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人邦”反党集团中那个江青,当年曾经踌躇满志地说:“林彪有舰队,我们有炮队!”的确,“四人邦”有一支同林彪的大小舰队一样的“炮队”:北有原清华、北大大批判组挂帅,南有原上海市委写作组发难,组成一支推行“四人邦”反革命政治纲领的“炮队”。在这支“炮队”中,有一支小“炮队”,名曰“石一歌”。石一歌的任务,据说是“学  相似文献   

2.
病科学     
谨此小小者 ,献吾区区一以庙堂之芹 ,赤诚之心 ,随时盼望采纳。且夫天地之间 ,有黄老之道 ,包括自然、社会而有余。自然科学不过是之于自然界的办法劳动而已 ,“天演论”、“进化论” ,何能外乎于此。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尽是支离者也。道也者 ,“有无”者也 ,举例其中曰 :一、没有“有”就没有“无” ,反过来说 ,没有“无”也就没有“有”。有和无是一体的。二、有就是无 ,无就是“有”。以刚强柔是刚为刚 ,以柔克刚是柔为刚。三、“有”就是“有” ,“无”就是“无” ,不然就不存在“有”“无”两个字。以道方之“科学” :一、没有科学 ,…  相似文献   

3.
安陆方言的特殊正反问“有不有”有五种变化格式,即“有不有N 语气词”,“有有N 语气词”,“有啊N 语气词”,“是不是有N 语气词”,“是是有N 语气词”。它与安陆方言一般单音节动词构成的正反问比较有联系,也有区别。“有不有”格式的形成有两方面的条件:一是跟安陆方言的否定词有关,二是跟疑问语气有关。  相似文献   

4.
好容易有个假期,历史老师和地理老师决定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旅行。这不,大清早他们就从“萨拉热窝”里钻出来收拾东西,地理老师还哼着歌:“我站在‘布拉格’黄昏的广场……”“快看,快看,那儿有只‘扁鹊’。”历史老师指着窗外的“柏林”。地理老师一看,果然有一只鸟,它的“项羽”闪闪地发着“司马光”,在一株“英格兰”花上欢快地唱着“歌德”。地理老师被迷住了,像“蒙娜丽莎”那样深情地盯着那鸟儿,喃喃地说:“我要是能有几只‘扁鹊’,那该多—解馋啊!”正幻想间,历史老师问他:“用哪匹马拉车?你的‘巴拿马’还是我的‘达伽马’?”地理老师…  相似文献   

5.
有与无     
龚瑞 《少儿科技》2013,(10):6-6
引言:“有”和“无”关系很好,就像硬币的正反面,谁也离不开谁。“有”离开了“无”,就无所谓“有”;“无”离开了“有”,也就没有“无”。尽管如此,“有”和“无”都觉得自己的本事比对方大,总想着与对方一争高下。它俩的竞争延续了上千年,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数量词修饰名词 ,带“的”情况有“数词 度量量词” ;“数词 准量词或时量词” ;“一 临时量词” ;数量词的重叠形式“一××”和“一×一×”修饰名词 ;能不能带“的”和要不要带“的”有其语法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传世本《周易》卦爻中常见有“有孚”一词,凡26见;又有“厥孚”一词,仅仅一见。过去的学者都把“厥”当作虚词。根据古文字中“又”、“厥”二字形近容易相混的情况,此处的“厥”可能是“又(有)”字之误。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周易》已经写作“厥”来看,这种讹误发生的时间相当早。  相似文献   

8.
对"中介"论与"一分为三"之关系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术界,承认“中介”的有很多,但多数人还是不承认“一分为三”;既承认“中介”也承认“一分为三”的人确有不少,可他们对于“中介”的理解又有所不同;而更多的人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论证“一分为三”,不过并未涉及到“中介”。“一分为三”并不完全等于“中介论”,因为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9.
《科技知识动漫》2009,(1):24-24
在我国新疆东部的大沙漠里,曾经发现一座神秘的“魔鬼城”:“城墙”耸立在人们面前,“城堡”中有一条条迂回曲折的“街巷”,“街巷”两旁是一间间“房舍”。  相似文献   

10.
<正> 学问是一种“冷”的事业。有“热”无“冷”,难以有理论成果。我国的“三论”热,声势不小,成果寥寥。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词根带词尾的“附加式”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方式。常见的词尾有“子”、“儿”、“头”、“者”、“员”、“性”、“化”等。这些词尾总是附着在表示具体词汇意义的词根后面,同它们组合成有了某种附加意义的新的合成词。本文所要讨论的,就是其中在结构形式和表意方式上都比较有特点的一个——“化”一、“化”尾词的构成方式“化”尾词是由词根加“化”构成的。“化”尾词的词根,通常是能够独立运用的实词。  相似文献   

