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时期,农民进城务工,成为第一代农民工。农民工来源于农村,即使大部分时间在城市工作与生活,但并没有在城市安家落户的可能,大多数还是选择在农村寻找结婚对象。与农民相比,农民工结婚年龄较高,结婚率、生育率较低。农民工的婚姻虽然受到农村婚姻习俗的影响,但农民工晚婚少育现象却符合婚姻变迁的潮流,顺应了城市化发展,具有进步性。  相似文献   

2.
从第一代农民工的进城挣钱,为的是回家盖房子、娶媳妇、养孩子,到第二代农民工进城挣钱是为了生活在城市,融入城市,最终成为城市的真正市民。在两代农民工职业取向和目的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变迁,中国日益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新一代农民工是不可忽视的力量。研究新一代农民工与他们父辈之间的不同,可以更好的服务他们,更好地推进中国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三十年改革开放成果之一就是引发了千千万万“乡下人进城”,也使得乡下人“进城”成为围绕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一个跨时代话题。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之初的电影《陈奂生上城》和21世纪初的网络短片《顺利进城》的文本比较,试图跨越三十年的时空界限,来呈现、观照和反思这三十年来,前后两代“乡下人”/农民工“进城”形象的些许变迁和变异。  相似文献   

4.
阐述近年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现状,分析我国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原因,并针对农民工社保流动性特点提出了若干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5.
城市农民工又称进城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等。通常简称民工。民工涵盖的范围较广,既包括“离土不离乡者”的乡镇企业人,“不离地不离乡者”、“不离土却离乡者”的农场或种植大户的雇工,也有“离土又离乡者”的进城农民工。其中以涌入城市施工的民工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并形成了独特的“农民工”群体。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利益却未被全面纳入社会保障。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日益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不断改善农民工的处境,不断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的国家,农民外出务工现象非常普遍,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进城务工的主力军。应着手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浅议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社会分化就是农民的分化,而农民最明显的分化就是分化出一个独特的、人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阶层。然而,受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城市二元劳动市场制度的制约,导致农民进城就业的不稳定性与风险性,使得绝大多数进城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往往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在于增收,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进城务工。由于种种因素,进城农民工的权益受到剥夺、损害,而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潍坊学院学报》2015,(1):111-113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逐年增多,其子女进城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然而许多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产生了厌学现象,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业成就、生理和心理健康,甚至于导致辍学或违法乱纪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厌学现象产生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博览》2013,(17):8-8
中国国家发改委最近发明了一个新词:榨菜指数。即根据榨菜的销量了解2.6亿农民工的所在和动向。省级地方政府对农民工进城一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所公布的数字,经常受到政治压力的左右。“但是,重70克、售价约8便士一包、吃粥最佳搭配的榨菜却从来不会说谎。榨菜是囊中羞涩的农民工的最爱,榨菜在城市中的销量也成为高层密切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付衍文  邓超 《科技信息》2012,(3):102-102,109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掀起了进城务工热。很多农民来到城市里付出自己的努力.以求带给家人更好的经济环境。这些农民工在为城市创造财富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导致了众多社会问题。农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便是其一。该问题若不彻底解决,农民工兄弟就不能安心工作,社会就不能安定,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这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出现的产物,这个庞大的群体,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城市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农民进城务工也而临各种问题,特别是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在频频发生的各种建筑事故中,农民工是主要受损对象,农民工的安全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13.
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进城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受教育机会不公平,社会歧视等。因此,研究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方面的问题显得日益重要。本文从政府、学校、社会层面深入分析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周海霞 《科技信息》2010,(10):15-15,17
采用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和我的班级问卷对252名3-6年级进城农民工子女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讨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班级环境与学习适应性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的适应水平与班级环境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秩序纪律"因子有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同学关系融洽、团结向上、秩序纪律性强的良好班级环境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适应性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下,农民工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农民工进城”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因而,面对这些城市的“未来市民”,城市有些不知所措,因此,农民工怎样在城市中生存并融入城市,最终完成城市化进程成为一个让人关注的问题,而在城市中建立一个属于农民工自己的自治组织,以保护他们的合法利益,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就成了农民走向城市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16.
庄梅兰 《科技信息》2009,(33):T0135-T0135,T0155
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目前存在着较大争议,主要有“进城”、“回乡”和“另起炉灶”三种方案。本文首先介绍了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三种主要模式,接着分析了三种模式的可行性,最后提出建立面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路和若干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摘我国进城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在城市中他们属于贫困群体,脱贫是农民工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观点认为脱贫就是指摆脱经济上的贫困;我认为农民工“脱贫”应是社会权利贫困问题的解决,且根本途径在于:创新制度公正地对待农民,即给农民工公正的社会权利,并使农民工现有的权利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关键是给农民工参与社会“游戏规则”的制订的公平机会。因此,我们要根据制度公正的基本理念,给农民工以公平、公正的社会权利,农民工才能真正脱贫。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民进城务工已转移约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目前,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约为1.6亿人,其中进城农民工约1亿人,跨省就业的农民工约6000万人。他们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各个行业。  相似文献   

19.
解决农民工进城所遇到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们应该从拓宽就业渠道、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制度、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等方面入手 ,努力创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 ,使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政治、生活、教育等方面都能获得应有的权利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不仅是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还包含着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程。农民进城务工虽然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农民工市民化受阻却影响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从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两个层面,分析了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政策障碍和农民工自身障碍。提出从制度创新、政府引导入手,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