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吸附、脱附是催化反应中的基本步骤。在气相压力下分子的脱附速度远大于它在真空下的脱附速度(吸附支持脱附)。这一现象自Tamm首次发现以来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这一现象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消除催化基础研究中的“压力沟”。 Guo等提出了动态模型,对Pd(111)上CO~*/CO在高温区(313~413K)的交换现象进  相似文献   

2.
王正非 《科学通报》1958,3(16):499-499
存在于土壤中的钙镁钠钾等元素,有多种形态。有的存在于土壤可溶性盐分中,有的存在于土壤原生矿物的晶格中;尚有的吸附于土壤粘粒(小于1微米的颗粒)表面,称吸着性阳离子,也称代换性阳离子。一般地说,酸性土壤所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有钙镁钾  相似文献   

3.
陈怀满 《科学通报》1986,31(9):698-698
镉(Cd)是一种能导致环境污染的物质,它危害人类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而污染食物链。土壤中Cd离子的活度,直接影响植物对Cd的吸收,但它又取决于土壤或胶体对Cd的吸附与解吸。而土壤或胶体对Cd离子的吸附和解吸却受控于土壤中粘  相似文献   

4.
马毅杰 《科学通报》1980,25(16):756-756
土壤胶体的分散和团聚性在土壤结构形成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与土壤吸附的阳离子种类、饱和程度和有机质等因素密切相关.黑土和黄棕壤这种类型土壤吸附的阳离子中,两价离子钙量较多,而一价中有时钠离子相对多些.通常钙离子在土壤结构形成中起团聚作用,钠离子则起分散作用.因此,研究钙和钠体系的土壤胶体性质在土壤肥力上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稻田土壤镉的表面络合模型及其生物有效性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方分布的稻田土壤以酸性可变电荷土壤为主(pH 6.5).重金属Cd作为重要污染物,其生物有效性在酸性条件下相对较高,因此,研究可变电荷稻田土壤中Cd的吸附特征并建立模型准确评价Cd的生物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测试不同p H下的稻田土壤Cd吸附曲线,建立了表面络合模型(SCM),模拟Cd的吸附行为;并且采用田间实验的稻米Cd累积量,对SCM预测的有效态Cd进行验证. Cd的吸附实验表明,随pH升高Cd的吸附量升高,至pH 5.5时Cd以吸附态为主.利用电位滴定实验和不同pH下Cd的吸附实验,建立了Cd吸附的1-site/2-p K表面络合模型,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Cd在可变电荷土壤中随p H变化的吸附特征.水稻田间实验数据表明,酸性(pH 5.5)稻田土壤pH与水稻籽粒Cd呈显著负相关(P 0.05),因为p H决定的吸附平衡是影响有效态Cd含量的关键;采用连续提取法获得的Cd形态(1 mol L-1MgCl2提取的可交换态和1 mol L-1NaOAc/HOAc提取的碳酸盐结合态)与水稻籽粒Cd含量无显著相关(P 0.05);而采用模型预测的溶解态Cd与水稻籽粒Cd含量极显著相关(P 0.01),说明本模型预测的有效态Cd明显优于连续提取法.因此,应用SCM模型,可以更为准确地预测稻田土壤有效态Cd及其Cd在土壤-水界面的形态分配,为Cd的生物有效性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磷溶液浓度与针铁矿表面吸附磷的化学状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凡 《科学通报》1994,39(21):1996-1996
磷是植物生长的三要素之一,铁、铝氧化物对磷的固定是可变电荷土壤中磷有效性低的主要原因.对有关机理的研究限于从平衡吸附、追加吸附和解吸等常规的化学分析,结合氧化铁表面羟基类型和测定电荷量进行,认为磷酸盐的浓度影响着铁、铝氧化物对磷吸附的牢固程度及其结合方式,高浓度时,氧化铁与磷形成单核(基)配合物,易于解吸;低浓度时,则形成双核(基)配合物,难以解吸.但就不同浓度磷酸根在铁、铝氧化物表面化学状态的直接  相似文献   

