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柴北缘构造较为复杂,研究工区各断块含油、含气前景区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在柴北缘马海构造马10井区进行的油气微生物勘探,采取550组样品进行天然气微生物数量及活性分析,得出该区的油气分布规律和分布范围,通过微生物异常值的分析得出马10井区微生物异常基本上为气异常,但没有大范围连成片,而油异常区几乎为背景区值。通过较成熟开发区的异常区与研究区内其它异常区的微生物异常值进行对比, 研究区内异常区的微生物异常值的平均值均没有前者高, 合理直观地了解了马10井区的含油气远景。结合该区的区域地质资料,对马10井区进行含气预测,并部署了一口评价建议井。  相似文献   

2.
海安凹陷富安油气区微生物异常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油气藏上方的微生物分布,采集了苏北海安凹陷已知区块油气藏上方的地表土壤样品,并对甲烷氧化菌、丁烷氧化菌和烃氧化菌3种油气指示微生物进行了MPN法培养计数。指出了土壤样品采样的合理深度,并通过该区A、B两剖面上的油气指示菌数量的分布,结合化探指标,对剖面上微生物异常进行了解析。研究表明,3种油气指示微生物在油藏上方地表土壤中都有发育,与地下油气藏的分布有很好的响应关系,其中丁烷氧化菌是本区块比较理想的油气勘探指示微生物。  相似文献   

3.
梨树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油气勘探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进入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梨树断陷油气资源基础雄厚,勘探程度较低,具有较大勘探潜力,通过对梨树断陷的勘探历程、勘探发现程度以及剩余油气资源的综合研究,分析了该区油气资源潜力,并采用翁氏旋回法科学合理的预测该地区中长期的油气储量增长趋势。在未来五年中,梨树断陷将新增控制石油储量389×104t,新增控制天然气储量145×108m3。  相似文献   

4.
开展含油气性定量评价成为有效推动高邮凹陷永安地区戴一段油气勘探的重要工作之一。根据已有勘探成果对含油气性评价单元进行细分并筛选出主要含油气性评价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拟合油气分布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研究区含油气性定量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永安地区戴一段含油气性进行多层次的系统量化表征,并结合油气地质认识提供下一步的勘探建议。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含油气回归模型总体准确率为89%,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研究区深部地区的勘探潜力值得探索,是未来拓展勘探的有利区域;基于Logistic回归的含油气性量化评价方法所受客观限制小、适应性较强,能够直接计算得到含油气概率值,并可以方便地刻画含油气性特征以指导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5.
在金昌坳陷窖南凹陷窖南二号构造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应用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综合分析了该区的地质特征和微生物异常值,明确了油气勘探前景和油气聚集规律,提出勘探开发方案。同时,对研究区乃至整个金昌坳陷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青岛市页岩油气勘探开发重点实验室青岛市页岩油气勘探开发重点实验室由青岛市科技局于2012年批准建立,实验室主任为卢双舫教授。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页岩油气资源评价及战略选区、页岩物性评价及渗流机理模拟、页岩油气藏钻完井技术、页岩储层改造技术、页岩气藏产能评价与开发方案设计、页岩气藏开发配套工具与装备研发。实验室在页岩油气的储层微观孔隙特征、页岩油气资源潜力分级油气井工程超临界流体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未发现的剩余油气资源越来越少。如何准确预测高勘探程度即成熟探区的剩余油气资源,成为石油投资者和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详细探讨了油藏规模序列法预测油气资源的原理、方法、操作流程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该方法对东营凹陷剩余可探明储量以油气成藏体系为评价单元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东营凹陷剩余可探明储量约为17.03×108t,仍具有较高的勘探潜力,并且主要集中在东营中央背斜带和东营凹陷北坡两个油气成藏体系内。实践证明,由于油藏规模序列法合理回避了油气成因机理问题,减少了资源评价工作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资源评价结果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8.