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讨论了流态化电极处理含金属废水过程中金属离子在电极表面扩散、传质、反应以及沉积、成长的动力学特性 .基于边界层理论 ,提出了流态化条件下金属离子自溶液主体向阴极颗粒电极传质和沉积的总体动力学模型 ;探讨了表面反应热和由流体流动造成温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传热对金属沉积成长速率的影响 .为深入研究流态化电极处理含金属废水过程的流动、传质、传热规律与反应速率特性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也为该电极过程的设计、放大和操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流态化电极处理含金属废水过程中金属离子在电极表面扩散、传质、反应以及沉积、成长的动力学特性,基于边界层理论,提出了流态化条件下金属离子自溶液主体向阴极颗粒电极传质和沉积的总体动力学模型;探讨了表面反应热和由流体流动力民温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传热对金属沉积成长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硅酸钠或硅酸乙酯与甲醇、硫酸为原料,采用改性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溶胶-凝胶流动相.以SEM观察流动相的形貌,测定了其甲醇渗漏和电化学性能,并研究了流动相的制备温度及组分对成胶速率及甲醇渗漏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流动相具有多孔结构,改变了甲醇的传质途径和传质机理,与相同浓度的甲醇和硫酸液相流动相相比,渗漏率下降了9...  相似文献   

4.
随着核能的开发与利用,核废水的处理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着重介绍了处理含锶放射性废水的化学沉淀法和离子交换/吸附法,简单介绍了膜分离法和生物法的研究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种处理方法的联合应用,这也是今后含锶放射性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路面沥青引起的水污染,把沥青膜浸泡在受压的去离子水中,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试浸泡沥青前后水中10种金属离子的浓度,分析沥青老化、去离子水pH值和浸泡时间对沥青内金属离子浸出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分别建立沥青四组分(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和水的分子结构模型,模拟了不同水温、水压、pH值和沥青老化条件下沥青四组分在水中的扩散过程,并计算四组分在水中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浸泡沥青后,水中金属离子浓度增大,新鲜沥青和基质沥青的金属污染程度分别高于老化沥青和SBS改性沥青;沥青四组分在水中的扩散系数从小到大排序为:胶质、沥青质、芳香分、饱和分;降低温度和水压,有助于减缓沥青四组分在水中的扩散.  相似文献   

6.
随着核能的大力推广与应用,放射性废水越来越多,为防止水体中放射性核素迁移扩散,含铀放射性废水的有效处理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探讨了化学沉淀法、吸附法、蒸发浓缩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生物处理法等传统及新型的含铀废水处理技术,指出多种方法综合利用是处理含铀废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免疫学检测技术和传统检测方法相比不但检测速度快、费用低廉、操作简便而且具有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强等优点.进行重金属免疫学检测首先选择或合成双功能鳌合剂鳌合重金属离子并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出完全抗原,进一步制备出金属特异性单抗.重金属免疫学检测方法主要有竞争性ELISA检测、KinExA免疫检测、荧光偏振重金属免疫检测法和免疫胶体金快速层析法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容量储能锂电池材料的大规模应用,使得低成本、高效环保地从含锂矿物中提取锂技术需求越来越迫切,着重阐述硫酸焙烧法、硫酸盐焙烧法、氯化焙烧法、石灰石焙烧法和压煮法等从锂云母和锂辉石两种典型含锂矿石中提锂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对不同提锂方法的分析,得出单一提锂方法均存在其优势和不足.多种方法协同利用,多种有价金属协同提取,是今后提锂工艺研究的重要方向.同时,应加大锂渣资源化利用力度,促进锂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膜扩散理论,提出了流态化条件下金属离子自溶液主体向阴极颗粒电极表面传递、沉积、成长的速率方程;讨论了由于表面反应热和流体流动造成温度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传热及其对金属的流态化颗粒电极上沉积成长过程的影响。为流态化电极处理含金属废水过程的传质、传热强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强  韩晶  王芳 《甘肃科技》2012,28(9):49-50,32
通过正交实验考查了乳状液膜法处理含Pb、Zn和Cu废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TBP和P204为混合流动载体实现多种金属离子的同时提取,考察了外相pH、油内比、乳水比、乳水接触时间等因素对液膜萃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液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方面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以硅酸钠或硅酸乙酯与甲醇、硫酸为原料,采用改性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溶胶-凝胶流动相.以SEM观察流动相的形貌,测定了其甲醇渗漏和电化学性能,并研究了流动相的制备温度及组分对成胶速率及甲醇渗漏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流动相具有多孔结构,改变了甲醇的传质途径和传质机理,与相同浓度的甲醇和硫酸液相流动相相比,渗漏率下降了90%以上,流动相制备的最佳温度为30℃,流动相中SiO2最佳质量分数为4%.  相似文献   

