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防汛管理和决策水平滞后的状况更为突出,需要引入SDSS(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来全面支持防汛决策过程.针对特大城市上海的防汛特点,综合水文、气象、地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库、知识库等多项内容,设计了具有实时监测、预测预报特色的防汛SDSS.系统辅助防汛指挥部门科学合理地制定决策调度方案,初步实现把城市防汛工作纳入现代化管理轨道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在防汛抗旱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并且对应急联动系统中的G IS,GPS进行了分析说明,探讨了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在加强防汛抗旱调度功能的应用方面的作用,提出了在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中防汛抗旱方面的技术保障,以提高城市防汛抗旱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阐述了县级城市的防汛现状,频发的内涝危及到了城市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县级城市度汛工程薄弱:排水体系建设缓慢、度汛工程老化,思想麻痹、没有树立防大汛抗大汛的意识,重建轻管、重地上、轻地下等现象普遍存在,并针对县级城市的防汛现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勇 《科技资讯》2013,(4):23-23
近年来我国灾害性天气频发,受台风和城市排水设施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严重老化等原因影响,北京、武汉等大城市相继出现较比为严重的城市内涝问题,纵观国内外城市排水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典型做法,应用现代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进行城市防汛排涝工作以已取得显著成效,本文以上海市水闸泵闸监测管控系统为例,简要介绍上海市运用计算机监控系统监测管理进行城市防汛和排水调水工作的经验作法,以期达到在城市防汛排涝领域拓展和应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手段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濒江临海的上海,每年6~9月便会迎来一年一度的汛期。这个季节,台风往往不请自来,成为不受欢迎的“常客”,若恰巧有暴雨结伴来“凑热闹”,加上天文高潮位一起“推波助澜”,防汛形势就会非常严峻。每当此时,“数字防汛”体系就会张开一张无形的网。与千里江堤、万里海塘一起,共同护卫着上海的城市安全。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水情、雨情信息对于水利调度和防汛决策的确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们是基础信息。所以采用先进的水文信息遥测技术,运用新型水文测报系统,对城市的水情、雨情以及水电厂、江河的信息进行准确的采集和及时的传输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会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运用,确保防汛的安全,从而达到兴利增效、防汛减灾、利国利民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建设城市防汛防旱指挥信息管理系统是新形势下的防洪工作的必要手段.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出发,对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武模革  王震 《科技信息》2011,(35):I0406-I0406,I0477
防汛物资储备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防汛准备工作。长期以来,淄博河务局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积极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工作.在防汛物资管理与使用方面进行了调研,现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声音     
当前,防汛抗灾形势异常复杂,任务十分艰巨,大家要做好打硬仗、打持久仗的准备,全力以赴夺取防汛抗灾工作的胜利。 ——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赶赴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益阳市安化县,实地指导防汛抗灾工作时叮咛当地干部群众。  相似文献   

10.
声音     
当前,防汛抗灾形势异常复杂,任务十分艰巨,大家要做好打硬仗、打持久仗的准备,全力以赴夺取防汛抗灾工作的胜利。 ——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赶赴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益阳市安化县,实地指导防汛抗灾工作时叮咛当地干部群众。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貌在武夷山市城镇建设与防洪减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山市为福建省多暴雨洪涝地区之一,城镇经常遭受洪涝灾害的袭击,往往造成巨大损失,城镇洪涝的发生同城镇地貌环境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本言语分析探讨武夷山市城镇地貌与城镇洪灾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城镇建设中合理利用地貌,搞好防洪减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技术等处于不同层次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城市防洪工程规划方案是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依据,其综合评判是一个多目标问题.如何科学、客观地将一个多目标问题转化为一个单目标问题,以便在一维空间中实现综合评判,仍是目前城市防洪工程规划方案综合评判的研究焦点.为此,本文在提出城市防洪工程规划方案综合评判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层次结构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城市防洪工程规划方案综合评判的层次结构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从具体到抽象、从定量到定性、从局部到整体处于不同层次的影响因素,对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必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城市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中,水系水体规划建设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它为实现滨水地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提供有利的保障.水系水体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场地竖向、城市景观、防洪排涝、水污染防治等方面之间的关系,综合协调规划水系平面、水系竖向、水系运行、水污染防治措施等,才能达到滨水地区的水系建设与城市功能定位相符的要求.文章结合规划设计实例,从水系平面、水系竖向、水系运行、水污染防治措施4个维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该文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用于城市防洪管理的优越性,并根据实践通过梧州市构造了一个城市防洪地理信息系统的原型,包括其组织结构、功能结构、软硬件体系等,为城市防洪管理作了新方法尝试。  相似文献   

15.
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2个方面综述了城市防洪减灾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工程措施防洪能力主要从堤防、河道、湖泊调蓄、水库调蓄、分蓄洪区、排水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承灾能力7个方面进行评价;非工程措施防洪能力主要从预测预报预警能力、救援与恢复能力、社会基础支持能力、灾害管理政策法规及科普宣教能力4个方面进行评价.对防洪减灾能力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是评价城市防洪减灾能力较为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城市雨水资源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先进雨水资源利用技术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城市水利学的理论和观点,本着使城市雨水资源化成为一个系统化的理论与工程相结合的先进科学的目的,探讨了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基本方式和过程,提出了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原则,归纳了城市雨水资源化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城市化和城市雨水资源化与城市水文的关系、城市防洪与雨水资源化的关系、城市雨水资源化规划模型等问题.其结果为城市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有效地控制城市雨洪和减少雨洪灾害损失提供了研究的思路、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水文环境是影响城市物质体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江河湖海的地域分布、水运条件、区域水资源的数量,以及洪水潮情等水文特征对城市都有极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已经深入到城市物质系统的许多方面:1 .由于城市对水的依赖,近江、靠湖、傍海是城市的分布特点;2 .不同的水域环境对城市地貌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无论在形态和规模上都会得到体现;3 .水资源的数量是城市发展规模的制约因素,为越过水资源制约的“门槛”,从其它流域调水,导致了城市物质结构新形态的出现;4 .随着社会、经济的历史变化,城市的排水排洪系统发生着巨大变化,造成城市地貌的演变.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苏南某县级城市城市洪涝的风险,针对现有防洪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流域规划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初步确定了城市防洪标准,提出了城市防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管理措施规划,以期初步形成综合防洪减灾体系,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绿地因其结构特征与功能特性成为城市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城市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防灾功能,梳理总结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动态,对于提高城市绿地的灾时避难功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城市绿地为研究对象进行灾时功能分析,对我国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引领性的理论方法及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明确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研究方法体系。分析认为,我国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理论研究成果展现出灾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规划方法体系日渐完善、方法技术不断成熟的趋势,实践方面则展现出体系建设和设施建设适用性不断提高的方向。为此,依托城市绿地系统特点,基于新的绿地分类标准,从体系层面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入手,调整各类型城市绿地在灾时承担的功能,构建从选址布局、规划、设计到建设管理的系统化研究方法体系。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明确各类城市绿地在灾害发生时其空间布局、平面形态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防灾避险功能转换可行性,构建新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建设模式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分析城市及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运用“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河流生态系统建设模式分析了城市河湖水体的生态功能和建设原理,并以连云港市城区水生态系统建设工程为例,研究了城市河流防洪排涝、供水、生态用水及水质安全的保障系统,制订了水环境保护方案,构建了城市河流湖库的水景观和水文化建设体系,提出了水经济开发方案,为城市的水生态系统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