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复杂网络分析中,社团检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提高社团检测的性能仍是一个共同研究目标.由于网络节点中内容信息有助于社团识别,一些方法侧重于将网络拓扑和节点内容相结合,并且获得了不错效果.此外,也有些方法借用节点之间的拓扑相似度,以提升实现社团检测性能.鉴于此,我们提出了一个统一化方法,结合节点内容的半监督社团检测,简称SCDNC.在该方法中,我们不仅将链接增强应用于社团检测,而且实现了拓扑和内容有机融合.首先,我们运用随机模型来描述节点社团隶属度.其次,我们构建出一个刻画节点内容社团隶属度的随机块模型,节点社团隶属度作为节点内容的权重向量,以实现拓扑和内容结合.再次,我们利用网络中节点之间的拓扑相似度构建先验信息,即,使网络中节点与其最相似的邻居节点具有相同的隶属度分布.最后,使用非负矩阵分解的方法学习新模型的统一化参数.在带有真实标签的人工网络和真实网络上,我们对新方法与一些当前流行的社团检测方法进行了性能比较.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融合节点内容和先验信息强化的链接,新方法检测社团的性能取得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
针对群智计算和感知服务中不可信服务节点可能引入的安全威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间信任关系网络的社团结构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分析信任关系网络的功能和结构特点,引入连接的方向和权值因素,建立有向加权网络模型,定义最优路径相似度作为节点聚合标准,提出社团离散指数作为评价函数控制检测过程,从而准确识别信任关系网络中的可信节点集合,为服务节点选择提供参考。算法引入节点相似度阈值和归属判定指数控制社团聚合,与误分类节点再筛选环节配合,有效降低了检测过程中的节点误判概率,有针对性地设计社团离散指数作为评价函数,动态评估检测结果并调节聚合参数,保证了社团结构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及合理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实现信任关系网络中社团结构的检测与识别,与已有算法相比,检测准确率提高了5.88%。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社交网络中重要节点评估的效率和有效性,根据社交网络中存在多种相互影响的关系的特性,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关系社交网络的重要节点发现算法.首先使用多子网复合复杂网络模型建立包含多种关系的复杂网络,然后采用信号传播方法体现网络中多种关系和节点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这些影响的传递性,最后利用矩阵迭代方法模拟信号传播过程,定量分析网络中各节点的重要度.该算法综合了社交网络中节点的全局和局部重要性,考虑了各节点重要度的相互影响,在豆瓣网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社交网络重要节点发现算法相比,该算法在迭代次数、涵盖率等指标上都有较大改善,有助于提高社交网络中舆情分析、社团结构发现、信息传播等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基于相似性模块度最大约束标记传播的快速网络社团发现算法(MLPA)。该方法采用结构相似度计算,通过最大约束标记传播模型更新节点标记,使社团的划分结果更加符合社团内部结构相对紧密、社团之间结构相对稀疏的特点,提高社团划分的精确度。结合标记传播5次循环迭代可以完成95%或者更多节点标记过程的实验结果,判定标记更新过程趋于稳定,从而在稳定时停止更新,降低了运行时间。MLPA避免了传统的邻接矩阵计算方法,适合大规模网络的社团发现。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基于相似性模块度最大约束标记传播的快速网络社团发现算法(MLPA)。该方法采用结构相似度计算, 通过最大约束标记传播模型更新节点标记, 使社团的划分结果更加符合社团内部结构相对紧密、 社团之间结构相对稀疏的特点, 提高社团划分的精确度。结合标记传播5次循环迭代可以完成95%或者更多节点标记过程的实验结果, 判定标记更新过程趋于稳定, 从而在稳定时停止更新, 降低了运行时间。MLPA避免了传统的邻接矩阵计算方法, 适合大规模网络的社团发现。  相似文献   

6.
基于近年来发展的社区发现概率模型的可解释性,对现有的性能较好的基于节点中心度和流行度的社区划分链接模型PPL进行扩展,给出了一种新的可以结合节点内容的组合模型PPL-IX2。该模型不但可解决节点属性的选择问题,并可充分利用节点间的链接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新给出的PPL-DC模型优于单纯的链接模型及已有的链接和内容相结合的组合模型。  相似文献   

