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乡统筹视阈下中国全域旅游发展范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俊芳 《河南科学》2014,(1):139-142
以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城乡统筹发展为出发点,在研究城乡统筹与旅游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综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了中国全域旅游发展构想.城乡旅游联动发展是统筹的关键切入点,途径在于资源整合、创新,任务在于产业融合、优化;城乡统筹的难题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契机,全域旅游发展是城乡统筹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保障,"美丽中国之旅"建设是两者的结合点.基于城乡统筹视阈提出全域全产业链的"大城小镇嵌景区"旅游发展模式,并明确了其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两者各自成体系、脱离式的研究使得我国统筹城乡发展遭遇瓶颈,也缺乏可持续性,城乡一体化发展也面临困境.特别是统筹城乡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框架体系还没有达成共识,进而落实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规划上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从理论上试图构建统筹城乡可持续发展机制框架体系,然后以可持续发展实验探索区域宜宾市南溪区为例,探索其"两化互动"、"三化联动"支撑下统筹城乡可持续发展机制.通过相关计量方法寻求其驱动力,并科学划分南溪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分区,提出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西咸新区城乡发展现状,探讨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西咸新区城乡发展应采用的模式。方法采用文献查阅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新田园城市"是实现西咸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结论西咸新区通过构建"城市组团+绿色廊道+优美小镇"的城乡空间格局,实现了新区城乡发展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张怡康 《科技信息》2012,(2):453-454
本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视角,土地流转为切入点,基于乡村旅游与城乡一体化的互动关系说明了土地流转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意义。就成都城乡统筹试验区在土地流转中的成功探索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其土地流转的特点与成果。受成都城乡统筹试验区土地流转实践的启发,在此基础上,最终总结出城乡统筹视角下旅游用地流转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城乡旅游互动发展是促进区域城乡旅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更是带动乡村旅游实现长效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的互动发展机制问题至关重要.为了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采用定性分析和规范分析的方法,构建城乡旅游互动发展长效机制"车轮"模型,并以河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对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长效机制的培育提出了"一个转变,三大创新"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潘云 《太原科技》2013,(2):25-26
在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区建设的背景下,山西省城乡统筹应按照"错位发展、融入互动、点状开发、梯级推进"的思路,大胆创新体制机制,重点是以政府为主体,加强资源型地区城乡统筹的力度,以规划为前提,提升资源型地区城乡统筹的高度,以产业融合为核心,拓展资源型地区城乡统筹的宽度,以制度创新为重点,延伸资源型地区城乡统筹的深度,努力加大统筹力度,创新城镇化建设发展机制,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促进矿城互动融合,支持资  相似文献   

7.
分析文化生态型乡村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发展过程中,不可规避经济发展与文化、自然生态保护的矛盾.文章认为文化生态型乡村顺应休闲旅游经济时代的要求,以乡村旅游发展为动力,以自然、人文生态保护为前提,进行乡村物质文化空间和内涵文化空间规划;契合旅游市场需求变化的规律,文化生态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化模式为:品牌核心价值不变--品牌主体整合重组--品牌形象不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传统小城镇总体规划基于城市化与增长极理论,重镇区规划,轻镇域规划,忽视城乡融合。"五个统筹"中的统筹城乡发展,基于城市化新理念,倡导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将这一思想应用到小城镇总体规划中则体现为:镇区与镇域规划并举、统筹发展产业空间、统筹管治地域空间、统筹协调城乡交通。  相似文献   

9.
