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陕北黄土高原森林地带油松林的主要类型及其动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松林系陕北黄土高原森林地带的气候顶极群落,共含11个类型,其中分布普遍的是:油松——多花胡枝子——大披针苔林;油松——柔毛绣线菊——大披针苔林;油松——虎椿子——大披针苔林;油松——胡枝子——大披针苔林;油松——杭子稍——大披针苔林;油松——大披针苔林。它们之间的演替关系和起源比较复杂,非单元和单演替顶极。  相似文献   

2.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应用TWINSPAN将46块山西省辽东栎林样方划分为11个群落类型,并应用Shaanon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山西省辽东栎群落的46个样地中30个主要优势种(包括6种乔木,8种灌木和16种草本植物)的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乔木层辽东栎具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为1.653,灌木层土庄绣线菊生态位最宽,为1.383,草本层披针薹草生态位宽度最宽,为1.503,说明它们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2)物种生态位宽度与其频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乔木层中辽东栎与白桦、油松的重叠值较高,说明它们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灌木层中土庄绣线菊与美蔷薇重叠值最大,说明它们对相同资源的竞争较大,64.3%的灌木重叠值为0.1~0.3。草本层出现29对的重叠值为0的种对,说明不同草本对相同资源的利用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3.
南五台栓皮栎林是秦岭北坡典型垂直地带性植被基带,也是关中盆地水平地带性植被——落叶阔叶林的组成部分。该地区栓皮栎林是由栓皮标为优势种的纯林,群落结构简单,垂直结构上各层界限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三层;层间植物不发达,林冠整齐,根据该地区栓皮栎群系的组成成分,可划分为栓皮栎-格氏撞羽-披针苔,栓皮栎-杭子梢-披针苔,栓皮栎-胡颓子-披针苔,栓皮栎-格氏撞羽 杭子梢-披针苔等四个群丛。整个群系主要由山毛榉科、豆科、檀香科、胡颓子科、莎草科和菊科等植物组成。栓皮栎林经济价值高,开发利用时应重视生态效益,但目前要以保护为主,故应迅速建立南五台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4.
干旱对4种木本植物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讨同一植物群落内不同生长型(乔木和灌木)的植物幼苗对土壤干旱反应的差异,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了干旱条件下辽东栎、大叶白蜡、柔毛绣线菊和二色胡枝子4种木本植物幼苗中脯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老叶中大于幼叶,根中脯氨酸增加的幅度比茎叶中都大。辽东栎和大叶白蜡根、茎、叶的脯氨酸增加幅度大于柔毛绣线菊和二色胡枝子的增幅。根据脯氨酸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差异,可以得出4种植物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辽东栎,大叶白蜡,柔毛绣线菊,二色胡枝子。  相似文献   

5.
对浑河上游4种典型林分类型的枯落物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蓄积量的大小依次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21.89 t/hm2)、辽东栎天然次生林(18.58 t/hm2)、核桃楸阔叶混交林(15.03 t/hm2)、冷杉针阔混交林(14.38 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的大小依次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55.93 t/hm2)、辽东栎天然次生林(50.42 t/hm2)、核桃楸阔叶混交林(37.84 t/hm2)、冷杉针阔混交林(35.84 t/hm2);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大小依次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42.72 t/hm2)、辽东栎天然次生林(39.09 t/hm2)、核桃楸阔叶混交林(27.41 t/hm2)、冷杉针阔混交林(25.94 t/hm2)。基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和辽东栎天然次生林均有较高的枯落物蓄积量和较高的持水和拦蓄降水能力,在今后的水源涵养林建设时,宜选用日本落叶松、辽东栎为主要树种营造各种混交林。  相似文献   

6.
以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9种典型森林群落中的建群种为研究对象,应用点格局分析方法中的O-ring函数,在0~60m空间范围内,对目标物种的空间格局特征和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林和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中的建群种在小尺度聚集分布,中等尺度均匀分布,大尺度倾向于随机分布。天然油松林、人工刺槐(Robinia pseucdoacacia)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中的建群种在小尺度和大尺度下分别表现为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模式。辽东栎+油松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各自的两个主要建群种之间无关联;白桦+油松混交林中,白桦与油松的关联性以大约20m距离为周期,在正关联和无关联之间呈现规律性转变。以上结果表明,本地区典型森林群落较为稳定,仅白桦+油松混交林处于演替的活跃期,未来可能朝着单优种群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是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著名的先锋树种,在维持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选择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七里峪林区为研究区域,分析白桦种问关联及其群落演替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检验,30个物种对中有18对种间关联极显著.白桦与所调查物种的联结系数均为正,物种之间是互利共生的关系.研究区内白桦处于增长期,物种之间关系密切;(2)在次生林演替过程中.白桦处于第3演替阶段,它是一个较不稳定的森林群落,随着群落演替,白桦林可能被油松、辽东栎取代.  相似文献   

