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结构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人口结构与经济是否协调发展,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选取了1978-2010年的有关数据,运用产业结构偏差系数、就业均衡系数和城镇化率来分析广西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广西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不高,具体表现在城镇化率不高,就业结构的变动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劳动就业压力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重庆市人口现状分析,利用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分高、中、低3个方案对重庆市到2050年户籍人口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对未来重庆市人口发展态势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人口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3.
罗仕贵 《科技咨询导报》2010,(27):206-207,210
我国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完成了人口转变,而且这种快速的人口变动对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大众体育的影响自然也是题中之义.从三种不同的人口变动类型分析了生育率下降、人口流动、人口结构变动对大众体育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疆人口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的相结合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新疆人口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新疆人口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人口总量增长过快、人口素质水平总体较低、人口就业结构不合理、人口城市化水平落后经济发展需求等问题,这些人口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新疆的可持续发展.新疆应该实行政府主导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充分挖掘人力资源、优化就业结构, 拓展就业空间、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等举措.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口结构的变动会对学校的数量和分布产生影响。本文就近几年兵团适龄人口的变动情况,分析学校数量的变动、在校生规模以及师资规模对学校布局的影响,并预测未来几年适龄人口的变动情况,最后根据适龄人口变动对学校布局的影响,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口中出现的强流动弱迁移的特殊现象 ,是我国社会现实发展的必然 ,存在着明显的时代缺陷性。由于它演绎的是一种“假性”的人口变动现象 ,因此它所带来的人口地域变动、人口社会变动的提升只是暂时的、不完全的。其深层实际上是一种人口进步的不彻底性 ,对我国社会实现现代转型十分不利。我国人口不宜过量长期处于“流动”的不稳定状态必须尽快解决强流动弱迁移的问题 ,以使我国人口驰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7.
利用近32年的人口统计资料,对武汉市的人口空间变化和郊区化进程分三个时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三个时段内武汉市的人口空间变动和郊区化存在着显差别,具体为:(1)从13个区的人口空间增长速度看,在三个时段内各区的人口平均增长速度差异很大;(2)从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地域角度看,人口空间变动有着“中间大,两头较小”、“中间小,两头大”和“中间大,两头也较大”的演变规律;(3)从郊区化历程看,武汉市真正意义的“郊区化”并不明显,但由于过去工业化的引发作用,武汉市的近郊化已经有了一定程度。同时存在较强的人口空间向心聚集力量,导致了武汉市的城市发展有着很大的特殊性,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还剖析了武汉市近32年来人口空间变动与郊区化的主要原因;最后,根据武汉市城市规划纲要思想并结合部分发达城市郊区化特征,对武汉市今后5-8年的人口空间变动和郊区化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简要概括了新中国建立至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山东省人口性别比的特征,阐述了五普以来该省人口性别比的变动情况;重点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将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迁移和产业结构等因素确定为影响目前山东人口性别比变动的主要因子;最后在上述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维持山东省合理性别比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浙江省的人口出生率变动,选取经济、流动人口、教育、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作为5个主要影响因素,采用1980—2016年相关指标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做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教育、流动人口因素、生育政策因素中的"全面二孩"政策对浙江省人口出生率变动影响是正向显著的,其中教育因素是外部影响因素;人口老龄化因素影响是负向显著的。最后根据实证结果给出把握人口出生率变动趋势、完善外来人口服务保障机制、制定高峰人口出生措施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口结构变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为显著。本文从人口的视角,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用OLS回归分析法分析山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从供给的角度,劳动力利用率越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同时,老年抚养比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而少儿抚养比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2)从需求的角度,人均消费增加、人均教育支出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相反,人均卫生支出增加,老年抚养负担加重,抑制经济增长;3)政府对教育、卫生等基础公共行业支出增加,可减少居民的抚养负担。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政策和人口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龙岩市2000-2010年教育适龄人口变动数据为依据,从构建龙岩市终身教育体系出发,剖析龙岩市教育发展现状和问题,测算2010-2020年教育适龄人口和各教育层次在校生人数变化趋势,分析教育适龄人口变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为龙岩市建立合理的教育结构,科学制定龙岩市教育发展战略、教育政策等提供参考。