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多布里昂既是18世纪法国文学的最后一个作家,又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第一位诗人。在他身上交织着新旧交替的复杂矛盾,这种矛盾表现在他的文艺观、政治观和宗教观中,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其实质是极端个人主义者与动乱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反映了1789-1830年间法国动乱不宁的社会思潮,即启蒙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世纪末"迷惘一代"的精神与心态。  相似文献   

2.
自19世纪上半叶,法国就开始了对越南的侵略活动,而且将矛头指向了中国,并导致了全面的中法战争。那么,法国侵越之初的对华态度如何?清政府对法侵越一事最初反应又如何呢?本文尝试论之。一、法国侵略越南初期的对华态度法国对越南的侵略自19世纪上半叶就开始了。19世纪40年代,法国军舰就到越南沿海挑衅。1858年,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进攻岘港。1861年,法国占领西贡和南圻东三省。1862年迫使越南订立西贡条约,割让昆仑岛和南圻东三省,让法国在越南得到自由通商、自由传教、在湄公河自由航行的特权。1867年,法国又迫使越南割让南圻…  相似文献   

3.
在19世纪法国的社会结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显贵阶层,它既不是原来的以出身等级为基础的旧式贵族,也不是以财富为基础的新兴资产阶级,而是法国社会在新旧交替过程中出现的过渡形式。通过对显贵阶层的研究,有利于增加我们对19世纪法国社会结构演变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4.
禹婷婷 《科技信息》2009,(18):109-109
波德莱尔现代性的文学体验可以说与资本主义从19世纪中期以来对巴黎空间的改造密切相关。本文试图把波德菜尔放在法国及巴黎现代化的历史语境中,探讨波德莱尔与巴黎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纪丽丽 《科技信息》2010,(10):I0143-I0143
浪漫主义是发生在18、19世纪的一场反对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和文化运动。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期起源于法国的一场文化运动。在文艺创作领域,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通常并称为两种基本的文艺创作方法,高尔基也曾指出在文学上,主要的潮流或流派共有两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本文分别从几个角度探索英国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领域,不同作家,既使来自不同国度和时代,往往可能根据各自的经历和感受而萌发相似的价值取向和创作动机,雕琢出反映他们所处时代人间百态的经典艺术作品,交织成一幕幕令人匪夷所思的意象巧合。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司汤迭和美国现代著名作家F·S·菲茨杰拉德不约而同地塑造了两个命运大致相同的悲剧性人物——于连和盖茨比,这是一个饶富韵味且值得比较研究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7.
斯迭尔夫人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著名的女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在其理论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比较文学思想.她对欧洲文学进行历时和共时的比较研究、以及南北文学的对比划分等都是十分精到的.给后世比较文学学科范式的形成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一个时期里,我们曾经把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所具有的“再现”与“摹仿”特性无限地放大,反复地加以阐释、论证与引伸,从而掩盖了表现性、情感性特征,对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传统的把握与理解也就出现了偏差。诚然,最能为这种“再现论”、“摹仿说”提供事实佐证的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因为,这一流派的作家普遍强调“按生活本来的样子反映生活”。巴尔扎克说,“法国社会将作历史家,我只能当他的书记。”司汤达说,“文学是放在大路上的一面镜子”。福楼拜则强调客观冷静地描写生活,“作者在他的作品里,必须象上帝在世界上一样,到处存在  相似文献   

