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塌方是山岭隧道施工中最为常见的事故之一,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本文基于属性数学理论建立了隧道塌方风险分级的属性识别模型.在综合分析塌方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偏压角度、岩体完整情况、地下水影响和施工因素6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结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对指标进行定量描述,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对评价指标进行属性测度分析,通过构造属性测度函数计算样本的单指标属性测度和综合属性测度;应用置信度准则对隧道样本的塌方风险进行属性识别.在工程应用中,通过属性识别模型并结合超前地质预报数据,对郑家垭隧道进行塌方风险评估,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一致;并且与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可拓综合评估法的结果吻合性较好,说明建立的属性识别模型对有无地质预报数据的样本都能得出准确的风险评估结果,有更好的适用性,为山岭隧道塌方的风险评估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更加合理地评价矿井通风系统,基于属性区间识别理论构建矿井通风系统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与安全可靠性预测与分级的属性识别模型.首先确定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与分级标准,给出矿井通风系统的属性空间矩阵;通过构造属性测度函数以计算单指标属性测度,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判别指标的权重,将单指标属性测度转化成综合属性测度;利用置信度识别准则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属性识别.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属性数学理论能够很好地解决具有多个模糊属性问题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基于属性重要性的加权支持向量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珠江水质预测中的大量不确定和模糊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重要性的加权支持向量机水质预测模型.首先通过粗糙集理论对原有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约简,由原来的8个预测指标约简为7个指标,被约去的属性正是网站公布数据中缺失的属性;同时计算出各属性的重要性,对重要的指标赋予较大的权重,构造基于属性重要性的加权支持向量机,这不同于以前的针对样本作用不同而构造的加权支持向量机.本文以珠江流域重点断面水质预测为例,对近2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进行隧道围岩超前优化分级,提出基于属性数学理论和隧道地震波勘探系统的围岩超前优化分级方法.选取隧道地震波勘探系统可有效识别的物理力学参数作为属性评价指标,并结合围岩工程地质分类和RMR系统分类方法,确定围岩等级与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构建单指标属性测度函数,计算得到单指标属性测度及样本综合属性测度;应用置信度准则对隧道样本的围岩等级进行属性识别,从而建立围岩优化分级的属性识别模型.在工程实例分析研究中,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及GA-SVM法的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属性识别模型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熵权属性识别模型的岩体可爆性分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克服在岩体可爆性分级评价中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带有专家打分的主观偏向性,利用Shannon熵理论客观地确定可爆性评价指标的熵权系数,并结合属性识别理论,建立工程爆破中岩体可爆性分级判别的属性识别模型;选取岩石的密度、抗拉强度、冲击动载强度以及岩体完整性系数作为属性识别的判别指标;以14组岩体实测数据进行分级判别,建立属性空间矩阵并根据信息熵理论计算各评判指标的权重,计算属性测度,利用置信度准则和评分准则对模型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熵权属性识别模型可以有效地解决岩体可爆性难易程度的评判问题,且评价结果合理,为工程爆破中岩体可爆性分级评价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河流水环境系统具有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将模糊逻辑理论与集对分析理论耦合,结合集对分析理论的同一性、差异性和对立性,构建水质综合指数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根据该模型,利用某河段水质资料计算出属性识别的水质等级识别结果及综合评价结果对各等级的隶属度。研究表明,评价结果精确、可信,在已知的各类系统综合评价问题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海水水质评价是海洋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属性识别理论模型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发展而来,将复杂多因素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评判和定量排序的特色评价方法。该文在分析熵权、属性识别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以熵权法对各污染指标进行客观赋权,进而通过属性识别计算进行评分、排序,鉴别综合水质所属类别的评价方法,并对厦门市近岸海域水质评价进行实证研究,评价结果不仅客观合理地反映了各站位海水水质综合水平,同时也清晰体现了各评价因子的贡献差异和特征,证实了熵权-属性识别模型评价海水水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文中提出了一种结合非负矩阵分解和Normal_Matrix谱分解技术的肿瘤基因分类方法.其分类过程首先是利用fdr_test记分准则粗略除去噪声基因以实现基因表达谱数据的初步降维,进而运用非负矩阵分解萃取基因间的综合属性,通过综合属性构造样本间的Normal_Matrix并对其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取表征样本类别属性的谱分量实现肿瘤类型的分类识别.采用三组具有代表性的肿瘤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实验,通过与其他方法的对比,其结果证明了文中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属性区间识别理论的基本原理,建立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的评价模型。首先,建立分级标准矩阵,将评价指标归类为效益型和成本型指标。根据不同种类的指标特性,确定属性测度区间函数,并绘制函数示意图。然后,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值。由权重值和属性测度区间函数,按照置信度准则和评分准则,判定公交调度方案的级别。最后,以某市的智能公交调度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算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属性区间识别理论可以科学有效地评价公交调度方案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林华 《海峡科学》2009,(6):113-116
