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传錦 《科学通报》1958,3(9):280-280
新型刀具材料的問世,是改进金屬切削加工工艺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們依次用炭鋼、高速鋼以致硬質合金作为刀具材料,提高了加工生产率和产品質量,而且也促进了切削机床的发展。但是,高速銅和硬質合金中含有大量的貴重金屬,如鎢、钛、钽、鈷等,而多年来寻求廉价金屬或廉价金屬炭化物来代替上述貴重金屬的研究工作的收效不大。 Al_2O_3質陶瓷是一种非金屬的人造無机材料,其  相似文献   

2.
硬膜氧化     
余柏年 《科学通报》1960,5(20):616-616
在鋁及鋁合金的表面上用电化学方法生成坚硬的厚层氧化膜,即称硬膜氧化。这在国际上还是一項新工艺。鋁上的硬膜有一系列优良的性貭。它的防腐性能极好,普通的氧化膜用噴盐雾試驗,經250小时后腐蝕,而硬膜能耐13,000小时。純鋁上硬膜的硬度能超过淬火后工具鋼的硬度,前者的硬度为1500公斤/毫米~2,而后者的硬度为1100公斤/毫米~2。硬膜氧化以后的另件,耐磨性能可提高到30倍以上。  相似文献   

3.
陶瓷-硬质合金复合刀片的界面结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建新  艾兴  侯志刚  李兆前 《科学通报》1997,42(12):1337-1340
陶瓷刀具材料以其高硬度、高耐磨性和耐热性著称.在高速切削时,当切削温度达到1450℃时仍能继续进行切削.但陶瓷刀具材料所固有的脆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范围.因此,如何提高陶瓷刀具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是其能否广泛应用的关键.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方法都是通过提高其本身的强度和韧性来实现,如:利用颗粒增韧、相变增韧和晶须增韧等方法来提高其强度和断裂韧性,但增强补韧的幅度十分有限,与硬质合金刀具相比,其强度和韧性仍嫌不足.而硬质合金刀具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但其硬度、耐磨性和耐热性能却比陶瓷刀具材料要低得多,当切削温度达到1000℃时,刀具已无法继续进行切削.为了进一步提高硬质合金刀具的耐磨性和耐热性能,70年代出现了涂层硬质合金刀片,主要是利用高强度和高韧性的硬质合金作为基体,在其表面涂以一层高硬度、高耐磨性的碳化物、氮化物、氧化  相似文献   

4.
吴照华 《科学通报》1957,2(3):113-113
近年来,甾体皂素已被認为是合成很多甾体药物,如副腎皮素、性激素等的基本原料。我国植物資沅丰富,所以在可能含甾体皂素的国产植物方面,应进行調查研究工作。我們从国产植物絲兰Yucca filamentosa L. 中提得一种混合物。分离結果証明是含gitogenin、tigogenin及另一种含量較少尚未証明构造式的甾体皂素。用Brockmann氧化鋁分离此混合結晶,以苯冲洗,最初得結晶(B),熔点204—206℃,后来得未  相似文献   

5.
熊大遧 《科学通报》1959,4(17):556-556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刀具磨損的方法,就是借放射性示踪原子和射线測量仪器之助,測量放射性活化刀具切削中磨損产物(大部分粘附于切屑上,小部分粘附于試件表面和跌落入周围空間)的活度,从而折算出单位时間內的刀具磨損体积或重量,也就是磨損率。与沿用已久的測长計法相較,此法能够滿足迅速、精确、不停止切削而評定刀具磨損的要求,并能大大节省試料,因而受到各国研究者們愈来愈大的重视并提出許多研究报告。中国科学院机械研究所結合国产T_(15)K_6硬貭合金刀具进行試驗,得出了一些結果。刀片刃磨好之后,送請本院原子能研究所进行中子照射活化处理。为了滿足长距离运輸和长时間使用的要求,选用Co~(60)  相似文献   

