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更社 ,男 ,196 2年出生 ,陕西武功人 ,教授 ,博士后 ,博士生导师 ,西安科技学院省级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学科带头人 ,教务处处长 ;1987年获硕士学位 ,1995年获博士学位 ,1995~1996年在日本国立鸟取大学工学部进修学习 ,1997~ 1999年在同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现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 ,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和数值模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兰州寒区旱…  相似文献   

2.
章梦涛,男,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国家小组成员,国际岩土力学数值方法及进展学会中国国家小组成员,国际岩石力学局岩爆与突出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岩体数学与物理模拟专业委员会及教育工作委员会第一、第二及第三届委员,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东北分会首届常务理事、理事,是国内工程力学及采矿工程领域中的知名学者,岩爆与突出研究的著名专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程力学学科…  相似文献   

3.
周维垣,我国著名岩石力学专家、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多年来,他默默耕耘在高坝岩石力学领域,成为我国这一领域的主要领军人物。他历任清华大学水利系副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物理数学模拟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注浆委员会理事、中国三峡技术设计特邀专家、国际岩土计算机技术进展学  相似文献   

4.
陈勉 ,男 ,满族 ,196 2年出生于辽宁沈阳。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系 ,1988年在辽宁大学数学系获硕士学位 ,1991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获博士学位 ,1995年晋升为教授 ,1998年聘为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深层岩石力学委员会副主任、《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编委、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数学物理模拟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美国SPE会员、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工程学会钻井基础理论组成员兼…  相似文献   

5.
顾欢达教授     
1958年5月生,江苏无锡人。1988年6月毕业于河海大学水港系,获工学硕士学位;1998年3月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土木工学科,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委员、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苏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苏州市力学学会会员、苏州科技学院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十生导师。  相似文献   

6.
杨恺 《广东科技》2006,(1):39-40
人物链接:钟显奇,196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级高工。现为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总工程师.兼任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广东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基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隧道与非开挖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2001年获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为广东省政府津贴技术专家。  相似文献   

7.
崔凯副教授     
正崔凯,男,1980年7月生,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文物保护责任设计师。分别于2002年、2006年和2009年获得兰州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9年就职于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与岩土工程系,2012年任副教授,2015年获得博士生招生资格(破格)。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和文物保护相关教学和研究工作。现担任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古遗址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古遗址保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教授宋振骐教授现任山东矿业学院矿山压力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学会常任理事,顶板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矿压情报分站站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岩石力...  相似文献   

9.
学术动态     
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学术会议即将召开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学术会议将于2007年12月15-16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三亚警官度假中心(武警疗养院)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实例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宏大爆破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镜培,男,汉族,1963年12月生,江西信丰人。1983年、1986年和1990年先后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工程专业和岩土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曾任同济大学土动力学研究室主任、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研室主任等职,现任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地基基础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岩土工程耐久性与灾害防治研究室主任;兼任上海市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华东地区负责人,中国建设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可靠度委员会委员等。  相似文献   

11.
任建喜,男,生于1968年,汉族,陕西西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本科毕业,1993年硕士毕业,2001年博士毕业;2001—2003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任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校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学科带头人;兼任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测试委员会会员和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任建喜教授在1993年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岩石地下工程围岩稳定及支护决策专家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杨敏,1960年5月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82年7月毕业于同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90年1月获同济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为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岩土工程学科主任。兼任中国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和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FE)委员等多个学术职务。杨敏教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桩基础、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深基坑工程、软土地基变形控制设计理论和岩土工程软件研制开发。主要成…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充分交流我国岩土与工程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共同而对西部的机遇与挑战,全而推动岩土与工程领域的科技进步,继前两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之后,中围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上程勘察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商定,将于2009年6月11日~6月18日在成都会牛宾馆联合组织召开“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  相似文献   

14.
郝哲,1972年生。博士、教授。沈阳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沈阳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岩石力学学会东北分会理事、辽宁省力学学会理事,“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交流我国岩土与工程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共同面对西部的机遇与挑战,全面推动岩土与工程领域的科技进步,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商定,拟在2009年6月11~18日联合组织召开第3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  相似文献   

16.
王兰民,生于1960年3月,工学博士,现任甘肃省地震局局长,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员会和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理事,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协会岩土地震工程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评估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委员,国内数所著名大学的兼职教授。  相似文献   

17.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7,27(4):F0002-F0002
任建喜,男,生于1968年,汉族,陕西西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本科毕业,1993年硕士毕业,2001年博士毕业;2001-2003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任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校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学科带头人;兼任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测试委员会会员和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8.
葛洪魁 ,男 ,汉族 ,196 3生于山东省武城县。 1983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钻井工程专业 ,1989在石油大学 (北京 )获得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2 0 0 0年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得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1997年 5月至 1998年 5月在美国莱斯大学和休斯顿高等研究中心访问学习一年。现任石油大学 (华东 )石油工程学院院长、油气井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客座研究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深部岩石力学委员会委员及高温高压委员会委员。葛洪魁教授主要从事岩石力学及岩石物理学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19.
《国际学术动态》2008,(2):59-60
第1届国际岩土安全与风险研讨会(LSCGSR2007)于2007年10月18~19日在中国上海同济大学成功召开。会议由同济大学承办,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基金委、上海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加拿大岩土工程学会、代尔夫特岩土研究中心、美国工程师学会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国际灾害中心、结构安全联合委员会、挪威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欧洲结构规范技术委员会共同协办。此次研讨会的目的是:①为岩土工程设计规范或指南的发展建立资源共享平台;②强化岩土工程的安全理念,提升风险管理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③推进岩土工程经济、技术和结构安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刘国彬 ,男 ,1 966年 5月生 ,湖北省仙桃市人。 1 98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岩土工程专业 ,获工学学士学位 ;1 990年、1 993年分别于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学位和工学博士学位 ;1 995年晋升为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副教授 ,2 0 0 1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建国五十周年市政系统十大科技成果奖、李国豪奖等荣誉。兼任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协会会员 ,中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理事 ,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顾问总工程师、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隧道及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