8.
对北京山区落叶阔叶林辽东栎蒸腾速率进行了一个生长季的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影响其蒸腾速率的因子主要是气孔阻力、太阳辐射强度、叶面温度、叶室温度、大气相对湿度.对辽东栎叶片气孔阻力和蒸腾速率相关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蒸腾速率和气孔阻力间属非线性关系,其方程为:Tr辽东栎=10.0-4.7ln(Rt).  相似文献   

9.
影响栎类苗木早期生长关键因子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东 《甘肃科技》2012,28(21):155-156,148
为探讨栎类苗木早期生长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促进栎类苗木的育苗进程,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在张家林场苗圃设置了4种人工控制的光照强度(100%、80%、50%、30%),并对苗木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出苗率、苗高、地径生长、净光合效率以及生长综合表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栎类苗木的早期生长与光照强度有直接影响,当光照强度在50%以上时,其出苗、生长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尤其是光照强度大于80%时期,幼苗叶片会出现枯死黄萎现象,苗木生长也随之停止。当光照强度小于30%时,出苗率大幅度提高,但苗木生长势,净光合效率,生长综合表现明显变差。实验证明,在菌种接种,土壤水肥等其他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满足栎类苗木对光照的需求是保证栎类育苗成败的又一关键因子。栎类虽然是阳性树种,但幼苗期的光照强度必须控制在50%~80%之间。另外,虫兽危害的种子也对育苗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干旱对北京东灵山4种木本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土壤干旱过程中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4种木本植物(辽东卡乐Ouercus liaotungensis.大叶自蜡Fraxinus rhynchophylla,柔毛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和二色胡枝子Lepsedeza bicolor)盆栽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叶肉导度(gm)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引起Pn,gs以及gm降低,但两种乔木幼苗的Ci没有降低反而在严重干旱时出现增加,两种灌木幼苗的Ci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干旱引起4种植物光合的下降主要是来自于非气孔因素gm的限制.而不是由于气孔的关闭引起对CO2供应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一个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的国有,同时也是一个森林病虫火等灾害发生比较严重的国家。森林健康是美国近十多年来在森林病虫火防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理论。笔综合评述了美国森林健康理论的形成过程,森林健康思想的内涵及其实质,以及美国森林健康计划、措施、监测;讨论了美国森林健康理论与实践中值得中国森林病、虫、火等灾害控制工作加以思考和借鉴的几个方面,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天然林的稳定系统结构来指导现有林的改造与营建,将现代化的监测系统与地面定位监测网相结合,对全国森林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和区划,从而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和措施,并应尽快组织力量,加强森林健康理论的研究,汲取森林健康理论和实践上的已有成果,大力宣传森林健康的思路,建立试验示范点,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森林健康措施。  相似文献   

12.
景观林健康经营是森林资源多功能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森林美学理论、森林经营管理理论以及森林健康理论,提出了景观林健康经营的目标以及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景观林生态系统自身健康、景观林经营健康和景观林效能健康3个层次共27个指标,应用AHP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并明确了各指标的计算方法,该研究对景观林的健康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植物分布理论、生态演替理论、生物多样性理论、景观结构理论等城市森林建设的基础理论;基于野外调查资料建立了徐州低山丘陵森林植被分类系统,包括2个植被型组、3个植被型、3个植被亚型、6个群系组、12个群系(赤松林、黑松林、侧柏林、刺槐林、黄连木 黄檀林、青檀林、小叶朴林、鹅耳枥林、麻栎林、栓皮栎林、白栎林、栓皮栎 红楠林);根据建群种与光照强度的关系研究了各群系的演替次序,构建了徐州低山丘陵森林植被次生演替模式.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徐州城市低山丘陵森林、城市行道树林以及城市园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研究我国东北国有林区近20 a的森林资源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作为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虽然该区森林资源总量有所增加,面积和蓄积占全国森林面积和蓄积的比例达到13%和18%,但林种结构、树种结构变化极大,用材林面积比例仅为31.45%,而防护林和特用林占68.55%;落叶松和桦树占51%,水曲柳等珍贵树种仅占2.72%;森林质量严重下降,林分平均胸径逐渐降低,仅为13.2 cm,平均郁闭度0.61;第八次清查与第七次清查相比,虽然林木采伐总量下降了6.84%,但采伐发生面积却增加了35.12%,原因是采伐小班每hm2出材量下降了42.76%;采伐65%发生在中幼龄林,采伐量占总量的46%,而中小径材量比重达到47%.一些林区已经无材可采,中、小径级采伐量已占采伐量的52%,林相越来越稀疏,采伐径阶越采越小的隐患明显.科学的森林经营措施是加大珍贵树种资源培育,加强森林采伐监管,合理划分林种结构,坚持调减采伐量,使森林资源得到较长时期的休养生息.  相似文献   