6.
一金屬物理研究的發展遠景金屬物理研究所的基本的科学任務,是从实驗上和理论上研究金屬和合金中所發生的重要物理現象,这些現象是金屬和合金应用在近代技術上的基礎,也顯示着金屬和合金应用在技術上的新遠景。从这個基本任務又直接引導出兩個其它的任務:(1)把研究金屬和合金的物理性質的結果应用到研究新的技術材料上,应用到創造新的有科学根據的製造技術和改進現有技術材料的性質的技術上;(2)应用这些科学研究的成果來創造控制工業產品質量的新方法並且推廣到实際中去。  相似文献   

7.
《科学通报》2021,66(7):711-712
正硬脆材料主要包括金刚石、蓝宝石、光学玻璃、半导体、高硬度合金、陶瓷等.这些材料具有抗腐蚀、耐高低温、抗磨损、硬度高、脆性大等特点,在包括特种空间光学窗口、弹药研制、光电器件、消费电子等在内的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蓝宝石由于其覆盖紫外至中红外的高透过率、超高硬度、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良的物理、化学和光学性质,已被广泛用于军事、工业、医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硬脆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以及稳定的机械化学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袁秀顺 《科学通报》1955,(12):67-67
某地出產的菱鎂矿,由於地質勘探設計上的需要,抽出12个組合矿样委託給三个化驗室進行分析,以作核对。但是,矿样分析结果差異颇大,其中氧化鎂達3%以上,氧化鈣亦达1.7%。在進行分析中,各化驗室所应用的分析方法各不相同,它們分別採用了古典法、苏联國定标準法(2642——44) 及决速法。为了了解由於分析方法不同所可能引起的分析誤差,我們就上述三种方法進行了研究,希望找出較为準確的測定菱鎂矿中氧化鈣和氧化鎂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已到来的一年是实現尼·謝·赫魯曉夫同志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59—1965年苏联发展国民經济的控制数字”的提綱中所拟出的。建設共产主义社会的宏偉綱領的第一阶段。黑色冶金工业在1959年將显著增加基本产品的产量。按照計划,必須煉出生鉄4,270万吨,鋼5,900万吨,鋼材4,600万吨,鋼管510万吨,焦炭5,850万吨,开采鉄矿石9,270万吨。与1958年相比,生铁將增加310万吨,鋼400万吨,鋼材300万吨。为了完成产量計划,必須系統地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在炼铁方面,首先必須继续进行改进原料准备和提高其質量的工作。烧結矿产量必須有显著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以硼化锆(ZrB2)为代表的硼化物陶瓷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成为超高温陶瓷(UHTCs)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望作为热防护结构部件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鼻锥和机翼前缘等关键部位.本文从物质循环的角度,提出了硼化锆陶瓷生命周期的概念,其主要包括硼化锆陶瓷的制备和应用2个过程.硼化锆陶瓷的制备过程通常可以分为粉体的合成制备和陶瓷的烧结致密化2个主要步骤.前者的固相法制备主要涉及从原料Zr4+(O2–)2到Zr2+(B–)2的还原反应,后者则涉及第二相除氧的局部化学反应过程.此外,制备过程还包括将上述2个步骤有机结合而实现一步完成的反应烧结过程.生命周期的应用过程则发生ZrB2向ZrO2转变的氧化过程.鉴于化学反应在硼化锆陶瓷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上述生命周期各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鋼的熱處理     
柯俊 《科学通报》1954,(4):21-21
鋼鐵有廣大的用途,除了因為它的提煉成本比較其他金屬低廉,冷熱加工容易,並且可以用加入合金元素的方法得到若干化學性能而外,還因為它可以經過各種的熱處理方法,獲得不同的機械性質,供工程上的需要。輓近數年來,有系統的研究工作,使我們對熱處理的基本原理,有了正確的初步了解。本文的目的,主要地就在簡要地介紹這些原理,同時也希望藉以說明金相学研究與鋼鐵的熱處理,理論與實際的密切聯系和不可分割性。  相似文献   