7.
流行度-生成度随机块(popularity-productivity stochastic block,PPSB)模型能发现网络广义社区,但该模型易过拟合,且不能有效处理大规模网络,故提出一个3层贝叶斯网络广义社区发现(generalized PPSB,GPPSB)模型,并给出实现大规模链接网络和内容网络广义社区发现的随机变分推理(stochastic variational inference,SVI)算法GPPSB-SVI和GPPSB-C-SVI。不同规模人工网络和实际网络上的实验结果表明:GPPSB-SVI准确性优于已有流行大规模网络社区发现算法,效率高于基于PPSB模型的广义社区发现算法;GPPSB-C-SVI准确性优于GPPSB-SVI算法;GPPSB模型引入节点隶属度和类间链接概率矩阵的先验分布,可更好地对网络建模,其参数估计算法GPPSB-SVI、GPPSB-C-SVI可更有效地实现大规模网络广义社区发现。  相似文献   

8.
一致模是单位元取自[0,1]中任意数值的新型聚合算子,是常见三角模与三角余模的自然推广.从一致模的角度出发对已有的多粒度粗糙集模型进行了细致分析,进一步,通过将边界域中对象的粗糙隶属度进一步细化,将对象在每个Pawlak空间中的粗糙隶属度进行聚合,给出了对象在多粒度空间中粗糙隶属度的全新定义,并对其语义表示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将边表示的网络转换为三角形模体表示形式,可以有效解决基于模型社区发现方法由网络规模庞大带来的计算瓶颈问题.提出一个三角形模体社区发现模型MCDTM(a Model for Community Detection based on Triangular Motifs),其将网络表示为一系列三角形模体,利用categorical分布对各三角形模体的生成过程建模,用最大似然参数估计方法给出参数估计的推理过程,根据参数估计结果可得节点、边及三角形模体的社区隶属度.人工网络和实际网络上的实验证明MCDTM模型可快速准确地发现网络的潜在结构.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真实社会网络的特性,建立了节点间多关系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定义了节点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力等概念,提出了适用于多关系网络的社团发现算法.通过理论验证了相关定义的合理性,并针对多关系网络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关系网络社团发现算法与其他经典算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较低的时间复杂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基于节点的动态网络社团结构发现算法难以发现稳定的社团结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链路聚类的动态网络社团发现算法(LDC)。该算法首先从链路的角度得到网络的链路图结构;然后对比不同时刻的链路图结构,将动态网络中节点的添加与移除以及边的添加与移除等复杂的变化信息简化为链路添加和链路移除2种增量变化信息;再在前一时刻社团结构的基础上以改进的链路划分密度函数对增量变化信息中变化的链路进行处理,判断该链路是否加入到社团中从而得到最优的社团结构;最后将得到的链路社团转化成为最终的节点社团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当前基于节点的动态社团发现算法,LDC算法能够有效地发现网络中结构稳定的社团结构,其模块度值和标准化互信息值至少提高了0.19和0.13,且算法的运行效率要明显优于基于节点的动态社团发现算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偶三角模,将直觉模糊粗糙集模型在完备格上进行统一处理:首先在完备格上引入非算子的概念,定义和讨论了完备格上基于t算子的直觉模糊集及其运算法则;讨论了完备格上基于t算子的对偶三角模剩余蕴涵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在讨论完备格上基于t算子的直觉模糊集的对偶三角模TS隶属度和非隶属度表示的基础上,给出了完备格上基于t算子的直觉模糊集对应的剩余蕴涵之隶属度和非隶属度计算公式;最后,在定义完备格上基于t算子相似关系的基础上,定义和刻画了完备格上基于t算子的直觉模糊粗糙集模型.  相似文献   

