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水杨梅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色谱技术,对水杨梅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从水杨梅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从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根据光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的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异香草酸(1),七叶内酯(2),咖啡酸(3),5-hydroxy-2-methylchromone-7-O-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4),东莨菪素(5),7-O-β-D-glucosyl-noreugenin(6),东莨菪苷(7).化合物1、2、3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分离方法对苹果树皮正己烷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依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木栓酮(1),羽扇豆醇(2),3-β-齐墩果醇(3),软脂酸(4),3-β-齐墩果醇-18-烯(5),β-谷甾醇(6)。其中化合物3, 4,5为首次从苹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研究东北岩高兰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东北岩高兰的正己烷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羟基-豆甾烷-4-烯-3-酮(1),叶绿醇(2),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3),β-谷甾醇(4),熊果醇(5),3β-齐墩果醇(6),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对产于云南绿春异型南五味子(Kadsura heteroclita(Roxb.)Craib)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kadsudilactone(1),长南酸(changnanicacid2),nigranoicacid(3),acetylaleuritolicacid(4),(+)-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alcohol-9-O-β-D-glucopyranoside(5),isolariciresinol-9-O-β-D-xylopyr-anoside(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胡萝卜苷(daucosterol8).化合物1,5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和6则首次从南五味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从山楝枝叶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包括4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及1个甾体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15-羟基-α-杜松醇(1),1S,4S,5S,10R-4,10-愈创木烷二醇(2),4(15)-桉叶烯-1β,6β-二醇(3),4(15)-桉叶烯-1β,6α-二醇(4),3α,16β,20,22-四羟基麦角甾-5,24(28)-二烯(5).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山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3、4对卤虫(Artemiasalina)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提示该类化合物在杀虫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吉祥草新鲜根茎中的化学成分,采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层析等方法,从吉祥草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腺嘌呤核苷(1)、腺嘌呤脱氧核苷(2)、色氨酸(3)、ponasterone-3-O-β-D-glucopyranoside(4)、22(S)-cholest-5-ene-1β, 3β, 16β, 22-tetraol-1-O-β-D-xylopyranoside 16-O-β-D-glucopyranoside(5)、槲皮素(6),其中化合物1~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海南暗罗根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获得7个单体化合物,结构分别为:debilone(1),trans-Nferuloyltyramine (2),3,4,5-trimethoxybenzoic acid (3),p-hydroxybenzaldehyde (4),phydroxybenzoic acid(5),β-sitostenone(6),β-sitosterol(7),其中化合物1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利用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从丽江产华丽牛肝菌子实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麦角甾-ergosta-7,22-二烯-3β,5α,6β-triol(1),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2).麦角甾-5,7,22-三烯醇-3β-醇(3),麦角甾-7,22-二烯-3β-醇(4),D-阿洛醇(5),大黄素(6),大黄素甲醚(7).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华丽牛肝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从中药血散薯中分离得到6个非生物碱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包括3个甾醇类化合物:β-谷甾醇(1)、豆甾醇(2)和α-波甾醇(3);1个三萜类化合物:β-乳香酸(4);2个黄酮类化合物:芦丁(5)和槲皮素(6)。其中,化合物5和6为首次从千金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3和4为首次从血散薯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傣族药物傣百解的化学成分,运用现代分离技术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并用波谱技术鉴定了其结构.结果表明: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1个为生物碱类化合物,4个脂肪酸类化合物,1个单糖化合物,分别为N-羧基-2-羟基-4-甲氧基-吡咯(1),苹果酸二丁酯(2),3-丙氧基丙酸丁酯(3),3-乙氧基丙酸丁酯(4),甲基莽草酸(5),乙基-β-D-吡喃木糖(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傣百解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全缘叶蓝刺头(Echinops integrifolius Kar.et Kir.)根的化学成分.