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二酯酸纤维素(CDA)与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接枝共聚物进行了FTIR,DSC,^1HNMR和^13CNMR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1538cm^-1出现酰胺II带氨基甲酸酯的吸收峰,在1604cm^-1出现芳香环的吸收峰;从DSC分析可知,由于MPEG被固定后,链段运动自由度受到限制,使得MPEG的实际的相变焓比理论相变焓小;用^1HNMR和^13CNMR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这种CDA和MPEG的接枝共聚物,并确定了^1HNMR和^13CNMR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这种CDA和MPEG的接枝共聚物,并确定了^1HNMR和^13CNMR谱中各谱峰的归属,证明了MPEG是通化学链连接到CDA上。  相似文献   

2.
确定了首先合成出带有异氰酸酯端基的聚氨酯预聚体支链部分,然后在聚丙烯酸酯主链上引入带有活泼氢的单体,通过异氰酸酯基与羟基反应将支链接枝到主链上的合成路线,制备了聚丙烯酸酯接枝聚氨酯共聚物溶液,并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确定了产物的接枝共聚结构。将所合成了接枝共聚物溶液用于织物涂层整理,得到了具有优良性能的防水透湿涂层织物。  相似文献   

3.
铈盐引发丙烯酰胺在棉纤维上接枝共聚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铈(Ⅳ)盐-棉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酰胺在天然纤维素纤维上接枝共聚,探讨了酸预处理和接枝反应条件对产物平衡接枝率的影响及接枝共聚机理.IR表征产物具有预期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PE氯化原位接枝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原料,采用氯化原位接枝方法制备以氯化聚乙烯(CPE)为骨架、苯乙烯(St)为支链的接枝共聚物(记作CPE-cg-St)和以氯化聚乙烯(CPE)为骨架、苯乙烯和丙烯腈单体都为支链的接枝共聚物(记作CPE-cg-AS).研究结果表明,氯化原位接枝可制备CPE-cg-AS,CPE-cg-St,且与CPE相比,接枝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布变窄,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在同样接枝率下,相同氯含量下,CPE-cg-AS,CPE-cg-St的拉伸强度较CPE分别增加了26.9%、8.9%.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接枝共聚合方法合成了多壁碳纳米管/聚丙烯腈(MWCNTs/PAN)接枝共聚物,然后用静电纺丝装置对MWCNTs/PAN的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进行电纺。重点研究了反应物配比、浓度、电压参数对电纺MWCNTs/PAN纳米纤维的影响。讨论了纳米纤维平均直径及直径分布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相变调温PET-PEG嵌段共聚物的性能和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酯交换法合成了一系列的PFT-PE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经DSC测试证明它们具有不同的常温相变温区,且常温相变来自于嵌段共聚物中的PEG链段。用FTIR,^1H—NMR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其是以PET硬链段封端的多嵌段共聚物,PEG软链段保有一定长度,PEG软链段含量受所投原料比例影响。通过改变加入的PEG相对分子质量和PEG/DMT投料比可控制PET-PEG嵌段共聚物相转变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7.
利用介晶基因和非介晶基团共聚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较低相变温度的向列型液晶高分子—甲亚胺液晶共聚醚,并研究了非介晶基因对液晶共聚醚相变温度的影响,及液晶聚合物相变温度与其组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丙烯酸固相接枝聚丙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固相接枝共聚的方法,制备聚丙烯接枝丙烯酸(PP-g-AA)共聚物。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界面剂等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固相接枝丙烯酸容易实现,接枝率可达5.8%,接枝物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PP-g-AA可明显改善PP-CaCO3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及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Lattice-Boltzmann 的相变导热模型,通过计算半无限空间内固体的融化过程(单区域问题)及半无限空间内液体的凝固过程(双区域问题)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数值解与解析解非常一致,该模型能很好地预测相变问题中的固液界面位置和温度场. 运用LB相变导热模型模拟了具有复杂几何边界的多孔介质内相变过程,分析了多孔介质骨架对材料相变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粘度法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氧乙烯两亲接枝共聚物(PMMA-g-PEO)在选择性溶剂中微胶束的形成,探讨了共聚物质量浓度、溶液温度、接枝链长、PEO含量和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对微胶束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共聚物质量浓度和溶液温度的变化,溶液粘度随之改变,接枝共聚物在溶液中的形态也发生变化;两亲接枝共聚物的接枝链长、PEO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对临界胶束浓度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苯甲醛甘油缩醛出发,经聚乙二醇单甲醚端基改性,通过一系列反应合成了含有双羟基并带有MPEG相变单元的新型单体,并通过逐步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固-固相变储能材料.通过红外、核磁、DSC表征了制备的新型相变材料的组成结构和相变行为.结果表明该相转变材料拥有较好的相转变特性.  相似文献   

