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木兰诗》将木兰这个女子形象置于战争的环境中,置于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利益矛盾的交织中来展现她的性格以及这种性格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应该说,北魏的战争环境,导致经济破坏,人口男女比例失调,是《木兰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北方诸民族的尚武粗犷的民风民俗,是《木兰诗》产生的文化环境;木兰家中无兄长的现实状况,导致了木兰具体的出征行为。然而,当时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木兰形象所可能包含的人生价值观,最终将其纳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行为规范之中。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一船征战诗主要反映广大民众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化心理。它与《诗经》周族史诗中反映出的统治阶级化心理存在着一定差异。但二又同属于大陆农耕民族范畴,而与海洋商业民族与草原游牧民族的化心理存在着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典型人物。她在贾府中虽然过着千金小姐般的物质生活.但精神上却无比痛苦.因此造成她人格发展的不和谐性。正是自然人格的突出发展和社会人格的萎缩.造成她性格的叛逆性。成熟而又非社会化,是她人格的基本特征。她的性格与俄罗斯学中的“多余人”的某些方面相通,但在本质上卫不同于“多余人”形象,而是植根于中国化.反映了中国化尚处在封建化的范畴,还没有成独立于封建化之外的化体系和独立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征战诗是指描述战争景象和过程,表现广大将土和群众在战斗、行军、服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抒发人们由战争而引起的各种思想感情的诗篇。主要收集在《诗经》和《楚辞》中的先秦征战诗,产生自我国民族形成的初期,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商周两族的兴衰以及华夏族开始形成和逐步发展的时代进程,本文仅对这一广阔的历史画卷作一粗浅的勾勒。一、商族的兴衰《诗经》中的商颂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宋人祭把自己祖先商人的乐歌,虽然时隔遥远,但仍约略反映出商族的兴起和发展情况。“天命百鸟,降而生商”(《玄鸟》),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契的…  相似文献   

5.
(《全宋词》这部著作出版至今已有几十载,但是目前没有人系统研究过,全宋词中与杜甫相关的资料有多少,在宋代词中杜甫是怎样一个形象,宋代词人有什么样的影响。本文拟将《全宋词》中的明显与杜甫相关的词作进行研究,阐释杜甫在两宋词人、词作中的形象。杜甫是一个处江湖之远仍忧其君的隐者形象;是一个有着忧国忧民、民胞物与思想的致君尧舜的儒家士大夫形象;是一个仕途失意,骑驴作诗苦的诗人形象;是一个诗酒飘零、嗜酒如命而诗无敌的老者形象。  相似文献   

6.
殷商时代是方阵作战,依凭群体力量;春秋战国是步、骑兵代替车、步兵,个体英雄出现了;但秦汉主张“侠以武犯禁”,不崇尚个体英雄;汉末崇尚名士,建安崇尚英雄,曹操以武艺选将,社会崇尚个体战斗英雄。曹植《白马篇》歌咏个体战斗英雄,把侠士舍己助人的境界升华为舍己为国,把武功叙写改变为武艺表演,既大大加深了诗作的艺术品位,又为后世军事战争诗的创作树立了榜样。曹植《白马篇》“游侠儿”形象的原型是其同母兄曹彰。  相似文献   

7.
简论九十年代军旅小说中军人性格的深层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十年代中,军旅小说创作十分繁荣昌盛,优秀作家作品层出不穷。一大批个性鲜明、性格复杂、情感丰富的军人形象,成为军旅文学画廊中典型的人物形象。文章重点从军人的战争情结、尊严和荣誉感及战争对人性的扭曲三方面论述九十年代军旅小说中军人形象的性格刻画,特别是因身份、地位、经历、学识等因素所引发的军人价值观、情感和言行等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将《简·爱》的创作与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个人经历及社会环境联系起来,显然,我们可以看出,小说中主人公的一言一行正是作者本人生活经历的映射,其追求独立平等的思想性格也是作者思想观点的写照;小说客观地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更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9.
吴老太爷是茅盾小说《子夜》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老祖形象则是彝族著名作家纳张元作品集《走出寓言》辑一之《彝山纪事·鸡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言人和持有者,他们都仇视现代都市文明,始终把持顽固不化以及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思想,并致使自己与世俗世界格格不入.然而,顽固的、冥顽不灵的懦弱性格,环境的变化使他们在接触现代文明时失去了自我文化的保护,他们的悲剧命运终将不可避免.性格上的相似性,以及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使他们在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存在着断裂性和文化身份的差异性,环境的变化以及话语权的丧失导致两人悲剧命运的最终产生.  相似文献   