12.
扫墓     
当“一年一度”的“扫墓节”来到祖国神州大地的时候,我们“终于”又可以到烈士陵园去“春游”了。四月五号早晨,“金灿灿”的阳光普照着大地,几朵白云飘在“蓝蓝的”天上,小鸟在我们耳边“唱歌”。我和丁海龙一人背了一包“好吃的”,跟着学校的队伍到郊外去扫墓。到了那里,“人可真多呀”。平时这儿“根本没人来”,今天周围的农民和小贩却都跑出来“摆摊儿”了。我和丁海龙一看,有卖“袜子”的,有卖“发卡”的,有卖“吃的喝的”的,还有卖“半价盗版书”的,丁海龙和我在陵园里“逛了一会儿”,觉得太挤了,就出来“等老师”。“闲着也是闲着”…  相似文献   

13.
植物也有“记忆力”,猛一听,似乎很荒唐。因为植物没有神经系统,何来“记忆力”呢? 法国一项研究成果证明了植物有“记忆力”,因为植物同样有细胞组织,在细胞组织中,存在着锂原子和钾原子的运动,从而便形成一种特殊的“记忆力”。法国的研究专家们用一种“芒刺金盏草”作试验,这是一种草本植物,它的种籽浑身带刺,开黄花,当金盏草  相似文献   

14.
关于《庄子·天地》篇中“象罔”概念,自古以来训者甚众。有从中国传统“象”思维的角度出发将其理解为“似有形而无其形质”的一种“虚象”;也有从“无”的角度将其作“无心”“无形迹”之解的。结合前人“象”与“无”的双重阐释视角,将“象罔”概念作“无心”与“几微”之象加以理解,即以“无心”之状态得“无心之象”而后才能得“道”,同时这一“无心”之象其本身也是一种“几微”之象,是在获得庄子所言“玄珠”之前的一种萌兆。  相似文献   

15.
瞽之本义为“击鼓者”,殷商和西周时代是对“有道者、有德者”乐人的尊称。《诗经》之“有瞽有瞽”的“瞽”,本义为乐师,非盲者。“言乐师”,只是一种传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比较诗学角度出发,对中西方艺术表现理论具有典型意义的命题“意境”与“有意味的形式”作一比较观照,探求两者的契合与差异,并用“有意味”的手段描述“意境”,以期对以“意境”和“有意味的形式”为代表的中西方艺术表现理论有一再认识。  相似文献   

17.
半月谈     
一年好似一年,今年胜过去年 1964年到来了。 1964年将会给国际形势带来怎么样的变化?1964年的世界将会是怎么样的世界?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解答。在西方资产阶级报刊和主要政界人士看来: ——1964年将是在“原地踏步”、“不会有重大发展”或者“将有适度的缓和”的一年。——1964年将是所谓“南北方的冲突”或者是什么“有钱者”同“穷汉”的斗争更加激烈的一年,因而是西方的一个“患难年”。——1964年将是一个在各方面“变化更深刻”的年头,是一个在各方面,包括社会主义阵营在内“改变之风正在流行”的年头。  相似文献   

18.
<正> 初三语文总复习是毕业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一项艰辛而又复杂的工作。而要提高复习效果,必须科学地指导复习、研究复习的方法。 一、心中有“纲”,脑中有“目” 语文复习,面广量大,教者必须心中有“纲”,脑中有“目”。这里所说的“纲”是指九年义务  相似文献   

19.
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的特色是由职业学校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与普通高中 (以下简称“普高”)相比 ,职业学校 (以下简称“职校”)的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情况可概括为“有一利也有一弊” :“一利”指职校师生基本不受升学率的影响 ,开展团工作有更多的的时间、空间、人力和制度性资源优势 ,不必因分数指挥棒而顾虑重重、束手束脚 ;“一弊”指作为团工作主体与对象的学生 ,其素质普遍较普高生差 ,且参差不齐。一、“利”即优势 ,“弊”即劣势。优势告诉我们 ,职校的团工作“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 ,十八般武艺都可施展。劣势提醒我们 ,眼前的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20.
一、时和体的基本概念英语动词的“时”(Tense)(也有译为“时制”的)是表示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的一种语法形式。动词的“体”(Aspect)(也有译为“方式”、“体貌”等)是说明动作在某一时间里进行的方式或情况(正在进行还是已经完成)的语法形式。“时”指明动作或状态是在哪个时间内发生的,而“体”则着重于动作情况的说明,故“时”和“体”是动词的两个不同的语法范畴,不应混为一谈。但“时”和“体”两者都与动作有关,它们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时”和“体”常可结合使用,一个“时”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