12.
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出反铁电锆酸铅.在制备过程中.只采用一种金属组分的醇化物,即乙醇锆,另一种金属组分采用其一般盐类,即乙酸铅为原料.制得的干凝胶.在550℃焙烧即生成单一晶相锆酸铅.常温下,将焙烧的粉末压片,在1100℃烧结后,测得其体积密度为8.0g/cm~3,为理论值的98.8%.高温烧结样品与低温烧结样品的色泽基本相同.实验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组分间反应活性高,高温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物理化学法处理含铜废水及铜二次资源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采用无机吸附剂、有机吸附剂、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吸附剂以及生物吸附剂等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含铜废水及铜二次资源化的研究应用情况.物理化学法处理含铜废水的主要机理为表面能吸附、离子交换、螯合、膜分离、渗透等.物理化学法处理含铜废水具有处理方法简便、吸附剂可重复使用、无二次污染以及铜可回收利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分子印迹技术是指制备对目标分子具有特异识别能力的高度交联聚合物的技术.本文综述了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固相萃取、荧光传感器、膜分离、污水处理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并对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局限与未来发展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含Cr(Ⅵ)废水若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处理达标后排放.目前,含Cr(Ⅵ)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吸附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电化学法和生物法等,本文结合近几年含Cr(Ⅵ)废水处理研究成果,着重阐述了各种方法处理含Cr(Ⅵ)废水的原理、优缺点和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胃蛋白酶的生物提取法,对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分离、纯化技术展开综述。其中,分离技术主要介绍了: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底物亲和法、透析法。纯化技术主要介绍了:凝胶过滤法、透析离子交换法。综合比较各分离纯化方法的特点,得到最优的分离纯化方法有机溶剂与盐析共沉淀法、膜分离技术、等电点沉淀法与底物亲和法。  相似文献   

17.
用排斥萃取分离正丁醇-丙酮-水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工业上传统的蒸馏法分离正丁醇-丙酮-水体系能耗过大的问题,采用排斥萃取分离方法研究了含盐类的复合萃取剂对该体系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NaAc、MgCl2、Na2CO3,等盐类在常温下能明显改变正丁醇-丙酮-水体系的互溶度;由水和盐类等组成的复合萃取剂能大幅度地增大组分在两相的分配系数和选择性系数,可达到分离提浓各组分的目的.同时还进一步研究了萃取工艺参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热量衡算得出,应用本分离方法比传统方法可以节能30.4%.  相似文献   

18.
从氨浸法和酸浸法两方面分析了湿法炼锌工艺净化钴渣中的金属回收方法,认为传统的硫酸浸出工艺是适合湿法炼锌高钴锌渣处理的最佳方法。酸浸后锌以硫酸锌溶液的形式返回主流程,再通过氧化沉钴或中和沉钴的方法回收钴。通过试验探讨了适合锌湿法冶金高钴锌渣的浸出方法,采用MgO选择性分步沉淀,可以得到含钴约40%的钴渣和含铜约36%的铜渣,钴总计沉淀率约94%。  相似文献   

19.
电镀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加工业,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镍.铬等重金属废水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贵重金属资源的流失.实现电镀度水以及贵重金属资源的循环利用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膜分离技术自70年代应用于水处理领域后,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空前的发展,采用该方法处理电镀工业漂洗废水达到零排放,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0.
利用硫酸渣脱硫制备高品质铁精矿具有良好的的工业利用价值,不仅可以解决烧渣的综合利用问题,而且可以解决其对环境影响的问题.本文系统介绍了硫酸渣脱硫制备高品质铁精矿的脱硫技术方法、工艺流程及最新研究进展.硫酸渣脱硫方法主要有化学法、联合法和生物法.化学法主要包括酸浸、碱浸,联合法可分为碱浸-酸浸、浮选-磁选、重选-浮选、磁化焙烧-磁选等联合工艺方法.比较了这些方法的工艺路线及存在的优缺点,提出了生物法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展望了该方法未来的研究方向为:高效脱硫菌种的选育,生物脱硫液的循环使用,硫酸渣生物脱硫协同回收有价金属,生物脱硫过程基础理论及工程化技术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