的子代中,确定了857株子代(57.6%)的34株父本。子代数最多的10个父本产生的子代数为26~184株,其他24个父本仅共产生子代139株。未发现自交子代,表明猴耳环是异交物种,自交的可能性极低。对子代数量20株以上的10个父本对应的全同胞家系观测杂合度(Ho)为0.502~0.693,He为0.417~0.544,各家系均是Ho大于He,表明存在一定程度的杂合子过剩。花粉传播的范围为10.0~559.1 m,平均119.2 m,但主要传播距离在150 m以内。716株子代(83.5%)的父本(10株)与母树距离在150 m以内。距离最远的父本ELS01 (559.1 m)和ELS02 (552.2 m)分别仅产生了9和12株子代。15个标记在子代20株以上的部分或全部全同胞家系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分离,平均每家系的偏分离标记数为8.6个;偏分离最严重的是标记ARCeSSR141,在父本ELS30的全同胞家系中卡方(χ2)值为164.55。【结论】基于15个EST-SSR标记鉴定了猴耳环自然群体1株母本的1 489株自由授粉子代的父本,获得了子代20株以上的10个父本的全同胞家系。这为后续遗传测定、遗传图谱构建和数量性状位点定位等研究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