提出龙岩市教育发展要遵循全局性、针对性、超前性、效率性等教育科学决策的原则,及时调整不同层级、不同结构适龄人口教育发展思路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发展变动过程进行详细地梳理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与时俱进的特征明显。总体上,可以将中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酝酿探索、全面启动、加强管理、稳定水平、统筹完善、配套优化等重要阶段。不同阶段之间的生育政策具有较强的延续性。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曾经对控制中国人口增长,对促进中国人口转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进入新时代,人口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作出了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并逐渐配套与生育服务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对促进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正席卷而来,我国人口发展却面临着增长率下降和老龄化趋势等严峻问题,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挑战。本研究旨在系统性认识人口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关系机制,并探索其协同助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思路。基于相关文献,本研究构建了二者相互作用的关系模型:人口发展从人口素质、规模、结构、流动性等多维度对科技创新产生影响,科技创新则通过生命科学改变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通过交通和信息技术促进动态化分布,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影响就业结构。针对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突出问题,基于这一模型提出了协同发展的思路:适度鼓励生育,缓解老龄化压力;市场化引导人口流动与聚集;发展银色经济,通过消费升级和素质提升实现创新驱动;创新人口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多元治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莆田市体育人口与非体育人口的调查分析表明:体育人口比例低,年龄结构成"L"型,与文化程度成正比,体育人口与非体育人口的闲暇活动和增进健康方式选择上存在差异。准体育人口存在锻炼的强度、次数、时间等不足,参与项目、形式、动机与体育人口无显著差异。影响非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主要是缺乏余暇、工作负担重和没兴趣等。  相似文献   

15.
解决现阶段我国人口问题,要充分理解邓小平"人均"与"量化"的发展目标,着重解决好农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这也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中国人口及计划生育工作的实践证明,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最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额济纳旗人口与环境的演变过程以及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计算了环境人口容量,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可能控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阈值,并对今后20年内的人口数量进行预测.据此提出合理分布人口,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建议:实施生态移民,阻断荒漠化过程;依托原有人口分布区的基础设施优势,合理布局人口;妥善安置移民的生产和生活,协调移民新村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高度化导致的就业结构变化和人口城乡迁移,并建立以动态投入产出框架为主干的经济模型,与多维人口预测模型相耦合构成仿真系统,为了对迁移人口的规模及年龄,性别结构作内生化处理,文中提出了一种计算模式。系统对1985年至2000年的我国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人口城乡迁移进行了多种方案的仿真试验并提出有关论断。  相似文献   

18.
人口质量高低和数量多寡都能影响到社会的发展,由于不同的家庭人口结构,中西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了不同路径。应用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对中西家庭人口变动对各自社会发展的影响做了历史考察,并进一步指出,自近代以来,由于“两种生产”的不断分离,以及随之而来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应正确看待新时期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中国气候变化特点及气候变化对人口直接或间接的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气候变化对传播性疾病的发病率和影响范围变动,气温变动对非传播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对儿童、老年等脆弱人群的直接影响,以及通过影响环境和农作物产量对人口健康产生的间接影响。随着气温升高,传播性疾病发病率提高,影响的空间和时间范围扩大。热浪或寒潮都会增加不同类型非传播性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带来负面影响。儿童、老年及其他体弱的人,面对气候变化,承受力弱,容易产生负面健康效应。气候变暖对空气、水和土壤等环境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从而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农作物产量在气候变化时期波动性大,需要注意其对人体营养摄入的影响。最后提出本领域中未来应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包括在研究方向方面,研究除疾病外的其他健康的影响、不同社会经济层次的研究对象、城市化带来的影响等,在研究方法方面,建议加强实证研究、交叉学科建设、加强对干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人口时空演变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1965-2006年福州市人口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65-2006年,福州市辖区和福清的人口总量及增长速度均高于其它县(市),市辖区人口变动幅度最大,其它县(市)相对较小;福州市几何中心在闽侯县境内,而人口重心在闽侯与市辖区之间徘徊,人口分布一直处在不平衡状态,人口密度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40 a来福州市人口重心经历了3个非连续单向的、反复波动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