15.
区域森林生产力评价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充分利用森林的可再生性和可培育性,最大限度地提升森林供给能力,从较宏观的角度评价了区域森林生产力。分析认为:森林生产力级数包括现实森林生产力级数和期望森林生产力级数,采用森林蓄积、森林每公顷平均蓄积量、森林生长量、木材产量4项因子计算。通过对我国现实和期望森林生产力的分析得知,我国的现实森林生产力已经下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恢复和提高我国森林生产力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从现实森林生产力出发,以期望森林生产力为目标,提出了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以保证森林资源效益的全面发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分布的疏林类型众多,除了在热带分布的疏林(或稀树干草原)外,还有温带阔叶疏林和温带山地针叶疏林两种生态系统,具体包括榆树(Ulmus pumila)疏林、天山云杉(Picea schrekiana)疏林、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疏林、杜松(Juniperus rigida)疏林、樟子松(Pinus sylvestnis var. mongolica)疏林、西藏落叶松(Larix tibetica)疏林、亚东冷杉(Abies densa)疏林、巨柏(Cupressus gigantea)疏林、大果圆柏(Sabina tibetica)疏林、滇藏方枝柏(Sabina wallichiana)疏林、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疏林、大果红杉(Larix potaninii var. macrocarpa)疏林、西藏柏木(Cupressus torulosa)疏林、密枝圆柏(Sabina convallium)疏林、长叶松(Pinus roxburghii)疏林、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疏林、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 balfouriana)疏林、黄榆(Ulmus macrocarpa)疏林、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疏林等生态系统类型,疏林生态系统(或疏林植被)应该是介于森林和草原(或灌丛)之间的一种过渡的植被类型,是一种地带性植被类型.疏林的分布是系列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决定因子是水分.在中国大陆,沿纬度梯度从低到高的地带性植被应为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疏林、灌丛或草原,从东到西沿经度梯度依次为(阔叶和针叶)森林、(阔叶和针叶)疏林、草原、荒漠.在高原地区,沿海拔梯度的分布从低到高主要是森林、疏林、灌丛、草原或草甸.与森林、灌丛和草原相比,疏林的分布面积相对较小.中国疏林的分布区域大体位于农牧交错带地区,即从森林到草原过渡的地区.对疏林成因的理解,有利于区域生态恢复措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广西森林景观与森林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森林景观组群、森林景观组、森林景观型以及林分景观四级的构成形式,将广西丰富的森林景观资源划分为3个森林景观组群及18个景观组和70多个森林景观型;就森林景观的地理分布及其特征作了概述。阐述森林景观在广西森林旅游区划。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对减少大气中的CO2浓度从而减缓全球变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探究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反馈机制,发展合理的森林经营策略以应对气候变化,笔者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相关研究方法与成果,重点讨论了气候变化对森林结构、组成和分布、森林生产力、森林碳库、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影响,论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适应或者减缓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森林经营策略,主要包括:①坚决贯彻实施退耕还林政策; ②加强保护天然林; ③制定科学的森林经营对策; ④加速我国碳汇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卧龙森林生态站林内外主要气象因子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林外对照区与岷江冷杉林定位观测的实验方法,以卧龙森林生态站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从大气温度、大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风速和风向等因子对卧龙森林生态站站区林内与林外对照区气象要素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林内平均大气温度、土壤温度以及降水量相对林外明显偏低;②林内大气温差和林内大气相对湿度变化幅度明显较林外低;③受林地地形条件影响,林外风以东风和北风为主,但林内基本处于静风状态.  相似文献   

20.
南京地区森林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南京地区灵谷寺、栖霞山和琅琊山的森林动态,结果表明,枫香、白栎、栓皮为优势树种的森林类型是灵谷寺区域相对稳定的森林类型;枫香、栓皮栎、糯米椴为优势树种的森林类型是栖霞山区域相对稳定的森林类型;青檀、榉树、化香、五角枫、铜钱树为优势树种的森林类型是琅琊山区域相对稳定的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