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施秋艳 《科技信息》2009,(17):123-12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和社会对于艺术类人才的广泛需求,艺术类学生的比例逐年增加。如何在确保艺术类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促其政治进步与全面成长,从而真正实现艺术服务于社会,这就对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加强对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时代发展对艺术教育提出的要求。由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的种种原因,导致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质缺失十分明显。高校要充分挖掘艺术教学的人文底蕴,加强文学经典阅读,营造浓厚的人文教育氛围,提高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建设,人才是关键,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发挥人才培养的功能和价值,及时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需求,积极做好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一带一路"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该文正是基于此,以高职艺术类国际化人才培养为例,分析高职艺术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短板,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为实现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成慧青 《科技信息》2012,(14):12-12
学工干部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学生党团建设等各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艺术类学生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艺术院校的学工干部要明确其岗位职责,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处理好各类关系,真正为国家培养更好的艺术类人才。  相似文献   

5.
林洁 《海峡科学》2023,(6):116-119
“校团合作”背景下艺术类高校与戏曲院团人才共育的初衷是为社会培养合适的文艺戏曲专业技能型人才,进而提升新时期艺术文化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因此,“校团合作”是艺术类高校与戏曲院团联系的纽带,加强“校团合作”不仅能培养全方位技能型人才,为戏曲院团带来综合效益,也为社会发展提供艺术资源保障。该文在阐述“校团合作”概要和“校团合作”背景下艺术类高校与戏曲院团人才共育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校团合作”背景下艺术类高校与戏曲院团人才共育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爱新伯骧 《科技信息》2010,(8):I0276-I0276,I0278
现在各大高校都有艺术专业,艺术类学生日渐壮大。培养艺术类学生是要将他们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艺术人才。审美个性决定学生艺术发展的方向,拥有良好、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个性至关重要。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要使美术教学工作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关键一点就是注重培养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和方式也有较大的变化,对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逐步转化为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相当大一部分是指的艺术教育,如音乐、戏剧、绘画等。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艺术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为艺术类研究生的教育近年来较大程度发展的推动力之一。然而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对原有的艺术类研究生招生、培养制度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就艺术类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试作一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自从恢复学位与研究生制度以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研究生教育已成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一项有力举措。艺术类研究生教育在总体上,也为我国的艺术类高级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艺术类研究生在招生和培养工作中,却遇到了一个两难的境遇,即艺术类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工作的目标究竟如何定位这一问题是艺术类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中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一、艺术类研招和培养工作中诸多问题的浅析艺术类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为国家输送高端艺术人才,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艺术类研招和培养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亦是...  相似文献   

8.
阮泳菁 《科技信息》2009,(9):189-189,222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培养合格技术人才,在发展国民经济中,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社会人才竞争也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新深入,传统的教学已受到严重冲击。教育要创新机制,教学要创新教学,以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各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更好地开展艺术类大学生,特别是工科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广大思政工作者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网络媒体的即时性、时尚性、前瞻性、互动性的特点,融入全员育人、实践育人的工作理念,倡导立德树人之风,加强管理,强化思想疏导,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探索和创新思政工作新方法,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处理日常事物的必需工具,因此社会对人才选择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计算机基础"已成为培养21世纪人才的公共基础课程.然而在高等艺术类院校中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却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笔者就对艺术类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方法做出了一些探讨,希望能深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多元智能人才观把高职生看作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少年。针对高职生存在诸多心理问题尤其是自卑心理较重这一现状,要利用高职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特点,从艺术干预和让高职生体验成功、促进其成才的角度积极组织高职院校的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12.
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是高校美术教育中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的问题,美术专业听障学生艺术水平由于受到生理上的限制更加滞后,前沿的艺术理念是信息时代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忽略了艺术修养的提高,就等于造就了一批技艺工匠,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日益竞争的社会,如何提高听障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以理进技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决定了武术人才市场必须遵循市场需求的原则。武术人才市场逐步向多能力、高技术、多知识结构方面发展,而不再以单一的教学人才为主。体育院校武术专业作为专门培养武术中高级教育科研人才的基地,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招生、分配、人才培养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武术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14.
艺术设计专业的创业教育模式,就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在当前社会发展与竞争的形势下,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工作的人才,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与社会适应能力,无疑应该是设计艺术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模式。学生们在实践中学,教师们在实践中进行教育。实行现场教学与模拟创业教学等形式,使学生增加了学习兴趣与创业、就业意识,能够有效激励与刺激学生学习欲望,营造出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增强教师责任感,这种教学模式一定会成为当前形势下艺术设计专业最适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艺术设计教育应以拓展学生的创造潜质为主要教学目标 ,强调开放式教学 ,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学科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对话与互动 ,在课题辅导中引入创造性思维训练 ,使学生成为素质全面并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创新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6.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现状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大潮和教育改革形势的推动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迈向了更具时代特色的全面转型期。但也出现了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为了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应创建一种基于能力培养的以市场需求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从伦理学视角来看,大学生的高消费会对家庭、学校、社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为此,大学生需要加强自身的消费品德修养,家庭、学校、社会也应共同努力,营建一种良好的消费文化氛围,以加强对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引导和培养,推进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高校现代美术教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以专业为中心、以行业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学科单一、专业划分过细,人才的知识结构片面等,这一现状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现代美术教育应该培养具有鉴赏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掌握主干专业课程技能技巧的能力;具有对学科内容的整合和渗透的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大潮和教育改革形势的推动下,高校艺术设计教青迈向了更具时代特色的全面转型期。但也出现了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为了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应创建一种基于能力培养的以市场需求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20.
胡莹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4):153-156
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和初中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改变,对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更高的新要求,这就需要培养未来美术教师的高校进行相应课程改革。根据《构成》理论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高校《构成》课程教学的现状,高校《构成》理论课的改革也势力在必行,《构成》理论课程的改革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培养,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