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三潭深凹南部各构造含有丰富的油气,目前在该地区的秋月构造、孤山构造和湖心亭构造都已经发现了油气。研究发现该地区深部地层中普遍存异常高压,但是在研究区的不同部位异常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分布的层位有所不同。众所周知异常高压对研究区内油气的生、储、盖、圈、运、保等成藏要素由重要影响;但是到目前为止前人对该区域异常高压形成机理方面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因此分析研究区异常压力的分布层位以及它的形成机理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有重要意义。本文用主要用测井、岩心孔隙度鉴定、薄片鉴定并结合粘土矿物成岩转化作用相关的知识对这一点进行论述,希望能对本地区及其他地质条件类似的地区油气的勘探与开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勘探程度较低的穆格莱德盆地南部新生界分布特征,利用布格重力异常资料,选取既能利用已有地质研究成果约束,又能大体控制研究区主要构造格局的4条重力异常剖面进行拟合反演。在对重力异常进行定量与定性解释的基础上,应用SPSS中的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与回归分析(曲线估计)原理,计算出了研究区的新生界底界埋深。结果表明:研究区新生界在隆起区相对不发育,而在凹陷区厚度较大,平均厚度超过2 200 m。认为新生界厚度较大的穆格莱德盆地南部凹陷区是进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
西湖凹陷三潭深凹南部异常高压分布层位及其主要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三潭深凹南部各构造含有丰富的油气,目前在该地区的秋月构造、孤山构造和湖心亭构造都已经发现了油气。研究发现该地区深部地层中普遍存异常高压;但是在研究区的不同部位异常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分布的层位有所不同。众所周知异常高压对研究区内油气的生、储、盖、圈、运、保等成藏要素有重要影响;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该区域异常高压形成机理方面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因此分析研究区异常压力的分布层位以及它的形成机理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有重要意义。主要用测井、岩心孔隙度鉴定、薄片鉴定并结合X衍射和黏土矿物成岩转化作用相关的知识对这一点进行论述,希望能对本地区及其他地质条件类似的地区油气的勘探与开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油气田放射性异常模式及其机理,是油气田放射性勘查的重要理论依据。勘查实践表明,油气田的放射性异常主要为环状式,有时为线状式;顶端式则很少出现。文章对环状异常的机理作了较详尽的讨论,对线状式和顶端式异常也作了说明;还对放射性方法勘查油气田的优势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将油气圈闭激发的场源信息视为灰色信息 ,通过综合关联滤波方法对提取的信息进行灰色优化处理 ,以突出隐蔽油气圈闭异常 ,实现隐蔽油气圈闭范围、形态、靶中的定位预测 .提出了一种耦合灰色系统和神经网络的灰色 BP网络方法 ,实现灰色 BP网络滚动训练预测靶位聚焦 .用该法进行隐蔽油气圈闭靶中标定 ,可有效克服“矛盾”样本带来的不适定性问题 ,并提高油气圈闭识别率和定位预测的智能性、合理性与准确性程度 .在 TK测区提取的 3个圈闭上进行了“靶中”定位预测 ,并对测区已出高产油气流的沙四井油气圈闭进行靶中标定 ,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不同渗透率储层岩心气驱动用规律及气水交替采油机理,开展基于华北潜山致密油储集层岩样,不同条件下的常规气驱和气水交替实验,并结合核磁共振技术,分析实验不同阶段T2谱的变化,定量计算孔隙内的油水分布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含裂缝岩心低驱替压力下,采出油量较多,增加驱替压力后,新增采油量很少,增加驱替压力对驱油效率的提高作用不明显;不含裂缝的均质岩心低驱替压力下,采出油量较多,增加驱替压力后,采油量有所提高,增加驱替压力对驱油效率的提高有一定作用;对于裂缝发育岩心,气水交替采油机理主要为水的渗吸作用,从而采出小孔喉内的油,5块岩心气水交替采出油百分数介于5.04%~8.15%,平均为6.58%,其中水的“封堵”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西南缘陡坡与青城凸起过渡地区的高青油气田为例,分析了凹陷与凸起边缘地区的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区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尤以地层圈闭油气藏发育为特征。