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深入开展高原鳅属(Triplophysa)鱼类的分类鉴定、系统进化等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了37种高原鳅属鱼类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及系统发育信息。通过Clustal X对线粒体DNA(mt DNA)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对比,然后用MEGA7分析mt DNA的序列差异,并用邻接法生成系统进化树。结果发现:(1)高原鳅属鱼类线粒体基因组的全长在16 562~16 681 bp之间,其基因组结构和基因排列顺序与其他硬骨鱼类的线粒体基因组特征相同;(2)在所有编码基因中,ND2基因的序列变异程度最大(52.5%),且Kimura双参数(K2P)遗传距离最大(0.232),而16S rRNA的变异程度最小(19.9%),12S rRNA基因的K2P遗传距离最小(0.034);(3)系统进化树显示高原鳅属中除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外,绝大多数物种能够聚为一支,未描述种(T.sp.)、玫瑰高原鳅(T.rosa)和湘西盲高原鳅(T.xiangxiensis)聚为一支并处于该属的基部位置。  相似文献   

2.
高原鳅属Triplophysa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鳅属Triplophysa鱼类广泛分布于亚洲中部的高原地区,是青藏高原鱼类区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对高原环境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是已知世界上分布海拔最高的鱼类.采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13个水系30个地点22种高原鳅属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高原鳅属鱼类不是一个单系群,赫氏鳅亚属Hedinichthys的种类嵌入到其他条鳅亚科鱼类分支中,而依据第二性征划分的高原鳅亚属Triplophysa是一个单系群.在高原鳅亚属中,最先发生分歧的是分布于黄河上游的似鲶高原鳅T.(T.)siluroides,其次是分布于南盘江上游的抚仙高原鳅T.(T.)fuxianensis.将骨质鳔囊和鳔后室的形态特征图解到分子系统发育树中时,并没有呈现出共近离征的改变.高原鳅亚属内种间系统发育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理关系的远近,即相同和相邻水系的物种之间通常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进而在生物地理过程中反映了青藏高原东部和西北部水系与青藏高原主体及东南部水系在9.5-7.2 Ma出现分离,这一事件可能与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在8 Ma左右发生的地质构造事件及气候重大转型相关.  相似文献   

3.
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队在对全省鱼类资源调查过程中,于河南省林州市采集到多种高原鳅属鱼类,经初步鉴定,其中一种为达里湖高原鳅.为进一步确认,2019年5月在模式产地赤峰市达里诺尔湖采集到一批达里湖高原鳅,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比较鉴定,确认待测物种为河南省鱼类新纪录种—达里湖高原鳅(Triplophysa dalaica).目前,标本存放于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鱼类标本室.对达里湖高原鳅的主要鉴定特征、分布区域、资源现状、生存环境等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2010年6月29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长美乡关安村附近地下溶洞出水口采集到一批条鳅亚科鱼类标本.经鉴定,为岭鳅属Oreonectes一未经发表的新种.新种以下组合特征可与岭鳅属的其他已知种类区别:背鳍分枝鳍条为7,臀鳍分枝鳍条为5,胸鳍分枝鳍条为l0~11,腹鳍分枝鳍条为7~8,尾鳍分枝鳍条为13~17.头平扁;...  相似文献   

5.
高原鳅属Triplophysa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鳅属Triplophysa鱼类广泛分布于亚洲中部的高原地区,是青藏高原鱼类区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对高原环境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是已知世界上分布海拔最高的鱼类. 采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13个水系30个地点22种高原鳅属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高原鳅属鱼类不是一个单系群,赫氏鳅亚属Hedinichthys的种类嵌入到其他条鳅亚科鱼类分支中,而依据第二性征划分的高原鳅亚属Triplophysa是一个单系群.在高原鳅亚属中,最先发生分歧的是分布于黄河上游的似鲶高原鳅T.(T.) siluroides, 其次是分布于南盘江上游的抚仙高原鳅T.(T.) fuxianensis. 将骨质鳔囊和鳔后室的形态特征图解到分子系统发育树中时,并没有呈现出共近离征的改变.高原鳅亚属内种间系统发育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理关系的远近,即相同和相邻水系的物种之间通常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进而在生物地理过程中反映了青藏高原东部和西北部水系与青藏高原主体及东南部水系在9.5—7.2Ma出现分离,这一事件可能与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在8Ma左右发生的地质构造事件及气候重大转型相关.  相似文献   

6.
云南鳅科鱼类3新种记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描记采于云南省石林县境内的鳅科鱼类3新种.其中,条鳅亚科2新种,花鳅亚科1新种.以采集地名分别命名为响水箐高原鳅Triplophysa xiangshuingensis,sp nov,巴江云南鳅Yunnanilus bajiangensis,sp nov和圭山细头Paralepidocephalus guishanensis,sp nov.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云南省石林县黑龙潭水库.  相似文献   

7.
对鳅鮀亚科(Gobiobotinae)2个属8个种10个个体线粒体控制区d-loop全序列进行了测定.以鮀亚科斑马鱼为外类群,对鳅鮀及鲤科(Cyprinidae)一些亚科代表种鱼类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鳅鮀鱼类是一个单系类群,与鮀和细鲫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从系统发育的角度看,鳅鮀亚科应归属于鮀亚科(Gobioninae).研究结果支持鳅鮀亚科分为异鳔鳅鮀属(Xenophysogobio)和鳅鮀属(Gobiobtia).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DNA d-loop序列变异与鳅鮀亚科鱼类系统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鳅鮀亚科(Gobiobotinae)2个属8个种10个个体线粒体控制区d-loop全序列进行了测定.以鮀亚科斑马鱼为外类群,对鳅鮀及鲤科(Cyprinidae)一些亚科代表种鱼类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鳅鮀鱼类是一个单系类群,与鮀和细鲫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从系统发育的角度看,鳅鮀亚科应归属于鮀亚科(Gobioninae).研究结果支持鳅鮀亚科分为异鳔鳅鮀属(Xenophysogobio)和鳅鮀属(Gobiobtia).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洞穴高原鳅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记采于贵州省盘县保田镇一地下洞穴高原鳅属一新种,命名保田高原鳅Triplophysa baotianensis sp. nov..新种是贵州省南盘江水系的首个高原鳅发现.与贵州已记载的5种高原鳅比较,新种与北盘江水系的贞丰高原鳅性状相近,但有明显特征可区别.(1)新种胸腹鳍平展与躯体呈“十”字形,贞丰高原鳅胸腹鳍走向正常;(2)新种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前上方,贞丰高原鳅在腹鳍起点之后上方;(3)新种体表裸露无鳞,贞丰高原鳅体被明显细鳞;(4)新种鼻瓣发育成短须状,贞丰高原鳅鼻瓣不呈须状;(5)新种属于南盘江水系,贞丰高原鳅属于北盘江水系.  相似文献   

10.
运用解剖学技术对高原鳅属的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 bleekeri和玫瑰高原鳅Triplophysa rosa的脑大体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其中贝氏高原鳅生活于开阔河流及山溪石滩浅水处,而玫瑰高原鳅生活于地下暗河或溶洞中.研究发现贝氏高原鳅整个脑及脑各结构的相对大小均较玫瑰高原鳅大,其中整个脑的质量、嗅球、下叶间存在显著差异,中脑、视盖、延脑背部、面叶间有极显著差异,大脑、小脑体间差异不显著;两物种的脑结构无性别二态性;玫瑰高原鳅视盖极其退化,小脑瓣完全裸露在外,而贝氏高原鳅的小脑瓣只有小部分露在外面,绝大部分被视盖包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