7.
周立幸 《科学通报》1984,29(15):917-917
当固体表面发生了吸附现象后,该吸附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将有所改变。热容是一个重要的热力学函数。精确测定吸附体系在不同温度时不同吸附量的热容,可以研究固体表面与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表征吸附质的形态及推断吸附层的结构。有关这方面工作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8.
周立幸 《科学通报》1987,32(8):586-586
测定固体表面上吸附层的有关热力学性质并探讨其结构,这在吸附现象的一些研究中是很有意义的。我们曾用精密自动绝热量热计测定了H_2O/γ-Al_2O_3和H_2O/Silica等吸附体系在200~320K温度范围内的热容,得到了一些颇有意义的结果。为研究γ-Al_2O_3的表面结构和组成对吸附层的影响,我们又测定了H_2O/γ-Al_2O_3·H_2O吸附体系在180~320 K范围内的热容,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表面手性现象的ST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栋  万立骏  白春礼 《科学通报》2003,48(6):521-529
表面手性现象研究是一与表面物理、表面化学、结构化学、立体化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均具意义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 利用STM等现代分析手段, 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结合我们的近期研究工作, 概述了目前利用STM技术进行表面手性现象研究的代表性结果, 包括表面手性分子的绝对构象判定、二维组装结构和由分子吸附引起的特殊手性表面结构等, 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刘梅堂  牟伯中 《科学通报》2005,50(8):751-755
将Ising格子上的Freed理论和Flory-Huggins理论应用于狭缝中的吸附现象研究. 发现此类高分子理论能预测狭缝临界吸附性质. 通过计算机模拟对Freed理论和Flory-Huggins理论进行检验. 发现对狭缝流体, Freed理论与计算机模拟数据吻合较好. 而Flory-Huggins理论由于对混合熵的处理过于简单, 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 在临界吸附现象预测时, Flory-Huggins理论过分估计了狭缝体系的多级吸附性 质, 预测结果发现二维和三维相变同时共存. 但Freed理论预测结果表明狭缝吸附体系只存在三维相变. 由于相变的发生, 狭缝吸附存在多级吸附的性质, 表面扩张压曲线存在双节点.  相似文献   

11.
Li/Li(100)体系的吸附与表面扩散的对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泽新 《科学通报》1991,36(22):1715-1715
原子、分子同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是多相催化,气体腐蚀,分离以及晶体生长等领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分子水平上进行理论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吸附质和表面相互作用机理,而且可以获得吸附、表面扩散等动力学信息。尤其是台阶缺陷表面对吸附、扩散扰动的研究,使我们对气固吸附本质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稳定同位素分馏技术对于示踪土壤-植物体系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土壤-植物体系中锌镉迁移转化主要涉及的土壤根际过程、根系吸收过程和根部-地上部转运过程及其对应产生的同位素分馏特征.在土壤根际过程,土壤固相对锌、镉的吸附解吸反应影响重金属在土壤溶液中的移动性和同位素组成:锌轻同位素、镉重同位素倾向于被土壤固相释放进入土壤溶液;植物根系活化作用则导致土壤固相结合的锌重同位素的释放.根系吸收过程影响土壤-植物间的同位素分馏:质外体吸附锌重同位素,共质体吸收过程中低亲合力转运系统产生锌轻同位素富集,高亲合力转运系统基本不产生分馏或略产生锌轻同位素富集;植物根系存在含硫基团结合镉,并且仅有低亲合力转运系统对镉轻同位素进行吸收转运.在根部-地上部转运过程,根部区室化作用影响植物体内重金属的迁移和地上部同位素组成:锌重同位素、镉轻同位素倾向于在根部储存,导致锌轻同位素、镉重同位素向地上部迁移.在土壤-植物体系中,锌镉同位素分馏现象存在明显差异,反映出植物对锌镉元素不同的吸收、转运和储存机制.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在纳米拓扑结构材料表面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巍  陈红 《科学通报》2007,52(23):2701-2704
蛋白质在生物医用材料表面的吸附行为与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密切相关. 长期以来, 大量的研究报道基本上都集中在生物医用材料表面化学组成对蛋白质吸附行为的影响, 而单独考察材料表面拓扑结构对蛋白质吸附行为影响的研究近年来才刚刚开始. 本文介绍了材料表面纳米拓扑结构对蛋白质吸附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所涉及的材料表面纳米尺度拓扑变量包括粗糙度、曲面曲率和特定几何形状 等, 而蛋白质的吸附行为则包括蛋白质吸附量、吸附后蛋白质的活性和吸附蛋白层的形貌等.  相似文献   

