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分析国家对工程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考虑企业对服装人才的需求,体现"突出基础,加强实践,注重创新,持续发展,提倡科技,重视生态,多样优化,国际视野"的学生培养指导思想,结合学校以工科为背景,以纺织服装为特色,及为纺织服装行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进行定位,对服装专业的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3+1四模块"服装人才培养体系,完成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企业培养方案构建,为全面提高服装人才的工程化培养提供了可行的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2.
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构,从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的要求入手,采用"2+1+1"的特色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为导向,优化了机制本科课程体系,建立核心课程群,分层次实施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地方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人才培养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133226"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培养体系、课程设置、教育合作、教学保障和教学改革要求等方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系统阐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要求;创新地提出了基础、拓展、复合3个层次教学要求和课程体系;对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及教学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人才培养的特殊意义在于既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工商管理类专业作为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应用型专业,未来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在培养过程中,对人才的评价体系也构成了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关键环节。本文尝试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3+4"分段人才培养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并分析评价指标的应用思考,以切实保证分段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中职学校对接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3+4"中职—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搭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将职业教育向本科层次延伸,贯通中职学生继续学习提高的通道,可以丰富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融合中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理念,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该文结合淮安中专校工艺美术专业试点项目中职学段的实践,对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黎红梅 《科技咨询导报》2010,(16):185-185,187
本文基于独立学院特色,应用型人才要求以及金融学学科范畴,指出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重点改革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生技能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状,对现有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计划实施以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校企协同环节提出优化方案,以适应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要求,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为制药企业精准培养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8.
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研究探索“3+1”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3+1”人才培养方案。并从“3+1”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两方面研究了“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最后通过对比得到了“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及优点。  相似文献   

9.
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提出了“3+1”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此培养模式,我们构建了适应机电工程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设计了与工程应用型专业建设相适应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为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进行,我们进行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以及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建设,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潍坊学院学报》2015,(5):96-98
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正将传统的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部分内容结合在一起,旨在培养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特定职业技能为一身的人才,这对"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工作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按照能力本位教育理念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十分必要。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下,会计学专业"3+4"中职—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实施"差异化"的目标定位策略;引入会计职业岗位群素质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能力导向,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按照我校"三实一创"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为适应湖北省战略性新型产业计划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应用性人才,强化材料物理专业特色—等离子体技术与薄膜材料。通过实验体系的合理改革,以及实现3年理论教学,1年实践教学的"3+1"式的培养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衔接,起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一系列实践教学改革,取得明显的成效。该文对材料物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总结,提供一种新的材料物理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2.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8,(2):100-103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满足建筑企业所需的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的能力,建立了适应自身发展的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生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将"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工程素质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协同育人平台。经过项目实践,学生工程素质、实践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土木工程专业为广东省"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较为成熟、可行性高,实践教学与工程项目紧密结合,取得的成果可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潍坊学院学报》2017,(1):108-110
应用型本科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和实施策路:实行"全过程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创新型师资队伍;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学科专业技能达标标准,实行教考分离;重视教材建设,提高教学效能;加强校地合作,提高办学活力和生机;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专业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学校教育的重点是教书育人,学科建设的主要途径是科研。本文以科教融合的育人理念为指导,深入分析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一种基于"KAP 2+1+1"的递进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基于科教融合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加快科研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15.
针对学校提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工业工程专业的特点,特别是管理类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提出了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管理类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方法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建议。首先分析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工业工程专业教学提出的要求;对教师与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对课程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等。然后根据这些要求,结合管理类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给出了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具体操作方法与建议。最后为了验证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和操作建议的可实施性,以一门专业必修课程的教学为案例进行应用,应用结果表明了提出的方法与建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信息学院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建立模块式、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探索,构建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此培养模式,进行实践推广,尤其在实践教学的加强、构建实践培养新体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湖北科技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探讨了地方高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应用型核电人才校企联合"3+1"培养模式。分别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建构、人才培养保障条件的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等方面探索应用型核电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具体定位,并以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支撑点,对构建本学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具体方案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高职高专院校开设"3+2"办学模式,以与其他本科高校对接合作培养人才的形式迎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该文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结合"3+2"模式下办学特点与学生特色,从英语教学切入,从教学大纲、教材与专业需求、评价体系方面提出高职"3+2"英语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自编教材、开发第二课堂、完善评价体系方面进行改进。旨在完善"3+2"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提出的背景及其理论基础、构建原则、具体实施方案和方法,并运用文献中大学生实践能力测评量表,围绕实践能力模型的3个维度定量分析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结果表明:"双轨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适合应用型高校的实际情况,不仅能显著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升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和学生就业质量都有明显的效果,该模式适用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应用型高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