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荣廷学术研讨会综述顾有识陆荣廷,壮族,广西武鸣县人。生于苦寒,少年浪迹边关,青年入会党绿林,壮年崛起于行伍。清末任广西提督,民国任广西部督、两广巡阅使,成为近代史上壮族风云人物。对于陆一生的功过是非,历来毁誉不一。陆荣廷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10月...  相似文献   

2.
壮族有自己的文化根系 ,有典型的文化生态美的范式 ,与其他民族文化种群一起构成岭南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态群落。而在壮族文化根系中 ,首先是其重生文化根系 ,它表现为对生命之根、生命本源的独特看法和理解 ,从而形成了壮族色彩斑斓的古代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汉文化在桂西壮族地区广泛传播,促进了壮族文化的转型,形成了壮族文化的特点,对壮族文化心理产生深刻影响,推动了壮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壮族宗教文化和壮族服饰图案结伴而行,宗教文化对壮族服饰图案产生了独特的影响。宗教信仰为壮族服饰图案培养了诸多审美基因和要素,提供了很多意象、情节和素材。  相似文献   

5.
植物崇拜是壮族原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壮族先民对于植物与自身关系的探求和信仰。植物崇拜作为壮族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的文化内蕴,乃在于人类对于生殖的崇拜。壮族文化中的植物崇拜是与生殖崇拜紧密相连的。这种以生殖崇拜为本质的植物崇拜现象,一直传承于壮民族的宗教、神话、民俗以及文学艺术之中。  相似文献   

6.
当代壮族的聚启区与历史上实行壮族土司制度的区域是一致的。壮族土司文化之歌圩文化、社庙文化、审美文化、建筑文化、山水文化各有特点,可以将其打造成为广西3个旅游文化圈过渡地带中最闪亮的一环。  相似文献   

7.
“异化”策略主张译文应以源语文化为归宿,提倡“存异”而非“求同”,在译文中体现源语文化特色,从而丰富译语表达。壮族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形成了意象丰富的壮族文化负载词,体现了鲜明的壮族文化的本土性、宗教性和民俗性。采用“异化”策略对壮族文化负载词进行英译,有助于弘扬壮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交流,丰富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8.
动物崇拜是壮族原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壮族先民对于动物与自身关系的探求与信仰。动物崇拜作为壮族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的文化内蕴,乃在于人类对于生殖的崇拜。壮族文化中的动物崇拜是与生殖崇拜紧密相连的。这种以生殖崇拜为本质的动物崇拜现象,一直传承于壮民族的宗教、神话、民俗以及文学艺术之中。  相似文献   

9.
壮族民间戏剧历史悠久、表演精彩、发人深省,蕴涵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展现出消灾除难,避祸趋福,不畏强暴,英勇善战等价值展现;通过寓德于乐,以乐养德,言传身教,修身养性等方式,传承壮族民间戏剧、发扬壮族伦理思想,有利于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壮族人们内部的团结、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性器崇拜是壮族原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壮族先民对于自身奥秘的探求与信仰。性器崇拜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的文化内蕴,乃在于人类对于生殖的崇拜。壮族文化中的性器崇拜是与生殖崇拜紧密相连的。这种以生殖崇拜为本质的性器崇拜现象,一直传承于壮民族的宗教、神话、民俗以及文学艺术之中。  相似文献   

11.
壮族麽经布洛陀为研究壮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壮族的历史记忆,它本身有一个从口头传承到不断加工、书写、编撰、汇集和逐渐定型成文本的过程。口头传承产生久远,而形成于明末清初的文本则反映了当时壮族社会文化变迁的种种事象。  相似文献   

12.
壮族文化心理是认识和理解壮族的重要内容。以《坡芽歌书》为对象,对歌书反映的对歌联情过程进行分析,概括出待人的朴实与谦和、涉世的聪慧与审慎、婚恋的重情与重义等壮族文化心理的典型表现,为认识壮族共同文化心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壮族口述作品中的壮族形象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口述作品所塑造的壮族形象概括起来大致有6种,它们都属于正面的形象,是壮族人民根据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以一种个性化的方式塑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壮族土司制度起源于汉、唐时期的羁縻制度。壮族土司制度在历史上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发展到明朝中期已经日益腐朽没落,改土归流政策势在必行。清初的改土归流对壮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都造成极大的影响。研究清政府对壮族地区的改土归流政策及其对壮族人民的影响,有利于对壮族的历史和现在的发展有更好地认识,还可以以史为鉴,为当代的民族政策服务。  相似文献   

15.
壮族民间歌谣种类繁多,题材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反映了壮族人民丰富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蕴含着深厚的伦理:恙蕴,成为了承载壮族伦理思想的重要文学载体,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对壮族地区道德传播和文化发展都具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次对长期以来流传并传承至今的云南壮族民间传统丧葬祭祀习俗进行田野考察和搜集整理,并作初步文化分析。向世人披露多年来笼罩在壮学“巫文化”身上的神秘面纱,运用个案典型事例,并公开壮族祭祀仪式和程序的真相,富于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特征和原生状态的人类文化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山州麻栗坡县是云南壮族聚居地之一,民族文化氛围浓郁,壮族歌咏文化是其中最具民族特征的艺术样式之一。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及其影响的不断加深,壮族歌咏文化在传承方式上发生了极大变化,导致了传承人的断层、文化主体联系的断层及传统与现代的断层。’  相似文献   

18.
历史悠久的壮族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其内容主要表现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传扬和承继壮族优秀伦理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必须正确对待壮族伦理思想,充分挖掘和利用壮族优秀传统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9.
南宁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作为壮族文化的中心,地域文化即壮族文化在南宁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是必须而且是必然的。在景观设计中恰当的注入民族文化特色,在合理利用空间的同时,提高其品味、文化内涵,是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操作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徐昶楠  陈瑜 《科技信息》2009,(30):I0274-I0274,I0276
为了充分发挥传统体育文化在壮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开发壮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需要我们深入壮族人民生活中去,认真研究壮族体育文化发展源流,努力探析壮族体育文化思想的历史足迹并在当代社会、文化变迁的现实中寻找壮族族体育文化思想变迁的社会动因,揭示其民族发展的社会、文化价值是本次调查的研究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