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语流音变是英语连贯语流中普遍存在的语音现象,其存在使原来为人们所熟知的词句变得陌生起来,从而给听力理解造成障碍。文章从分析语流音变的现象入手,探讨英语语流音变对听力理解的影响及原因,提出排除语流音变的障碍、提高听力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语流音变与历史音变的不同在普通语言学的著作里,许多学者都写上了“语流音变”这一节。有些学者把语流音变和历史音变放在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范畴来论述,但也有些学者把二者放在同一范畴来论述,这往往体现在用例上,即用某些历史音变的例子来说明某种语流音变现象。语流音变和历史音变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音变现象,当然,在“音变”这一点上二者有相同之处。都是语言中的某个音发生了变化,但前面的限定成分“语流”、  相似文献   

3.
汉语普通话中的语流音变现象一直以来都是学者关注的重点,而仅仅从理论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描述是远远不够的.文章从声学上对汉语普通话语流音变中体现的辅音同化、变调、轻声等方面进行探讨,对传统语言学研究中的语流音变特点进行了更细致的分析研究,展现了汉语普通话中语流音变的声学特点,并通过量化的手段更直观、更具体、更精确地反映出语流音变的不同类型特征,为传统的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维吾尔语中构形词缀种类多、构形复杂以及发生音变现象等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字符级的维吾尔语形态协同分析方法。该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同时进行维吾尔语的形态切分、形态标注以及音变还原, 将词素边界、形态标记以及音变信息用一个复合标记描述, 采用字符序列的标注方法进行训练。实验结果显示, 形态切分、形态标注及音变还原的正确率分别达到96.39%, 92.78%和99.79%, 系统总体正确率达92.59%。  相似文献   

5.
赵庄白语属白语南部方言大理土语。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由于受到前后其他音节的影响而产生合音音变。赵庄白语的合音音变有合音变调、合音变韵两种形式。当表示语法意义的虚词位于动词、量词等意义更为实在的词类后面时,发生合音变调;当后一音节比前一音节意义更实在时,常发生合音变韵。  相似文献   

6.
连读音变是共存在英语和汉语中的语言现象,但有着很强的差异性。明确各自不同的基本特征,从中找出规律,对于认识连读音变的重要性,进而掌握连读音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略谈语音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语音演变的原因、音变类型、音变特点以及语音规律作了简要的阐释,同时,以作者近年来田野调查记录的音变材料为例,说明一种活语言的共时状态实际上是"异质的".  相似文献   

8.
广南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滇南片。文章以广南县城所在地莲城话为调查对象,整理总结出广南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及其配合规律,同时对广南方言的语音特点及音变现象作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9.
潜显理论是应用语言学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逐步形成的一种关于语言发展形式的语言观念。在汉语的语音层面,有些语音要素以显性的、表层的、现实的状态存在;有些语音要素以隐性的、深层的、未予表现的状态存在。在现实语言中,潜性要素和显性要素时刻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当中,二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激活条件相互转化。本文以北京话和娄烦话为例,讨论了汉语语音要素潜显转化的不同情况,试图建立汉语语音要素潜显转化的不同模式,并发现了另外一种因强势方言影响弱势方言而产生的音变模式:替代式音变,这种音变有别于一般以文白异读为表现形式的叠置式音变。  相似文献   

