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盐碱地面积巨大、分布广泛,经过几十年的改良利用,盐碱荒地锐减、土地生产力成倍提高.目前仍有约1/5的盐渍化耕地存在,且由于耕种管理不当等因素造成土壤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趋于上升、新问题逐渐凸显.土壤盐渍化及盐碱害障碍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科学合理地利用盐渍化土地,是保证地区之间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生产实践和查阅文献,综述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预测盐渍化土壤改良利用技术未来发展的前景和方向,以期为盐碱地的治理和未来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土壤盐碱化问题制约着河套灌区绿色农业发展和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的平衡协调,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改良盐碱荒地,使其能被有效利用,是当前河套灌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工程项目为依托,对河套灌区盐碱地改良行之有效的改良方案进行了总结和探索,为河套灌区相近盐碱化土壤的改良提供有力的改良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只有对土地有了充分认识,并掌握其特征,才能使土地得到合理地利用、有效地改造和科学地保护,从而为稳步发展农业生产奠定扎实的基础。 土地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质、地貌、土壤、气候、水文、动植物等组成的地表综合体。但大部分土地还包括人类活动的某些成果。土地是一个能量和物质转化的开放系统,它的内部及其与外界之间不断地进行着能量的转移和物质的交换,农业生产就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活机能,从土地资源中转化出适合社会需要产品的过程。因而人类不仅参与了这个系统的交换过程,而且不断影响和改变着这个系统的结构。可见,土地资源是可变的,人们可以破坏它,也可以保护它和提高它,即改变原有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正因如此,土地按其  相似文献   

4.
土壤盐碱化是制约农作物增产增收的重要因素 ,用常规农业水土开发技术改良盐碱地 ,脱盐困难 ,周期长 ,需水量大 ,投入资金多 ,而且易造成次生盐渍化等问题。为探索更快更新的方法治理盐碱地 ,2003年我们选用北京飞鹰绿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禾康盐碱清除剂”进行试验 ,为大面积开发和改良我区盐碱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镉污染农田生态整治与优良草坪草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有效利用污染农田的角度,提出了农业生态整治策略,即将污染的农田作为一种特殊资源,通过筛选和利用对镉富集量低的草坪品种,使污染土地在农业领域重新获得安全而高效的利用。通过采用草坪生产模式,杜绝污灌污染,消除食物链中镉的危害,使土壤生产力得到重新利用。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沙漠化、盐碱化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且趋势愈加严重。在漫长的治理过程中,盐碱化问题反复出现,因此,注重于从生态理论的运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对盐碱地的综合治理,继而实现生态化治理技术的成效发挥。本文主要以吉林西部地区为例分析了我国平原地区盐碱地治理的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提出了平原盐碱地区的治理方式,一是平衡土地资源战略的运用,二是储量战略的调整,三是盐碱地治理战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大庆市盐碱化土地治理对策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的盐碱化是大庆市土地退化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一种表现,严重地制约大庆市的农业发展.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大庆市盐碱地的分布以及利用现状,对大庆市土地盐碱化的危害及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有效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典型盐碱地改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甘肃省典型的盐碱地区域,分类探讨盐碱地成因,通过对两种盐碱地改良方式进行分析,得知在具体的地形条件及成盐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达到相应的改良效果。根据比较研究发现,目前甘肃省典型的两种成盐碱的原因以是地下水位太高,灌排不畅,盐碱水重复利用等引起的土地盐碱化和土壤成土母质自身含盐分较大,蒸发强烈,土壤板结等综合原因引起的土壤盐碱化。本次通过比较研究,因地制宜寻找切合实际的盐碱地改良方法,从而改善盐碱地现状,提高土地质量,增加群众收入。  相似文献   

9.
华北滨海盐碱地区的农民,多年来在与盐碱土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利用种稻改良盐碱地便是其中之一。但是,由于社会制度的限制,这一好的经验过去一直没有经过研究和总结提高,因而也就不可能得到普遍的推亡。解放后特别是农业大跃进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洼地改造与大力改良土壤的同时,随著水利建设事业的进行。利用种稻改良盐碱地,在华北滨海地区已经有了大面积的扩展,总结农场和公社的成  相似文献   

