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宫梅 《潍坊学院学报》2012,(2):97-99,102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积淀,街区的保护是城市历史得以延续的基础。通过对十笏园历史街区改造项目进行研究,对其文化特色、商业项目、空间环境做了分析,总结出开发模式的特点及其规划方法的优劣,寻求在十笏园街区的改造中保护和发展老潍县的独特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阶段快速城市化进程呈现出一种传统与历史决裂的"大跃进"状态,城市空间所承载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正在被遗忘。在城市文化振兴的当今,历史文化街区的兴盛来源于旅游业与商业的跨界融合,市场化已成为历史街区改造的重要动力;而商业项目的发展如果结合了当地的传统建筑或者历史文化也是相当具有感染力的。如何打造保有市场生命力的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在此以成都远洋太古里为案例分析进行相关总结。  相似文献   

3.
历史街区是城市重要的遗产资源,是城市旅游、文化以及商业开发活的源泉。实证研究表明,审美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是城市历史街区的核心价值,外来旅游、学习与就业者最为关注审美体验,商业投资者更关心经济体验,本地居民关注环境体验与娱乐休闲体验,而城市管理者则看重形象体验价值。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应根据不同目标顾客群的价值认知偏好与体验需求差异进行价值定位并实施精准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4.
历史街区是城市重要的遗产资源,是城市旅游、文化以及商业开发活动的源泉,正确认知与妥善处置这些资源对于历史街区的研究者和经营者都是一个挑战。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为例,从复杂顾客体验视角,依据历史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娱乐休闲价值、环境价值、经济价值、形象价值等维度对历史街区的价值认知展开了实证分析与讨论,揭示了不同顾客群体对于历史街区价值认知的共性及差异性,以帮助历史街区的经营者根据不同目标顾客群体的体验需求进行精准的开发决策。  相似文献   

5.
广州上下九是一个有着浓郁地方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商业街区。在该历史商业步行街区的整体改造项目下,通过配套设施与广场文化相结合的设计思路达到消费与人文、历史与现代、保护与发展的多重平衡;通过对国外案例的研究,策划一系列与公共配套设施相关的艺术活动以激发传统历史商业街区的文化活力;在设计实施上,通过对街区传统建筑群落风格、街区商业历史的了解与分析,以及针对消费群体的用户研究,整合出的系列设计,将同时满足在街区整体风格和使用功能上的双重改造要求。  相似文献   

6.
历史街区是城市的身份象征和文化归属,保护历史街区,弘扬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对每一个城市都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该文以探索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复兴为目的,通过对街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以及街区发展中所面临问题的分析,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保护规划思路,解决历史街区的复兴问题。  相似文献   

7.
 由于城市化建设中忽略了对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导致承载着宝贵文化资源的历史街区渐渐消亡。在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HUL)的框架下,对广州一德路历史街区进行研究,并通过一系列改造措施,提供一条一德路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路径,确保当代干预行动与一德路历史环境中的遗产能够和谐共处,实现一德路历史街区的历史复兴。  相似文献   

8.
以昆明为个案,探析了城市旅游转型期文化街区功能的构成及其演化内容,论述了街区商业功能、游憩功能、交通功能和文化功能的各个方面,以期为旅游转型背景下国内现代都市文化街区功能演化机制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微观层次推动城市文化街区相关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改扩建过程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经常是拆除旧有建筑,重建新"文物",使得城市特色逐渐消失,变得"千城一面";如何保留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成为城市建设中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文章以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为出发点,通过问卷调研及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比分析台北市与喀什市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过程中的异同点,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适用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街区建筑规划建设,应完善城市风貌的特征建设,着重把握以下几方面特性:1研究把握街区建筑的建筑风格及文化特征,有利于创造具有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的城市风貌街区建筑风格及组合形态具有传统的文化特性。城市的建筑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史书,尊重历史文化,就必需保护城市的文脉。不同时期的建筑因使用材料和建造技术及文化生活、行为方式的不同,表现山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组合形态。因此街区建筑具有建造时期历史文化的印记。妥善地保护具有代表意义的街区建筑,就是对城市风貌历史文脉的保护。城市街区建筑在  相似文献   

11.
论镇江的城市个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城市建设高潮中,有不少城市出现雷同问题.城市是有共性的,但是共性是存在于个性之中的.镇江的城市个性是长三角顶端的山水城市,江河交汇处的近海港口、工贸和旅游城市,江南地区有三千多年积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地学、生态、形态、经济、历史、文化、建筑、园林等八个特征  相似文献   

12.
"城市名片"与城市高校--以新余市和新余高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营城市”理念的推广,“城市名片”已越来越引起城市市民的关注和重视。城市高校与所在城市关系日益密切,理应成为所在城市的一张城市名片。为了把高校打造成城市名片,要做到:1.集高校、政府和各界之力,共同打造高等教育城市品牌;2.尽高校之力,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3.高校要尽自己的努力,创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相似文献   

13.
探索现阶段保持户县历史街区活力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拼贴城市"理论对户县历史街区空间肌理进行整合优化.结果表明,运用"拼贴城市"的技术手段,能够使户县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得到修复,地域特色得到传承,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得到协调与连续.在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过程中,运用"拼贴城市"理论和手段,对保护传统建筑形态、特色街巷和整合街区内的历史要素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韧性城市的建设背景下,历史街区的防火韧性被解释为:在降低火灾风险和维持自身稳定性的同时具备抵抗力、适应力和恢复力.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结合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由33个指标层组成的历史街区防火韧性评估体系.以福州市三坊七巷为例开展的评估结果表明,该街区压力层潜在的刺激性较大,状态层暴露出的敏感性较高,但同时响应层表现出的适应性较强.针对研究结果,分别从建筑性能、街区空间和管理机制3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研究成果既可为定量评估历史街区的消防能力提供参考依据,亦可为推进中国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蒋冠林 《科技信息》2008,(3):201-202
城市游憩商务区(RBD)是以城市自身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城市的重要发展核心。本文讨论我国旅游城市RBD空间形态类型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动力机制。从功能、空间结构、市场细分三个方面提出我国旅游城市RBD空间的发展方向。指出未来旅游城市RBD的发展将呈现多核心、多层次、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文章还探讨了城市旅游资源空间发展与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现代城市的范式是使市区变成金融、商贸、娱乐中心,城市变成一座花园式城市.而传统建筑似乎成了障碍。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持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个性和特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宋朝建立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宋代城市改变了汉唐以来居住区和商业区分隔的传统,实施了厢坊制度;此外,宋代还打破了行之已久的宵禁传统,开放夜市,使城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华程度。宋代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带动了地区经济的繁荣,冲破了市民等级束缚,安置了剩余劳动力;但另一方面也使得社会风气日益奢靡,治安事件相应增多。  相似文献   

18.
台湾地区生态城市发展评价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全球生态城市相关研究成果,拟定台湾地区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其架构分为环境、社会、经济等3个层面。其中,环境层面包括了城市绿化、城市环境、环境治理等3部分;社会层面则包括人口结构、居住适宜性、社会保障、资源条件、文化教育等5部分;经济层面则包括产业结构与生产效益两部分。在案例研究中,选择台湾地区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进行比较,结果可知4个城市中以台北市的各项发展现况较接近生态城市指标的理想值。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历史,针对历史城市“保护性破坏”与“建设性破坏”的现实困境,讨论中国历史城市保护在观念、原则、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发展变革的解读,梳理了西安明城区遗产资源的本底和特征,在“历史厚度”和“活态持续”方面,提出从历史静物走向共生遗产的保护观念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