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图式影响着语篇阅读,图式的建构能有效地促进读者语篇阅读水平的提高。本章通过探究图式的基本内容与表征以及读者在信息加工处理过程中的有效阅读模式,探讨认知图式与语篇阅读之间的有效架构,依据语篇特点,分别从读者的图式构建,有效的交互作用模式和读者的元认知等角度出发,探寻有效的阅读过程。  相似文献   

2.
高校大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普遍缺乏利用图书馆的热情和主动阅读的动力.实践证明,采用激励机制是推动当代大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图书馆为例, 列举了经典阅读活动采取阅读激励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有效建立和完善阅读激励机制,确保阅读教育的制度化和长效化.  相似文献   

3.
中职院校阅读推广需要从中职生阅读现状分析入手,针对中职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中职图书馆软硬件建设、完善辅导和积极宣传、有效策划和快速评估、加强与各专业阅读合作4个方面,给中职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有效满足广大师生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4.
阅读效率的提高依赖于有效的阅读途径 ,如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运用各种技巧去阅读 ,克服阅读中的不良习惯 ,加强文化修养等。  相似文献   

5.
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摒弃不良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确定阅读目的,采用有效的阅读技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6.
阅读理解始终是学生有效阅读的薄弱环节,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做题的准确性差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凌茜  朱艳丽 《科技信息》2010,(35):J0291-J0291,J0436
高中英语泛读课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重点应放在激发阅读兴趣﹑展开阅读策略训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大量的泛读实践中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作为初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有效的学习技巧至关重要.而阅读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进行语文阅读,是初中语文老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课堂提问则是老师和学生对阅读成果的检验手段,以下就对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给予分析.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人类最直接、最有效和最正规的学习途径,数字化阅读正在逐渐取代传统阅读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阅读方式。阐述了阅读的作用与思维方式,分析了阅读媒介与阅读内容的辩证关系,探讨了数字化阅读的优势以及我国数字化阅读的用户基础,介绍了我国数字化阅读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李田 《科技信息》2011,(20):158-158
在德语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如何筛选和迅速找出所需文献资料,对大部学生来说一直是一个难点。因此,在德语论文写作课程中教师往往会引入"有效阅读"的概念。本文从写德语论文的难点出发,阐明了"有效阅读"和"快速阅读"的区别,给出了学生在写德语论文的过程中如何有效的阅读和筛选材料的方法。并说明这种阅读方法在大学阶段培养和练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及其指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河北省部分院校大学生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阅读方式呈多样化态势,从学习型阅读到休闲型阅读,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并有浅读增加、深读减少的趋势。对此,图书馆应确定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观念,提高读者的阅读素质,开设阅读指导课及创建和谐阅读文化。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关于阅读习惯的论述是他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的认真阅读不马虎,边读边思,圈点批注的习惯;利用空余时间,有选择的阅读的习惯;查工具书,看序文目录的习惯;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讲究阅读卫生的习惯和批判地阅读习惯,对当今的阅读仍然有着积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反映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的一个窗口。老师应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并且有针对性地做出指导,以促进其能力和人格的全面发展。高职学生的课外阅读大体分三类:有限的功利性阅读、大量的娱乐休闲阅读、比较缺乏的经典阅读。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推荐优秀读物、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汲取精神养料。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阅读学家。他提出的读书兴国、读书经世、选读与以写促读、阅读习惯与能力养成、古书辨伪求真等的理论与主张,是对我国古代阅读理论的继承、开拓与发展,对推动当时社会读书活动的开展,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今研究梁氏的阅读理论,继承和借鉴其中积极因素对营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深化阅读教学改革,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细读、精读现代修辞学奠基作《修辞学发凡》,可采用三种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阅读方式。第一层次,基础性阅读:了解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对象和现象,得出的框架和结论,所用的理论和方法。第二层次,学术背景性阅读:了解经典著作产生的学术背景,进一步评价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价值和不足。第三层次,研究性阅读:在其基础上作出新的研究,推动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由于媒介环境的数字化变迁,人们的阅读方式也随之出现变化。总体来看,数字时代人们的阅读表现出四个特征,即选择性阅读成为必然、功利性阅读成为动机、娱乐性阅读成为习惯、知识性阅读成为趋向。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什么样的阅读意味着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树立终身阅读的理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高雅的阅读品位,将有助于创造美好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主题立体阅读模式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阅读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主题立体阅读是一种创新型的导读模式。图书馆联合学校多个部门建立导读机构,以主题为核心,整合各方资源,制定统一的导读方案,通过平面海报、专题网站、阅读博客、手机信息、广播等立体宣传和好书推荐、主题展览、阅读讲座、电影观摩、汇报演出、竞赛活动、读书沙龙等活动形式,将传统单一、静态、灌输式的导读方式转化为立体多元、互动、学生主动探寻的导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19.
阅文是秘书人员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具有阅文目的的公务性泅读内容的综合性与保密性泅读主体的辅助性、阅文方式的多样性泅文过程的时效性、阅读效果的潜隐性等六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阅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文明行为,人类的文明史可以说也是一部阅读的历史。进入21世纪后,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进行网络阅读,传统图书阅读受到严峻挑战。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比较了网络阅读与传统图书阅读在阅读主体、方式、内容、效果上的区别,指出网络阅读与传统图书阅读各有优缺点,网络阅读不可能取代传统图书阅读,阅读将是人类永恒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