10.
讨论清代古音学家对等韵与古音关系的认识以及他们对于古今音变条件的看法。清代前期的古韵学家尚未利用等韵来说明古音,清代后期的古韵学家开始利用等韵来说明古音,但又受到明清等韵学的限制。清代古音学家解释音变时,始终没有讲清楚音变条件。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探讨英语语音的模糊性,首先,以音为切入点,发现根据声腔的开放和封闭基本可以把元音和辅音分清楚,但由于声腔的在小没有明确的界限,实际上所获得的是近似的模糊音;接着以音位为切入点,从音位变体,非音质音位等方面来考察,发现语音的社会性促成音位变体间的模糊界限,再以语流音变为切入点,从同化,异化等五种语流音变现象中,发现相邻音彼此间相互影响以及语速的快慢,声音的高低,强弱导致语音模糊性。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壮语标准语中,往往会碰到一些口头语与书面语不相一致的情况。我们知道,人说的话是由好几个音组合而成的,由于相互影响,因而产生了某些语音的变化。语言学科把这种变化称为语音变化,或者叫做连读音变。连读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增音、减音、变调等几种。这几种音变,在壮语之中也有出现,特别是变调,尤为复杂。书面语记录的词是原调,而人说话时有的用变了调的词语,所以就产生了不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姓氏的音变现象是一种普遍现象,存在于很多姓氏当中.在今天中国境内,以“虎”作为姓氏的人群大多数是回族,一些地区的少数汉族也姓“虎”.“虎”字本音读"hǔ”(上声),而地处中国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威宁、云南昭通一带的回族,其姓氏“虎”的发音则在当地音变为“māo”(阴平).经过对历史资料的梳理和对当地的调查,笔者发现,西南地区“虎”姓读音改变的原因有很多说法,至今学术界和民间都很难形成定论.笔者试图将此问题与回族在西南地区特殊的生存图景联系起来,从族际交往的角度对“虎”姓音变的原因提出思考,同时指出,回族“虎”姓音变现象是回族积极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生存环境、与其他民族和谐共处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语流中的音变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音变化是语言变化的主要方面之一,英语语流中的音变对英语听力和语言交际产生重大的影响。对英语语流中音变的一些规律进行探析,以助提高我们的英语听力和英语交际。  相似文献   

15.
柳州普通话是以柳州方言为母语的柳州人在习得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中介语。从柳州普通话语音系统——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等方面的描述入手,通过对比,分析其与柳州话以及普通话这“两极”的差异,旨在探索柳州普通话的语音特征。同时,文章对于柳州普通话的影响因素以及发展趋向也有一定思考。  相似文献   

16.
描写了粤方言平南话的小称词尾"儿"的音变规律,并分析了引起音变的原因:受主观省力意愿和前一音节协同发音以及语言自身前轻后重节律特点的影响,"儿"在语流中可以由i变为三种自成音节的鼻音m、n和。这种自成音节的鼻音形式是粤方言小称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德格话元音变迁的内因和外因,揭示了语音内外因素制约元音演化的轨迹。指出德格话元音演化过程中,虽然偶有外因渗透影响元音演化,但终究没成为演化通则。德格话元音演变的主要方式是条件音变,条件包括声母和辅音韵尾,其中辅音韵尾成为使元音发生演变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8.
壮语声母?b和?d在各方言土语中有v和r、m和l、m和n三组变体。其中第一组变体是复辅音分化而成,第二组和第三组变体则是语触音变规律所使然:即?b和?d与“n、l相混”的语言接触时分别变成m和l;与“n、l不相混”的语言接触时分别变成m和n。从?b和?d的变化规律中可以看出,语触音变是因操某一种语言的人在仿读并接受另一种语言中特有的语音成分时发音动作偏位而导致的有规律的语音变化。这种语音变化最终造成两个差异:一个是语音的空间差异,另一个是语音的时间差异。语触音变规律有助于对语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闽东古田话形容词的重叠表现为词根重叠和词缀重叠。从音变规律、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等来看,通过与福州方言、漳州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的对比,发现古田话形容词特有的重叠式是"AA—BB—"、"XXA"、"X1X2A"和"AX1X2"。"AX1X2"是上古、中古汉语重叠式的延续和发展,"AA—BB—"是清代之后由否定音变形成的重叠。  相似文献   

20.
结合历史文献、普通话和汉语方言材料,论证了寿县方言表"丢弃"义上声词[p 24]的本字是古全浊上声字"拌"。今读上声的"丢弃"义是"拌"字本义,这个意义的"拌"在属于古楚国的汉语方言中原官话核心地区仍然使用。"丢弃"义"拌"字在兼并"秚"字的"搅和"义时处于"古全浊上归去"的历史音变时期,从而产生了本义今读上声而后起义变读去声的音变规律例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