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制备薄层色谱及重结晶等技术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全缘叶蓝刺头根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及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1)、(+)-11α,13-二氢去氢木香内酯(2)、豆甾醇(3)、7-羟基香豆素(4)、东莨菪素(5)、对羟基苯甲酸(6)和茵芋苷(7),其中化合物6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5和7是首次从蓝刺头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云南产玫瑰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产玫瑰花干花瓣经甲醇提取,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提纯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山奈酚-7-O-β-D-半孔糖皮蒽(1),山奈酚(2),槲皮黄酮(3),黄杉素-4'-甲基醚(4),(-)-表儿茶素(5),二氢染料木素(6).其中化合物(2)、(3)、(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藏药哈巴乌头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藏药哈巴乌头(Aconitum habaens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结构,其中5个为二萜生物碱,分别是粗茎乌碱甲(crassicauline,1)、查斯曼尼丁(chasmaconitine,2)、滇乌碱(yunaconitine,3)、印乌碱(indaconitine,4)、塔拉萨敏(talatizamine,5),同时还得到2个酚性类化合物和β-谷甾醇.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红皮木姜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皮木姜子(Litsea pedunculat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和标准品对照的方法鉴定了其结构.这8个化合物包括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cagayanoneA(1);3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松属素(pinocembrin,2),山姜素(alpinetin,3),5,7-dimethoxy-2-phenylchroman-4-one(4);1个三萜类化合物:白桦脂醇(betulin5);1个内酯类化合物:4-me-thoxy-6-styryl-2H-pyran-2-one(6);2个甾体类化合物: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假木豆脂溶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假木豆(Dendrolobium triangulare(Retz.)Schindl)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六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为正三十三烷醇(1),正二十八烷酸(2),正三十二烷醇(3)正三十四烷酸(4),正三十二烷(5),正二十九烷(6).化合物1-6均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重结晶、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分离全缘叶蓝刺头(Echinops integrifolius Kar.et Kir.)根的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化合物抗氧化活性.从全缘叶蓝刺头的根中分离15个化合物,鉴定了胡萝卜苷(1)、原儿茶酸(2)、原儿茶醛(3)、咖啡酸(4)、东莨菪苷(5)、breynioside A(6)、龙胆酸(7)、5,7,4'-三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8)、矢车菊黄素(9)等9个化合物.对其中部分化合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3、4、7表现出优于阳性对照Vc的自由基清除作用,IC_(50)值为2.177、0.844、0.800、1.434 mg/L,阳性对照Vc的IC_(50)值为3.629 mg/L.化合物3~7均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化合物2、3、4、7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溶剂提取和正、反相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技术对采自藏区的俄色茶(Malus torangoades(Rehd.)Hughes)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俄色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根皮苷(1),根皮素(2),3-羟基根皮苷(3),3-羟基根皮素(4),三叶苷(5),槲皮素(6),槲皮苷(7),异槲皮苷(8),芦丁(9),金丝桃苷(10),香豆酸(11),咖啡酸(12).化合物1~5为二氢查耳酮类化合物,化合物6~10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1和12为酚酸成分.其中化合物3~5和7~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麻花秦艽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硅胶柱层析及薄层层析方法对甘肃产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根醇提物进行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应用核磁共振等光谱方法及与对照品对照鉴定结构分别为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Ⅰ),熊果酸(ursolic acid,Ⅱ),胡萝卜苷(β-sitoseteryl-3-O-β-D-glucopyranoside, Ⅲ),β-D-葡萄糖乙苷(ethyl-β-D-glucopyranoside, Ⅳ),N-正二十五烷-2-羧基苯甲酰胺(N-pentacosy-2-carboxy-benzoylamide,Ⅴ),乌苏醇(uvaol,Ⅵ)和2'-(邻,间-二羟苯甲酰)獐牙菜苷(2'-(o,m-phenylglycin)sweroside,Ⅶ)。其中化合物Ⅳ为从该属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Ⅴ,Ⅵ和Ⅶ为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对剑叶木姜子(Litsea lancifoli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3个为异喹啉生物碱:lit-seglutine A(1),phanostenine(2),juziphin(3);同时还得到(E)-6-hydroxy-4,6-dimethyl-3-heptene-2-one(4),香草醛(vanillin,5),香草酸(vanillic acid,6),β-谷甾醇(7)及β-胡萝卜苷(8).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对产于云南香格里拉的革叶兔耳草(Lagotis alutacea W.W.Smith) 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用硅胶柱层析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并用光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10-O-(3,4-dimethoxy-(E)-cinnamoyl)catalpol(1),10-O-(3,4-dimethoxy-(Z)-cinnamoyl)catalpol(2),ehrenoside(3),lagotoside(4),木犀草素(luteolin,5),木犀草素-4-甲醚(luteolin-4-methyl ether,6),木犀草素-7-O--D-葡萄糖苷(luteolin-7-O--D-glucoside,7),茴香酸(anisic acid,8),香草醛(vanillin,9),-谷甾醇(-sitosterol,10) 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11).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