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聊城市土地利用程度的县乡尺度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程度是反映区域人类活动对土地自然状态改变的综合指标,文章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聊城市2010年变更数据,对其土地利用程度及县乡尺度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聊城市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为305.70.各县市区土地利用程度介于296.97-311.57之间,县级土地利用程度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水工用地和农村人口的相关性显著;乡镇级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于280.20-358.58之间,与城镇用地、林地、耕地、水工用地、水域、农村居民点用地、其他土地、交通运输用地相关性显著.县乡尺度土地利用程度的联系表现为土地利用程度高的乡镇分布于县城、重点(中心)镇、交通干线沿线.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用地数量和用地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合理、有效的土地利用规划也变得愈加重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搞好用地计划管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也越来越体现其重要性。文章着重分析了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国内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小城镇土地利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揭示重庆市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现状特征,分析了小城镇土地利用在用地规模、用地效益和土地供给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庆市小城镇土地持续利用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项目用地与生态用地在应用中对立统一的矛盾问题,本文通过把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增加生态用地面积,促进生态用地的连片发展及上项目要坚持节能减排的新观念应用到土地利用中去,让项目生产的废弃料变成生态用地的肥料,兼顾项目用地与生态用地的共同发展。解决项目用地与生态用地之间难以平衡的问题,使项目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最终达到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土地利用现状与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2006年完成的深圳市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分析了深圳市土地利用现状和格局,并结合2004年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了土地利用变更的规模和空间格局变化,结果显示,深圳市总体土地利用情况还是以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分别占全市面积总量的50.12%和48.09%。而未利用地不到全市总面积的2%。林地和园地是深圳市农用地的主要用地类型。建设用地主要是居民点及城市用地。各类用地在全市范围内的分布不均衡。其中盐田、龙岗两区以农用地为主,而特区内、罗湖、福田和南山各区以建设用地为主。与2004年相比,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建设占用增加,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很大,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水利设施、未利用土地都出现了净减少,同时建设用地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分析了中国目前城乡用地存在的问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二调数据,深入分析了该研究区城乡用地的历史变化情况、变化趋势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优化城乡用地的办法和建议,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区的城乡用地优化配置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小菊 《科技信息》2007,(25):58-59
土地勘测定界(以下简称勘测定界)是指根据土地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项目用地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的技术服务性工作。土地勘测定界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提供科学  相似文献   

8.
利用数学模型分析法及回归分析法,通过对研究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黔江区建设用地集约度在不断提高,2007年比1997年提高了80.53%,处于中等集约利用水平;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贡献率最大的是单位GDP交通用地,贡献率达18.32%;其次是城市建设用地综合容积率,贡献率为17.66%.研究表明,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投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是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根据福州市2002年-2011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对福州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2011年福州市土地利用数量变化中,耕地、园地和其他土地面积都有所减少,动态度变化方向呈负向;林地、其他农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在增加,动态度呈正向发展.2002年-2011年福州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为11.65,处于发展期.市域内由于发展条件存在差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也存在差异,福州市还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需求量计算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关键问题, 在以往的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计算中,常将新增用地与用地净增量相等同,导致每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偏大。该文详细探讨了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总规模、新增用地和净增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汾河上游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汾河上游五县(市)1998-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在7年尺度上,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增加,其余五类用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变化最大、增加最快,园地数量变化最小,水域变化速度最慢.2)7年间,全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略有上升,但土地利用程度较低,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存在区域差异.3)同类用地相比,牧草地、交通用地变化的区域差异在前4年间较明显,其余六类用地变化的区域差异则是在后3年间较明显.4)不同类用地相比较,前4年间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变化的区域差异性最大,未利用土地变化的区域差异性最小,后3年间区域差异最大的是水域,最小的是交通用地.  相似文献   