13.
挖掘复杂网络中的层次结构对复杂网络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复杂网络中的社团结构往往具有层次性.过去的研究中,研究者更多的关注于层次社团结构,而很少关注于社团内部成员的层次结构.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相容关系的层次结构挖掘算法(fuzzy tolerance relation based hierarchical structure detection algorithm,FHSD),旨在挖掘层次社团结构以及社团内部成员层次结构.在该算法中,首先通过相似度函数计算节点之间的相似性从而获取一个满足模糊相容关系的相似度矩阵;其次,基于相似度矩阵获取对应的商空间链;然后,依据重叠节点对各社团的隶属度处理商空间链各层中的重叠节点,从而得到层次社团结构;最后,基于处理后的商空间链,获取对原始模糊相容的近似模糊等价关系,从而获取社团内部成员层次结构.在真实网络上的实验结果表明:(1)复杂网络中不仅存在层次社团结构,同时存在基于模糊相容关系的社团成员层次结构;(2)相比于当前主流的社团挖掘算法,FHSD挖掘出的社团结构具有最高的精准性(NMI accuracy)和较高的模块度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复杂网络社团结构挖掘算法复杂度高的问题,定义了一个衡量局部社团结构的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社团链接度增量的社团结构挖掘算法.本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kd),其中d为网络的平均节点度数,k为搜索的节点数.为了验证本算法的性能和计算的准确性,把本算法与一种经典的挖掘局部社团结构方法——Clauset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抽取的社团结构与Clauset算法相比基本一致,但在性能上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度量2个模体的相似度,提出一种带有信息容量的用于模体比较的非比对度量算法ICBSN.该算法通过将一个模体的位置频率矩阵在另一个模体的带有信息容量的位置赋权矩阵上滑动,计算出2个模体间的相似度,算法依赖参数少,计算效率高.与其他7种度量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ICBSM可以在数据库查找中更准确地匹配模体,并且能够更有效地聚类相似模体,区分出不相关的模体,为找回模体和分组密切相关模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有效的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16.
动态社团发现是研究网络演化的关键步骤。在数据量迅猛增长的情况下,社团发现的单机算法效率较低。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park的并行增量动态社团发现算法(parallel incremental dynamic community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park,PIDCDS),为了在GraphX并行图计算平台上通过最大化持久力发现社团,该算法对节点的持久力计算公式进行了有效修正。PIDCDS计算每个时间片中增量节点的持久力指标,更新其社团归属,在保证一定的社团划分准确性的基础上减少计算量。通过与FacetNet动态社团发现算法做比较,该算法能够获得更好的稳定性,同时能发现更真实的社团划分。对比不同规模网络在PIDCDS上的运行时间,发现该时间随着网络节点和边数的增加缓慢增长,性能较高,并且增加执行器核数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算法的执行。  相似文献   

17.
为了能够发现社会网络中的重叠社区以及解决重叠社区之间关系的模糊性和层次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聚类的重叠社区检测算法(CDHC)。算法中引入了距离加权因子来计算社区间的相似度,通过模糊层次聚类来合并相似度高的社区;针对合并生成的原始社区计算社区中节点的隶属度,再将隶属度小于阈值的节点从社区中移除,从而形成最终的网络重叠社区结构。该算法不仅可以发现重叠的社区结构,还可以处理孤立节点。在Lancichinetti基准网络和真实网络上将CDHC算法与具有代表性的重叠社区发现算法CMP和LFM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影响社区检测精度的主要因素是社区间的混合程度,而网络规模和网络中社区的规模的影响并不显著;CDHC算法在小社区网络上的社区检测精度优于LFM,在大社区网络上的社区检测精度优于CMP。CDHC算法在保持社区检测质量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社会网络重叠社区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最短路径的思想,定义新的节点相似度,利用谱平分算法来识别复杂网络的社团结构.首先根据节点间最短路径的思想计算改进的共享最近邻(SNN)相似度,将其标准化后求出标准化矩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然后根据网络选取一定数目的第一非平凡特征向量作为聚类样本,利用FCM算法可识别网络的社团.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社团结构不明显的网络划分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9.
针对社会网络中链接预测问题,提出了基于注意力(Attention)机制的链接表示及其预测算法.基于待预测节点的共邻关系构建其链接局部网络,设计了基于紧密游走的网络拓扑序列化方法.采用双向循环神经网络(Bi-RNN)对链接序列进行向量编码,以充分挖掘序列相关节点间的上下文依赖信息.通过Attention机制对链接中的节点进行关注和加权,强化重要节点对链接预测任务的贡献,实现链接拓扑特征的自动提取与准确分类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数据集中,该算法的准确率和运算效率都有较大提高且普适性较强.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在计算分布式k社团成员间的介数中心性时需要获取所有最短路径问题,基于核心节点辐射量计算和扩散模型,提出了基于辐射扩散的机会网络社区构建算法.该算法主要利用节点之间的辐射关系来表示节点的介数中心性,并以这种辐射关系为基础建立以一确定节点为核心的辐射社区,由于节点可以定期接收到核心节点的辐射量,避免了节点间最短路径的计算过程.当消息转发进入目标节点的辐射社区后,即可沿着最优的方向转发至目标节点,从而获取较高的辐射社区内部消息转发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当社区结构相对稳定时,在保证一定消息转发成功率情况下,可以取得低于Epidemic的消息转发延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