用引入目标差值率法进行初始矩阵的规范化处理、引入熵权法进行指标权重确定的改进密切值法对山仔水库1998年,2007年的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并与传统密切值法、属性识别法及模糊数学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该评价方法用于评价山仔水库水质状况是客观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多数流域存在水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2000年黄河流域调水引入自适应理论,首次实现了全流域自适应水量调度.塔河流域没有像黄河干流五大水库那样的水量调度大型调节杻纽,全流域水量调度工作难度更大.本文根据模型库思想,综合水文预报、社会经济需水预测、生态需水预测、水量分配和河道径流预报等模型,将自校正技术引入到塔河流域的水量调度工作中,依靠滚动的来水预报数据,动态修正水调目标,开发了塔里木河流域水量统一调度自校正模型.在2004到2005年度的水量调度工作中,将模型结果与现行调度方案进行了对比,实践表明该模型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更能反应水资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14年—2018年长江黄石段三峡断面和风波港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运用传统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灰色聚类法对两个断面的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传统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均为Ⅲ类,但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考虑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较为全面地反映河流水质状况.灰色聚类法建立白化函数,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判断河流水质类别,其评价结果优于传统、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3.
浅析QUASAR河流综合水质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QUASAR模型是一维动态综合水质模型,是由英国Whitehead建立的贝德福郡乌斯河水质模型发展而来,并成功地应用于英国LOIS工程。对该模型的原理、方程及数据需求等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该模型对我国河流水质评价、水质预测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河流水质规划的随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随机微分方程理论,推导了一个水质模型,提出了河流水质管理的随机规划方法。该法能提供投资与风险的关系,较好地反映了水污染过程的不确定性对水质规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河道景观评价为目标层, 以生态性、社会性和艺术性指标作准则层, 以水质、物种多样性、水体透明度、防洪效应、水景利用率、景观可达性、色彩美感度、形态美感度以及地域文化性作为指标层, 构建城市河道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 利用距离指数法构建评价模型。以昆明市盘龙江为例, 利用该模型对盘龙江上中下游景观环境进行评价。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对城市水系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提供指导, 构建水景观规划新模式, 以期为实现科学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应用引入加权叠加的灰色关联模型,对沁河晋城段的2007年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水质进行评价,得出各断面不同时期河流水质所属的环境质量级别,为晋城市地表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流域水环境模型是研究流域水环境问题的重要工具。梳理了流域尺度水环境污染模型及水质风险评价方面的模型,基于流域水环境的污染负荷、水质模拟对整个流域合理规划、管理管控的重要性,从水环境污染负荷模型、水质模拟模型及水环境质量评价3个层面,探讨了各类水环境模型的特征及适用性。结合农业非点源与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稳态与动态模拟水质模型、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水质评价模型,剖析了流域水环境模型的研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8.
用稳态模型计算潮汐河道的水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动态水质模型出发,将该方程组对潮周时均化,并将所得结果与稳态水质模型进行比较,从理论上找出了这两组方程的等值条件,提出了潮汐河道中采用稳态模型需要满足的两个条件。文中还引入并推求了影响稳态模型计算可靠性的河道潮汐加速度,建立了潮汐加速度变化对水质计算参数影响的估算式,对用稳态模型计算潮汐河道中污染物浓度所产生的误差提出了一种分析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依据2009年广西桂平市东塔鱼类产卵场水质调查监测结果,选择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4个代表性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该产卵场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产卵场水质为类,不符合天然鱼类产卵场水质要求;重点污染物是总氮。建议有关部门开展产卵场沿江污染源治理工作,加强产卵场水域环境的管理,进一步改善水质,修复产卵场水域环境,更好地保护鱼类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河流生态管理缺乏实时衡量水质指标问题的实际需求,提出污容比.污容比指当环境水体接受污水时,其实际容纳污染物量与环境保护目标下允许其容纳污染物量的比值.以污容比为基础完善了河流生态用水水量与水质综合评价模型.以东辽河为例,对污容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污容比不仅能作为生态水质评价的指标,评价结果精确性有所提高,而且还能量化反映河流环境容量余亏程度.污容比可以作为环境水体纳污能力判别值,便于河流生态管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