12.
以1990年和2011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全国土地利用及其覆被标准,确定研究区景观分类系统,对研究区1∶10 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景观分类,采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巩义市近20年景观动态变化时空特征.结果显示:空间尺度上,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种景观类型在巩义市各乡镇分布相对均匀;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未利用土地这两类景观类型在巩义市各乡镇分布差距悬殊,极不均匀;其他景观类型则介于两者之间.从时间变化上看,近20年间,耕地、园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未利用土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种景观类型在巩义市各乡镇的分布有趋向集中的发展态势,而林地、草地、交通用地3种景观类型则呈现趋向均衡分布的态势.研究结果可为巩义市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规划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存在城镇拓展空间紧缺、农村建设用地却低效利用的现象.为了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资源保障能力,亟需对城乡建设用地进行空间优化配置以释放空间效应,增加经济供给.首先,阐述了优化配置与适宜度评价间的关系;其次,以栅格为空间单元对城镇土地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适宜度进行评价,并考虑城镇土地扩张的连续性与居民点整理的可操作性,分别划定了新增区与拆旧区;最后,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前后的数量及布局变化.结果表明:空间优化配置后,城乡建设用地平均适宜度由61.67提高至64.26,效益有一定提高;优化配置后城镇土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别为495.81km2,344.49km2,空间分布更加集聚有序.  相似文献   

14.
李晓丹 《甘肃科技》2012,28(20):43-47,25
根据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资料,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布局为目的,对全县及各乡镇土地利用数量情况进行统计,利用区位熵、洛伦茨曲线的基本原理对天祝县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并对天祝县土地利用程度及效益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天祝县农用地以林地及牧草地为主,耕地数量较少,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面积不足;二是天祝县各乡镇建设用地、林地分布较为均匀,耕地、牧草地次之,未利用地分布不均匀,各乡镇在具有优势地类同时,也有劣势地类;三是天祝县土地利用率较高,但农用地利用经济效益较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空间格局分析是当前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内容,土地利用类型对景观格局指数具有显著的影响.利用1988年的TM遥感影像和2008年的中巴资源卫星数据(CBERS-02),运用RS和GIS技术,对近20年来北碚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景观格局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北碚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总趋势是耕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呈减少趋势;住宅用地和工矿用地、林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及水利设施用地呈增长趋势.从景观形状指数看,居住、工矿用地和其他用地形状趋于复杂;林地、耕地和水体,由于人类的干预趋于简单;从景观分维数和破碎度来看,居住、工矿用地等建筑用地分维数增加,其他类型分维数减小.该区域应该严格控制新建建设用地,加强生态规划,切实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的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用地的规模、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是政府对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管理的重要内容.利用1996—2007年重庆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运用建设用地动态度和年均变化强度两个指标,对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的时空差异进行定量研究,分析其时空变化的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从时间层面看,重庆直辖后建设用地中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量逐年增长,其中城市用地增长速度最快,而农村居民点用地量持续减少;从空间尺度看,各区域建设用地变化差异性较大,其中"一圈"建设用地持续快速增长,"两翼"增长速度起伏较大,全市75%区县的建设用地增长处于中速及以上变化水平;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的时空差异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交通干线及大型水利设施等建设密切相关,跟据预测,今后几年内重庆市建设用地总量仍会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变化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核心研究计划之一,经典的数理统计方法未考虑空间因素的影响,因此土地利用空间演变分析的结果易产生偏差.基于广州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在对2005-2009年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格局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交通运输用地和城镇村及工矿建设用地,对这两类用地变化强度空间格局及其集聚情况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1)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向南发展速度最快,各个地类中道路与建设用地的扩张方向一致,大量建设用地转为交通用地和林地;(2)空间位置影响下,各年份网格单元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邻近空间单元之间互相依赖发展变化,且趋于高动态度集聚(H-H);(3)广州市土地在各区交界处废弃、破碎、分散的建设用地复垦为农用地,在这些地区会有高动态度集聚(H-H),由此认为土地利用动态度集聚对行政因素的响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与土地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宾川县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AHP方法对宾川县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城乡建设用地现状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宾川县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安排合理空间,对指导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凯  谢伟 《科技信息》2011,(32):386-386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产资料,然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无限需求迫使人类社会必须节约用地。本文探讨了总图设计中如何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土地,使之带来最大化的经济效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城市宗地为评价单元,围绕评价目标,从规划用途符合性、土地建设强度、土地利用效益3方面选取评价指标,构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级指标体系,并通过单因素集成法评价城市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探究城市发展增量和存量潜力规模及经济价值.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空间分布不规律;各宗地虽然主要以集约利用为主,但存在一定比例低效用地,且工业用地的低效利用较多;有一定比例的存量用地规模,但开发较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