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龙军华 《科技信息》2011,(28):321-321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实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然后针对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分别从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社区参与、精品工程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乡村图书馆的角色定位及作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百色市濑浩屯图书馆建设的田野调查,探讨了在目前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乡村图书馆建设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乡村的空间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已进入城市化高速成长期,随着乡村城市转型步伐加快,城乡空间格局出现大幅度变动与调整.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空间转型面临着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差距扩大、乡村工业化引致分散城市化、村庄空废化趋向、村庄建设分散无序、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压力等结构和空间问题.当前我国乡村空间转型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非农产业已成为塑造乡村经济空间的主导力量、乡村工业集聚区逐渐成为乡村工业布局的主要形式、乡村城市化全方位推进、城乡空间一体化是我国乡村空间转型的方向等.重构乡村空间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乡村空间重构的重要手段是:规划建设"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三级农村城市化平台;以村镇布点规划为抓手重构村庄生产与生活空间;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乡村问题是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大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与国家文化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对乡村文化秩序和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合理应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布局,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入发展。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文化体制机制不健全,人才匮乏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从战略实施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意义着手研究乡村振兴,围绕新时期农民群众的“三求”“六盼”,充分发挥好文化先行的优势,提出建设性路径,以此夯实中国乡村文化的根基,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5.
乡村聚落是新农村建设中持续关注的重要问题,是乡村区域人地关系的集中体现。借助科学计量技术Citespace与VOSviewer,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所收录的2000-2020年高质量相关文献绘制知识网络图谱,定量分析在乡村聚落中的研究概况、学科结构、关注热点与领域动态。研究发现乡村聚落研究热度持续高增长态势,研究涉及学科领域较广,学术合作网络有待加强。从城镇化进程与农村土地利用研究、乡村聚落空间与景观规划研究、乡村聚落与城市化发展政策研究、乡村生态调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四大聚类综述乡村聚落的领域动态,探索未来乡村聚落发展趋势,为我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生态文明是在乡村建立生态的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需要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这既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其重要支撑。社会主义乡村生态文明要在"和谐"中搞建设,在建设中求"和谐",在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乡村绿道发展的背景及重要意义,并以自贡釜溪河乡村绿道规划为例,分析了釜溪河乡村绿道规划的机遇、挑战及目标,从3个方面提出了乡村绿道景观规划策略:1生态策略——基于土地敏感性分析的土地适宜性建设格局构建;2产业发展策略——"乡村庄园+产业景观"的开发模式;3景观策略——突出"千年盐道精山水,情归乡愁在釜溪"的山水田园景观特色.  相似文献   

