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正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木星拥有最多的卫星,有69颗。其中最大的4颗与近代天文学革命和伽利略密切相关。令人惊奇的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天文学史家席泽宗院士曾于1981年指出,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天文学家甘德就发现了木卫。要知道,根据席院士的推算,甘德发现木卫的时间是在公元前364年,或者说甘德要比伽利略早近两千年发现木卫!那么,伽利略和甘德各自发现木卫之事实究竟如何,其意义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2.
据新华社电根据伽利略无人探测器的数据,美国科学家推断,木星的两个卫星——木卫二和木卫四上存在着巨大的地下海洋。这一推论使人们又燃起这样的希望:木星的卫星和太阳系里的其它似乎不可居住的星球上可能存在着生命。  相似文献   

3.
木星的4颗大卫星都是同步轨旋卫星,常被称为伽利略卫星.美国发射的伽利略飞船自1995年12月抵达木星系统后,近几年来对木星的4颗伽利略卫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测.利用飞船探测的最新资料(参看表1)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伽利略卫星的一组内部结构模型(参看表3~6);然后按照同步轨旋卫星的形状理论公式计算了它们的平衡形状参数(参看表7),以木卫一为例,其三轴椭球体的 3个油分别是 1830.73,1819.89和 1816.27 km;最后,将计算结果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作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木星的4颗大卫星都是同步轨旋卫星,常被称为伽利略卫星,美国发射的伽利略飞船自1995年12月抵达木星系统后,近几年来对木星的4颗伽 利略卫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测。利用飞船探测的最新资料(参看表1)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伽利略卫星的一组内部结构模型(参看表3-6);然后按照同步轨旋卫星的形状理论公式计算了它们的平衡形状参数(参看表7),以木卫一为例,其三轴椭球体的3个轴分别是1830.73,1819.89和1816.27km;最后,将计算结果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作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千载难逢的宇宙奇观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通过科学预报并观察到全过程的奇异天象。太阳系中的小天体(彗星、小行星等)撞击行星与卫星,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根据我们的研究,月球、火卫、木卫、火星与水星表面密布着千疮面孔的撞击坑,  相似文献   

6.
 人类已在火星、木卫二及土卫二上发现了大量盐类矿物,木卫三、木卫四也可能有盐类存在,可见盐类在行星普遍存在.盐类研究对于行星科学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盐类光谱研究直接帮助研究者对探测数据进行解译,确定盐类矿物种类,在探测数据不明确的情况下,盐类稳定性质等还可以帮助限定盐类矿物在探测区域出现的可能性;其次,盐类矿物是行星多层圈相互作用的产物,对行星盐类的研究可以获取行星相关过程中的地质历史信息,根据所研究盐类起源的不同,盐类研究有助于理解行星内部的演化、表面水溶液环境、大气成分和结构;此外,盐类起源是生命起源的基础,行星盐类研究是地外生命探索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综述2008 年至今开展的火星盐类类比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伽利略”飞船拍摄了许多“木卫一”火山爆发的照片,并且找到“木卫二”冰层下面似乎有很多液态水和稀薄氧气层的证据。这些证据使科学家们相信在太阳系中,“木卫二”很可能有生命存在。“伽利略”飞船还曾经探索过“木卫三”,发现这颗卫星有自己的磁场。美国宇航局探索木星的“伽利略”飞船开始最后一次飞行, 9月21日,飞船将俯冲奔向木星,与空气摩擦燃烧,最后化为灰烬,消失在木星周围的大气层里。“伽利略”飞船燃料即将耗尽,在完成最后的飞行之后,不能调整自己的轨道,也不能使天线转向地球,只有消失在木星的大气层里。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木卫自卸车技术公司开发的自卸车举升机构计算分析系统软件在龙岩畅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产品FZ3060自卸机构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数学模型的建立、机构参数的设定、查看结果的应用等。通过应用此软件,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较,可提高设计系统的可靠性,同时也大大缩短产品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9.
重量在100公斤到1000公斤的卫星称为小卫星;重要小于100公斤的卫星称为微小卫星;重量小于10公斤的卫星称为纳型卫星;重量小于1公斤的卫星称为皮型卫星。微小卫星是近年来出现的有明确用途的新一代卫星。其特点是:新技术含量高、研制周期短(一年左右)、研制经费低(数千万人民币量级),且可以进一步组网,以分布式的星座形成“虚拟大卫星”。  相似文献   