10.
《古诗十九首》有着深厚的化内涵,是汉末失意人将化精神转化为创作实践的具体表现,他们在诗中张扬了个体生命的价值,表现了感伤情调的化心理,体现了对人的生命意义、生存本质的思考和追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唐诗《琵琶行》所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文字极为形象地体现了音乐特点,是中国古诗词音乐性的代表。诗中用一连串比喻描摹了琵琶曲的声情并茂、引人入胜,化抽象为具体,便飘缈为繁音,将乐曲的高低抑扬的优美旋律表现的淋漓尽致。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诗人的独特感受,在字里行间体现。  相似文献   

12.
论《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英雄主义形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子形象。他孤独奋斗和执着追求的性格以及非凡超人的意志力,使得桑提亚哥这个渔夫本身就成为赞颂人的精神的一首诗。作者将他的复杂情感全方位地体现出来,从而更加突出了悲剧式的英雄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3.
《卫风·氓》和《邶风·谷风》是《诗经》中两篇有代表性的弃妇诗。经济地位的改变、礼法制度的束缚和男子的喜新厌旧是弃妇诗产生的社会根源。弃妇形象的相同点在于都是勤劳、善良、温柔、恪守妇道的贤妻,不同点在于《邶风.谷风》中人物顺从软弱,《卫风.氓》中的人物则开始觉醒,逐渐走向自强自立。对比衬托,形象栩栩如生;叙事为主,间以抒情和议论;借景抒情,善用比兴手法;诗风纯朴,色调哀婉动人等构成了弃妇诗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第二作者罗贯中把林冲历史原型人物的粗犷性格改塑成一个以平和、沉稳为性格基调的人物,通过其人生命运,揭示出了"乱自上作"的主旨,概括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性口号,作品的思想和认识价值大大提升,显示出其善于由平凡出新奇的艺术创新能力。罗贯中对林冲性格的改塑,其视角不仅限于从社会和民族心理着眼,还包含映衬对比的艺术构思在内。或许是将前辈对林冲外貌定型化的描写奉为不应打破的成规,罗贯中只是改塑了林冲的性格基调,却仍保留了"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外貌,结果就出现了细人粗貌背离的现象。林冲的性格由罗贯中的率先改塑,到李开先重塑为形神统一的形象,以及在历代的艺术实践中不断丰富,以细人细貌为特征的林冲形象已经完全定型化。在几百年的历程中,作家和读者、观众都是林冲性格、形象改塑的创造者和促进者,因而林冲在《水浒传》之后的文艺作品中形神统一的形象是一种群众性、历史性的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创作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他的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地春梦》堪称世界文学史上描写战争与爱情的杰作.本文分析评论了《战地春梦》一书中主人公凯瑟琳在战争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为男主人公弗莱德里克所充当的角色——情人与母亲.同时,也分析了她在充当这两种角色时所表现出的温柔、勇敢、坚强、乐观等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三个方面对该长篇小说的复杂性作一探讨,即:1.主人公形象所包含的个性结构的复杂性;2.形象塑造方法的复杂性;3.形象所表现的主题的复杂性。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三个层面切人,阐发了小说所特有的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消费行为是社会化因素作用于人的心理活动的结果。化因素对人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消费价值观具有化规定性;消费审美取向具有化选择性;消费行为反映民族性格倾向;民风民俗导致消费偏好和消费禁忌。从一定意义上讲,消费行为是心理行为,也是化行为。  相似文献   

18.
殷夫的长诗《在死神未到之前》是一首包含着多种情感,而尤以阶级情感为明显的政治抒情诗,诗人在诗中以自己真实的感受、心灵的话语,创造了一位真实动人的17岁革命青年艺术形象。诗人的理想、信念在诗中得到形象表现。《在死神未到之前》使诗人的红色鼓动诗长于政治抒情的特点初见端倪,为后期的革命诗歌创作奏响了序曲。  相似文献   

19.
托马斯·哈代在“性格与环境”小说《卡斯特桥市长》中把主人翁和其他人物置于同一自然、社会和历史环境中,着重分析了人物性格在其命运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亨察德和法尔伏雷性格的分析,得出在历史变革时期,亨察德悲惨命运和法尔伏雷胜利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薛宝权与林黛玉一起,给中国传统的化,特州是妇女观和价值观.作出了一个形象性的批判和总结。薛宝杈代表了传统化中女性美德的极至.但她生活在中国整个化大厦即将坍塌的时代.因此.她的悲剧就代表了一种化的悲剧。一种时代和社会的悲剧。应该说,作否定的并不是薛宝钗的人格和她的自觉意识,而是否定她的人格和才华中所包含的具体的时代内容。《红楼梦》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并未预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