8.
徐立 《科技资讯》2009,(13):131-131
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融入生态景观规划的原理和方法,使得新农村规划建设更加符合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要求。农村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体现出乡村景观资源提供农产品的第一性生产、保护及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中不能忽视生态景观的建设,必须以景观生态学和现代景观规划的理论为指导,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9.
乡村空间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场域和抓手。以往城市价值逻辑影响下的乡村空间治理无法满足新阶段乡村发展的需求,亟需从乡村本体视角出发开展乡村空间治理的针对性研究。文章在分析中国乡村空间治理的现实困境和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的基础上,重构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主体性视角的理论内涵和乡村空间治理的价值逻辑,进而探索针对性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1)乡村空间治理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寻求新时代背景下乡村的主体地位。(2)乡村主体性是乡村面对转型发展诉求时所展现的能动性,其理论意义强调内生增长意识、凸显乡村文化个性与包容发展路径多元性。乡村主体性视角下乡村空间治理的价值逻辑转向多元价值、村民主体和生活主导。(3)基于乡村主体性的视角,乡村空间治理的实施路径可以从提升主体人居环境、促进村落产业经济、完善县域社会治理和优化城乡空间格局4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脉络里来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今日的新农村建设是过去一百年来乡村建设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一个延伸.为了回应世纪之交的"三农"危机,学界形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合作以及文化建设等三种新农村建设的主张.农民本位强调农民的主体性,村庄本位则强调组织裁体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处理好主体与栽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城乡交错带、景观格局等相关概念的辨析为基础,重点分析了城乡交错带、景观格局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高度的人工化,不稳定的景观格局是城乡交错带的最为显著的特征。而区位因素、交错带与城市建成区的“共振效应”过于缓慢及城市系统发展的等级性制约因素是影响城乡交错带景观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认识城乡交错带的景观格局的发展演变,可为城乡交错带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踏勘,对民族地区乡村景观视觉感知进行研究。按照视觉特性总结出7类典型乡村景观类型。从拍摄的151张照片中选取21张各类典型景观照片,对当地及周边100名村民进行喜好的风景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景观和自然风貌景观喜好较高;对有规则、管理良好的景观喜好度较高;对该地区的历史文化景观(如古树、古庙、古建筑等)的保护与开发充满期待。乡村景观的良好维护和合理规划对当地居民均有良好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苏  王崑  郭世奇  耿美云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7):11795-11802
图式语言是直观刻画村域生态规划中生态、生产、生活网络空间嵌套组合特征的新视点和新方法,目前在寒地乡村还未构建出系统的景观生态图式体系,本文在归结前人景观图式语言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东北地区典型生态空间网络的原型遥感影像图片,提取整理图像信息,得出组成寒地乡村生态空间的基本图式“字”层面5类43种,“词”层面3类26种;组合图式“词组”层面4类21种。在此基础上以黑龙江省五常市二河乡新发村乡村生态旅游规划为例,以“有机稻乡,生态田园”为规划目标,选取寒地乡村生态空间的图式语言体系中符合基地实际功能情况的进行实践应用,展示了完整的图式语汇规划设计过程,以期在规划实践层面,为寒地地域特色性乡村旅游建设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景观图式语言在寒地的探索和拓展。  相似文献   

14.
试论乡村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演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乡村文化景观是一种以自然因素为基底,又打上了人文作用烙印的文化景观,乡村文化景观的构成复杂,景观类型多样,地域差异也十分显著,本文应用一些相关指标,分析了乡村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演化。  相似文献   

15.
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和GIS技术,在提取乡村景观类型的基础上,对福州郊区乡村旅游景观特色及其组合形成的空间分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丘陵山地针叶林景观构成了福州郊区乡村景观的基质;丘陵山地农田景观与森林基质构成有特色的山岳森林田园风光;乡村景观多样性高,可满足多种乡村景观旅游审美需求;平原城市景观和丘陵山地人工马尾松林景观...  相似文献   

16.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作为生态环境规划的一个方向,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根据德州市武城县李古寺社区规划实例,对该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中植被选择、不同环境下绿化景观设计及各种时空下植物组合作了初步探讨,以期对新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渝西低山丘陵乡村传统民居植物景观在重庆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渝西传统民居庭院及周边常见的风水林、果园、茶园、农田和水系等植物景观进行了现场调研,并从"风水林的营造与保护、因地制宜以节约成本、最大化利用生态资源、适宜操作的生产方式"4个方面分析传统民居植物景观所折射出的生态智慧,可为乡村绿化规划及"美丽乡村"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的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玮  李莉萍 《江西科学》2012,30(2):157-163
兼具城市和农村双重属性的城市边缘区是处于城乡之间、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景观生态问题和生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出现了城市与乡村交互的界面逐渐模糊,乡村逐渐被城市所吞噬,景观格局混乱等问题。从城市边缘区的特征和功能入手,对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进行了特征、功能的定位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的整治方法以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影响农村基础设施规划的因素,探讨了城市与农村基础设施规划的区别,论述了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应考虑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评价体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乡村景观研究是景观科学和景观规划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运用景观规划学、景观地理学、景观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综合观点,系统探讨了乡村景观、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乡村景观美景度、敏感度、可达性、相容度和可居性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