除砂岩油气藏外,还存在大量火成岩油气藏。不同构造单元的成藏机制、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分布特征表现出明显差异,油气主要沿凹陷与凸起之间的高青大断裂富集,呈条带状分布;而远离大断裂,油气的富集程度急剧变差。研究区的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特征在渤海湾盆地凹陷边缘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塔河缝洞油藏单井注气吞吐试验取得了较好采油效果,为将注气技术从单井吞吐向单元区块进行推广,有必要优化缝洞型油藏单元注气方式。本文首先通过岩板刻蚀缝洞模型来研究不同气驱方式的产液特征、产液规律,在此基础通过具有类似缝洞结构的玻璃刻蚀模型开展可视化物理模拟研究来定性解释上述规律产生的机制。板状模型物理模拟研究发现,缝洞模型水驱后以不同方式注气,第一阶段皆表现为产水、不出油;不同注气方式产油速度、采收率增值差别较大。从采油速度看,转单纯注气效果优于气水同注、气水交替和注泡沫;从采收率增值看,泡沫驱 >气水同注> 纯氮气驱 >气水交替。研究表明,水、气体、泡沫在缝洞介质中流动特征可概括为:气往高处去,水往低处流,泡沫高低都能走,上述驱替介质在缝洞模型中特定的行进方式决定了其对水驱剩余油的作用机制和产液特征。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 对掺加6种食用植物油的薄荷油进行快速、有效的鉴定分析.通过检测薄荷油中是否含有植物油的特征成分, 如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 可以判断薄荷油样品中是否掺杂植物油. 对6种植物油(豆油、调和油、芝麻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经甲酯化后的特征成分和共有组分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薄荷油经过甲酯化后, 利用植物油的特征峰, 能鉴别出薄荷油中是否掺有植物油, 最低可检出的掺加量为0.001%, 并且根据4种特征脂肪酸峰面积总和与L-薄荷醇峰面积比值, 可以初步推断植物油的掺加水平. 该检验方法灵敏、可靠, 可以为薄荷油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田后续高效井的部署难题,在精细构造成图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圈闭的识别和分类,通过海量钻井资料统计分析油气富集规律,重新落实构造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的构造圈闭类型可分为背斜圈闭、断背斜圈闭及与走滑断裂相关的断裂圈闭共3大类6小类;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连通性,油、气、水的分布宏观上和微观上符合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构造圈闭是油气最富集的区域,是高效井集中分布区,油气藏富集模式可分为圈闭内富集型、斜坡全充注型、斜坡半充注型和斜坡全漏失型四种,其中斜坡全充注型和圈闭内富集型是钻探获高效井最有利的地质目标。  相似文献   

18.
氡测量作为地表综合物探及地球化学勘探的重要方法 ,可以快速而经济地取得研究区的勘探资料 ,预测油气的存在或确定已知油气藏的边界。结合吉林油田具体实例 ,介绍了氡测量应用于油气勘探的方法原理 ,并阐述了氡测量的方法技术。应用结果表明 ,在研究区内 ,表层因素对氡测量的影响比较小 ,深层断裂的影响也不明显。测量结果与已知井资料吻合较好 ,这进一步肯定了氡测量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三维地震识别就是一个以三维迭后地震资料为对象的多储层、多目标、多(矢量)特征参数的灰色油气识别。首先对目的层地震数字序列提取灰色、模糊、分维、振幅、自相关5类19个地震特征参数向量,然后在地质建模的基础上,进行灰色模式训练与识别,获得整个评价区的油气检测结果。其输出结果,是以形象、直观、醒目的彩色图形形式显示输出的各储层、每个目标的空间识别分类结果及各测线识别结果的精细描述图,便于结果的地质解释和评价。该方法在辽河某油田油(气)勘探潜力评价研究中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西丁家地区地震反射异常体识别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西丁家地区下白垩统为深水环境下发育的沉积地层。通过对研究区地震剖面的精细地层解释,发现在不同层系中,如沙一段和营三段,存在多种地震反射异常体且数量可观。这些异常体多数为浊流及生物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在地震剖面上呈长条状、下切状和透镜状等外部反射特征。在对这些地震异常体特征识别和分类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本区的地震异常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联,且大部分地震异常体还未进行钻探。通过对异常体的地震追踪和解释对其进行识别和分布研究,为西丁家地区下一步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