12.
激光诱发巴基管向金刚石的相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刚石由于其超高的硬度,已逐渐成为切削、抗磨等方面的首选材料.C_(60)发现后,已有利用冲击法将其转变成金刚石的报道,巴基管与C_(60)结构上类似,但它相对于C_(60)来讲,成本低、容易大量生产,因此更有可能进入工程应用.目前,利用巴基管作为衬底,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已生长出良好的金刚石薄膜,并使金刚石的成核和生长速率大为提高.同时,巴基管在高温高压下合成金刚石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本文以球墨铸铁为基体,以巴基管为涂层,通过激光熔凝和后续热处理的方法,在铁-碳合金体系中获得了微米尺寸的金刚石晶粒.  相似文献   

13.
非晶SiBCN陶瓷是一类独特的结构材料,具有低比重、高比强度、优异的高温损伤容限等特殊结构和性能,因此在高温防热结构部件上极具应用潜力。通过合理的结构与化学成分协同设计,可探索陶瓷形貌/微观结构演化及断裂行为的基本特征,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力学性能,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因此,文章以石墨、六方氮化硼、立方硅和硼等元素粉末为原料,提出了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高压烧结技术(1 000°C/3~5 GPa/30 min)制备致密非晶Si_2B_yC_2N(y=1.5~4)块体陶瓷的方法。通过XRD、SEM、TEM、TG等表征手段,研究了烧结压力诱导该系非晶陶瓷的组织结构演化、相变及热稳定性,并对其力学性能,特别是断裂行为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提高烧结压力促使陶瓷基体由完全非晶态向晶态转变,部分块体陶瓷由大量非晶相、少量c-Si和/或t-BN(C)纳米晶相组成,显示出依赖于硼含量的物相组成。高压烧结有效地促进了陶瓷的烧结致密化,导致材料内自由体积的湮灭和"河流状"断裂形貌的产生。随着烧结压力的提高,陶瓷材料的体积密度、纳米硬度和杨氏模量单调增加。在相同烧结条件下,硼含量的增加削弱了非晶Si_2B_yC_2N(y=1.5~4)块体陶瓷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1 000°C/5 GPa/30 min烧结制备的致密非晶Si_2B_(1.5)C_2N块体陶瓷的体积密度、纳米硬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2.69 g/cm~3、33.6±2.2GPa和414.2±16.5 GPa。  相似文献   

14.
《科学通报》1959,4(8):268-268
利用各种物理或化学因素在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来促进或改善农作物生長和发育状况,从而提高作物产量的研究工作,近来正日益广泛地被采用。近几年来在苏联等国进行的工作不仅已經說明它的許多肯定效果,而且由于在应用和处理方法上也比较简便,今后容易在公社或农坊推广使用,更快地为我国农業生产更大的跃进服务。我們从1958年底开始进行γ-射綫、超声波、放射性同位素浸种及电极处理种子的試驗,初步結果表明,在温室栽培条件下,受到4,000倫琴和8,000倫琴γ-射线处理的大豆种子,植株長得比对照植物高  相似文献   

15.
在混合导体透氧膜反应器中进行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辉  熊国兴  邵宗平  刘盛林  杨维慎 《科学通报》1999,44(19):2050-2052
混合导体透氧膜指的是一类同时具有氧离子导电与电子导电性能的新型陶瓷膜。在高温下,当膜两边存在氧浓度梯度时,氧可以从高氧压端向低氧压端透过,且理论上氧的选择透过性为100%,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具有高透氧量、高稳定性的透氧材料Ba0.5Sr0.5Co0.8Fe0.2-03-δ,并成功地把其应用到甲烷部分氧化反应中,以空气为氧源利用透氧膜透过的氧与甲烷反应制合成气,使氧的膜分离与甲烷部分氧化反应一体化于一  相似文献   