孙炜 《科技信息》2013,(3):430-430,446
近年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二元结构,已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县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城乡统筹开发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市场互动、旅游扩容,可以作为统筹经济社会城乡发展的着力点与突破口。山东省诸城市针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采取优势资源核心带动、区位轴心聚集辐射、兼顾城乡联动发展的整合开发思路,规划建设了恐龙文化旅游区,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发展不仅仅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专利",东部发达地区也应充分重视运用统筹协调的方式来化解城乡矛盾、加快城市化进程,从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广东作为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省份之一,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有必要思考并借鉴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亦可作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的重庆在此方面的思路及经验,进而打造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模式,同时也为其他发达地区探索统筹城乡发展道路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重点村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以中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探析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整体上以“胡焕庸人口线”为界,呈“东密西疏”的凝聚型分布特征;以“中心城市-城市群-旅游重点开发区”为依托,区域尺度上集中连片聚集分布;省级层面上其空间分布密度差异较大,空间分形特征显著且结构复杂.2) 乡村旅游重点村随着海拔升高而数目递减,具有明显的沿河流、海滨分布的特点;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东北农业文化地区、黄土高原等文化副区.3) 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密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客源市场和专业人才共同驱动其布局发展;另外,交通走廊串起乡村旅游“经济链”,推动了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旅游的持续推进,传统村落面临着一系列人居环境危机,以湖南省江永县兰溪村为例,从景观基因修补和文化基因修复的视角,探索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双修”机理和应对策略.研究表明:1) 聚落“双修”本质是针对目前我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更新改造工作,强调“文化基因修复”与“景观基因修补”,这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过程中实现空间形态重构、生态环境适应、社会文化传承及人居环境更新与营建非常契合.2) 从聚落“双修”视角分析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机理,认为政府、村民等多元主体对破坏的建筑基因、流失的文化基因、冲突的聚落空间基因和恶化的生态环境基因等进行整治与改造,可促使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序转型.3) 从聚落“双修”策略来看,依托旅游资源开发,通过分级分区保护、活化文化内涵,使传统村落文化在时代发展与进步中得以延续.提出恢复山水特色,优化绿地系统,强调生态文明,建立治理体系的环境基因修补策略;空间重组,优化用地布局,农旅联动,创新产业升级的布局基因修补策略;循序渐进,加强风貌改造,内修外补,实现有机活化的建筑基因修补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深入分析旅游影响下传统村落利益相关者变化及其演进规律,对传统村落的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两河口村为例,对旅游影响下传统村落的利益相关者构成与互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1) 在旅游发展的影响下,传统村落利益相关者多元化主体初步形成,呈现出利益相关者逐渐增多、并趋于稳定的发展特征.2) 两河口村利益相关者网络呈弱利益关系态势,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不同利益相关者在网络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3) 传统村落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利益关系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和阶段性,彭家寨、唐家寨、汪家寨的利益相关者格局具有较大的差异.4) 在旅游发展的影响下,传统村落利益相关者存在传统模式、过渡模式、共享模式三种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表征了传统村落利益相关者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形态与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14.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探寻农村发展的新思路。发展乡村旅游具备许多现实的有利条件,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一条可行途径。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突出乡村特色,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消除瓶颈制约,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实施“新村建设”方案,推进乡村旅游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安康市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了安康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认为该市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但目前旅游业仍处于初级阶段,投资、管理体制、开发战略、创新意识与经济基础等制约着旅游业快速发展.进而以区域旅游开发理论为指导,分析探讨了安康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劣势、机会与威胁,提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区域联合发展模式与城市意象景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肖薇薇 《科技信息》2009,(33):I0014-I0014,I0074
本文针对目前安康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定位,综述安康市的旅游现状,分析安康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促使安康生态旅游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失地农民身份性质混合着各种要素,既是“农民”又非“农民”,这种角色特征,深刻影响着其体育文化生活方式。当前“城中村”失地农民体育文化活动意识较强,有融入城市体育生活的感情诉求,但受到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传统村落群居人文环境、个体发展的影响较大,建议通过转变观念、完善基础服务、加强组织管理等措施,不断推动“城中村”失地农民体育文化生活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契机,该文通过分析全国“重点村”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特点.该文以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中的314个村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探讨全国“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法等方法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区域差异显著,总体结构呈“南北均衡和中部凹陷”的空间分布特征,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2)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在特定区域空间上呈数量规模集聚,空间密度呈“双核中心,次级中心零星分布”态势,冷热分区与集聚核心中心高度吻合.3)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点集系统空间分形结构特征明显,空间分布无显著的标度区,分形结构较为简单.4) 影响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核心要素主要是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社会经济以及区域基础设施条件等.研究结果印证了314个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作为乡村旅游培育重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位于拉萨郊区的藏热村被裹挟着进入城市空间拓展的现代化变迁之中,日益呈现人口结构、职业分工以及生活方式的多元化趋势,目前正在进行村落的整体移迁。“村落排泄系统”这一概念拟将村落视作一个文化意义上的、具有新陈代谢功能的动态有机体,自身能够形成吸纳、生产、消费、维持和排泄的系统,其中除了包括文化主体生理意义上排泄废物的既定模式,还包括与生产活动、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废物或垃圾处置方式。通过展示藏热村排泄系统所发生的细节变化,可以一窥村民们正在经历质性变迁的日常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20.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回应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和宏观号召的使命所在,也是解决旅游业面临现实问题矛盾、促进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以分析旅游业多重属性为切入点,探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核心要义与推进方向.提出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旅游业产业事业属性兼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协同发展,是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其核心要义是“供给的有效性”和“发展的公平性”.供给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多元主体培育,多种业态融合,有效引导需求等;发展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机会公平,利益均衡,过程公正等.同时,以新时代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从创新赋能、文化赋魂、开放赋力、绿色生态、协调高效等方面阐释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向.以期为深化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路径提供参考,为后续围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构建与水平测度等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