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权德舆生年,据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全唐文》卷五六二)载:“(元和)十三年某月甲子,道薨于洋之白草”,“年六十以薨,赠尚书左仆射,谥文公”。由此难之,他应生干肃宗乾元二年(759)。然而这印之权氏诗文及其它材料每多不合。已故吴汝煜先生曾据李华《著作郎赠秘书少监权君墓表》(《全唐文》卷三二一)、梁肃《著作郎赠秘书少监权公夫人李氏墓志铭》(《全唐文》卷五二一)及韩愈《墓碑》均言德舆七岁亡父的记载,推断德舆应生于上元二年(761),至大历二年(767)父亡时七岁。享年则为五十八岁。吴先生还举出德舆《祭故唐…  相似文献   

2.
语文辞书,尤其是大型的辞书,运用训诂材料解释词义,是非常必要的,也便于读者理解释义内容。本文仅以《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字典》、《词典》)为例,从应注意的方面,提出一些看法,供读者参考。一、词素差错释义隐晦[厄(二)]④车辕前端驾在马颈上的横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县人得车厄也。”(《字典》(一),第68页)(正)《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县人有得车轭者,而不知其名。”《诸子集成(五)·韩非子》,第207页)。[卞(一)]②急躁。《左传·定公三年》:“庄公卞急好洁。”杜预注:…  相似文献   

3.
包信自天宝六年(747)进土及第至大历十二年(777)坐无载党获谴,其间履历史无明文,傅漩球先生《唐才子传技笺·包倍》与拙作《诗人包法行年考略》(《唐代文学研究》第一辑)均付阈如。今按卢纶诗中有《郊居对雨寄赵涓给事包信即中》(《卢纶诗集校注》卷三)一首,刘初棠先生注:“赵涓在大历年间为绘事中。建中三年(782)六月‘以前衙卅间史赵涓为尚书左丞’以旧唐书·德宗纪》上)。又建中二年(781)二月‘以权盐铁使、户部郎中包法充江淮水陆运使’此后未宫郎中(们日唐书·德宗纪》上)。据此,诗当作于大历元年(76)之后,建中…  相似文献   

4.
“校对是一门学问”已得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赞同和认可,校对的理论研究工作已逐步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这对于校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开展校对理论研究无论从出版事业的发展来看,还是对校对工作的自身来讲,都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其一,从中国校对传统的发展史来看。人们探讨和规范校对工作的方法和原则古已有之,从孔子的“精、细、详、慎”校对术,到南宋馆阁的《校式》(我国第一部官方公布的较为完整的校对条例);从清代段玉裁的“校异同”与“校是非”之说,到今人陈坦的《校法四例》(即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形成的科学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确乎珊珊来迟,不仅晚于俄国,也晚于日本。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的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为了寻求拯救中国的出路,积极研究和介绍西方的各种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被作为社会主义的一种流派介绍到中国。在中国文献资料记载中,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上海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1899年2月该报发表了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节译的英国进化论者颌德所著《社会演化)},文章曾提到马克思著有《资本论)},井介绍了《资本论》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绚丽多彩的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原富有地区特色的服饰文化是中华传统思想和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中原工学院服饰文化与艺术设计中心收藏有中原地区近代民间传统刺绣服饰和刺绣服饰品100余件,本文对该中心所藏实物图案进行了分类整理,并进行了提取,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这些刺绣图案的民俗寓意、文化含义及艺术表征.  相似文献   

7.
服饰是文化的产物,也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一种反映。不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之下有着不同的服饰文化和服饰观念。在文化、信息多元并存以及高速交流、共荣的今天,服饰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所呈现的面目为"先导性"文化现象。通过对概念、思想及表现特征的探讨研究,阐述了其成为服装发展主流观念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1995年9月,国家教委颁布《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对当前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指明了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若干意见》中提出,“两课”教学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制思想,是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律基础》中贯彻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是落实《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之一。一、邓小平同志民主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新中国建立以来…  相似文献   