10.
《科学管理研究》2013,(5):58-62
基于网络治理和利益相关者分析,研究了盐碱地改良产业化协同创新的参与主体、网络结构和运作机制,以华清农业盐碱地改良产业化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化协同创新必须有效整合相关资源,以企业为创新核心主体,以市场机制为运作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妨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等方面出发,探讨了我国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水土流失对耕地资源、旱涝灾害、水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介绍了水土保持的一些有效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自然条件特征以及工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湘西自治州生态农业模式选择的原则,设计了水田生态农业系统、旱土生态农业系统、草地生态农业系统、林地生态农业系统等4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浙江省上虞市为例,依据实际调查的区域土壤与水环境质量数据,对区域土壤、水环境和土地安全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并结合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对区域土壤资源的农业经济功能进行了初步划分,对区域土壤资源的开发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研究结论可为科学地指导上虞地区农业生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的自然特点,吸取1949年以来该地区农业开发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在生活学原理指导下,以建立稳定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综合改良土壤,调整种植结构。实行农、林、牧业综合开发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与三峡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长江流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就是水土流失造成的山穷水害、湖泊湿地衰减、水旱灾害及生态危机。分析、研究了水土流失概况;论证了水土保持与湖泊湿地之间的消长关系;探讨了三峡水利工程与流域水土保持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盘县孔官小流域为例,从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入手,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 IS和ARCVIEW支持下,选择小流域土地利用、土地石漠化、坡度、土壤、植被、气候等生态因素,按照土地资源自然地带规律、土地适宜性、土地生态系统保护、农业经济多样化相结合,探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的农业土地利用模式,并提出模式实现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生态脆弱区(江西省上饶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农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基本特征.通过建立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马尔柯夫过程模拟模型,进行了农户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农业土地用途相互转换分析,并对土地利用变化演变趋势做出了预测.结果表明:上饶县在未来的10年内,耕地资源仍将继续减少,其中水田减少的速度有所减缓,但旱地减少的速度有加快的趋势;同时,在农产品市场运行机制引导下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户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各种地类的相互转换,如茶园变果园、桑园变旱地等,势必引起土地覆被的变化,从而可能导致生态脆弱环境下的水土流失;此外,由于我国正处于宏观政策改革时期,使得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的频率加快,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户忽视了农业生产的持续投入,造成土壤地力退化.据此,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福州盆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磁化率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州盆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磁化率研究表明,福州城市土壤表层土的磁化率平均值为230×10-8m3/kg,频率磁化率均值仅为0.74%,表现出磁化率高,频率磁化率低的特征,表明土壤中有较多人类活动产生的粗粒磁性矿物颗粒物输入.工业区、商业区、生活文化区和城市风景区的磁化率平均含量分别为326×10-8,297×10-8,156×10-8,113×10-8m3/kg,表现出工业区>商业区≥生活文化区>城市风景区的特征,土壤磁化率影响因素呈现多元性特征.城郊农业用地的磁化率相对城市用地的磁化率低,表层土壤的平均值为106×10-8m3/kg,与20cm以下的磁背景值较为接近,并且随深度变化不大,表明农业用地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并不严重,重金属未在土壤中大量累积,不同用地类型的磁化率特征规律为果园土>林地土>菜园土>水稻土.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伊犁河谷地区煤矿区土壤的质量和受污染的程度,以及矿区周边农用地土壤的质量,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调查了伊犁河谷地区两处煤矿和周边耕地的土壤,测定了0~40 cm深度土壤中的Cu、Cd、Cr、Zn、Pb 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同时测定了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以及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所选的两处煤矿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其中Cd超标最为明显,庆华煤矿样地重金属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达到了5.97;铁厂沟煤矿达到了9.54.庆华煤矿的内梅罗指数达到了4.47,铁厂沟煤矿的内梅罗指数达到了7.06,两地均属于重度污染.煤矿周边的农用地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庆华煤矿周边玉米地样地的内梅罗指数达到了2.90,属于中度污染,而在铁厂沟煤矿附近的达达木图乡两块农用地内梅罗指数达到了3.94和3.58,均属于重度污染;所选煤矿区土壤及其周边农用地土壤养分含量偏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呈负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但养分与重金属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山区农业持续发展土地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地是影响山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以贵州山区为例 ,从土地质量、土地结构、土地制度、土地利用与保护等多个方面分析土地对山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认为山区土地破碎 ,土层浅薄 ,不利于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经营 ,对持续发展不利。而土地类型多样 ,人类影响较小 ,污染轻 ,开发程度低 ,则为山区农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证。乡村政府强制农民种植 ,摊派种植指标 ,土地税种多、税率高 ,在土地流转中农民不能自主等 ,也严重制约了农业的持续发展。为此 ,文章提出了针对山区特点进行土地利用 ,建立健全适合山区的土地制度 ,充分利用山区特点 ,发展天然农业、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 ,确保山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