12.
以海绵状氧化石墨烯(spongy graphene oxide,SG)为载体材料,聚乙二醇单甲醚(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MPEG)为相变物质,通过物理浸渍法制备了定形相变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热失重和热台等方法对定形相变材料的结构、相变性能、热稳定性和定形能力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当SG质量分数为8%时,样品焓值最大且定形效果最好,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分别为18.7和30.7℃,焓值达到140.3 J/g,当温度达到250℃时,无任何泄漏发生,且热稳定性良好。该定形相变材料有望在聚丙烯相变纤维中实现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得聚乙二醇(PEG)/二醋酸纤维素(CDA)的相变材料具有固-固相转变性质.分别对聚乙二醇及4种相变材料进行不同速率下的非等温DSC测试.采用Kissinger和Ozawa两种动力学模型研究了非等温固-固相变动力学.计算了固-固相变过程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求得的表观活化能Ea值一致.  相似文献   

14.
 冷却服能够为高温作业人员提供降温保护,提高人体微气候区的舒适度。分析了各种类型冷却服(气体冷却服、液体冷却服和相变冷却服)的降温方式、原理、特点及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相变冷却服的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研究易塑性、耐腐蚀性的封装材料和相应的封装技术,解决液相相变材料存在的变形、泄露及水蚀问题;将纳米技术与相变材料微胶囊结合,研制作用时间长、散热良好的复合相变材料,提高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将相变冷却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开发作用效果可调控的新型冷却服,同时研制可快速激活相变材料的设备或新型材料,使相变材料能够快速蓄冷。  相似文献   

15.
单级和两级相变复合材料体系隔热降温特性的优劣取决于相变复合材料体系的输出功率大小,输出功率越大,说明其有效性大即隔热降温特性越好.在单级相变材料中存在着最佳相变温度,因而产生最大有效输出功率.通过实验及理论分析证明:采用两级相变体系的效率要比单级相变体系的效率提高59%.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的微胶囊相变材料。采用SEM,DSC,光学显微镜等测试仪器考察了乳化剂种类、用量及乳化转速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助剂NaCl和分散剂NNO的用量对微胶囊微观形态、相变潜热和平均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乳化转速为3000rpm下,使用用量占芯材质量5%的复合乳化剂合成的微胶囊热性能良好,球体表面光滑,粒径均一。加入NaCl溶液后,微胶囊的相变潜热增加;当NaCl浓度为10%时,相变潜热达到最大,包覆率达到92.04%。同时加入占芯材质量2%的NNO,微胶囊的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17.
针对登月航天器激光载荷热控要求设计了一种采用十八烷作为相变材料的热控装置,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该装置的壳体进行了耐压强度分析,并搭建了实验装置,对该热控装置在振动条件以及真空热条件下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相变材料热控装置的壳体不会发生塑性形变和泄露.同时对其升温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探讨了不同加热功率以及重力对相变材料升温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变材料固液共存阶段比单相阶段的升温速率慢、历时长且吸收的热量多,同时,相变材料在发生相变时引起的自然对流对换热的整体效果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8.
相变储能材料的相变过程温度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集总参数法和矩形相变等效比热假设建立了相变材料的相变过程温度模型.该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利用该模型定量研究了环境温度、相变潜热、相变温度范围和换热效率等多种因素对相变行为的影响,初步得出如下结论:环境温度对相变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均有明显影响,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该二时间呈指数形式下降;相变材料的潜热对相变开始时间没有影响,对相变持续时间有明显影响,持续时间随潜热线性增加;相变温度范围对相变开始时间也没有影响,而相变持续时间随相变温度范围的增加平缓地增加;相变材料与环境之间的换热效率显著影响相变过程开始和持续的时间,二者随换热效率的提高呈指数形式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相变储能技术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论述了如何通过在建筑材料中加入相变材料制成具有储存潜热能力的围护结构的方法、相变建筑材料的热工性能和节能效果.并探讨了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以实现建筑节能和热舒适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