9.
温庭筠考略     
晚唐诗人、同人温庭笃,在文学上占有重要位置。诗歌风格独树一帜,为晚唐诗坛辈革大家;在词的创作上开文人大富创作词的先河,并创“花间”一派,功不可没。对温庭筠生平的考证,数十年间多有成果问世。先有夏承焘先生《温飞卿系年》、顾肇仓先生《新旧(唐书)温度超传订补》、《飞卿感旧陈清诗旧注群误》、《温飞卿行实考略》等,堪路蓝缕,考订颇详;后有王达律先生及陈尚君、牟怀川、黄震云诸君关于飞卿生年、事迹之考订,均取得进展。笔者笺证《唐才子传》七、八卷时,又在诸位先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努力,并形成行年简表。但…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人编期刊执行《中国学术期刊》I(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必要性,提出了执行规范的措施,并对执行规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是中国词学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时期,当时彊村派对传统词学作了总结,但也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南社及新文化派开始崛起,然而观念却存在着较大分歧,因此有了南社内部的南北宋之争和二胡(胡适与胡先骕)之间的传统与现代之争,最后以胡云翼《词学概论》、《宋词研究》、《中国词史略》为界,标志词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完成。  相似文献   

12.
《庄子》是部奇书,又是一部“天书”,一向号称“难读”。一个好的版本无疑有助于破解这个难题。如何解读才能既不游离于《庄子》本身,阐明其思想内涵,又有助于欣赏庄文之妙处?这是今天的庄子爱好者,尤其是一些文史研究者所关心的。新近巴蜀书社出版了方勇、陆永品所著的《庄子诠评》(以下简称《诠评》),粗读之下,颇感本书在这方面用力颇深,既稳妥可靠,又新意迭出,可以说是近年来“庄学”研究的一大创获。有人说,大半部中国文学史都受到《庄子》的影响,其实,庄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何止文学一个方面。《庄子》自问世起,便以其…  相似文献   

13.
制作侔造化     
中国第一位拥有私车的人是谁?当然是黄帝.《史记·天官书》载:斗为帝车.斗即北斗七星.其中,天玑、天枢、天璇、天权构成豪华车身,玉衡、开阳、摇光三星为柄,构成手柄式制动装置.可以想象我们的老祖宗驾驶北斗星牌小车的雍容仪态.黄帝本人就是车的发明者.《古史考》写得明明白白:黄帝作车,引重致远.也难怪黄帝就叫轩辕氏:横木为轩,直木为辕.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是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发行)。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是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发行)。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是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发行)。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是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发行)。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相似文献   

18.
王鹏运为晚清四大词家之一,词坛推为盟主,在词学史上地位崇高。当前有关王氏的研究,大多偏重其整理、校勘及刊印词籍方面,词作部分则明显受到忽略。其实王氏著述繁富,除了学界所熟知之《半塘定稿》及《半塘剩稿》外,尚有《四印斋词卷》(袖墨集、梁苑集、中年听雨词)、《梁苑集》、《半塘乙稿》(袖墨集、虫秋集)、《半塘丙稿》(味梨集)、《半塘丁稿》(鹜翁集)、《半塘戊稿》(蜩知集)、《半塘己稿》(校梦龛集)、《半塘辛稿》(南潜集)等别集;与友朋酬答之作,则有《薇省同声集》、《庚子秋词》、《春蛰吟》诸集,以及与龙继栋唱和之《王龙唱和词》;另有《和珠玉词》、《子苾词钞》,乃是与况周颐、郑文焯、张祥龄联句之作。根据笔者多年搜寻,除《南潜集》不知所踪外,其馀诸稿具在,且《袖墨集》共有四种,《梁苑集》、《校梦龛集》各有二种,版本情况甚为复杂。本文综论各集概况,统计各书收词之数量,分析四种《袖墨集》、二种《梁苑集》及《王龙唱和词》等集收词之异同,并就王氏词集之相关问题详加考辨。  相似文献   

19.
宗白华的审美空间理论主要集中在其《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1949)和《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1943)等数篇论文中。他的审美空间理论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意境”中蕴含的审美经验理论.所作的全面系统的阐释和发挥。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关于审美空间的论述,主要见于《诗歌·语言·思想》及其他一些直接涉及文艺的著述。而追随其思想的一些现象学批评流派(如日内瓦批评),则大多依据《存在与时间冲的理论,来研究文艺作品中的时间与空间。故此,我们在此也将《存在与时间冲有关时间空间的论述作为他的…  相似文献   

20.
《孙子兵法》修辞艺术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学的杰出著作,也是当今世界的"兵学圣典",它已被英、日、法等十多个国家所译读。本文特从(-)条分缕析,简练朴实;(二)排比奇妙,贴切自然;(三)一语破的,警策有力;(四)设譬生动,活灵活现;(五)反义映衬,对比益彰等五个方面,探索其修辞艺术,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