16.
吴望龙  王小周  李京波 《科学通报》2023,(14):1777-1786
MOSFET器件是现代微电子学的关键核心器件之一,其应用范围从高度集成的CMOS芯片到高功率器件.目前, SiC MOSFET存在沟道迁移率较低、阈值电压漂移、栅氧介质在高温下的长期可靠性不足、体二极管正向导通状态下产生双极型漂移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众多问题都与栅氧界面缺陷有关.由于SiC/SiO2界面缺陷的存在, SiC MOSFET器件的沟道迁移率被严重限制,栅氧化层的可靠性和阈值电压的稳定性也受到较大影响,导致其栅氧界面性能较差.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本文从退火、高k介质层的使用、栅氧化物掺杂、沟槽型MOSFET沟槽深宽优化四个方面,综述了提升4H-SiC MOSFET栅氧界面性能的制备工艺,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多种可行的方案,以期进一步综合提升4H-SiC MOSFET栅氧界面性能,使其更好地应用于电力电子系统.  相似文献   

17.
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的工作,三年來有很大的發展。現在全國已有28個省市建立了分會,尚有長春市、吉林省、廣西省正在積極籌建分會,並有95個縣市建立了支會(或地區小組)。協會已發展了科學技術工作者25,000餘人為會員。在全國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熱情參與和支持下,協會為我國勞動人民開展了大量的科學普及工作。如三年來協會所組織的科學技術講演達28,000餘次;最近一年中由協會總會所出版的科學普及小冊子即有24種,發行71萬冊,分會出版的小冊子和活頁宣傳資料則在300種以上。此外在科學展覽和科學電影幻燈的放映工作上也有很大成績,三年來總共吸引了觀眾1,000多萬人。為了滿足勞動人民高漲的學習科學技術的要求,協會接辦了在國內出版多年的兩個通俗科學期刊:“科學畫報”和“科學大眾”。 1953年初,在中國共產黨中央的關懷和指導之下,協會明確了自己的方針,肯定了為了配合國家的有計劃的經濟建設,目前着重在大中城市開展工作,以工人和幹部為主要對象進行科學技術宣傳。從此協會的工作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各地分會一年來為工人和幹部舉辦了許多定期的科學技術講座,使工作進一步做到為國家的經濟建設服務,並逐漸做到了經常化。由北京分會開始為幹部舉辦的“蘇聯科學技術講座”、“經濟建設科學知識講座”,已逐漸推廣到全國各地。天津市分會在棉紡六廠舉辦的“紡織技術知識講座”,使該廠新由工人提升的幹部掌握了紡織生產全部過程的科學道理,從而使生產有了改進,使布機的斷頭率降低16.7%。現在這一講座的經驗已在天津各國營紡織工廠推廣。上海市分會為全市機器製造廠的主要管理幹部舉辦系統的生產知識講座,使幹部們改進了生產管理的方法,有些工廠已開始在本廠內發動協會會員舉辦同樣性質的講座,作為培養技術幹部的一項好方法。上海市分會在泰利機器廠的會員工作組創造了在廠內開展經常的科學技術宣傳的經驗,通過黑板報、有線廣播、“製造車床技術”講座等,對培養技術管理幹部、提高青年技工的技術水平、宣傳生產安全等起了作用。旅大市分會和武漢市分會為工人羣眾組織了機械、電機、物理、化學等基本知識講座,吸收了八、九千的丛本聽眾,幫助工人為進一步學習科學技術,打下很好的基礎。農村工作方面,協會供給文字的和圖片的宣傳資料,通過文化舘站、宣傳員、農業衛生機關進行宣傳,也有很大成績。 為了討論在協會工作中如何貫徹國家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交流城市工作經驗,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在1953年11月17日至22日召開了市分會工作座談會。到會的有北京、天津、上海、瀋陽、放大、鞍山、哈爾濱、長春、武漢、廣州、西安、重慶、青島等大城市代表25人。會議聽了副秘書長袁翰青關於國家過渡時期總路綫的傳達報告,並由天津等六個分會報告在城市中對工人、幹部進行科學技術宣傳工作的一些經驗,最後討論了協會1954年工作計劃要點草案。會 議經過六天的熱烈討論後結束。代表們認清了協會在過渡時期的偉大光榮的任務,看到了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燈塔照耀之下協會工作的豐富內容和正確方向。本文就是這次座談會的總結報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