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基于2006—2016年环渤海地区44个地级市的人口与GDP数据,运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系数分析环渤海地区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运用地理集中度指数、不一致指数、重心分析方法、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环渤海地区人口与经济的空间集聚程度、空间配置协调程度、流动趋势及空间整体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对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弱;人口与经济向辽中南、京津冀中南部及胶东半岛地区集聚;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移动轨迹显示,人口与经济重心轨迹变化方向与空间位置趋于一致;人口-经济不一致指数的全局Moran’I指数均为正且逐渐减小,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趋于协调.  相似文献   

2.
通过取材于经济学、人口统计学、市场营销学和生态学等不同领域的例子 ,归纳并比较指数增长模型和Logistic增长模型在增长方式上表现出来的特征 ,阐释他们紧密相关的内在机理 ,并揭示了他们在应用上灵活的开放性 .对于更好地利用这两个模型是很有帮助的 .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7—2017年中国省域数据,采用系统耦合模型,讨论了人口结构、消费和经济增长三系统的协同发展特征,并利用空间重心模型进行拓展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人口结构、消费和经济增长综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东北地区人口结构指数表现较为平缓,东部消费指数最具活力,东北地区自2011年后经济增长指数呈下降趋势;考察期内全国三系统耦合水平由濒临失调阶段发展为勉强协调阶段,区域差异明显,由东向西呈现递减态势,且"消费经济增长"、"人口结构消费"和"人口结构经济增长"三类二系统对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城市人口预测的重要性以及目前人口统计数据取得的困难.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二次指数平滑法和曲线拟合参数估计法对淮安中心城市人口在“十一五”期间的变化情况进行预测,根据中心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确定可能的人口增长情况.  相似文献   

5.
基于饱和增长趋势模型的福建人口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978~2007年福建省的人口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饱和增长趋势模型中的修正指数模型、龚柏兹模型、逻辑斯蒂模型对福建省未来人口总量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进一步用三种模型进行组合得到组合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为2010年、2015年、2020年福建省人口总量分别达到:3654.93万人、3752.83万人、3832.61万人.  相似文献   

6.
研究发现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存在着相关关系.本文分别利用普通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回归模型、空间误差自回归模型以及空间半参数模型研究了我国2011年30个省区(除海南省)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省域人口增长不仅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还受到周边地区人口增长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的增加到一定程度以来人口在有限的生存空间里进行竞争,人口的增长状况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减少,而且在有限的生存空间里人口也不可能无限地增长,阻滞增长模型就是考虑到这个因素.文章对此预测了2010年的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8.
以年末人口总数为指标,分析近年来的人口增长现状.建立ARIMA(3,3,1)模型、二次指数平滑模型和组合预测模型三个模型,拟合近30年的年末总人口数,用组合预测法预测未来4年的年末总人数,得出两种模型的最优系数分别为0.25和0.75.研究结果表明,未来4年年末总人口数仍会增长,但年增长率会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9.
利用微分方程建模,深入研究马尔萨斯模型和逻辑斯蒂增长模型,进行人口增长的预测.通过内禀增长率和环境容纳量,找到控制人口增长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一个随机传染病模型,此模型中传染个体可能具有多样化的疾病传播模式.利用最近一个关于算子谱半径连续性的结果,证明了汉基本再生数R0>1时,在一个疾病大爆发的初期,染病人口的数量呈指数增长,而染病人数的本质增长率就是基本再生核的马尔萨斯常数.  相似文献   

11.
指数增长模型和Logistic增长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取材于经济学、人口统计学、市场营销学和生态学等不同领域的例子,归纳并比较指数增长模型和Logistic增长模型在增长方式上表现出来的特征,阐释他们紧密相关的内在机理,并揭示了他们在应用上灵活的开放性,对于更好地利用这两个模型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2.
从碳排放总质量和碳排放强度方面对宁夏1980—2010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分析;用STIRPAT模型进行岭回归函数拟合,探讨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脱钩指数进一步分析了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为实现宁夏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强脱钩,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银川市人口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多目标规划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银川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建立银川市人口、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多目标模型,运用理论分析法和模型搜索法对所建立模型进行求解,通过考虑GDP和环境对人口规模的影响,对人口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银川市人口呈增长趋势,应控制人口增长,建立完备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调控体系,提高人口素质,拓展劳动就业渠道,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4.
具有年龄结构与区分性别的中国人口增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考虑了年龄结构、性别与地区(城市、镇、乡村)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建立了离散线性的差分方程组人口发展模型,并给出了城、镇、乡的男女性人口增长的统一模型,用该模型对我国未来人口的增长情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梳理了我国从1990年到1999年的相关人口数据以及第5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借助相关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建立了我国人口增长的灰色系统GM(1,1)模型和Leslie动态离散控制预测模型,应用MATLAB软件分析我国当前人口状况,并且预测了未来我国人口的增长模型,了解我国未来老年人口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6.
根据福州市区1981-2004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应用BP-MSM算法,建立福州市区BP神经网络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并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人口自然增长模型、指数函数模型、幂函数模型、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Logistic人口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对人口数量的预测精度更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论无标度网的增长和择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长和择优机制是无标度网络中两种重要的演化机制,已发现比较重要的择优机制有度择优和秩次择优,比较重要的增长方式有星形图增长和完全图增长.该文首先分析了秩次择优机制对网络度指数的影响,指出可以利用秩次择优来构造度指数在较大范围内变化的模型. 接下来分析了星形图增长和完全图增长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模体增长方式,然后结合秩次择优机制和模体增长方式提出了一个新模型——模体增长秩次择优模型,该模型除了具有较宽的度指数范围外,还在度指数大于2.5时具有独立于网络规模的群集系数.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性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新疆自治区15个地州市2000—2015年的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及空间分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总体规模上,新疆地区作为整体,2000—2015年人口与经济增长具有较好的协调关系,但各地州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程度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从地理集中度来看,经济集中度在新疆不同地区之间表现出差异性,经济聚集度在大部分地区低于人口聚集度;从空间关联性看,Moran指数由2000年的-0.268 3上升为2015年的0.753 2,说明在这2个时间断面上该地区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性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即这种特征从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到正相关关系,从空间分散到空间聚集转变.新疆内部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不一致的地州市数量不断减少,即各地州市人口与经济的地域差异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19.
选取滇中城市圈42个县市区人口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口平均增长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在ArgGIS和GeoDA软件支持下,对2000~2008年滇中城市圈人口增长率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人口增长率存在空间集聚性,人口增长空间正相关多于负相关,局部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空间结构主要表现为"中心-外围"结构.演变过程体现了人口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集聚,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县域,人口有反向集聚趋势.  相似文献   

20.
Bertalanffy模型在人口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ertalanffy模型是一类重要的增长模型, 但预测用户尚不大了解.分析和讨论该模型的特性及其参数估计方法,并以中国人口增长的预测为例检验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至少在人口预测上,Bertalanffy 模型比熟知的Logistic模型要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