14.
有机粘土矿物及土壤改性在污染防治和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土壤粘土矿物中天然存在的无机阳离子可通过简单的离子交换反应被有机阳离子(如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置换而生成有机粘土矿物.有机粘土矿物有效地吸附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可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作为土地填埋防渗材料添加剂等.现场土壤改性可吸附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并结合微生物降解提供一项崭新的综合技术,以改善污染的地下水环境.  相似文献   

15.
由局外粒子吸脱附诱导的一类新的电化学振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的华  甘复兴  邹津耘 《科学通报》1998,43(9):1005-1007
自组织现象和理论研究是当今科学前沿之一.化学的基本规律是非平衡和非线性的,近年来随着非线性动力学的发展,有关金属阳极溶解和电催化等电极过程中的电流或电位振荡现象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课题[1~3].电化学振荡大都对应着电极表面的阻化、活化交替过程[4],如金属阳极溶解过程中难溶性盐膜的生成和溶解,电催化过程中中间产物的吸附和脱附,且大多与反应和产物粒子的传质过程密切相关.在金属防腐蚀、电镀和电池等实用电化学体系中有关添加剂性能和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这些添加剂相当一部分能够吸附到电极表面上通过改变电极…  相似文献   

16.
吸附式空气取水技术是解决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技术手段.吸附材料的设计和选取直接决定吸附式空气取水的性能,物理吸附材料因其具有易于再生等诸多优越的性能得到了学者的广泛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吸附-脱附循环吸附式空气取水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物理吸附材料3种不同的吸附机制,进一步提出了理想物理吸附材料的设计目标.通过对近些年来吸附式空气取水物理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综述了硅胶、沸石、磷酸铝、有序介孔材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和共价有机骨架材料等不同物理吸附材料的特点和研究现状,总结对比了不同材料的吸附性能,最后着重分析了目前物理吸附材料在吸附量、动力学、循环稳定性和规模化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引入离子交换法、采用多孔基质、引入疏水性官能团和取消溶剂等技术路径,对新一代物理吸附材料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表面化学分子吸附增强多孔硅发光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峰 《科学通报》1998,43(3):333-334
多孔硅室温下的可见光发射,在光电子器件、光记录材料和化学传感器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近几年Sailor等人研究多孔硅的表面化学分子吸附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发现有机胺、极性、非级性溶剂、有机、无机酸碱和金属离子等淬灭多孔硅的荧光[1].而表面化学吸附导致多孔硅荧光增强至今很少报道.本工作报道了HNO3氧化的多孔硅表面吸附9氰基蒽(9CA)分子后的发光增强现象.用P(100)单晶硅(15Ωcm)为衬底,在HF∶C2H5OH=1∶1溶液中以30mA/cm2的恒电流阳极刻蚀10min制备多孔硅,继而在20%HNO3溶液中…  相似文献   

18.
顾频 《世界科学》1997,(9):36-36
火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在表面上无可置疑是破坏性的,但是从生态意义上讲,它可能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一种调节生态系统的管理手段,火至少从中石器时代开始就被利用。而且,它很有可能早在这之前就被开发作为一种驱赶猎物的打猎技术。但是火到底对生态系统,特别是对土壤有什么影响,现在知之甚少。木炭,作为火的一种产物,在火灾中大量地产生。木炭一般被认为是对土壤的一种情性添加物,它对土壤的物理影响往往大于化学影响。然而,众所周知.木炭能吸附有机分子,例如酚,而这些被木炭吸附的有机分子在土壤生态中是非常重要的化合物。在…  相似文献   

19.
煤吸附甲烷的特征曲线及其在煤层气储集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吸附势理论为基础,对4种不同煤级煤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煤样吸附甲烷的特征曲线是惟一的,并由特征曲线获得了甲烷吸附量和温度、压力之间的关系表达式.根据提出的思路和计算方法,只需凭借一个温度下的吸附数据就可以获得其他平衡条件下的吸附量,研究成果对研究煤层气的储集机理等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彭图治 《科学通报》1990,35(19):1504-1504
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生化物质,对心血营病的发生有很大影响,有关研究颇受人们关注。在胆固醇分子中,除去一般烷烃结构外,仅有一个独立的双键和羟基,经典极谱学认为,这一类官能团不能在电极上还原或氧化,即不具有电活性。作者发现胆固醇在悬汞电极上有明显的吸附现象,吸附后的胆固醇能够发生电极反应。本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计时库仑法研究了胆固醇吸附的条件和性质,并对电极上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