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并一直延续至今。这次浪潮的主要特点是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大量涌现,尤其以双边FTA数量居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应加快与其他国家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可以给成员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签订涉外双边贸易协定的原因,特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和WTO多哈回合谈判进程的停步不前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TPP),以及美国和欧盟共建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简称TTIP)是其中最受关注、也是对世界和中国经济潜在影响最大的两个区域一体化安排。  相似文献   

3.
<正>世贸组织对区域经济联盟实行引导和监测周密:支撑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有两根主要支柱:一个是世界贸易组织代表的多边框架;另一个是各种双边和小多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区域贸易安排(RTA),它们加起来可以称作诸边区域经济联盟。从这两种机制性安排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到底是什么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之  相似文献   

4.
杨竹  刁凤德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97-1401,1406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问题凸显,亚洲作为世界经济新的引擎,出现整体性复兴的迹象。在新的国际局势下,积极寻找经济复苏途径、重塑美国领导形象的奥巴马政府与以和平发展为目标的复兴中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关系,就不仅仅是中美的双边关系,或是亚太区域的国家关系,而是涉及到全球政治战略、经济秩序、安全生态的大国关系。奥巴马上任不久,就提出美国会提高对亚太区域的关注,随后,美国重返亚洲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徐秀军 《世界知识》2014,(23):13-13
<正>2006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确定将亚太自贸区(FTAAP)作为长期愿景。2010年,APEC领导人发布《实现亚太自贸区的可能路径》,将亚太自贸区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手段,并在FTAAP的基本定位和发展路径上达成共识,确定亚太自贸区应是一个全面的自贸协定,并在"10+3"、"10+6"、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现有区域贸易安排基础上发展建立。2014年,APEC领导人批准了《APEC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标志着亚太自贸区进程的正式启动,也体现了APEC成员推动区域经  相似文献   

6.
近年,经济全球化已经进入新阶段,特征之一就是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创新。区域贸易协定(RegionalTrade Agreements,简称RTAs)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载体。一般意义上的区域贸易协定,既包括两国间谈判签署的双边协定,也包括区域内或跨区域多国签署的协定。  相似文献   

7.
中部崛起战略与区域经济合作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中部崛起战略是推动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中国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和谐共赢的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8.
正21世纪以来,在代表多边贸易体制的世贸组织(WTO)谈判陷入僵局的情况下,区域内经济贸易合作快速发展起来。在亚太地区,与中国关系最密切并且中国深入参与的多边区域经贸合作,主要是由东盟牵头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而另外一个由美国牵头的多边贸易合作谈判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中国并未参与其中。2015年10月5日,参与TPP谈判的12国(其中七国也加入了RCEP谈判)在美国亚特兰大宣布  相似文献   

9.
自2010年美国推动TPP正式谈判启动后,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出现新的格局,主要表现为TPP与RCEP的双轨竞争、小型FTA数量进一步的增加以及FTAAP由虚拟构想到实际行动的演变。虽然TPP和RCEP的高标准有利于亚太经济整合,但是就根本上解除"意大利面条碗"效应以及整体提高亚太地区经济福利而言,FTAAP无疑是更好的途径。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有责任为推动FTAAP的建立做出应有的贡献。结合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中国应该积极应对,具体包括推动RCEP谈判成功,确保"一带一路"项目发挥真正效用,推动中美经济合作,以及完善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总统特朗普11月3日开启了对日本、韩国、中国、越南、菲律宾的访问,这是他就任总统以来的首次亚洲之行,备受外界关注。观察家们期待的是,他如何在首次亚洲之行中阐明本届白宫的亚洲战略。5月初,美国五角大楼就曾透露,美国政府将支持一项在5年内向亚太地区投入近80亿美元的"亚太稳定计划"(Asia-Pacific Stability Initiative)。显然,奥巴马总统的"重返亚太"和"亚太再平衡"战略肯定会被特朗普抛弃,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1月10日至11日于北京举行的APEC(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就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广泛共识,双方决定加快中韩自由贸易区协定谈判,并宣布了中韩自由贸易区协定实质性谈判已圆满完成。中国之所以主动组织、推进此次会议,主要原因有两个。从外部来看,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签署有利于稳固两国在东北亚及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并与竞争对手日本形成抗衡力量。从内部来看,通过与韩国的合作,还能够缓解中国现有的"三农问题"。随着未来中国农产品的大量对外出口,虽会促使我国农民收入得到增长,但也会给中国的生物资源带来潜在的威胁。特别是近年来在发达国家之间悄无声息展开的"生物遗传资源战争"中,中国将会受到不小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和WTO多哈回合谈判进程的停步不前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PartneFShipAgreeInent,简称TPP),  相似文献   

13.
周宏 《安徽科技》2005,(1):22-24
天下大势--区域经济一体化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异军突起,全球逐步形成了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洲经济合作为主的三大地区板块,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14.
天下大势--区域经济一体化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异军突起,全球逐步形成了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洲经济合作为主的三大地区板块,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核心区域.   ……  相似文献   

15.
日本政治右倾化由来已久.而安倍晋三重新当选日本首相以来,竭力鼓吹推动修改和平宪法,推动日本政治社会全面转“右”.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妄图从军事上、经贸上和国家关系上牵制中国,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权,巩固美元的世界霸权地位.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需要日本经济、军事上的鼎力支持,日本则借助美国的重返战略加速其右翼化进程.中国对此应有足够的警醒,积极做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打硬仗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浪潮下,各国纷纷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寻求贸易伙伴。为了防止产品以较低对外关税的成员国为跳板进入FTA内部,必须要对产品的原产地进行判定。因此,作为判定产品国籍的原产地规则,是保证FTA的优惠贸易安排只被FTA成员国所享用的一种机制和工具,其具体的实施会给FTA成员国带来很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亚太区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经济合作机构已有数个,如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ECC)及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还有一些次区域经济合作机构,如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太平洋论坛等等。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影响最广、作用最大的组织还是亚太经社会,全称是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钱其琛外长是1992年4月亚太经社会第48届年会主席。11月24日至27日,亚太经社会  相似文献   

18.
言论     
正【亚太蓝皮书:亚洲经济或面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风险】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发表《亚太蓝皮书: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16)》称,2016年亚洲新兴经济体增长率的下滑趋势仍然难以遏制,亚洲经济面临的内外部风险会进一步加大,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风险都在上升,其危机程度可能是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报  相似文献   

19.
时事概览     
博鳌论坛2004年年会举行4月24日至25日,博鳌亚洲论坛2004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本次年会主题为“亚洲寻求共赢———一个向世界开放的亚洲”。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政界、工商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围绕坎昆会议后的多边贸易体制谈判和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和平崛起和经济全球化、能源挑战与合作、亚洲金融合作、亚洲文化交流与合作等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胡锦涛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了“中国的发展亚洲的机遇”的主旨演讲。他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洲,亚洲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农村的特点,为了改善中国传统农村的格局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区域城乡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区域城乡一体化战略推动农村的发展,是推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关键环节,具有重大的创新价值,分析中国农村的基本状况和什么是城乡一体化,探讨城乡一体化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以及区域城乡一体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