10.
通过模拟木卫一等离子体环中冷热离子的轨迹来分析离心力对冷热离子作用的大小,说明冷离子在离心力的约束下沿着磁力线来回反射,不可能进入木星大气层,而离心力对热离子运动的影响不大.木卫一等离子体环主要由高密度的冷等离子体组成,因此还需要一个能使冷离子离开木卫一等离子体环进入木星大气层的机制,使它能够引发木卫一尾迹极光的发射.  相似文献   

11.
卫星综合信息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航天技术、通信技术、和卫星技术的发展,使卫星综合信息网的建立成为可能·以星座模式为核心的网络结构渐渐成熟·卫星综合信息网是由太空中不同轨道和功能的卫星互联成网,通过太空和地面的网关联结到地面的互联网络而组成·提出了一种卫星综合信息网的概念,分析了结构和功能的特点,研究了网络结构体系和积极的网络管理,得到了卫星综合信息网的总体性能的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高精度定位中的卫星轨道粗差判别问题,采用轨道积分方法和轨道拟合方法,重点分析了卫星精密星历SP3文件的轨道积分精度,利用对卫星轨道加入不同粗差的计算方案,讨论了轨道积分的精度以及其对定位的影响,研究了利用卫星轨道积分精度实现完备性监测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卫星轨道积分精度的方法,可以反映卫星的粗差信息并予以将粗差卫星剔除;当剔除粗差卫星后,精密单点定位精度提高;当对正常卫星加入粗差,且随着加入粗差的增大,卫星轨道积分精度越来越差。该成果对完备性监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卫星对移动目标的动态跟踪问题,主要解决卫星的实时指向计算。本文在已知移动目标的位置信息情况下,建立卫星观测目标的空间几何模型;利用STK(Satellite Tool Kit)软件辅助构建卫星对移动目标的指向序列,设计跟踪曲线的分段拟合方法;建立在时统误差影响下卫星视轴切换的约束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分段曲线拟合方法对于减小误差的有效性,可以较好地提高卫星对移动目标跟踪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4.
2株黄瓜花叶病毒卫星RNA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辣椒上获得2株黄瓜花叶病毒卫星RNA(CS1和CS2),通过cDNA克隆和测序并将其与35个已知的卫星RNA序列进行同源比较.结果表明,CS1和CS2的全长序列分别为336,382nt;与CS2、Rs和Yns比较,CS1从第80位起有连续30多个核苷酸的缺失.由此推测,卫星RNA的二级结构也随这些核苷酸的缺失而发生了改变.将CMV卫星RNA分为4个组,卫星RNA CS1属于中小卫星组小卫星亚组Ⅱ,CS2属于长卫星组,CS1与其他来源的卫星RNA的同源性为80.4%~93.7%,CS2与其他来源的卫星RNA的同源性则为75%~94.8%;两之间的序列同源性为86%.CMV卫星RNA的序列同源性和分组与卫星RNA分布的地区和寄主来源并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卫星数据收发站的发射开关控制器,通过控制卫星数据收发站调制解调器的电源开关,来实现数据发送的开始和结束。卫星调制解调器的电源开关闭合,表示此数据收发站开始发送数据,占用卫星信道;卫星调制解调器的电源开关断开,表示此数据收发站结束了数据发送,释放了卫星信道,此时,其它的数据收发站可以利用这个卫星信道进行数据传输,通过发射开关控制器来确定卫星信道的状态,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发展科学卫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科学卫星的特点,发展科学卫星面临着许多管理复杂性问题,采用传统的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方法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分析科学卫星的特点、总结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科学卫星管理复杂性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李建国 《科技信息》2011,(28):156-156
幸福是主观感受,幸福不需要比较;得到幸福的方法很多,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8.
范本尧     
<正>我国第一代空间技术学科带头人卫星总体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男,1935年8月出生于广东汕头,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通信卫星总设计师、中国宇航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导航卫星领域首席专家、导航卫星总设计师。研究领域负责研制成功卫星再入防热结构,突破了卫星返回时的复杂防热技术。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战区伪卫星导航增强应用效能评估问题,对空地协同伪卫星导航增强系统(PNAS)关键性能指标进行了量化分析,提出了空地协同伪卫星增强系统有效性评价方法.首先对模拟环境下的伪卫星系统内部和外部干扰进行建模;然后分析了系统增强能力和可用性;最后对伪卫星系统的覆盖区域、定位精度等应用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推导.基于STK与Matlab对系统实体组成、信号链路和信号处理模型进行仿真实现,场景中心区域增强能力达到40dB;通过信号观测质量等参数得到的有效性评估算式对系统进行量化评估,验证了空地协同伪卫星导航增强系统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20.
观察     
<正>我国成功发射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是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