9.
一象征主义的出现及代表作家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现代派)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流派.1886年,法国诗人莫雷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首先提出象征主义这一名称.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是法国诗人波德莱尔(1821-1867),他的诗集《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开山之作,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也是一部象征主义作品.此后,象征主义就逐渐从法国走向欧美,渗入东方,对世界各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象征主义文学运动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19世纪80年代至19世纪末,代表人物有法国诗人波德莱尔、魏尔伦(1844-1896)、马拉美(1842-1898)和兰波(1854-1891).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19世纪法国的世界殖民网络及法中关系为背景,以法国传教士的活动为线索,探讨了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法国对中国藏族地区所采取的非军事侵略态度,并对其采取这一态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初,英国杰出的小说家瓦尔特·司各特(1771-1832)的历史小说传入法国以后,法国文坛掀起了一股历史小说创作的热浪,维尼的《散—马尔斯》(1826)、巴尔扎克的《舒昂党人》(1829)、梅里美的《查理第九时代轶事》(1829、雨果的《巴黎圣母院》(1831)等相继问世,为世界文学的宝库增添了一大批不朽的著作。本文拟对《查理第九时代轶事》作一简略论述。天主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巨大国际中心,它把整个封建西欧联合为一个庞大的政治体系。多少世纪以来,它的权势和财富在不断增长,它的腐败也随之日益加深.16世纪初,德国成登堡大学…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19世纪法国的世界殖民网络及法中关系为背景,以法国传教士的活动为线索,探讨了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法国对中国藏族地区所采取的非军事侵略态度,并对其采取这一态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 19世纪法国的社会结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显贵阶层 ,它既不是原来的以出身等级为基础的旧式贵族 ,也不是以财富为基础的新兴资产阶级 ,而是法国社会在新旧交替过程中出现的过渡形式。通过对显贵阶层的研究 ,有利于增加我们对 19世纪法国社会结构演变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和揭示19世纪上半叶法国数学的发展特征,聚焦在这一时期法国数学界的工作,通过分析1820—1840年法国科学院历年的数学奖问题,说明这一时期法国数学家主要关注的研究领域,并指出19世纪上半叶法国数学围绕数学物理—分析学对物理问题的应用分支展开研究的特点。研究以刘维尔为代表的年轻数学家的活动,以展示这一时期法国数学家个体如何成长和发展及其职业化道路以及研究取向如何受到“保护人”及时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南溪 《世界博览》2010,(12):74-75
殖民 19世纪的英国,在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与法国争夺殖民霸权的数次战争中获胜、工业革命兴起的情况下,为自己的殖民势力在世界各地的蓬勃发展扫清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在19世纪中叶的法国文坛上,乔治·桑是位别具特色的女作家。她生活和创作的年代,正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日渐兴盛的时期,但她却自觉地把自己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方式与巴尔扎克等人区别开来,她“总觉得必要按我所希望于人类的,按着我相信人类所应当  相似文献   

17.
维克多·雨果(1802—1805)是中国人民很熟悉的法国浪漫主义杰出代表。在法国文学史上,雨果首先是一位诗人,他那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的漫长一生,始终与诗神形影不离。他一生共写诗句十余万行,发表诗集19部。诗歌内容非常广泛,家事国事天下事均囊括其中。我国读者和学术界对作为小说家的雨果比较熟悉和重视,而对于作为诗人的雨果则相对陌生和忽视。为弥补这一不足,本文拟对雨果的社会抒情诗作一粗浅的分析,以求教于前辈学者。  相似文献   

18.
父爱导致的两幕悲剧——李尔王与高老头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尔王》是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著名悲剧之一,作於17世纪初期,它充分暴露了“个人自身、家庭、国家甚至宇宙内部蔓延着的紊乱,解释了世界、国家、家庭以及人们的灵魂这个小天地存在的危机。”《高老头》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的代表作。虽然,《李尔王》和《高老头》这两部作品创作时间相距两个多世纪,空间距英法两个不同的国度,在表现主题和运用艺术手法上也各不相同,却塑造了两个极其相似的人物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门方法论的学科,比较文学在法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常常将实证主义和影响研究等同于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研究。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比较文学在法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伊维·谢弗雷尔的《比较文学》1989年法文版的问世以及1995英文版的出版,还有阿兰·布瓦耶的《文学的疆域》1999年的出版,很具代表意义。法国比较学者在兼容并蓄取他者之所长的同时,另一方面又固守自己的传统。除在形象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外,法国学者在翻译文学、神话研究、副文学、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以及比较诗学等领域都有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我国的文艺学学科传统承自前苏联,专指对文学领域的研究。这是与19、20世纪文学在社会审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但是伴随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大众生活中影视艺术的异军崛起,文学的霸主地位开始被悄然剥夺,不断地由中心滑向边缘……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